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民国:最后的士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思想(3)

梁与毛同岁,1918年初,梁漱溟经常晚上去杨怀中先生家聊天,当时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当管理员,也寄住在杨家。杨怀中给梁漱溟介绍过毛泽东,但梁并没记住。1938年初,梁漱溟赴延安与毛泽东见面的时候,毛第一句话就说:“梁先生,我们早就见过面了,您还记不记得?民国七年(1918年),在北京大学,那时您是大学讲师,我是小小图书管理员。您常来豆腐池胡同杨怀中先生家串门,总是我开的大门。后来杨怀中先生病故,我也成了杨家的女婿。”梁漱溟这才想起来,在延安与毛泽东谈话8次,其中2次谈到通宵。后来梁回忆说:“毛主席给我的谈话,就是《论持久战》的那些观点,中国不妥协,日本必败……我非常佩服他,五体投地的佩服。”

1950年1月,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再三邀请下,梁漱溟由重庆来到北京,毛泽东请他到自己家里做客,还专门派车接他,招待吃饭。由于梁漱溟吃素,毛泽东大声嘱咐:“我们也统统吃素,因为今天是统一战线嘛!”当毛泽东得知他还借住在亲戚家里时,马上派人安排,让他住进颐和园内的一处小院里。

可在1953年9月召开的全国政协常委扩大会议上(后来转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扩大会议),梁漱溟的发言掀起了一场巨大的风波。他说:“过去中国将近30年的革命中,中共都是依靠农民而以乡村为根据地的,但自进入城市之后,工作重点转移于城市,从农民成长起的干部亦都转入城市,乡村便不免空虚。特别是近几年来,城里的工人生活提高很快,而乡村的农民生活却依然很苦,所以各地乡下人都往城里跑,城里不能容,又赶他们回去,形成矛盾……”对于梁漱溟的发言,毛泽东很不以为然,他在讲话中说:“有人不同意我们的总路线,认为农民生活太苦,要求照顾农民。这大概是孔孟之徒施以仁政的意思吧?但须知仁政有大仁政小仁政者,照顾农民是小仁政,发展重工业,打美帝是大仁政。施小仁政而不施大仁政,便是帮助了美国人。有人竟班门弄斧,似乎我们共产党搞了几十年农民运动,还不了解农民,笑话!我们今天的政权基础,工人农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这一基础是不容分裂、不容破坏的!”

虽然毛泽东没点名,但是已经透露了风向。此后几天,与会者对梁漱溟的言论进行了批判。梁漱溟的牛脾气犯了,给毛泽东写信说:“你说我反对总路线,破坏工农联盟,我没有这个意思,你说得不对,请你收回这个话。我要看看你有没有这个雅量。”毛泽东觉得梁漱溟是呆子脾气,没有回应。如果梁此时作罢,事情可能也就到此为止。不料梁再次要求发言,甚至说“工人农民生活九天九地之差”。

尔后的发展恐怕是梁漱溟始料未及的,他的固执招来了更严厉的指责,即便如此,他仍不低头,反复要求发言,总强调一件事说:“我还想考验一下领导党,想看看毛主席有无雅量。我要毛主席什么雅量呢?就是等我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说清楚之后,毛主席点点头,说:‘好,你原来没有恶意,我误会了。’”直到与会者情绪激愤,叫梁漱溟“滚下台”。

毛泽东也尖锐地批评了他:“在梁漱溟看来,点头承认他是正确的,这就叫有‘雅量’;不承认他是正确的,那就叫没有‘雅量’。那样的‘雅量’,我们大概不会有。但是,我们这一点‘雅量’还是有的:你梁漱溟的政协委员还可以继续当下去。”毛泽东最后的定性是:虽“反动”,但不算反革命;要批判,但也要给“出路”。

客观而言,梁漱溟当时“过激”了些,新中国建设百废俱兴,农民是比不上工人,但也不至于如他说得那么残酷。30年后,90岁高龄的梁漱溟谈及此事,意味深长地说:“当时是我的态度不好,讲话不分场合,使他(指毛泽东)很为难,我更不应该伤了他的感情,这是我的不对。他的话有些与事实不太相合,正像我的发言也有与事实不符之处,这些都是难免的,可以理解的,没有什么。他已故世了,我感到深深的寂寞……”

