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被束缚的过去:记忆伦理中的个人与社会
刘亚秋更新时间:2021-12-01 18:51:08
最新章节:注释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被束缚的过去:记忆伦理中的个人与社会》从社会学角度对记忆伦理问题进行系统书写。它对社会记忆研究范式有所反思,提出“记忆的微光”和“延迟的弥补”两个概念,分别对应着个体记忆的被压抑状态及其解放途径、社会提升个体的家庭记忆伦理,深度描画了记忆伦理中的个人和社会间关系这一社会学的经典命题。本书在实践层面关涉道德共同体的构建:个体得以安所遂生,社会获得和谐顺遂。
上架时间:2021-03-01 00:00:00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被束缚的过去:记忆伦理中的个人与社会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注释
- 后 记
- 参考文献
- 三、 建构性与记忆真实之争
- 二、 文学作为进入历史深层的途径
- 一、 文学中的记忆问题
- 第五章 记忆研究方法:文学作为田野
- 五、 社会记忆的代际传递
- 四、 非自主回忆与记忆的微光
- 三、 延迟的弥补及其社会意义
刘亚秋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组织信任的结构与功能
根据社会学的信任功能论,信任是现代组织工作环境复杂性的一种简化机制,人际信任与制度信任作为既对立又统一的两种媒介力量,因其给予了行动者积极而确定的行动预期从而能够增加人们参与合作的可能性。本书梳理了信任概念的基本脉络,设计了组织垂直信任、水平信任和制度信任三个基本概念的量表,采用2007年和2017年中国城镇职工样本的调查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技术探讨了社会转型期中国组织信任的结构与过程,对组织信任的社科15.3万字 - 会员
魁阁(2019年第1期/总第1期)
《魁阁》是云南大学人类学与社会学系创办的学术集刊,旨在弘扬魁阁精神,为硕士、博士研究生及青年学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本书为创刊号,设有社会学理论与应用、人口与发展、人类学与区域研究、民俗与社会、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魁阁新秀等板块,内容既有对理论方法与田野实践的介绍,也有理论争鸣,抑或名家访谈;既有区域性研究,也有对具体社会、民俗事象的调查与分析探讨,较为全面地呈现社会学、人类学学科诸多面相,进社科22.1万字 - 会员
从革命女性到女性革命
中国女性解放与民族国家建构、左翼革命的关系构成了现代以来中国文学与文化的焦点问题之一。本书以1898—1949年为历史跨度,以中国现代革命女作家的创作为研究对象,全面梳理现代女性革命话语的变化历程,从宏观把握和个案分析并重的角度论述“性别政治”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和政治时空而呈现的不同表征与特点,尝试对其中蕴含独特“中国特色”的现代性经验和历史遗产价值加以探讨。从“性别”维度打开讨论左翼实践的新空间,社科19.4万字 - 会员
中国农村发展与社会治理研究
本书运用政治发展理论与社会治理理论,回顾了明清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人民公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展与社会治理的历史进程,并对美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家农业现代化经验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学理上分析了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并从实践角度探讨了我国农村发展与社会治理的切实可行的改革路径。社科15.2万字 - 会员
人权研究(第23卷)
《人权研究》由山东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本书为第23卷,对当前人权理论与具体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无论人权基本理论部分,对中国儒家中天人合一思想法治价值的挖掘,还是对人权基本概念的比较分析,都拓展了本领域的研究宽度与深度;环境权原本属于民法权利,但在当前环境保护与人的发展发生更紧密关联的背景下,被纳入人的经社文权利,书中的系统探讨很有启发;关于遗忘权、法人的数据保护是当下数字化时代高度社科42.9万字 - 会员
科技创新与法治保障(2020)
本书系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与北京市教委联合批准的省部级研究基地——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研究基地2019年度报告,汇集了研究基地一年来围绕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法治保障主题的重要研究成果。内容上,聚焦科技创新与法治的关联互动,包括人工智能立法、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网络与信息领域法治等。同时梳理了研究基地一年来主要的学术活动及承担的科研任务,以展示基地风采。社科27.3万字 - 会员
师范教育的黄山钟鸣:以安徽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12—1927)为中心
本书以政治和教育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以民国初年共和思潮与共和建制影响下地方师范教育的勃兴为研究对象,聚1912—1927年安徽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以下简称“安徽二师”或“二师”)的发展,由此分析民国初年共和政治与师范教育之间的互动关系。社科11.9万字 - 会员
“三社联动“政策下的地方社区实践:以呼和浩特市为例
本书梳理了“三社联动”在民族地区的实践经验。本书是内蒙古大学社会工作学系的专业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在“三社联动”模式的探索实践过程中,总结形成的学术成果。他们以“呼和浩特市睿联凯舟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为实践平台,联结呼和浩特市民政局及在地企业的资源,培育在地社区组织,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回应居民服务需求,并由此创新出了一套“产—学—政”三位一体的民政工作机制。‘社科11.8万字 - 会员
北京市民家庭生活研究(1949~1966)
本书从北京市民的户籍人口、家庭收入、妇女就业、居住与出行、家庭关系、家庭娱乐等方面关注新中国十七年(1949~1966)北京市民社会生活方式,着重梳理并凸显其中的演变轨迹,再现在新思想、新精神的指导和影响下北京市民的生活状况。从本书中我们既可以看出政治、文化与家庭的关联与互动,也可了解政治变迁与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系,这对于研究及解决当今家庭伦理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社科18.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