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17):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孙久文更新时间:2019-10-25 16:20:26
最新章节:后 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以区域协调发展与新常态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为主题,分为总报告、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总报告包括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与新动向、中国区域经济的趋势展望与区域协调发展等内容;理论部分包括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现状与研究意义、体制机制研究、战略思路和未来展望等内容;实践部分包括四大板块、“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各大城市群、高铁的协同效应研究等内容。本书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实践的现状、意义和未来格局的构建。
品牌:人大数字
上架时间:2018-09-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人大数字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17):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后 记
- 第三节 结论与启示
- 第二节 模型、方法和数据
- 第一节 文献回顾
- 第十章 高铁的区域协调效应
- 第四节 城市群协调发展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 第三节 中国主要城市群协调发展状况
- 第二节 当代中国城市群发展变化
- 第一节 城市群的类型划分
- 第九章 各大城市群
孙久文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区域资源环境演变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河南省为例
实现资源在时空上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是保证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良性循环的基础。本书以河南省为例,以地理学、景观生态学、生态水文学为理论基础,寻求适应区域域情发展的资源环境与生态安全格局的优化路径,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区域资源环境与生态安全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并分别从自然资源生态特征、资源利用与保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及驱动力、景观格局演变、生态安全评价与格局构建等角度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中原经济7.8万字 - 会员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问题研究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区建设战略实施三年多来,川渝两省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同题共答、同向发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为更好服务社会各界了解双城经济圈、研究双城经济圈,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精选了48篇决策咨询文章结集成册,按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确定的九大任务领域分别归类、单独成章。本报告立足川渝发展实经济25.8万字 - 会员
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玉林市与周边城市发展比较研究
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桂东地区和粤西地区主要城市共同的发展机遇。本书从区域经济研究的角度,对玉林市周边三个城市群发展情况和玉林市主要产业平台、开放平台做了系统分析,并借助2015年到2019年的相关数据,构建了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竞争力发展进行了比较研究。本书通过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运用,用数字说话,对研究城市有了比较直观、清晰、准确的理解和认识,找准了研究城市的经济16.1万字 - 会员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网络研究
基于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的现实背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网络研究》一书聚焦于区域视角,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网络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客观刻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网络的特征事实,并采用QAP回归分析、面板分位数模型实证检验协同创新主体网络和协同创新主体所在地区网络的影响因素,进而探索构建优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网络的政策体经济10.7万字 - 会员
缩小城乡差距的路径与实践:以浙江省为例
浙江省正探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其中缩小城乡差距是稳步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本书是对浙江省通过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的一个实证研究。本书第一篇是总论,研究了城乡一体化的理论和内涵,并对习近平同志“八八战略”中有关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论述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缩小城乡差距的思路。第二篇是比较研究,分析了英国、德国和韩国城乡一体化的经验;比较了国内上海、重庆和广东等省市城乡一体化的经济16万字 - 会员
农户行为视域下河南省蔬菜种植效益评价及模式优化研究
本书聚焦于农村生活型庭院菜地与城郊经济型大棚蔬菜两大类型的蔬菜种植开展研究,以第一手微观调查数据为基础,针对生活型庭院菜地,研究了农村庭院菜地种植现状、问题与障碍,分析了庭院菜地作用、功能、投入与产出,厘清了庭院菜地种植面积与种植多样性驱动因素以及提升对策。针对经济型大棚蔬菜,研究了城郊大棚蔬菜种植特征、面临问题与障碍,基于能值视域下分析了大棚蔬菜种植效益及其驱动因素,评价与优化了大棚蔬菜种植模式经济8.7万字 - 会员
成都服务业发展的多维演变研究
现代服务业向城市聚集,是后工业时代城市化的重要内容。城市聚集经济特性和服务的基本属性是把服务业与城市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内在机制。成都服务业较为发达,2021年全市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6.4%,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本文拟分为六个篇章:第一篇章主要梳理服务业和城市发展的相关理论和发展趋势;第二篇章分析成都服务业发展的时间演变;第三篇章分析成都服务业发展的空间格局演变;第四篇章分析成都服经济17.8万字 - 会员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乡融合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本书选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这一典型区域为研究对象,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对该区域进行城乡融合的现实逻辑、发展特征、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的研究。本书分为四部分,共八章:第一部分包括第一、二、三章,主要内容为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第二部分为第四章,主要内容为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乡融合的战略意义、现实基础及实现逻辑进行剖析。第三部分为第五章,主要内容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融合水平测度与问题分经济14.5万字 - 会员
黄河流域低碳发展论
本书综合运用低碳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等理论,对黄河流域的碳排放强度和碳排放效率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流域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规律进行总结,对促进流域经济的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经济12.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