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旅顺博物馆藏新疆出土汉文文书研究
更新时间:2020-08-25 16:44:59
最新章节:“丝绸之路与新疆出土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旅顺博物馆藏新疆出土汉文文书是目前所知国内新疆出土文献中唯一尚未全面整理公布的大宗收藏,被称为敦煌吐鲁番文书“最后的宝藏”,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2015年,旅顺博物馆藏新疆出土汉文文书的全面整理工作正式展开。几年来,研究团队精诚团结,分工合作,整理与研究同步进行,成果不断。本书是这些成果的集结,共收录36篇文章,内容涵盖传世四部典籍、佛经、道经、民间文书等,使我们对这批珍贵文献、对中古时期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面貌,有更全方位的认识。
上架时间:2020-05-18 00:00:00
出版社:中华书局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旅顺博物馆藏新疆出土汉文文书研究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丝绸之路与新疆出土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 “旅顺博物馆藏新疆出土汉文文书整理与研究研讨会”综述
- “西域出土文献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讨会”综述
- 吐鲁番出土民间结社文献及其价值
- 旅顺博物馆所藏新疆出土孔目司帖及其所反映的唐代赋役制度
- “北馆文书”流传及早期研究史
- 武周大足元年西州高昌县籍拾遗复原研究
- 大谷文书唐《医疾令》《丧葬令》残片研究
- 旅顺博物馆藏唐户令残片考 ——以令文复原与年代比定为中心
- 新发现旅顺博物馆藏法制文书考释 ——兼论唐律在西州诉讼和断狱中的运用
最新上架
- 会员
考古学是什么
本书从考古学是怎么来的、考古学何以可能、考古学在做什么、考古学与你我四个部分讲述考古学学科的简史、内容、实践与应用等方面,向公众普及了考古学这门学科,反映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和学科价值。历史19.1万字 - 会员
考古学集刊(第20集)
本书共收入文章15篇,内容涉及考古调查与发掘、专题研究、科技考古以及考古学史等方面,还重点报道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洪都拉斯玛雅文明科潘遗址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明铁佩古城遗址的发掘和研究成果,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考古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赴外考古新发现论坛”情况。历史25万字 - 会员
吐鲁番出土官府帐簿文书研究
本书以新疆吐鲁番地区所出中古官府杂帐簿文书为研究对象,探讨上迄十六国高昌郡,经阚氏、麹氏高昌王国,下至唐代西州时期,中国地方政权及统一王朝治理吐鲁番地区的经济、政治制度。北凉计赀出献丝帐、阚氏高昌某郡綵毯帐、唐某年西州高昌县更簿、开元时期北庭客使领料钱抄等吐鲁番出土官府帐簿文书,进一步证明2000多年前新疆吐鲁番地区设置高昌郡,推行郡县制,其政治、经济文化进程与内地已融为一体,密不可分。不仅如此,历史16.4万字 - 会员
从考古发现中国
本书是人类学家张经纬的首部考古学、历史学主题书评集,分为“考古”、“中国”、“神话”、“方法”和“诸野”五大板块。考古、历史著作固然厚重、深沉,但当我们用人类学思维重新理解中国文明的方方面面,或许就能从那些作品中,品读出意想不到的新意。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本文集中的诸多评论,不仅能通过全新的角度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文献,反思当下的考古和历史研究成果,还能让有关中国文明的研究者拥有更宽广的视野和胸襟历史15.5万字 - 会员
琴史与琴器
本书是作者多年深入研究古琴的成果汇集。琴史部分,集中讨论宋元明时期,影响最大的“江操”和“浙操”两个琴派,以“浙操徐门”和“江操刘门”两个最具势力的琴族为中心,汇集散碎资料,详为考订,最大程度复原历史面貌。本书收录有关琴器的文章,包括王世襄旧藏唐“大圣遗音”神农氏琴,元朱致远“金声玉振”仲尼式琴,明凤嗉式琴,明蕉叶式“金声”琴,由作者鉴定发现的宋代官琴“万壑松声”、南宋极具意义的带款“秋涛”琴,明历史22.9万字 - 会员
重塑往昔:艺术考古的观念与方法
本书从学科本质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艺术考古”的属性、方法、呈现、材料以及应用等理论问题,集中地回应了近年来的学术热点,回顾了考古界、艺术史界对于“艺术考古”的专业性质、方法论等问题的诸种看法,对其中较有争议的观点进行剖析,并分析了艺术考古研究近年发展的新趋势,讨论紧扣学术前沿,指出当代文化语境中,图像的呈现方法与材料的合理利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历史12.5万字 - 会员
《书经》之成立
本书讨论《书》类文献的文本层次厘析、《书经》经典化的过程等问题,路径约略有四:一是基于文本细读和出土材料佐证,展开文本层次分析,提出“共时文本”与“历时文本”的概念,力求揭示《书》类文献的构成与演进过程;二是考察文字形态的历时性变化,总结字迹、字形、用字等项特征在文本衍生及流布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三是通过经解赋义的角度,梳理《书》类文献从王官之学到诸子之学,以至汉代新王官学的经典化历程;四是在此基础历史35.4万字 - 会员
从长安到日本:都城空间与文学考古
本书借助“都城”这一视角,在“东亚都城时代”形成与解体的背景下,发掘唐长安城空间在日本的复制与挪用,及其在日本古代文学中引起的连锁性反应。以十世纪唐王朝的灭亡和长安作为东亚都城典范的失坠为分水岭,本书尝试解答了两个问题:一是九世纪之前日本对唐长安城空间的模仿与日本文人长安书写稀薄之间的龃龉;二是十世纪以降随着唐长安城的“消失”及东亚格局的变迁,“长安”如何成为日本文人建构国家认同,并在东亚世界获取历史33.3万字 - 会员
声闻荒外:巴彦诺尔唐墓与铁勒考古研究
巴彦诺尔唐墓是一处位于漠北草原的关中风格唐朝贵族墓葬,墓中发现了大量陶俑、壁画等初唐风格的文物,同时发现了中亚、拜占庭风格的器物。该墓葬和漠北其他铁勒考古遗址的发现,为唐代北方羁縻府州和草原丝绸之路等的研究提供了新史料。本书主要研究了巴彦诺尔壁画墓的基本形制、壁画、随葬俑、金器、金币等内容,还从唐朝羁縻统治时期的其他墓葬、城址、题记等方面,就唐朝在漠北的羁縻统治和草原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进行了探讨。历史16.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