梁漱溟当时虽然顶撞了毛泽东,却并没有被扣上什么政治帽子,依然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整风“反右”中,当几十万知识分子被打成右派分子时,他却得以幸免。“文革”中,梁漱溟没有吃太多苦,红卫兵抄他的家,将其尚未完成的《人心与人生》手稿没收,梁写信给毛泽东说:“若此稿毁却,我生于斯世何益。”“假如在或斗或批之后,不发还此书稿,即不可能叙写,无异乎宣告我的死刑。”在毛泽东的安排下,该手稿得以退还。1972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的生日,梁漱溟把尚未出版的《中国——理性之国》手抄书稿送到中南海作为贺毛泽东生日的寿礼。多年后,有人问梁漱溟对近几十年中所受苦难的感想,他的回答是:“行云流水,不足挂齿。”最后说说梁漱溟评价邓小平的事儿,两人年龄相差11岁,既非老乡,也非同事,来往不多,但相互欣赏。1951年春,梁漱溟向毛泽东提出去看看西南土改。民主党派组织了一个西南土改团前往,当时西南是邓小平、刘伯承主政。欢迎会上,梁漱溟道:“我在京参加了土改法的制定,我来此是想看一看一切所行合法不合法。”邓小平、刘伯承等人不免莞尔。梁回京后,毛泽东即约他谈话,问意见如何,梁漱溟道:“邓小平年轻能干,所见所闻,印象深刻。如解决袍哥问题,这在四川历史甚久,范围很广,影响很大。邓小平掌握的政策是对大多数袍哥不予追究,这桩事办得稳妥。大多数不予追究,他们自然也就慢慢散开了,相反,如果一一追究,却正好促使他们聚拢起来与新政府对抗。前因后果,利弊得失,十分清楚。邓小平之才干,就表现在这些方面。”毛泽东笑道:“梁先生看得蛮准,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论文论武,邓小平都是一把好手。”果然,邓小平历经波折,将中国带上了改革开放的富裕之路。

1988年6月23日,95岁高龄的梁先生坦然告别人间。儒家提倡积极入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先生一生耿介,宁折不弯,却以悲悯、宽厚之心态对待一切不公平,儒家之标准,他全做到了。

新儒家代表

《中西文化及其哲学》将人类文化分为中、西、印三大类型加以讨论,堪为震古烁今之著作。

——蒋百里

在他92岁的时候,海外有报纸称他是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我把报纸念给他听。他听完后摇了摇头,大概是对这样的称呼并不赞成。

——儿子梁培宽回忆父亲

钩玄决疑,百年尽瘁,以发扬儒学为己任;廷争面折,一代直声,为同情农夫而执言。

——冯友兰挽梁漱溟

绍先德不朽芳徽,初无意,作之君作之师,甘心自附独行传;愍众生多般苦谛,任有时,呼为牛呼为马,辣手唯留兼爱篇。

——启功挽梁漱溟

梁漱溟先生之形与神,犹若中国之甘地。

——美国五星上将马歇尔

观之俨然,即之也温。

——赵朴初

马寅初:中国人口学第一人

浮光掠影

浙江绍兴嵊县(今嵊州市)人,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他曾担任南京国民政府立法委员,新中国建立后曾历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兼教授、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等职。1957年,他因发表“新人口论”方面的学说而被打成右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以平反。他一生专著颇丰,特别对中国的经济、教育、人口等方面有很大的贡献,有当代“中国人口学第一人”之誉。

我的自述

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敢言。

经济学的能耐

马寅初早年被清政府送往美国公费留学,为强国富民专攻经济,先获得耶鲁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又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所撰雄文《纽约市的财政》轰动美国经济界,被哥伦比亚大学列为一年级新生教材。

回国后,马寅初既在北洋政府财政部任职,又执教于北大,且兼任浙江兴业银行顾问、中国银行总司券、中国经济学社社长等职。适时中国缺乏专业的经济人才,马寅初牛刀小试,为政府擘画银行谋略,名利双收,惹得鲁迅先生都眼红地说:“有博士讲‘经济学精义’只用两句,云:‘铜板换角子,角子换大洋。’全世界敬服。”其实鲁迅冤枉了马寅初,马早年就声明“一不做官,二不发财”,致力于中国经济问题的研究和经济人才的培养。

1927年,马寅初当选为南京国民政府立法院经济委员会委员长、财政委员会委员长,同时兼任南京国立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等校的教授。他屡次对财政部长孔祥熙开炮,指责其金融政策失当,引发物价混乱。抗战中,马寅初指名道姓抨击“四大家族”发国难财,惹恼了蒋介石而被软禁,直到抗战胜利才获得自由。

1948年,马寅初取道香港,奔向了共产党。1953年,马老提出“新人口论”,主张限制人口增长,结果遭到批判被迫辞职。赋闲时马老依旧泰然,以“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为自我写照。多年后,曾任国家主席的胡耀邦痛心说道:“马老是对的!”

