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中国博物学评论(第一期)
更新时间:2020-08-27 15:04:15
最新章节:博物之旅:趋近天地大美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长期以来,博物学是人们了解山川、岩石、动物、植物等自然物,对其进行观察、记录、分类的重要学问。首先是世界各地的普通百姓对自己生活区域周围事物的熟悉和利用,其次是专门家对远方世界中自然物的探索、收集。现在,在近或在远,无论曾经如何辉煌,博物学在宏观层面探究事物的方式已不再时髦,各种专门学科和技艺似乎完全取代了其功能,各级学校的课程表已难觅博物学的字样。博物学已经沦为前科学、肤浅探究的代名词。博物学在衰落中,但是并没有彻底死掉,相反它在主流教育体制之外意外获得了广阔生存空间。在许多国家中,博物学得到公众前所未有的高度认可和广泛参与,博物类图书和博物类活动均受到大众的普遍欢迎。可能的解释在于,博物学有独特的视角和眼界,重视普通人对“生活世界”的感受,在乎系统在大尺度上的价值权衡,它相当程度了弥补了主流“现代性”话语的不足。
上架时间:2017-06-01 00:00:00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中国博物学评论(第一期)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最新上架
- 会员
西方文学与道德关系思想研究
本书致力于探究西方文学与道德关系思想演化的内在逻辑,按照“道德主义文论思想传统”“德国古典美学的现代开拓”“后现代语境中的思想延展”的脉络,勾勒出一幅比较完整而清晰的西方文学与道德思想发展变迁图景,进而掲示通向西方文论思想中心问题的路径。社科20.1万字 - 会员
王朝科学的叩问之路
本书系统梳理了近代以来中西科学历史研究脉络,充分吸收了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各擅其胜的研究理念,指出对于中国古代科学的研究,不应从起源于西方的现代科学概念出发,寻找相应的现象进行简单比较甚至比附,而应将其放到中国古代历史整体背景之中,审视在中国古代规模庞大的王朝国家影响下,科学所呈现的独特概念体系、制度规范、实践操作与历史影响,揭示“王朝科学”的不同发展道路与内在逻辑,叩开中国古代科学研究的社科37.6万字 - 会员
“俄罗斯学”在中国(第2辑)
本书关注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其各个研究室和其出版的学术期刊,以及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武汉大学俄罗斯乌克兰研究中心、沈阳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俄语系、新华社国际部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俄语部等机构,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机构和期刊在俄罗斯研究领域创立开拓的历史渊源、与时俱进的发展脉络、长期关注的重点难点、不同时期的领军人物,以及各个阶段的主要成果。此外,还介绍了《汉俄大词典》《新时代俄汉详解社科20.6万字 - 会员
西方城市管理思想与流变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相较于广袤的乡村,城市有着巨大的优势,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衣食住行、娱乐、教育和医疗的需求,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岗位,成为各色人寻梦的天堂。“城市化”成为人类活动空间变迁的主旋律。在21世纪的中国,城市化的浪潮愈加凶猛,见证了复兴,也带来了诸多困境和难题。本书希望通过梳理西方城市管理的相关思想和观念,探索通向美好城市的各种路径和可能性。社科18.5万字 - 会员
R语言与社会科学调查数据分析
作者运用R语言,分析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涵盖了初级的描述性统计、简单的回归模型、中阶的广义线性回归、二值型回归、泊松回归模型、高阶的匹配模型、主成分分析、机器学习等内容。本书通过可复制的代码、模型原理解读和丰富的图表,展现了如何将R语言应用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中。社科1.8万字 - 会员
齐美尔与后现代社会理论
本书着重从独特的研究旨趣、建构主义的本体论、怀疑主义的认识论、多元主义的方法论、自由随意的表述风格五个方面,阐述最被忽略的现代社会学奠基人齐美尔的带有浓厚后现代主义色彩的社会理论及研究的特征,指出可以将齐美尔视为社会研究四大范式之一的后现代主义范式的早期代表或初始探索者。社科25.8万字 - 会员
科普资源开发与创新实践
本书是2017年中国科协科普部与中国科技馆、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共同组织实施的“中国科协研究生科普能力提升项目”的成果汇编。成果来自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20所国内高校的50个项目,分为科普展品及衍生品、新媒体科普作品、科普活动三个部分,每个项目分别阐述了项目的起源、背景、目的和意义、过程和方法,以及项目成果、创新点和应用价值。社科23.1万字 - 会员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关键词分析报告(2021年度)
本书是我国人文社科研究领域首部以学术关键词为对象的年度报告,书中系统整理了2021年度法学、文学、新闻与传播学、图书情报与档案学、哲学、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文化与旅游等11个学科的学术关键词,并对之后的学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判研。通过对以上学科关键词进行的整理分析,可以帮助人文社科领域的学者和研究人员快速了解研究领域的热点,及时把握学术增长点与前沿方向,从而为研究机构和社科10.3万字 - 会员
抚州学刊: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2022)
本书属于“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智库丛书”,鼓励文化传承与创新,旨在围绕国家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深入基层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本书稿件来自知名高校学者、教授的定向约稿,在内容及板块设计上将进行严格把控,以文化及其相关领域的理论性、批判性、历史性和国际性的研究为主要内容,重点探讨当下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热点和趋势,设置“行业前瞻”“理论视野”“政策观察”“文化建设”“地方探索”五大社科14.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