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掌握技巧,做交往达人(1)
在人际交往方面,是有很多规律和原则的,如果不了解这些原则和规律,就会在交往中碰壁。比如,有的同学由于某种原因(性格内向或是怕受伤害等)从不与同学说心里话,什么事情都闷在自己心里,这就很难和人建立起亲密关系。因为,适度的自我暴露才能拉近彼此的距离,别人了解你,才可能与你成为朋友。
所以在这一篇里,我们一起去揭开人际交往的神秘面纱,做个交往达人吧!
奇妙的心理效应
心情日记
小海是个活泼开朗的初一女生,很爱笑,长得也比较漂亮,所以虽然刚入学没多久,但小海身边很快就围绕了很多好朋友。本学期学校要求每个班级选送一个节目,老师见小海平时人缘很好,人也表现得活泼有组织能力,于是就把班上设计、排练节目的任务交给了她。刚开始,同学们还比较配合,可是,最近发生的事情很让同学们心里不痛快,对小海的印象也没那么好了。原因是随着不断深入交往,大家发现小海在作一些决定的时候特别独断专行,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而且其实她在文艺方面也没有特别的才能,设计的节目也没有什么新颖性,所以大家对小海没有了最初的那种支持和拥护。眼看选送的截止日期马上到了,节目还没有编排出来,老师非常着急,也开始怀疑当初自己的决定是不是正确。
心理密语
从上面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每天在和人交流的同时,会对他人形成这样或那样的印象。这种印象有时会与真实情况有所差别。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是一些“效应”在“作怪”。这些效应会对我们的交往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直接影响着我们以后的交往行为。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人际交往中到底有哪些心理效应,了解印象形成的一些“效应”,可以帮助我们学会怎样留给他人一个好印象,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克服这些效应的消极作用。
1.首因效应
第一次交往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首因效应对人的印象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交友、招聘、求职等社交活动中,可以利用这种效应,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为日后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小海,由于性格活泼开朗,又爱笑,所以给人的第一印象很好,很短时间就吸引了很多朋友。
在现实生活中,首因效应所形成的第一印象常常影响着我们对他人以后的评价和看法。有时我们会听见朋友抱怨:“坏就坏在没有给他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印象已无法改变。”由于首因效应的存在,第一印象在人际交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与人交往时留给他人的第一印象。这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后续交往行为。
2.近因效应
第一印象产生的“首因效应”,一般在交往初期,即双方还生疏的阶段,特别重要。而在交往后期,就是双方已经十分熟悉的情况下,近因效应就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所谓近因效应,是指在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因此,也称为“新颖效应”。多年不见的朋友,在自己的脑海中印象最深的,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一个朋友总是让你生气,可是谈起生气的原因,大概只能说上两三条,这也是一种近因效应的表现。在上面例子中,随着大家交流的增多,对小海的最近的印象也在同学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渐渐地一开始围绕在她身边的朋友就少了很多。
我们在交往过程中,可以用近因效应提升自身的形象。例如,两个好朋友闹矛盾,一旦快要到“分裂”的时候,一方主动向对方表示好感甚至歉意,会出乎意料地博得对方的好感,甚至可能将以往的恩怨化解,重归于好。
3.光环效应(晕轮效应)
所谓光环效应是指我们在对别人作评价的时候,常喜欢从或好或坏的局部印象出发,扩散出全部好或全部坏的整体印象,就像月晕(或光环)一样,从一个中心点逐渐向外扩散成为一个越来越大的圆圈,所以有时也称为晕轮效应或月晕效应。
多数情况下,光环效应常使人犯“以偏概全”、“爱屋及乌”的错误,产生一个人一好百好的错觉。就像小海,由于活泼开朗、人缘好、人又漂亮,所以老师就以为她组织、沟通能力也都很强,在文艺方面也会有特长,而事实上真实的情况并不是这样。
