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如何改变思想以改变自己(2)
试着告诉自己:我其实什么都不比别人少,其实一点儿也不比别人差。如果以前你认为自己缺乏勇气,那么现在就要敢于肯定地对自己说,勇敢是我与生俱来的品质。要在心中坚定这样一个信念,即勇气是天生的,是一种不可放弃的权利。要坚信自己确确实实拥有无穷的勇气,这样你就一定会成功。
不少人有这种错觉:能力是天生的,人们对自己的能力所能做的只是一些小修小补的工作而已,永远无法使之大大改进。但是,我们现在已经开始认识到,能力是可以大幅度提高的,我们可以借助全面的思维教育使脑力显著增强。实际上,没有哪种技能是不可以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巨大进步的。
思维教育是一个重要课题
所谓思维教育,其主要内容就是,使大脑得到全面平衡与发展,通过弥补缺陷使人的能力得到加强,对主管各类才能的脑细胞分别加以科学的锻炼。
我们最终会掌握如何通过教育把那些有害的、罪恶的心理趋向(即使是那些与生俱来的)消灭掉。我们最终将学会如何拥有平衡协调和充满力量的大脑。人类的每一项劳动、每一个计划都证明,人天生是一种代表统一性的生灵,人的生命体现的是卓越和优秀,而不是平庸。虽然在现实中,那些不完整的庸庸碌碌的生活随处可见,但那都是不正常的现象。人所能做到的最伟大的事就是战胜自己的弱点、缺陷和邪恶的天性,从而使自己不至于走向自我毁灭。
不要试图直接根除自己身上那些缺点和恶念,而应该从培养那些正面的积极的品质着手。只要坚持这些品质,你想要消除的一切东西就会自然消亡。正所谓“养正以驱邪”。一旦对更为高尚美好的事物的渴望与追求成为习惯,那些不好的品质和恶习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因为它们没有了生存的养料。而人们那些天性善良的东西则会保留下来,并得以茁壮的成长。所以说,消灭恶念的最佳途径就是先清除它们赖以生存的土壤。
心理素质和脑力无法通过教育予以有效的改善,这是几个世纪来在教育家和父母心中根深蒂固的一个观念,然而现在这个观念已被彻底推翻了。在许多幼儿园里,老师们设计出多种新奇有趣的游戏来开发儿童们各种不同的能力。例如,在一种专门训练胆量的游戏中,老师们通过对那些平日羞涩胆怯的孩子进行逐步的自信心培养,使这些孩子越来越了解自己,越来越有自信。很快他们的害羞、难为情以及恐惧随着游戏的进行而消失了。
这些充满欢笑,令人振奋的小游戏对孩子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对那些在自己家里找不到什么乐趣,总是郁郁寡欢的小孩来讲更是如此。这些小游戏对孩子们施加的心理暗示使他们很容易就笑逐颜开了。
人们对自己同类所能做的最残忍的事情之一就是取笑别人的缺陷和弱点。要知道,那些有缺陷的人希望从他人那里得到的是鼓励和帮助,而不是更多的羞辱。对一个长得不怎么好看的女孩儿,人们不应该总因她其貌不扬而耻笑她,而应该教会她永远保持美丽的理想,告诉她好的心情能使人的外表变得漂亮。应该有人对她说,心灵美要远比外表美更重要的多。应该使她明白,通过不断的自我完善,再加上乐于助人的品质,她同样会非常迷人。那种由无私的美德带来的魅力能使看到她的每一个人忘掉她容貌上的缺憾。
大多数人的头脑被无知和迷信所束缚,被担忧、恐惧和焦虑削弱,以致他们的大脑连自身创造力的1/10都发挥不出来。他们从不明白真正的自由是什么。恐怖、仇恨以及无限制的激情束缚住了他们的头脑,使之根本不可能有效率地思考。但只要我们掌握了培养思维习惯的规律,要改变这些不良状况其实并不困难。即使这些麻烦糟得像一团乱麻,我们只要找到头绪,一切也就迎刃而解了。
比如说,你有性格暴躁的毛病。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能学会给你的火暴脾气来个釜底抽薪——将那些想要发怒的念头及时掐灭——你就会发现,拥有自制力其实并不难。反之,如果你总是放任那烫得快要燃烧起来的热血冲进你的大脑,还给马上就要爆发的愤怒加上猛烈的语言和动作,不停地大声咆哮,挥舞手臂,满屋子乱扔东西,砸烂找得到的每件东西,那么不一会儿,你那火暴脾气就很难控制了。
如果你不想这样,你就应该经常注意熄灭一切可能导致你发脾气的小火苗,同时主动寻求那些改善你性格的办法——这些办法如果找得合适的话,是能在关键时刻浇灭熊熊怒火的。其实,只要你能满怀爱心,心存善意,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你很快就会发现,原来胸中的怒火不知不觉间就被扑灭了。你的整个身心也将会不知不觉地沐浴在善良温和的甘露中,而不会再被狂暴的怒火夺走宝贵的精力,不消片刻,你就会感到整个世界和你自己都变得如此平和安宁。
母亲应该对在孩子身上发现的优点多加赞扬,通过这种方式将孩子本身固有的优秀品质唤醒。有很多作母亲的人爱犯这样一个错误:老是给自己的孩子挑错,试图找出孩子的一切毛病,帮他全部改正并予以根除。这就好比不去打开门窗,也不点灯,就想把一间黑暗的屋子变亮一样。约翰?牛顿说的好:“我无法将黑暗扫出去,可我能把它照亮。”
家长、老师和改革家都已经开始学会用正面的、鼓励的方法来刺激被教育者充分发挥那些优良的品质。因为人对他人的态度——在这里表现为被教育者对教育方式的态度——是极其敏感的。如果觉得对方的态度友好,令人鼓舞,就会很容易变得精神振奋,乐于听从他人的建议。反之,要是对方老是抓住自己那些短处不放,批评个没完没了,人就往往会产生逆反情绪,使结果适得其反,非但得不到任何的帮助,原有的缺点反而变得越发难以消除。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对待我们自身瑕疵的态度上。如果我们总是过分强调自己是如何如何不好,不断自责,对自己要求太苛刻,那我们所得到的只能是让自己的那些缺点在脑海中的印象越来越深,在心里的分量越来越重,最后自己受到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
反之,要是我们能把注意力全都放在我们身上的那些可贵之处上去的话,就一定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的潜力,使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如果今后我们每当坐在一起聊天的时候,无论是谈论起别人还是自己,心中浮现出来的这个人的形象都是那么完美,那么可爱,而不是一副副滑稽、软弱、堕落的模样,那该有多好啊!
