
会员
以平等之名:托克维尔与《论美国的民主》
杨照更新时间:2015-09-09 14:39:33
最新章节:第21章 美国·法国·托克维尔大事年表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以平等之名》是系列课程的第一种,作者用说故事者的口吻,轻松解读托克维尔在美国考察民主,最后撰写《论美国的民主》的前后过程,并认真地带领读者,走入文本的世界,深入讲述清教徒精神如何塑造美国民主,美国的公民自由又如何与法国的天然自由不同,更重要的是,杨照叙述托克维尔如何列举事例,分析美国的平等精神和议会传统,并告诫法国人应怎样学习美国的民主时,读者也能反思自身如何参与公共事务,这才是公民课的意义。
上架时间:2015-06-01 00:00:00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以平等之名:托克维尔与《论美国的民主》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第21章 美国·法国·托克维尔大事年表
- 第20章 延伸阅读
- 第19章 无远弗届的“平等”效应(3)
- 第18章 无远弗届的“平等”效应(2)
- 第17章 无远弗届的“平等”效应(1)
- 第16章 “社会学式”的视野(3)
- 第15章 “社会学式”的视野(2)
- 第14章 “社会学式”的视野(1)
- 第13章 三权的细腻安排(2)
- 第12章 三权的细腻安排(1)
杨照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光明时代:中世纪新史
长期以来,“中世纪”是西方历史叙事的一个符号,是现代之前愚昧、停滞的“黑暗时代”。《光明时代》则以新的视角回溯中世纪的千年历史,从拉韦纳的礼拜堂开始,以诗人但丁结束,重新审视了罗马的陷落、拜占庭的崛起、查理大帝的统治、维京人的迁移、阿拉伯人的扩张、奇迹传说、黑死病,以及蒙古人的冲击,向我们展现了中世纪罗马文化的延续,不同民族、地域之间人员、物质、文化的流动,不同传统的共存和冲突,重新发掘了处于非中历史16.1万字 - 会员
江户时代日本人身份建构研究
本书以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为指导,援用政治学、历史学的相关理论,采取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历史的方法与逻辑的方法、宏观的视角与微观的视角结合的方式对江户日本人身份建构的思想根源、形成过程、内容和特点等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研究。除“身份建构”“文化民族主义”“他者”等研究身份建构的常用概念外,本书提出了“我们认为”“风土”“文化的故乡”“风土的故乡”等分析身份建构的新概念,并用之于实际分析。本书认为,身历史64.8万字 - 会员
哈萨克斯坦简史
历史是承载民族文化密码的不朽碑文。也正是历史才能够塑造独特的民族性和民族特点,比如思维方式、世界观、价值观、语言及文化传统等。没有历史就没有未来,发展前行首先取决于对民族史的深刻了解,而对友好国家的历史认知则能够拉近民心,巩固国家间的关系。正如哈萨克斯坦总统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所说:“欲纵观当下且极目未来,必要回首审视过去。”本书引用最具说服力的史料和公认的通理,从不同角度剖析史实,展现了哈萨克历史26.2万字 - 会员
人类迁徙
人类历史就是一部迁徙史。古罗马移民如何成为神话的基础,又最终促成罗马帝国的缓慢死亡?欧洲早期移民到美洲和其他地区的行为对我们产生了哪些影响?《吉尔伽美什史诗》竟然是一个移民故事?世界各地的中国城是如何形成的?当我们被问及出生地时总能快速给出答案,但你是否知道你最初的来源?……迁徙,不只是顺从或逃避,更是对困难的抵抗、对机遇的把握。读人类浩荡的迁徙故事,找我们前行的路。历史22.8万字 - 会员
坐看风云起:日本室町时代史研究