在日常生活中,“晕轮效应”往往在悄悄地影响着我们对别人的认知和评价。比如有的老年人对青年人的个别缺点,或衣着打扮、生活习惯看不顺眼,就认为他们一定没出息;有的青年人由于倾慕朋友的某一可爱之处,就会把他看得处处可爱,可谓“一俊遮百丑”。
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其错误在于:
第一,它容易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习惯以个别推及一般,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以点代面;第二,它把并无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必然会有另一种特征;第三,它说好就全都肯定,说坏就全部否定,这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
我们在日常和同学的相处过程中,要尽量地避免和克服晕轮效应的副作用。同时也可以利用光环效应的影响增加自身的吸引力。与人交往时,可以采用先入为主的策略,让对方了解我们的优势,以获得积极的评价。
4.刻板效应
商人常被认为奸诈,有“无商不奸”之说;教授常常被认为是白发苍苍、文质彬彬的老人;江南一带的人往往被认为是聪明伶俐、随机应变的;北方人则被认为是性情豪爽、胆大正直的……我们在认识和判断他人时,并不是把个体作为孤立的对象来认识,而总是把他看成是某一类人中的一员,使得他既有个性又有共性,很容易认为他具有某一类所有的品质。因而当我们把人笼统地划为固定、概括的类型来加以认识时,刻板印象就形成了。
刻板印象的积极作用在于它简化了我们的认识过程。因为当我们知道他人的一些信息时,常根据该人所属的人群特征来推测他的其他典型特征。这样虽然不一定能形成对他人的正确印象,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简化认识过程。但刻板效应带来的更多是负面效应,如种族偏见、民族偏见、性别偏见等。它常使人以点代面,凝固地看人,容易产生判断上的偏差和认识上的错觉。
5.定势效应
有一个农夫丢失了斧头,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盗,于是观察他走路的样子、脸上的表情,感到言行举止没有一点不像偷斧头的贼。后来农夫在深山里找到了丢失的斧头,他再看邻居的儿子,竟觉得言行举止中没有一点偷斧头的迹象了。这则故事描述了农夫在心理定势作用下的心理活动过程。所谓心理定势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用“老眼光”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看待当前问题的一种心理反应倾向,也叫思维定势或心向。
在人际交往中,定势效应表现在人们用一种固定化了的人物形象去认知他人。例如:与老年人交往中,我们会认为他们思想僵化,墨守成规,跟不上时代;而老年人则会认为我们年纪轻轻,缺乏经验,“嘴巴无毛,办事不牢”。与同学相处时,我们会认为诚实的人始终不会说谎;而一旦我们认为某个人老奸巨猾,即使他对你表示好感,你也会认为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心理定势效应常常会导致偏见和成见,阻碍我们正确地认知他人。所以我们不要一味地用老眼光来看人处事。
6.投射效应
有一位喜欢吃芹菜的人,总以为别人也像他一样喜欢吃芹菜,于是一到公众场合就向别人热情推荐芹菜,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笑话。但是生活中每个人都免不了犯类似的错误,“以己度人”,心理学上称之为投射效应,即在人际认知过程中,人们常常假设他人与自己具有相同的属性、爱好或倾向等,常常认为别人理所当然地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做过这样的实验来研究投射效应,在80名参加实验的大学生中征求意见,问他们是否愿意背着一块大牌子在校园里走动。结果,有48名大学生同意背牌子在校园内走动,并且认为大部分学生都会乐意背,而拒绝背牌的学生则普遍认为,只有少数学生愿意背。可见,这些学生将自己的态度投射到其他学生身上。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一种典型的投射效应。当别人的行为与我们不同时,我们习惯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的行为,认为别人的行为违反常规;喜欢嫉妒的人常常将别人行为的动机归纳为嫉妒,如果别人对他稍不恭敬,他便觉得别人在嫉妒自己。
为了克服投射效应的消极作用,我们应该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做到严于律己,客观待人,尽量避免以自己的标准去判断他人。对方并非如我们所想象,只有交往了才会知道。
