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奥威尔散杂文全集(套装共6册)
更新时间:2020-06-09 10:13:15
最新章节:第470章 注释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完整收录迄今所能搜集到的奥威尔一生中所创作的全部散杂文作品乔治·奥威尔(1903—1950),英国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新闻记者和社会评论家,传世之作《一九八四》、《动物农场》脍炙人口,历久弥新,被誉为“一代英国人的冷峻良心”。奥威尔可谓是20世纪发人深省且文笔最为生动的随笔作家之一,他以过人的精力和毫不妥协的语言,用笔和纸与其时代的偏见进行抗争,也因此而闻名于世。本书收集了迄今所能搜集到的所有奥威尔一生中所创作的散杂文作品,囊括了多个脍炙人口的奥威尔名篇。奥威尔散杂文全集由《奥威尔杂文全集(上,下)》《奥威尔书评全集(上,中,下)》《奥威尔战时文集》共六册组成。
品牌:上海译文
译者:陈超
上架时间:2020-05-01 00:00:00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上海译文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奥威尔散杂文全集(套装共6册)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第470章 注释
- 第469章 战时杂文及报道系列
- 第468章 英国广播公司的奥威尔档案
- 第467章 战争评论系列
- 第466章 广播剧系列[2500]
- 第465章 “伦敦信件”系列[2382]
- 第464章 《奥威尔战时文集》:编者说明
- 第463章 评赫斯凯茨·皮尔森的《狄更斯:他的性格 戏剧与生涯》[2380]
- 第462章 评温斯顿·丘吉尔的《他们最美好的时刻》[2376]
- 第461章 为埃兹拉·庞德颁奖[2371]
最新上架
- 会员
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当代性研究: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第36届年会论文集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文化语境中,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学科与理论建设迎来新的历史机遇。2019年11月1日至4日,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第36届年会暨“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历史性与当代性”学术研讨会在南昌举行。此次会议是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又恰逢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的时间节点上召开的。此次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和论文集的出版,对深化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批评研究,特别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学28.2万字 - 会员
前言后语
本书是王光明先生辑录写过的序跋博士论文评语、国家和教育部课题评语等。全书分三辑,第一辑是序,包括“《张枣诗歌研究》序等”共计48篇;第二辑是后记,共计21篇;第三辑是论文点评、课题审批评语及会议论文讲评。本书除常见的序跋外,辑录论文评语、课题评语等,不但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可作为博士研究生及课题申报人员的参考资料。文学25.6万字 - 会员
医之心:百名协和医学专家医学人文志(精装本)
本书约请北京协和医院跨40个科室百余位知名医学专家,讲述执医生涯中印象最深的故事。这些故事呈现出的特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切,却都带着医之术的专业担当、医之学的科学探究,闪耀着医学的人文光芒。全书分为“治愈篇”“帮助篇”“安慰篇”三部分。通过呈现医学人文之美,加深人们对构筑医患共同体实践意义的认识和对秉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的理解。文学28.5万字 - 会员
大学人文:中国古典文学采华
受到《艺文类聚》等中国古代类书的启发,本书以并列式四字成语为专题形成章,共十四章,章下分节,以四字诗词名句为节标题。以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为主,文论摘录、拓展阅读则兼顾古今中外,推荐书目注重常见易得和最新版本,思考问题强调日常生活和真实体验;打破传统文学作品选按时序、分文体的体例,以专题形式展开,更好地突出问题意识;对以诗、文、词、曲为主的选篇方式进行补充,增加小说、史书以及被忽视的特殊有意味的形式和文学35.8万字 - 会员
“一带一路”视阈下的国别和区域史研究:山东省世界史专业委员会第九届研讨会论文集
2016年4月,山东省世界史专业委员会第九届研讨会在聊城大学召开。会议的主题为“一带一路”视阈下的国别和区域史研究。本书为该次会议的论文集,收入论文(或者摘要)近30篇,包括“国别区域史研究”“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世界历史专题和教学问题研究”等专题。文学23.3万字 - 会员
J.希利斯·米勒文集
本书选取米勒不同方面的重要文章,包括七部分:解构和实践,阅读的伦理,现论介入,文学中的言语行为,“他者”,维多利亚时期文学,论徳里达。选题经过米勒本人认可并提出了部分修改意见。文集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米勒不同时期的学术成就,既有理论阐发,又有具体作者作品分析,既有历史观又有现时观。对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都有借鉴和参考的价值。文学41.2万字 - 会员
孟二冬纪念文集(增订版)
本书收录了媒体对孟二冬的相关报道,以及孟二冬老师的师友、同人、亲属和学生的回忆文章。文学20.8万字 - 会员
海外中国学研究学科建设论文集
本书收录国内学者在海外中国学研究学科建设方面业已发表的、具有较大影响的论文。作者包括严绍璗、阎纯德、张西平、何培忠、葛兆光、刘东、石之瑜、梁怡、周武、唐磊、吴原元等该领域的老中青十余位学者。这些学者大多数都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的专兼职研究人员,或是中心学术顾问。文章分别介绍了该学科创立初期的情况、主要奠基人孙越生的贡献、学科研究对象的厘清与辨析、学科领域的方法论、改革开放以来该领域研文学26.6万字 - 会员
六十余载北大情
本书通过董文俊在北大六十多年的求学、工作、生活的经历,描述了北大“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教育环境,以及董老师自己圆梦北大、帮他人梦圆北大的人生体验。文学8.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