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家族关系与国家认同:福克纳后期小说研究
李方木更新时间:2025-04-29 20:33:31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在小说叙事理论框架内,借用社会历史批评,选取美国现代作家威廉·福克纳后期(1942—1962年)作品为研究对象,分析南方家族变迁主题及其罗曼史的形式特点,辨析人物国家认同机制背后的象征意义和历史隐喻。福克纳这一时期的创作将社会理想置于南方历史与现实生活的中间地带,深刻揭示南方家族揉入的异质性,用乐观的笔调描述混血对家族生命力的积极意义。本书突破了黑白种族、贫富阶级的二元阐释范式,通过对人物时间观的整合,挖掘作家在对南方过去的执着回望中依稀建构出的理想社会愿景,探究作品暗含的乌托邦色彩。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3-04-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家族关系与国家认同:福克纳后期小说研究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李方木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垒建新文学价值的河床(1923—1937)
本书探讨的是1925-1937年中国新文学的价值实践,这是一个文化上群龙无首、多元共生的时期,不同文学观念在抗衡中并没有互相取代,而是各行其是。文学39.5万字 - 会员
耶律楚材家族及其文学研究
本书对耶律楚材家族世系、婚娶、教育、家风、地位及心态等情况进行梳理和考辨,考察其祖上汉语文学创作的演进情况,理出契丹文学发展的线索,对其家族在不同地域的活动及文学创作进行考辨,从一个侧面揭示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特征。本书结合族群、教育、地域、音韵、文献、官制等方面的研究,力图发现此前契丹文学研究中所未发现的问题,开拓前人所未涉足的领域,补充史书记载的不足,在诸多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文学21.9万字 - 会员
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1895—1945)
《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1895-1945)》主要进行了三个层面的研究工作:第一个层面上理清了1895-1945年间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思潮流脉,探析了民族主义思潮对文学创作的深刻影响,重写了一部清晰、系统、完整的“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史”;第二个层面上从宏观的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思潮流变入手,上溯到具有民族主义性质的曾国藩“卫道变器”说和康有为“托古改制”论,而重点则对梁启超、孙中山、蒋介石的民文学42.5万字 - 会员
乾嘉幕府与诗歌研究:以卢见曾、毕沅、曾燠、阮元幕府为个案的考察
清代诗歌、诗学之盛及其风气的转变与幕府甚为相关,清代文学的发生、发展乃至繁盛也与幕府的作用密不可分。本书以清代乾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四大幕府为研究对象,以点带面地论述了乾嘉幕府对诗学演进以及文人生存状态的影响。将乾嘉“幕府”与“诗歌”的状况全景展示于笔下,既描绘出四个幕府中文人群体的“群贤图”,又呈现了诗学演进的“众生态”。文学18.1万字 - 会员
裴多菲研究
裴多菲·山陀尔(1823—1849)是十九世纪匈牙利著名革命爱国诗人,享誉世界诗坛。本书以全新视角展示诗人短暂的革命人生和在诗歌创作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全书由三部分组成,通过理论分析、阐述和点评,以虚实结合的方式,再现了一位革命爱国主义诗人真实、高大的形象。在思想意义上,裴多菲及其诗歌创作集中体现出高度的民族民主革命精神:在艺术创作上,裴多菲以豪放、清新、明快、细腻的诗风著称,极富艺术感染力,对后文学13.2万字 - 会员
中国网络文学十大批评家
中国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离不开批评家的鼓励与鞭策,本书采取“以人带史,以史引论”的方式,选取国内10位最具代表性的网络文学批评家黄鸣奋、欧阳友权、陈定家、单小曦、周志雄、马季、邵燕君、夏烈、许苗苗、肖惊鸿,通过对他们网络文学理论批评成果的分析,展现他们的学术贡献,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揭示中国网络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水平和学术贡献。本书以批评家个体的批评实践入手,通过个体的批评症候获得中国网络文学批评的理文学21.2万字 - 会员
诗人与帝国:威廉·华兹华斯诗歌研究
本书以威廉·华兹华斯诗歌中的帝国叙述为研究对象,以后殖民主义文学批评作为理论支撑,结合文本细读、比较研究和后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较为系统地探究威廉·华兹华斯在相关文本中表征出的意识形态内涵,以及文本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和地域政治背景下被赋予的话语指涉,审视这位浪漫主义诗人与帝国多重维度的政治交集,揭示诗人、诗作与时代之间的动态互动。文学16万字 - 会员
灵韵的寻回:当代河南城市文学研究
本书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城市文学进行综合研究的第一部学术专著。本书以当代河南文学为研究视点,通观其城市文学的发展脉络。通过重回文学现场,在解读文本、考释史实的基础上,本书剖析其间的地域属性、文化心理、精神气质、城与人的发展史。河南的城市文学不仅触及了城市文学的普遍性问题,也呈现出很多不同的地方经验,包括历史积淀、古都文化下的城市光影与气韵、现代化进程中特定的心灵状态。而通过挖掘文学与历史经验所寻文学17.6万字 - 会员
宋元诗学转型研究
本书以宋元之际的诗学嬗变为研究对象,就宋元诗学史上的一些关乎全局的重大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作者用大量的第一手文献资料详细考察了南宋晚期与元代前期的诗学生态,对于当时的诗学思想的流派和论争进行了实事求是的梳理,证实了元诗的来龙去脉及其艺术价值所在,由此得出的结论发前人所未发,实为此书一大贡献。本书能够避开后人议论的干扰,努力钧稽第一手文献材料,对诸多疑难问题作实事求是的考证和论述,又能将文本细读与文文学2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