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芙蓉园的墙里墙外
那日,因为少坐了一站路,我们在红墙灰瓦的墙外不停地走。西安的天气,热得像蒸笼。我们一行人就是这个蒸笼里的几只小蚂蚁,背着旅行包,大汗淋漓,寻找着大唐芙蓉园。
有些气馁,女儿一声不吭,顺手拿过我手上的小包,只是埋头走。这个景点,是她来西安之前就决定一睹为快的,是被她称之为夙愿的一个建筑,所以很有些期待。
“妈妈,我们是不是和刘高兴他们一样,也在红墙外拼命想象里面的样子?”
“估计差不多,只是我们没有三轮车罢了。快走,受不了了。”
第一次关注这个皇家园林式的建筑,是阅读了贾平凹的小说《高兴》后。和文章中的主人公一样,惊诧于三亿元这个词,三亿啊,花费何等惊人。女儿也是阅读了这部小说后,才决定来此一游。
1
墙内,原来是如此的繁华。大作品,大情怀,是最直接的感受。一座圣殿,将盛唐皇家文化的神圣恢弘与灿烂辉煌体现到极致,仿佛是一把打开梦回盛唐时空隧道的金钥匙,的确是使人震撼、让世界惊奇的地方。
赞叹于建设者将盛唐帝王文化的精髓都铸入到大唐芙蓉园紫云楼、御苑门及周边的园林建筑之中;每一个景观,都孕育了丰厚的文化灵性,似乎都在开口诉说着盛唐帝王的传奇故事,引领人们走进梦幻般的大唐盛境。
据说此园是取意于唐代的曲江池而成。曲江池是皇帝赐宴新科进士的所在,是一个极其荣耀的地方。唐太宗在此看到新科进士“鱼贯到此”的场面,竟忍不住说到:“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两侧的回廊中,大唐开国二十四元勋的鎏金雕像向后人诉说着当年戎马生涯的艰辛和治理国家的艰难。尤其是独一无二的杰出女皇武则天,更让人们刮目相看。
我们在园内欣喜地徜徉着、评论着、观赏着、感慨着。在仿大唐宫殿前,切身体会到了皇家的威严和庄重。人们兴奋异常地拍照留影,自乐其中。
走过那些巍峨的高楼,目光并没有停留在那些雕梁画栋上,而是集中在了“唐诗谷”——这个芙蓉园的精华所在。诗谷的正面是唐代诗人群雕,形态神态各异,一股书卷气扑面而来。不用搜索枯肠,就能想起好多好多脍炙人口的唐诗,仿佛走过了千年的时空,与诗人们共同放浪形骸!蜿蜒的小溪里流动着清水,哗哗作响,如同流动的岁月向人们倾诉着。唐诗谷到处都是精美的刻在石壁上的诗歌,信步随着唐人的诗歌漫游,几乎不知道自己是谁:我是唐人?唐人是我?
漫步在荷花塘上的九曲桥,看着映照在水中火树银花的倒影,仿佛是真的走在人间天堂——心旷神怡。沿园内湖岸走去,希望看到大唐芙蓉园的“芙蓉”,但是没有见到一丝踪影。“芙蓉园”奈何不以芙蓉见长?原本想在这盛大的芙蓉园内,会看到盛开的芙蓉,但却实在令人失望。
浩大的园子里,人来人往,摩肩接踵,好不热闹。
繁华盛世,唯此为盛也。
2
站在美妙如画的园内,孩子们都在感慨:如此美妙的地方,何不生在此园中?
很严肃地告诉她们,红墙内的日子可不是想象中的美妙。
花落深宫莺亦悲,
上阳宫女断肠时。
君恩不闭东流水,
叶上题诗寄与谁?
