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文学地理学会通
杨义更新时间:2019-04-11 14:31:07
最新章节:第22章 注释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在文学地理学方面著述的专题文集。包括《文学地理学的本质、内涵与方法》、《文学地图与文学地理学、民族学问题》、《屈原诗学的人文地理分析》等15篇长篇论文,既有综合性研究,也有地区和作家的区域和个案分析,既有古代文学地理学的探微,也有对现当代文学基于文学地理学的阐释。总之,这是杨义先生在首次提出文学地理学的概念之后多年来在此领域的研究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是杨义先生众多著述中颇有分量的一部文集。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3-01-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文学地理学会通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第22章 注释
- 第21章 后记
- 第20章 文学翻译与百年中国精神谱系
- 第19章 沈从文“凤凰情结”及小说之人文地理特质
- 第18章 京派和海派的文化因缘及审美形态
- 第17章 百年中国文学的朝鲜叙事[1009]
- 第16章 现代文学与文化东亚
- 第15章 西学东渐四百年祭——从利玛窦 四库全书到上海世博会
- 第14章 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三维推进”
- 第13章 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与西南少数民族
杨义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中外文论(2017年第1期)
《中外文论(2017年第1期)》共分六个栏目。“名家理论研究”聚焦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文艺理论名家的文艺理论研讨。本期的文章主要围绕陈独秀、方东美、梁宗岱及朱光潜四位理论家来展开,内容涉及其文学理论、诗学理论及文化人格等方面的问题。“文艺基础理论”栏目则主要偏重现当代文论中的重要问题的多视角展示,主要涉及典型论的泛化考论、文论关键词“变”的研讨、自传叙事模式研究等问题。“古代文论研究”则延续了一贯的关文学31.2万字 - 会员
人文(第八卷)
《人文》学术辑刊由河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编辑,《人文》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社会效益第一。《人文》以人文关怀为中心,突出学术原创性与新知传播,注重实证研究,鼓励综合创新,力图融通各学科,探讨各种学术思想和历史文化问题,展示中国思想学术界新成果。《人文》力争为学术界提供一个优质学术成果发表平台。文章以学术文章(论文)为主,也发表欢迎思想学术随笔及其他形式的学术文章。另设“对话”“学林”“札记”“书札文学32.4万字 - 会员
西方文学中的创伤书写研究
本书以创伤理论、新历史主义理论、后殖民理论、比较文学形象学理论等为理论基础,以康拉德、莎士比亚、阿特·斯皮格曼、艾丽丝·沃克、海明威、梅尔维尔、卡夫卡等作家的作品为研究对象,探究了西方文学中的殖民之伤、种族之伤、女性之伤、生态之伤以及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之伤,重点探讨了殖民创伤的历史真实与文本再现,黑人奴隶与犹太人的创伤叙事,女性创伤与殖民、种族、男性话语、帝国意识之间的密切关联,海洋生态与荒岛生态以文学22.3万字 - 会员
凌叔华与世界文学
世界文学现在已成为一个前沿理论话题,对于这个话题,东西方著名学者如弗朗哥·莫雷蒂(FrancoMoretti)、戴维·戴姆拉什(DavidDamrosch)、西奥·德汉(TheoD’haen)、王宁和张隆溪已经发表了大量的著述。凌叔华是一位不被中国现代文学史关注的重要作家。凌叔华在中国生活了很长时间,有着深厚的中国文化根基。在她从中国到欧洲的流散经历中,凌叔华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现代文学,并以文学20.3万字 - 会员
味:一个诗学语词的理论批评
本书以历史发展为线索,在探讨“诗味”论的儒道渊源基础上,从先秦至明清的各个历史时期,选取“兴味”“滋味”“韵味”“淡味”“禅味”“趣味”等诗味范畴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理论内涵进行细致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诗味”的不同形态产生的原因予以阐释,尤其分析“诗味”不同形态所体现的文学思潮流变过程。本书采用纵向历史综论和横向“味”类交织的研究方法,将“诗味”论向纵深和平阔两个方向进行拓展。在纵向的“味”论史和文学37.9万字 - 会员
文学的扎撒
本书收集了徐兆寿自1990年代以来的部分文学评论作品,共分为四辑,但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一些作家或作品的评论,另一部分则是上具体的文学理论阐释。这些文章老师在公开的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其中,《论伟大文学的标准》等文章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人学的困境与超载》等文章曾引起文学界的议论,《从诗到信仰:张承志的文学世界》《批评的维度》等文章获得过一些文学奖。徐兆寿的文学批评,大部分都带着强烈的生文学14.6万字 - 会员
《史记》篇章连接标记研究
本书对《史记》篇章连接标记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描写,从篇章功能的角度,将《史记》篇章连接标记分为“篇章逻辑连接标记”和“篇章功能连接标记”两大类型,注重揭示不同类型的篇章连接标记在篇章信息组织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结合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考察了《史记》篇章连接标记产生、发展的情况及规律。文学17.2万字 - 会员
沿波讨源:媒介、符号与中国文学流变研究
本书清理了媒介理论与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论述之间的内在关系,从媒介的角度为文学的发展寻找到了终极的“物质动因”,并详细论述了媒介与符号、文学之间的内在关系;本书尝试建构了新的文学史观,分别从媒介和符号的角度重新进行了中国文学史的断代分期,得到了不同于以前的分期结果。本书对中国诗歌体裁的演进原因及路径从媒介和符号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找到了推动文体发展的本质力量,提出了“乐诗”、“文诗”的新文类。文学25.4万字 - 会员
词体的唐宋之辨研究
本书探讨了自盛唐至清末民初的时段内,在词这种文体的创作与理论中存在的与古典诗歌领域类似的唐宋之辨问题。本书认为,词与诗一样,在唐宋文化转型的影响下,形成了“唐音”与“宋调”两种不同的审美范式。词中的“唐音范式”奠基于晚唐西蜀的花间词人,在南唐及北宋进一步演变至成熟;词中的“宋调范式”由柳永发端,在北宋后期分化为革新性质的“东坡范式”与改良性质的“清真范式”,这两种“宋调范式”在南宋的辛弃疾与姜夔手文学35.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