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善于和竞争对手比巧智
——犹太商人生意经五:在聪明智慧上巧胜对手
只要是合法的生意都能做
犹太商人生意经要诀
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钱都能是挣的,一定要在法律的尺度之内挣钱,在不改变法律形式的前提下,变法律为己所用。
犹太人经商的信条是:“既然是钱,我就可以去赚,我关心的是钱,而不是钱的性质。”犹太人是典型的拜金主义者,对于他们来说,只有金钱才能带来幸福和快乐。
在犹太人的眼中,钱是没有善良、罪恶之分的。他们认为,主观区分钱的性质是件荒唐的事,那样做不但浪费时间,又束缚思想。犹太人认为金钱不是丑恶肮脏的,而是一种对人类的真诚祝福,能为发财创造各种机会,能为人们创造舒适安逸的生活。每个商人都应该学习和应用各种能够赚钱的方法。
例如,犹太教典籍《塔木德》对酒的评价并不高,深信“当魔鬼要想造访某人而又抽不出空来的时候,便会派酒做自己的代表”。这同我们日常语言中的“醉鬼”一词有异曲同工之妙:喝醉之人同鬼相差无几。因此,《塔木德》叮嘱犹太人:“钱应该为买卖而用,不应该为酒精而用。”
但世界上最大的酿酒公司施格兰酿酒公司,就是为犹太人所有的。施格兰酿酒公司创立于1927年,到1971年,这个公司共拥有57家酒厂,分布在美国和世界各地,生产114种不同商标的酒和饮料。
可见,对于犹太人来说,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赚钱是最重要的事,他们非常关心怎样大把大把地往自己的兜里装钞票。
再如:犹太民族是个契约的民族,他们极为重视立约与守约,并使之高度神圣化。在商业活动中,犹太人一贯极为重信守约。然而,善于赚钱的犹太人同样把合同视作商品来买卖。
那么,出售合同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合同本是商谈双方签订的约定,是规定双方必须履行的责任和所享受的权利,这是两方的事。销售合同是把这些能享受的权利让给“第三者”,连同必须履行的责任一块,条件是“第三者”得付出一定的价钱。卖合同的人相当于一个坐享其成的人,他不需要经营业务,也不需要履行合同中所指定的责任,不费吹灰之力就赚取了其中的利润。这对于会赚钱的犹太人来说,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只要他们觉得买卖双方的条件都能接受时,他们就十分乐意地把合同卖了!
我们常说的“代理商”就是指这种靠买合同而稳赚利润的人。犹太人称“代理商”是“贩克特”,他们把别的公司企业等业已订立的合同买下来,代替卖方履行合同,从中获利。
犹太人的“贩克特”是走遍世界的。他们一般瞄准一些信得过的大公司或大厂商。银座藤田先生的公司就与“贩克特”常来往。
“您好,藤田先生,现在您做什么生意?”犹太“贩克特”常常会问。
“嗯!刚好和纽约的高级女用皮鞋商签好输入10万美元的合同。”
“哇!正好,可否将此权利让给我?给您两成的现金利润。”
双方有意,于是一桩合同的买卖很快便成交了。藤田先生不费吹灰之力,取得两成现金利润,犹太“贩克特”也因此获得女用皮鞋输入权利,再从皮鞋销售中获取更多的利润。交易的结果,双方都笑容满面。这就是“贩克特”的快速生意,犹如“快刀斩乱麻”。
当他们双方交易拍定后,“贩克特”手持合同马上飞往纽约那家皮鞋公司,宣称10万美元输入的权利是属于他的了。他们这么做的好处是不用直接参加合同的签订,而是直接用钱购买需要的合同。
当然,做合同买卖需要非常小心谨慎,它要求“贩克特”们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以减少上当受的损失。犹太人惊人的心算速度、渊博的知识、深邃的理解力,决定了他们是天才的“贩克特”。
此外,犹太人的生意无禁区,不仅指交易内容上无禁区,还指交易对象上也无禁区。
犹太人是一个世界民族,不管世界划分为多少个意识形态势力范围,犹太人只有一种意识形态——耶和华上帝及其律法。所以,尽管当年东西方两大阵营冷战得热火朝天,美国犹太人与苏联犹太人相互之间照样做生意,充其量再请上一个瑞士的同胞。难道各国政府还打算干预家庭内部的交易活动吗?
