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地域文化视野中的两湖现代文学研究
刘保昌更新时间:2025-04-27 16:32:56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综合运用历史学、文化学、民俗学、语言学、比较文学、文本细读、人文地理学、文化人类学等研究方法,遵循“文化还原”和“双重发现”的探索路径,对两湖现代文学文本、传统典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三重参证,双向考察地域文化视野中的两湖现代文学创作和两湖现代文学中的地域文化书写。作为整体感觉文化区的两湖现代文学,在历史叙事、武陵地域、中部地域及东部地域书写方面,内蕴热心向洋、九死未悔与冷眼观世、逍遥自适的张力性精神结构,兼采古今中西文化资源,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与思想价值。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2-05-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地域文化视野中的两湖现代文学研究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后记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三节 审美呈现与创作得失
- 第二节 精神传统与思想表达
- 第一节 现代地域文化书写的理论认知与创作实践
- 第七章 诗与思:审美意义与思想价值
- 第十一节 长沙:何立伟的日常叙事
- 第十节 生猛的新市民:何顿的长沙书写
- 第九节 吉庆街:池莉的市井传奇
- 第八节 里份和大院:方方的武汉书写
刘保昌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乾嘉幕府与诗歌研究:以卢见曾、毕沅、曾燠、阮元幕府为个案的考察
清代诗歌、诗学之盛及其风气的转变与幕府甚为相关,清代文学的发生、发展乃至繁盛也与幕府的作用密不可分。本书以清代乾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四大幕府为研究对象,以点带面地论述了乾嘉幕府对诗学演进以及文人生存状态的影响。将乾嘉“幕府”与“诗歌”的状况全景展示于笔下,既描绘出四个幕府中文人群体的“群贤图”,又呈现了诗学演进的“众生态”。文学18.1万字 - 会员
人性世相的探索与言说:严歌苓小说文体研究
本书从小说文体学的角度寻找严歌苓小说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和世界华文文学史中的地位。现有的中国现当代小说文体研究把作家的所有小说分解成文体因素碎片来分析小说文体,使单篇小说缺乏整体性文体特征。本书主要从文本出发结合文体学、叙事学理论,运用文本细读、文化批评、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来分析严歌苓小说文体特征。从体式、结构、叙事、语言等文体因素方面着手,以多个单篇文本案例分析为基点系统勾勒出严歌苓小说文体文学18.4万字 - 会员
刘震云小说思想论稿
在梳理刘震云创作过程的基础上,本书概括了刘震云小说中的七个关键词:权力、伦理、历史、故乡、宗教、人性、存在。这七个关键词在他小说中的出现,有着创作上的先后顺序和内在逻辑,体现了刘震云对中国现实的深入思考。本书对刘震云小说的整体性研究,有助读者深入理解作家思想演化过程。文学24.3万字 - 会员
美华文学中的美国形象研究
本书主要研究美华文学中的美国形象,由两部分极致成:一是空间视域下的美国地理形象,如古墓与围城意象、天堂与地狱的小幻象、美国家园形象等;二是族群社会学视野下的美国各族裔形象,如华人移民形象、白人“拯救者”形象、犹太人形象及黑人形象。借助比较文学中形象的研究方法,本书对美华文学中复杂多变的美国形象进行了深入探讨。文学20.3万字 - 会员
文学视域下的民间述史研究
近年来,图书市场频爆冷门,平民非虚构文学作品成为图书市场的畅销书,不仅获得了出版界的青睐,也赢得了读者的喜爱。一些普通公民不仅写史出书,作品还在年度好书榜名列前茅。本书以这类非虚构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民间述史作品的概念、分类、特性、价值、热因等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分析,并对14名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述史作者的作品进行了细致的文本解读。文学20.7万字 - 会员
中国史诗学史论(1840—2010)
《中国史诗学史论(1840——2010)》以在中国史诗研究这一领域内得到普遍认同的、见解独特且影响力持久的学者为个案,分析他们持有的史诗观念、学术旨趣、问题意识和研究范式,以勾勒出近百年来中国史诗学术史的某一个侧面,阐述了中国史诗研究者在学术思想、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上的继承和创新,反思中国史诗学的学术转向与新格局,总结中国史诗学形成和发展的特点。文学22.3万字 - 会员
词史考微
本书是关于词学批评的理论研究,是针对“文学”与“历史”之间关系的反思性质的探索。上编阐述“词史考微”的理论内涵,下编展示针对不同性质的宋词文本的批评实践。传统的“词史”说,触及“文学”的本质力量——这是脱离现实社会关系的一种独特存在,与现代文艺批评的“境界”论相互贯通,从学术史上看更对后者产生过启示作用。“词史”的批评延续我国文学的“兴寄”传统,在“微言大义”“诗史互证”的理路之外,具备融入读者个文学24.1万字 - 会员
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部乡土小说中的伦理书写
本书以伦理视角为切入点,结合社会时代背景、地域文化和人伦风俗等因素,考察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部乡土小说中的伦理主题视野、作家姿态、伦理立场、艺术表现风格等方面的嬗变。本书研究拓宽了以往研究的范围,试图对西部乡土小说创作进行系统化的整体研究。综合运用文学审美批评、社会伦理研究等相关理论,把文学置于社会变革与乡土伦理变迁的时代背景中进行考量,阐释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部乡土小说伦理书写的多元内涵和发文学28.2万字 - 会员
《玉台新咏》成书研究
《玉台新咏》是一部以收录宫体诗为主的文学总集。长期以来,学者在此书的成书问题上存在着诸多的争论,如关于其成书时间、编撰动机乃至编撰者等均分歧严重。此类文献层面的纷争,不但制约了对《玉台新咏》进行深入研究的步伐,而且对宫体文学、南朝文学研究也产生了负面影响。鉴于此,我们依据前人提出的话题及该书的实际情况,将《玉台新咏》成书问题划分为八个专题加以系统考察,即《玉台新咏》的编撰者、编撰动机、成书时间、编文学15.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