这是唐人顾况的《叶上题诗从苑中流出》一诗,一个为历代文人所艳称的“红叶传书”的故事,就是这座宫墙内发生的幽怨情怀。
唐天宝末年,书生顾况在太极宫附近的宫城外御沟流水中,偶然见到一些红叶从禁中流出,其中一片似乎有字。他随手捞起,只见上面题诗一首:
一入深宫里,
年年不见春。
聊题一片叶,
寄与有情人。
古代皇帝宫苑中配备有许多宫女,这些女人一旦入宫,便失去了自由,仿佛被圈进铁笼的金丝雀。她们渴望自由和爱情,却长不出翅膀飞出这森严高大的宫墙,只好把满腹辛酸寄托在落花流水之上。顾况看到这片红叶,感到很惊异,遂在另一片红叶上题写了上述这首诗,跑到宫城的另外一处可以流水入宫的御沟上游,将那片红叶放入水中,目送着红叶顺水漂进了宫内……
墙内,君恩似海,珠玉瓦砾,只是后宫佳丽几千,老了红颜,褪了红颜,亦未能够相见;不如做一平民百姓女子,要采桑便采桑,要舂米亦舂米,平常日子平常过,恩爱相伴到白颜。
墙内的世界有得有失,自古皆然。
3
杏园探花,龙门及第,一个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科举故事传承着。“江头数顷杏花开”“花满杏园千万树”,唐人认为杏花是春风及第之花,杏园因而成为新科进士举行“探花宴”的地方。唐进士刘沧的《及第后宴曲江》,更让我们对大唐科举文化区倍感兴趣。
及第新春选胜游,
杏园初宴曲江头。
紫毫粉壁题仙籍,
柳色箫声拂御楼。
杏园是庭院式的仿唐建筑,厅堂回廊,相映成趣。正殿前供奉着我国古代的文圣——孔子。信步走入,诚拜孔圣人,对于读书教书人来说,似乎是不变的情结。
看见很多人簇拥着一个人出来,熙熙攘攘,奔跑着在抢坐园内的游览火车。惊奇地跟着一看,原来是贾平凹先生也在游园。采访的话筒高高低低,一群人在忙活着,手机相机闪闪烁烁。
同行的几个大人兴奋得异常,崇敬中互问:“真是贾先生啊,不去要个签名吗?”身边的孩子们淡淡地跟着看,很淡然地说:“我们啊,只崇拜他的作品,不会和你们一样去盲目的崇拜一个人的。”
我们几个相互看看,心照不宣地挤挤眼,这就是九零后的孩子吧。两代人之间,差距是深海鸿沟。
4
墙内墙外两重天。墙外的世界依然如故,平凡百姓的家长里短,红尘间的世故人情,流水般一如既往地淌过。
天气热得异常,人都要虚脱,好容易挤将出来。红墙外面,正门口,人们在有美丽图案的水池里嬉戏留影。
一个卖报纸的小贩忽然晕倒在地上。年轻的脸庞,蜡黄蜡黄的脸色,瘦弱的身体,蜷作一团;一手紧紧地抱着报纸,一手高高地擎起身份证,似乎在求救,只是他已经不能说出话来。我们都吓了一大跳,人们迅速地围了上来,叽叽喳喳地嚷着。
女儿大声说:“妈妈,快打110啊。”很快警察就来了,在救护车呼叫声中,一路狂奔而去。惊吓后,孩子们慌不择地跑进隔壁的肯德基店里,去享受店内凉爽的冷气,大人们则去旁边的凉粉店里去吃凉粉。
想起贾平凹先生的《高兴》,这部以生活在城市最底层、靠收破烂为生的平民为主角的小说,百感交集。记得阅读后,又在网上寻找到电影版,看完之后,怅惘了很久。所有悲剧里,有俯首皆是的喜剧,而所有喜剧里,又抑藏不住满满的悲伤。
揭开城市灯红酒绿的面纱,直视城市底层中的各种人群的生活状态,以及艰难地生存着的小人物们:游走在城市的边缘,怀揣融入城市的梦想,有“堂吉诃德”一样的执著和坚定,有“阿Q”式的快乐和念想;但很少怨天尤人,厌世消极,更多的是积极,是乐观,是奋进跟幽默。
漫漫红尘,墙内墙外的生活,告诉我们:在肮脏的地方要干净地活着,在干净的地方更要干净地活着,要乐观着,自慰着,憧憬着,坚守着。
漫漫红尘,墙内墙外的生活,告诉我们:苛责生活,晴空满是阴霾,四顾尽成危道;宽待生活,恶澜可成清流,狂飙自成和风。
简单地生活,潇洒就在自身,红尘便是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