胆略与秉性

马寅初出生时,有位算命先生对他父母说:“此子贵不可言,马年马月马日马时出生,姓马,可谓五马俱全!”童年时代,马寅初很想读书,父亲却希望他继承“酒坊”家业,甚至以棍棒伺候。马寅初见求学无望,一气之下投江,幸亏被人救起,其耿介之性格由此可见。

1927年北大校庆,他发表《北大之精神》演讲,作为信条一生笃行:“……此种虽斧钺加身毫无顾忌之精神,国家可灭亡,而此精神当永久不死。然既有精神,必有主义,所谓北大主义者,即牺牲主义也。服务于国家社会,不顾一己之私利,勇敢直前,以达其至高之鹄的。”

民国年间,马寅初多次到各地调查,研究国家的财经问题,期望寻找症结,谋求解决办法。到国民政府时,他无奈地发现:蒋介石为首的四大家族是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抗战爆发后,国民党的军政要员大发国难财,马寅初极为不满,在报纸上讽刺“前方吃紧,后方紧吃!”一时竞相转载,引发热议。

马寅初深谙经济学,且是国民政府立法院经济委员会委员长,兼任财政委员会委员长,故而指责四大家族屡屡一针见血。有人奉命来劝说马寅初,说可以将北碚立法院的好房子让他居住,想购买黄金,只要他提个数字,就可以照办,如果要去美国考察,不论长住或短期都可以,经费不成问题。对此马寅初发表声明:一、在此国难当头,我绝不离开重庆去美国考察;二、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我要保持说话的自由,国民党政府的立法院没有多大意思,我绝不去北碚居住,并要逐渐同立法院脱离关系;三、不搞投机生意,不买一两黄金、一元美钞。有人想要封住我的嘴,不让我说话,这办不到!

鉴于马寅初名气太大,对经济又看得透彻,蒋介石也不得不忌惮。一日,蒋介石召见了重庆大学校长叶元龙,将其大骂一通:“下周四你陪同他(马寅初)到我这儿来,我要当面跟他谈谈。他是我的长辈,又是同乡,总要以大局为重!”马寅初听后火冒三丈:“委员长只是个军事长官,我是文职,文职不见军方!再说,我给他讲过课,他是我的学生。学生不来拜见老师,倒叫先生去拜见学生,岂有此理!假如真有话要说,叫他来找我!”蒋介石知道后,十分生气,又无可奈何,又派人游说马寅初:“委员长准备推荐您担任财政部长,或者是中央银行行长。”

马笑道:“你们想弄个官位把我嘴巴封住,办不到!”来人又说:“那么,请马老先生买些美钞吧,政府批给您一笔外汇,这可是一本万利的生意啊!”马生气地说:“这种猪狗的生意我不做!我不去发这种国难财!”

虽然同朝为官,且均负责财经事宜,马寅初却特别看不起财政部长孔祥熙,见面总要讽刺他几句。一年孔祥熙五十大寿,马寅初也接到请柬,提着3斤挂面2斤肉前去拜寿。宴会上,财经部同僚济济一堂,有人提议猜拳助兴,但有人说猜拳不文雅,还是讲笑话好,因为孔祥熙很会讲笑话,后者无非是想巴结他。果然,孔祥熙的笑话让大家乐不可支。轮到马寅初,他却淡淡地说:“我不会讲笑话,只会讲故事。从前有兄弟三人,老大叫年纪,老二叫学问,老三叫笑话。一天,父亲叫三兄弟一同上山砍柴,傍晚三兄弟回家,父亲看到‘年纪’砍一把,‘学问’一点都没有,只有‘笑话’砍了一担。”听者忍不住掩嘴“胡卢”,此故事显然是讽刺孔祥熙“年纪一把,学问全无,笑话一担”,孔面红耳赤。在立法院召开的财经审核大会上,马寅初也当面质问孔祥熙,弄得孔部长结结巴巴地说:“我是‘孔夫子’的后代,我不会贪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