成功特训之{2}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
有这么一句说法:“心理暗示能使人把面粉当成药剂,治好你的病;也能使人把药水当毒液,喝送了命。”这句话很形象地阐述了心理暗示的作用。前者为积极的心理暗示,后者为消极的心理暗示。简单理解,暗示就是在无对抗的情况下,通过议论、行动、表情、服饰或环境气氛,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其接受暗示的观点、意见,或按暗示的方向行动。积极的心理暗示不仅能挖掘出你成功的潜能,还可以建立起你骄人的自信力。
当然,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我们应该多接受他人积极的暗示,或者发挥积极的自我暗示的影响,排除那些消极的暗示和自我暗示。下面这些训练是几种具体的运用积极暗示的方法。好好练习一下,并不断加以实践,肯定会管用。
【自训方式】
1.练习“肯定式”的心理暗示。“肯定式”不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有充满信心的作用。如果你是一位水果商,当客人问你瓜甜与否,你肯定不会说:“差不多!”“大概很甜吧!”这样的语气可以使10个顾客走掉“11”个——潜在的顾客也被影响了。你不妨运用肯定的语气,看看如何:
●“我这里绝不卖不甜的瓜!”
●“如果我的瓜不甜,哪里还能买到甜西瓜?”
●“不甜,你朝我的脸上摔。”等等
这是一种很巧妙的肯定式心理暗示,可以增加对方购买的信心。
2.练习“移情”法。“移情”法是积极心理暗示的一种。顾名思义,即将你的情感对象转移,以避免令你讨厌的人或物,保持乐观自信的心态。如你很恨你的某位同事,可将他“移情”化:上司→压迫者→哺乳动物→脊椎动物→阿狗阿猫式的脊椎动物。这时,再看你的那位同事,你的讨厌情绪就会一扫而光——他无非是“那样”一种动物,跟他计较,何苦?
如当你失态时,可这样联想:失态→失去爱情→烤焦的爱情→烤鸭→饱餐一顿。这时你的胃口大开,心情也会好起来,使你充满自信:再来一只“烤鸡”如何?如果你这样联想,那肯定就糟了:失恋→失脸→没脸就没有尊严→低级动物(没尊严)→不思进取或一死百了。看看,多危险呀!
3.练习“凡事要有最坏的打算”法。这一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失败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参加某一重要考试时,要做好“考试不过关”的最坏打算。这并不意味着你缺乏自信,给自己留后路。相反它能帮你及时调整心态:“反正就这么一回事,有什么可怕的。”保持一份轻松的心境应付考题,要远比你在紧张或压力大的心境下去应付有效得多。
4.采用“自言自语”或“找人倾诉”法。生活中,当你聚精会神地思考某个问题,或被某种激动的情绪困扰时,你会在不知不觉中忘记自我,口中有意识地说出内心所想:“应该那样做才对……”“原来是这样呀!”“我明白了!”你松了一口气,心情也随之好起来,自信心犹如打气的气球般鼓胀起来。
有些情况下,自言自语不能解决你的苦闷或失意,不妨找个人倾诉倾诉。许多心理医生对就诊的病人先进行催眠,然后让病人一股脑说出心中的苦闷或不幸的经历。如果能做到这一步,病人的问题无异于解决了一半;另一半,医生则对症下“药”。日常生活中,你肯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心中有怨气,就自动去找朋友闲聊,或者直接向朋友坦述自己的苦恼。你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这一方法。你可以采用给朋友或亲人写信的方法,倾诉衷肠。也可以把闷闷不乐的事写出来,不一定让别人看。这可以使你在无意识中找到倾诉的对象,达到放松心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