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对话中国
《对话中国》编写组更新时间:2023-09-25 17:38:22
最新章节: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前景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邀请中外知名学者就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等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从不同视角向国内外读者介绍新时代中国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向、发展道路、政策主张,系统回应国际社会对中国各方面发展的关切,客观阐述中国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的立场和观点,充分展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辉煌成就。本书兼具学术性、理论性与可读性,是一本适合国内外读者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简明读物。
品牌:人大数字
上架时间:2019-10-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人大数字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对话中国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前景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蓬勃发展的原因
- 一、新中国教育的成就
- ◎刘复兴与白杰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 五、中国经历了40多年改革和发展的历程。在您看来,中国政府在治理方式的改进和治理水平的提高上,有什么突出的表现?中国40多年改革和发展历程对于世界各国的治理而言,有什么样的借鉴意义?
- 四、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并存、现代化与后现代化并发的时代,您认为中国传统的政府管理需要应对哪些挑战?为了实现良好的治理,中国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 三、从世界范围看,改革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当今各国都面临着程度不一的问题和改革需求,而不同的国家在治理与改革中呈现出不同的逻辑和模式。您认为中国和西方的国家治理逻辑存在哪些不同?中国目前的治理模式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 二、很多学者认为政府、市场与社会协同治理是较为理想的国家治理模式,您觉得中国在走向这一理想模式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难题?为了克服这些难题,中国需要怎么做?
- 一、学界常用以下4种模式来概括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强国家-强社会、强国家-弱社会、弱国家-强社会、弱国家-弱社会。您认为当前的中国属于哪一种模式?
- ◎燕继荣与张善若、王裕华 中国国家治理的模式与面临的挑战
《对话中国》编写组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跨文化研究(2018年第2辑/总第5辑)
《跨文化研究》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跨文化研究院组织编撰的综合性学术集刊,其主旨是瞩望人文,学宗博雅,拆解古今中西樊篱,汇通人文,“六艺”兼容;立足语言文学,却无学科本位,尝试将文学、历史、宗教、哲学、语言融于一体。书中以跨文化的方法和视野审视人类古今精神问题,通过对话与交流,致力于推进以中化西、中学西传和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为拓展中国文化世界化的渠道,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做不懈的努力。文化23.1万字 - 会员
文明碰撞与范式转变:19世纪来华德国人与中国
本书依托一手文本资料和档案史料,以“文明化”和范式转变为理论方法,对19世纪的三位来华德国人(郭实猎、李希霍芬、福兰阁)的“中国观”进行分析和梳理。在“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不远万里来华的德国人与中国之间迸发了怎样的文明碰撞,由此衍生了怎样的“文明化”范式参与历史进程?本书从这一视角出发为读者打开一个与历史、文明、精神相遇的空间,重现这段昨日辉煌世界里的中德文明交流及互动场景。文化18.7万字 - 会员
波斯考古与艺术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波斯访古”以作者的实地考察为基础,讨论两大文明在建筑、造型艺术、物种、冶金工艺、玻璃工艺等方面的科技文化交流;下篇“中国与波斯的文化交流”,从文献记载、交通地理、重要人物、出土文物等角度出发,进一步揭示二者之间的经济文化往来。文化12.7万字 - 会员
文献·文学·文化:中日古典学交流与融通工作坊论集(第一卷)
本书收录了《竹添井井成书略窥》《早稻田大学藏五山版底本考》《何为文学遗产——就平安初期文学对中国古典籍之继承与私有化论》《对唐太宗时期文本的运用》《隋唐典籍之东传与日本古典籍对隋唐文学研究之价值》等文章。文化34.3万字 - 会员
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简史(英文版)
本书结合了中国古代通史和中外文化交流两个维度,以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发生的文化交流为主线,讲述中国历史变迁、中外文明互鉴与融汇,揭示中国在跨文明的互动、互融历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文化2.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