了解了这些心理效应及其所造成的结果,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与人交往中的很多现象,一方面我们要尽量避免它们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利用它们来赢得人们的好感。
1.合理利用首因效应,留一个完美的第一形象首因效应告诉我们,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新信息的解释。实验证明,第一印象是难以改变的。而第一印象主要是依靠性别、年龄、体态、姿势、谈吐、面部表情、衣着打扮等,来判断一个人的内在素养和个人特征。既然首因效应在人际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它来帮助我们完成漂亮的自我推销。
首先,面带微笑,这样可以获得热情、善良、友好、诚挚的印象。
其次,应使自己显得整洁,整洁容易留下严谨、自爱、有修养的第一印象,尽管这种印象并不准确,可对我们的推销总是有益处。
第三,使自己显得可爱可敬,这一点必须由我们的言谈、举止、礼仪等来完成。
最后,尽量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在对方的心中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这种印象会左右对方未来很长时间对你的判断。
2.重视近因效应的影响,经营和谐人际关系
一般来说,熟悉的人,如朋友、同学、同事,特别是亲密的人之间容易出现近因效应。例如,一直默契要好的同事或搭档忽然冒犯了自己,则会内心恼怒,轻则难以高兴、情绪激动,重则反唇相讥、针锋相对,甚至大吵大闹、大打出手。这就是最近的印象严重影响了印象的形成,以至于原来的良好印象所剩无几甚至荡然无存。
遇到此类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强迫自己控制情绪,可找一张纸,竖向折叠,左边写出交往以来的好,右边写出交往以来的不好。只要左边比右边少,就没有激动的必要。在具体实践中,往往写着写着,情绪就差不多控制了。从另一个角度讲,既然近因效应在印象形成中有此特点,就要在家人、朋友、同学间尽量不要把话说死、把事做绝,留下一点好印象,以改变、改善原来的印象,增加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3.擦亮眼睛,看清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心理错觉,它不仅仅表现在通常的以貌取人上,我们还常常以服装来判断别人的地位、性格,以初次言谈判断他人的才能与品德等。在对不太熟悉的人进行评价时,光环效应体现得尤为明显。所以,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时刻告诫自己注意光环效应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积极地利用它的正面作用给别人留下好印象。
不要把自己的某些想法附加给对方。冷静、客观地对待第一印象,思想上要作好改造甚至否定第一印象的准备。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总是会影响你对于以后信息的判断。第一印象一旦形成,以后的信息常常只扮演解释的角色。
不要按照预想的类型将人分为不同种类。我们常常会对某一类人的普遍特征进行归类,比方说,教师便是“文质彬彬”,商人则是“唯利是图”等。
不要以貌取人。我们要在认识他人的问题上不满足于表象,而是注重了解对方心理、行为等深层结构。
4.敞开心扉交朋友,卸下防备的包袱
首先,彼此多交流、多沟通信息,克服各种偏见,比如刻板印象和定势。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难以全面地看问题,常常因各种偏见的影响而形成歪曲的认知,形成交往戒备心理。因此,多参加集体活动,彼此多交往,积极沟通思想,增进相互了解,澄清事实,是克服认知偏见,消除交往戒备心理的有效方法。其次,积极、全面、正确地认识人际关系。对人际关系有一种积极、全面、善意的认识是进行良好人际交往的基础和前提。如果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尔虞我诈或虚伪、冷漠、不可信任等,那么这种偏见、先入为主或刻板效应就会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因此,在努力增强集体观念,学会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正确看待人际关系。再次,学会适当地自我暴露,消除自我封闭心理。人们常常喜欢与自己比较了解的人交往。扩大彼此心理的公开区域是同别人交往的第一步骤。因此,学会自我暴露,坦诚地向交往对象透露自己的一些秘密,对于促进良好的人际交往大有好处。然而,也不是暴露得越多越好,如果把自己的一切暴露无遗,反而会让对方小看自己,从而阻碍人际交往。
有“规矩”才成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