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绿竹猗猗:安守廉教授与中国法学界交流纪念文集
郭锐 缪因知更新时间:2019-10-25 16:39:38
最新章节:融合与包容——从“医疗模式”到“社会模式”的残障视角转变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收录了三十年来中国诸多法律学者访问哈佛法学院、特别是与哈佛大学东亚法研究中心安守廉教授交往的见闻感受与学术成果,是中美法学交流与中国法学发展的一份重要剪影。安守廉教授是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副院长,在促进中国法学界了解美国法律教育和美国法律制度的特点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书上卷包括王利明、王振民、李曙光、张保生、张骐、於兴中、郭锐、韩大元等学者对安教授和哈佛大学访学经历的回忆,其间我们可见中美法学互动的珍贵史料和大洋两岸学人的真挚交往。下卷为学术论文,王轶、王振民、刘仁文、何海波、汪庆华、赵小砚、郭雳、郭锐、聂鑫、程雷、缪因知、熊丙万等贤达纵论法理、司法、法学教育及人工智能等前沿课题。这些智慧成果均为作者的精心之作,亦非随机排出,其主题、构思、取材多源于他们在庞德楼的初撰,在兰戴尔图书馆的覃思。一管窥豹,可见哈佛大学访学经历对学林贤达们的助益。
品牌:人大数字
上架时间:2019-06-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人大数字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绿竹猗猗:安守廉教授与中国法学界交流纪念文集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融合与包容——从“医疗模式”到“社会模式”的残障视角转变
- 中国法律之基石:比较法和历史
- 附录 百年哈佛大学法学院,百年中国法制维新
- 弱势群体保障法的教学与研究模式变迁——一种“融合性”的模式可能吗?
- 秋菊的错误与送法(律知识)下乡
- 刑事司法中的公民个人信息保护
- 吴经熊法学思想的中西之辨
- 中美一流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以北京大学和哈佛大学为例
- 浅谈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
- 司法能动主义视野下的同性婚姻和平等保护——基于欧伯格费案的讨论
郭锐 缪因知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固守与创新:中国军事法学理论的形构
本书以问题为导向,以学术史的研究方法,分专题回顾并反思了中国军事法学理论发展的形式、形成过程、结构以及构造演进。以发展的视角,把握军事法学理论形构的基本特征:固守与创新。本书对军事法学理论形构的总结是:军事法学是一个独立的部门法学,其借助传统部门法理论,建构了一个类似于“全科法学”的理论体系,是其他部门法学理论所不具有或不完全具有的,凸显了军事法理论体系自身的特色。军事法是国家法律体系中一个特殊的法律26.3万字 - 会员
临界:人工智能时代的全球法变迁
人工智能、区块链与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深刻塑造着当代社会,全球法正在发生范式意义的演变。法律和科技的关系经历重大转变。社会沟通的信息化、知识化与数据化,为法律的代码化、算法化和学习化转型提供了条件。全球数字寡头在新型法律平台重构并主导信息的生产与分配过程,商业、权力与技术形成复杂纠葛,进而带来一系列潜在风险。在新的人工智能时代,中国必须调整法律战略思维,在法律部门重构、群体利益平衡、全球规则主导三个层法律16.2万字 - 会员
清华法治论衡(第29辑):法律是一部历史机器
卢曼是德国最为重要的社会学家之一,也是当代法律系统论的奠基人。卢曼的法律系统论宏大、抽象、严密,奇崛之论众多,对德国乃至其他国家的法律研究都产生了持续而深刻的影响。同时,卢曼理论融合了西方学术界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颇具后人类色彩,这使其论断在科技革命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本书围绕系统论法学展开深入讨论,集中关注卢曼法律系统论的基础理论和概念,同时探讨了法律自主性、法律系统与政治、金融法律27.1万字 - 会员
中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研究
针对中国目前食品分散化生产的国情,考虑从流通环节打击和治理食品安全应更为有效。为规范食品销售市场,加大流通领域食品安全治理力度,整个社会的食品安全树立正确的标准和形象。本书首先分别介绍食品流通领域和食品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现状,其次分析我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困境,具体研究食品经营者、食品市场经营者、餐饮经营者小作坊、食品摊贩的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现状与困境,再次分析我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法律制裁法律13.8万字 - 会员
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法律规制研究
本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如何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法律问题。作者从介绍隐性债务的含义及引起的风险入手,通过剖析产生隐性债务风险的根本原因,总结我国地方政府在隐性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探讨穿透式监管理论和系统性防化思维,提出关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防范化解的完善建议。法律9.7万字 正义的刻度:如何用经济学思维衡量公平正义?
经济学追求如何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实现效用较优配置,而法律追求如何实现公平正义。但是一个案件中,不同的人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立场,那么立场不同,如何评价和取舍?哪一方的“公平正义”才更公平正义?因此,本书探讨的核心议题是:我们如何用经济学思维衡量公平正义?在本书中,法律学者李志刚与知名法律经济学家熊秉元教授合作,从法律经济学的角度,运用经济分析的思维框架,全面探讨法学问题。他们强调,公平正义作为一种高度法律25.2万字- 会员
民俗习惯的司法适用
民俗习惯是法律的重要渊源之一,与国家法具有同质的秩序理性诉求。民俗习惯可以弥补成文法的不足,有利于提高司法判决的公信力。司法判决的形成受到政治、社会、法律、文化与价值观等因素的交互影响,完美的司法判决应当充分考量各种社会要素。司法裁判能否成为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力量,取决于它能否回应并引导社会的真正需求。完全恪守程序,并将实体法采用三段论式的方法适用到具体案件,并不一定能得到公正的结果,司法工作法律20.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