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国家图书馆藏黄小松友朋书札(全三册)
更新时间:2023-05-17 16:24:57
最新章节:書札撰者姓名索引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黄易(清乾隆九年—嘉庆七年),字大易,号小松、秋盦,又号秋影庵主、散花滩人,浙江钱塘人,清代中期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金石学家,在书法、绘画、篆刻、碑拓、考古、金石文字等领域建树颇多,与钱大昕、王昶、翁方纲、孙星衍并称清代“金石五家”,与丁敬、蒋仁、奚冈等并称“西泠八家”。有《小蓬莱阁金石文字》(嘉庆、道光、光绪三种刻本)、《小蓬莱阁金石目》(稿本)、《秋盦词草》、《小蓬莱阁诗》、《秋盦剩稿》(清末丛书本)等传世。金石学是清代学术的显学,同时也是清中期以后的学术根基之一,众多学者投身与此,名家辈出。而在当时,众多金石学者之间的交往是一件重要且复杂的学术文化活动,涉及面广、人员关系复杂、交往内容丰富,已经在事实上形成了所谓的“金石文化圈”。而在乾嘉时期,黄易正是这个文化圈的核心和代表人物。钱大昕在所作《小蓬莱阁金石文字序》中就说:“海内研精金石文字与予先后定交者盏廿余家,而嗜之笃而鉴之精则首推钱唐黄君秋庵”,而翁方纲在《黄秋庵传》中也说:“四方嗜古之士所得奇文石刻,无不就正于君,以是所蓄金石甲于一时”。可见黄易在当时金石学文化圈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本书以国家图书馆藏清稿本《黄小松友朋书札》为底本。该书13册,稿本,毛装,收录了赵魏、武亿、余集等150余位友人致黄易的信札,共计310余通。信札内容以问学、访碑、治印等学术交流为主,间有日常问候之札,内容丰富,书法洒脱,笺纸亮丽,对于研究清代金石学、金石学家文化圈以及书法篆刻艺术等,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为便于学者使用,本书在彩色影印底本的同时,还附有每一通尺牍的释文,加全式标点,并将制作尺牍所涉人名索引。尺牍释文拟邀请北京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在读博士生潘妍艳整理。详细情况,请参见选题方案附件。
上架时间:2022-11-01 00:00:00
出版社:中华书局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国家图书馆藏黄小松友朋书札(全三册)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最新上架
- 会员
穆天子传(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1700多年前,战国魏襄王墓被盗,一批竹简古书重见天日,这就是著名的“汲冢竹书”,其中只有一部先秦文献较完整地流传到今天,这就是《穆天子传》,又名《周王游行》。该书记述了西周中期周穆王远征西域的事迹,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全书共六卷。前四卷记述周穆王从宗周出发,北征犬戎,继而出雁门、入河套、祭河伯、登昆仑、会见西王母、狩猎大旷原,最后返回宗周的经历。卷五专记周穆王东巡河南诸地事,是穆王巡狩中原的实录古籍30.1万字 - 会员
《拜经日记》校注
《拜經日記》是清代乾嘉時期的考據學家臧庸的代表作。本書以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武進藏氏拜經堂自刻本爲底本,以清費念戀光绪十年(1884)所校清抄本、清阮元編《皇清經解》所轉本属參校本,擇要吸收前賢的相關成果,對《拜經日記》進行標點、校勘和必要的注程,便於學界據以開展進一步深入的研究,以期能够對研究臧庸及其學術成就在乾嘉考據學和清代學街史上的學術地位,進一步瞭解乾嘉時期考據學、校勘學、訓話學相互古籍27万字 - 会员
鬼谷子
《鬼谷子》历来被人们称为“智慧之禁果,旷世之奇书”。书共三卷,提出了“捭阖”“内揵”“飞箝”“忤合”“揣摩”等游说和谋略的原则和技巧,对纵横家学说的理论构建做出了重要贡献。它所提供的智慧与谋略至今仍对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着指导意义。此书为全本全注全译本,注释准确简明,译文明白晓畅。古籍2.4万字 - 会员
赵撝谦《六书本义》研究
汉代学者在大量分析汉字“音、形、义”的基础上创立了六书理论,由于当时所见古文字资料的局限和六书理论的不完善,自许慎《说文》之后,不断有人对六书理论提出批评、修正和补充,明代学者赵撝谦潜心六书研究,完成力作《六书本义》。本书在综合考察赵撝谦《六书本义》的基础上,对比古今学者关于六书理论的观点,就六书理论及《六书本义》涉及的俗字、异体字、古今字、同族字等文字学现象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六古籍27.4万字 - 会员
《汉书·艺文志》讲要
目录学相当于是学问的清单,摸清家底,才能心中有数,不至茫无津涯,有洞观全局之益。历代纪传体史书、政书、方志等,将历代或当代有关的图书典籍,汇编成目录,谓之“艺文志”。《汉书》中的《艺文志》正是目录学中第一要籍。作者在讲授《汉书·艺文志》时所写的这部讲义,广泛参考了十余种批注、研究《汉书·艺文志》的文献,同时也博采其他相关书籍、论文的意见,反复寻绎,间加己意于其中,对《汉书·艺文志》做了较为细致全面古籍26.1万字 - 会员
王尚絅集校注
王尚絅是明代中期有名文学家和理学家,在文学和理学发展史占有重要的地位。现存王尚絅文集主要有两种版本:一是明嘉靖三十年(1551)刻本《苍谷集录》12卷,现存6卷;一是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刻本《苍谷全集》12卷,附录1卷。本书以四库未收书集刊本《苍谷全集》为底本,录王尚絅诗文12卷,后附诗文辑佚、传记资料、文集序跋及年谱。整理中以《苍谷集录》《盛明百家诗·王方伯集》、明人诗文集、《直隶汝州全志古籍14.1万字 - 会员
唐摭言: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科举制度滥觞于隋,在唐代逐渐健全而兴盛,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曾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唐摭言》是一部专门记载唐代科举制度特别是进士考试的笔记小说,书名中的“摭”,为拾取、摘取之意。全书共15卷,分103门。对唐代科举制度的规制、礼仪、风俗做了真实详尽的记载,多为史志所不载,具有非常高的史料价值,为我们全面认识和评价唐代科举制度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唐代科举以进士为重,进士以文学为重,古籍49.6万字 - 会员
唐别集考: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下)
本书稽考有传本的唐人诗集、文集、诗文及诗词文合集共一百零六家。与一般叙録类著作泛泛叙及唐集各种版本不同,本书特别注重对百余家唐集的历代数千种传本的具体考察,手检目验,勘查其版本特征、编次体例、文字正误、版本源流以及该集在唐宋以来直到近现代的流传、演变等情形;并对这些唐集的书名、卷数、成书年代、编辑者、刊刻者、收藏者等等,亦按时代先后作了较为详尽的考述;对研究唐代文学、史学以及目録学、版本学、古籍整古籍45万字 - 会员
盐铁论
本书为西汉桓宽编著。记录昭帝时盐铁会议的文献。始元六年(前81年),召集各地推举的贤良、文学六十多人到京城举行会议,“问民间所疾苦”。贤良、文学从反对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开始,对政府政策进行了全面批评,并和御史大夫桑弘羊等反复辩论。全书共十卷六十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该书记述了双方的论点,为研究西汉经济史、政治史的重要史料。古籍6.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