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青龙过眼:中德文学交流中的“读”与“误读”
卢铭君主编更新时间:2022-04-02 11:17:52
最新章节:封底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主标题取自美国人阿林顿著作《青龙过眼》。该书配图形象生动:青龙反拿望远镜,镜头下的西洋人显得渺小。青龙与洋人之间存在误读。“青龙过眼”描述了一种文化隔阂,一种文化视差,提供了一个支点来探讨中西文学交流中的现象。“读”与“误读”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常态。在中德文学交流过程中也衍生了不计其数的类似情况。本书共收录27篇论文,分“德风东渐”和“东风西传”两编,上编聚焦于德语文学在华译介,下编重点关注中国对德语文学和德人的影响,深入探讨中德文学交流中的“读”与“误读”。
上架时间:2020-12-01 00:00:0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青龙过眼:中德文学交流中的“读”与“误读”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封底
- 他山之石
- 中国当代小说在德语国家的译介回顾
- 浅谈德国评论莫言获诺奖的欧洲中心主义视角
- 文学外译研究的三元视角
- 《大中华文库》(汉德对照)得失刍议
- 德译王维诗歌的主要问题浅析
- 德语小说《鲍家漂亮姑娘》与《东周列国志》(第1~3回)之对比研究
- 洪涛生与中国古典戏曲的德译与搬演
- 中国故事对外传播路径初探
卢铭君主编
主页
同类热门书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晚清民初的知识转型与知识传播
近代中国知识转型与知识传播是一个庞大且具特殊意义的课题,这是近代史上中西学术交会、互渗、裂变与再造的复杂过程,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与文化意义,本书从两大面向展开:一是探讨中国传统学术自身的分化,一是梳理西方科学式知识在中国的建构与实践。试图借此考察中国近代性的全面发展,建立中国学术本位,重启中西对话。文化交流26万字 - 会员
跨时空文学对话
鲁迅文化基金会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科研单位和高校连续联合举办了5届“中外文学对话会”,开展以鲁迅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界与世界各国文化领域进行跨时空对话活动,推进了世界文学与文明的交流互鉴。本书收录每一届对话活动中的精彩论文,围绕鲁迅文学等作品,探讨中外文化、文明的交流与互鉴历史,交流双方对中外文化与文学相关个案的研究成果,为推动中国优秀文化与经典学术走出国门、走文化交流31.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