坐看室町时代的风云变化,笑映历史人物的成败得失。本书主要论述日本室町时代的历史演变,也涵盖了“两帝双京”的南北朝时代和“群雄纷争”的战国时代。作者运用中、日、韩等国的文献史料,以文字叙说为主,配以图表,从一个中国学人的角度,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日本室町时代史画卷。室町时代上承武士开始掌权的镰仓时代,下启闭关乃至锁国的江户时代,在日本历史中占据特殊位置。室町时代史不仅是日本历史的重要历史21.9万字 - 会员
意大利文艺复兴与中国
本书收录了包括由哈佛大学汪悦进教授、复旦大学葛兆光教授、南京大学周宪教授,ITatti研究中心乔纳森·纳尔森教授、FabrioNevola教授、佛罗里达大学邹晖教授、清华大学刘晨教授以及几位青年教授的论文。这些论文是从“意大利文艺复兴与中国文化振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20多篇论文中挑选出来的。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由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与哈佛大学意大利文艺复兴研究中心(ITTATI)联合主办,以“中国历史14.5万字 - 会员
认知他者与反观自我:近代中国人的奥斯曼帝国观
奥斯曼帝国是近代中国人认知世界与反观自我过程中的一个特殊“他者”。本书在系统梳理近代国人奥斯曼帝国认知的历史背景与文献来源基础上,从“奥斯曼帝国的知识记述与流播”“奥斯曼帝国形象与国人的自我认知”“奥斯曼帝国发展之史的借鉴与思考”三个层面加以把握,认为奥斯曼帝国知识的引入给近代中国带来了诸多新的变化,也折射出中国社会发展的诸多特点。近代中国人的奥斯曼—土耳其认知史,实际上也是中国人的自我认知史,是历史19.9万字 - 会员
审判帝国主义:在古希腊史撰中辩证帝国
本书基于古希腊史家关于帝国的正面和反面论据,勾画帝国主义这项国际政治概念的历史流变。本书对修昔底德史书第一卷作如下重新解读:修昔底德将战前斯巴达公民大会写成了一场针对雅典的法庭辩论;后来雅典人自己也并不忌讳的一个比喻“僭主城邦”,就是这场“审判”中的雅典“罪名”。这个比喻和这场辩论是修昔底德对雅典帝国主义的核心刻画与史撰性辩证。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雅典国内反僭主法的剧变是修昔底德选择这个比喻、写作这历史13.9万字 - 会员
理解和超越印度史学转向:走向历史空间理论
本书系作者由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部落社会理论视野下的印度现代早期农业社会研究”成果文稿修订而成。该书在当代国际学界印度史学转向的学术语境下,全面细致地考察了正统印度史学和新印度史学对印度现代早期农业社会和莫卧儿帝国的不同诠释,创造性地提出了历史空间理论。此外,作者还进一步深入考察了正统印度史学和新印度史学的历史性问题,从智识史的角度解析了正统印度史学和新印度史学产生的具体历史脉络。本历史23.8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1517:全球视野下的“奇迹之年”
这本书不仅关注1517年在维滕贝格贴出《九十五条论纲》开启宗教改革的马丁·路德,更是试图呈现这个时间节点的世界是何面貌:1517年及其前后发生了什么?洪堡大学教授、早期欧洲史专家席林的论述对象在世俗与宗教、经济与军事、社会与心理、思想与物质之间穿梭,带领我们进入1517年所处的世界——从德法西意的欧陆、陌生的莫斯科、崛起的奥斯曼帝国,到明朝中国、中美洲的阿兹特克帝国,感受这个时代的权力格局与生存状世界史19.9万字 - 会员
埃及史(日知古典)
《埃及史》记述了从远古时期至亚历山大征服前夕的埃及历代诸王,在现代学界颇具影响,是曼涅托最重要的作品。其全文久已散佚,没有抄本传世,相关莎草纸文献亦寥寥可数,甚至并未在希腊—罗马世界的主流文化中留下痕迹,如今仅有一些残篇主要保留在约瑟夫斯《驳阿皮翁》的摘录和数位基督教编年史家关于古埃及王名、统治时间及些许事迹的《摘要》中。据目前残篇来看,《埃及史》主要以时间为序,记述了远古时期至亚历山大征服前夕古世界史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