所以,这样一种经商观,理所当然是每个商人都应该学习和应用的!
经营吃的生意永不赔本
犹太商人生意经要诀
入口的东西要消化,都会化做废物排泄掉。如此不断地循环消耗,新的需求不断产生,商人可以从经营中不断赚到钱。在做生意赚钱时,就不应拘泥于世俗人情,而是应该彻底实施合理主义。
嘴巴是消耗的无底洞,地球上当今有50多亿个“无底洞”,其市场潜力非常的大。为此,犹太商人设法经营凡是能够经过嘴巴的商品,如粮店、食品店、鱼店、肉店、水果店、蔬菜店、餐厅、咖啡馆、酒吧、俱乐部等等,举不胜举。
犹太人坚信,经营吃的生意绝对赚钱,他们正是利用“嘴巴生意”在异国他乡站稳了脚跟。吃的生意说白了就是“经营餐饮的生意”。犹太人把“它”列为除“女人”而外的“第二商品”。
例如,日本汉堡包店的创始人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与美国麦当劳快餐公司合作,向日本人提供物美价廉的汉堡包。开始经营的时候,许多日本商人都认为,在习惯于吃大米的日本推销汉堡包,不可能有市场。但犹太商人经过研究,指出日本人体质孱弱,身材矮小,这很可能与偏吃大米有关,同时他又看到,美国汉堡包店的效应正席卷全球,未来将是快餐时代。基于这两点,该犹太商人认为,同样是“吃”的商品,在美国能畅销,在日本为什么不能走红?再说,根据犹太人“嘴巴”生意经的观点来看,也绝对是赚钱的。他只要经营下去,为什么就说只能赔不能赚呢?
在这种情况下,这个犹太商人的汉堡包店开业了,第一天,果不出所料,顾客盈门,利润还大大超过这个犹太商人事先想象的程度。以后,利润有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一连用坏了几台世界最先进的面包机器,还是无法满足顾客的消费要求。这个犹太商人利用“嘴巴”生意发了大财!
美国一位靠经营土豆致富的犹太人辛普洛特,是当今世界上100位最有钱的富翁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辛普洛特获知作战部队需要大量的脱水蔬菜。他认准了这是一个绝好的赚钱机会,于是买下了当时美国最大的一家蔬菜脱水工厂。他买到这家工厂后,专门加工脱水土豆供应军队,从这以后,辛普洛特走上了靠土豆发家的道路。
20世纪50年代初,一家公司的化学师第一个研制出了冻炸土豆条,那时许多人都轻视这种产品。有的人说:“土豆水分占3/4还多,假如把它冷冻起来,就会变成软糊糊的东西。”可是辛普洛特却认准了这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新产品,即使冒点风险也值得,于是大量生产,果然不出所料,“冻炸土豆条”在市场上很畅销,成为他赢利的主要来源。
后来,辛普洛特发现,“炸土豆条”并没有把土豆的潜力彻底挖掘出来。因为,经过炸土豆条的精选工序——分类、去皮、切条和光传感器去掉斑点,每个土豆大概只有一半得到利用。余下的通常都被扔进河里。辛普洛特想,为什么不能把土豆的剩余部分再加以利用呢?不久,他把这些土豆的剩余部分掺入谷物用来做牲口饲料,单是用土豆皮就饲养了15万头牛。
1973年年底石油危机爆发了,用代用能源代替石油是形势的需要。辛普洛特瞄准这个难得的机会,用土豆来制造以酒精为主要成分的燃料添加剂。这种添加剂可以提高辛烷燃烧值和降低汽油的污染程度,颇受用户欢迎。为了做到物尽其用,辛普洛特又用土豆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含糖量丰富的废水来灌溉农田,还把牛粪收集起来,作为沼气发电厂的用料。
辛普洛特利用土豆构筑了一个庞大的帝国。他每年销售15亿磅经过加工的土豆,其中有一半供应麦当劳快餐店做炸土豆条。他从土豆的综合利用中,每年取得12亿美元的高额利润。如今辛普洛特究竟拥有多少财富,难以计数。
辛普洛特在总结自己一生走过的创业历程时说:“我一直遵循两条简单而又明确的准则,一是从大处着想;二是绝不浪费财物。”的确,这两条准则正是辛普洛特一生的写照。
女人是天生的消费者
犹太商人生意经要诀
从男人身上赚钱,其难度比女人大十倍。这个世界上是男人挣钱,女人用男人的钱养家。做生意一定要掌握这一点,只有打动女人的心,才能使生意成功。
犹太人千百年来的经商经验是,如果想赚钱,就必须先赚取女人手中所持有的钱。犹太人无论是经营钻石、戒指、女用礼服、别针,还是经营项链、耳环及女式高级日用皮包等商品,都会有相当的利润。商人只要稍稍运用聪明的头脑,抓住有利的时机,以“女人”为对象来赚钱,就能不断地赚取大把大把的钞票。
犹太商人沙克尔就是一个运用“女性生意经”的好手,他靠这种独特的经商法则成了日本有名的富翁。
沙克尔在繁华的东京银座开了一家百货商店,百货商店的营业对象限定在女性身上。为了尽可能地吸引女性,他将自己的营业面积全部用上,分别针对家庭主妇和上班的小姐,把正常的营业时间一分为二,白天他摆设家庭主妇感兴趣的衣料、内裤、实用衣着、手工艺品、厨房用品等实用类商品。晚上则改变成一家时髦用品商店,将朝气蓬勃的气息带到商店,以便迎合那些年轻的女性。光是袜子就陈列许多种,内衣、迷你裙、迷你用品、香水等,陈列的都是年轻人喜欢的样式和花样。凡是年轻女性喜欢的、需要的、能够引起她们购买欲望的商品,他都尽量满足,把它们摆在柜台上。在这里,年轻女孩子喜欢的东西可以说是应有尽有。
沙克尔的新式经营方法,果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来他商店的人越来越多,而沙克尔不久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他的营业面积太小,如果完全模仿大的百货公司,做到各种花色品种都有的话,恐怕是不可能的。沙克尔面临了一次选择,要么是还维持现状,要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只经营一类商品。他经过思索,决定将其他商品换下来,只经营袜子和内衣。
开始的时候,常来的顾客对这种经营方式不理解,但沙克尔相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不久这间专门经营袜子和内衣的商店的名声就传开了。许多购买袜子和内衣的女性都不约而同地到沙克尔的商店来。别的商店要卖250日元1双的袜子,沙克尔尽量廉价进货,然后用每双200日元的价格卖出,同时将袜子的种类大量增加。沙克尔的专业经营法果然获得了成功, 2个月后,袜子的销售额增加了5倍,顾客也越来越多。
袜子的销路获得了成功,沙克尔如法炮制又打起了内衣的主意,他从美国进口了最流行的样式,进行巧妙的宣传。本来在内衣样式没有什么选择的当时,一旦出现新款式,马上就能引起流行。没过多久,沙克尔商店有世界上最流行的内衣的消息不胫而走,许多女性立即赶来先购为快。
沙克尔完全站在女性的角度上,使他的商店成为女性常来光顾的地方。不久沙克尔就赚了大钱,现在光分销点就已经达到100多家。
做生意要善于投其所好
犹太商人生意经要诀
当你与他人交往时,你要学会投其所好,尽量激起对方的急切欲望。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你就可以不断地获得财富。
犹太人福克兰是美国鲍尔温交通公司的总裁,他的成功并没有显赫家室的支撑,而是一切靠自己白手起家。年轻时他只是鲍尔温交通公司的一位普通职员。
有一次,公司老板买了块地皮,这里的位置和各方面的条件都比较适合建造一座办公楼。可是这块土地上居住的一百多户居民让老板感到很头痛。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的老住户都早已习惯了这里的一切,突然要他们搬走,他们从心理上不能接受。一位爱尔兰老妇人还主动去联合其他住户一起抵抗鲍尔温公司的决定。住户们团结一心,让鲍尔温交通公司的老板束手无策。
公司老板最后只好提出用法律来解决。年轻的福克兰想:法律固然能够解决这件事,但是公司必须支付大量的费用,况且一打官司,就会影响迁居的速度,最好能劝说住户主动搬迁。于是福克兰把工作重点放在了爱尔兰老妇人身上。
福克兰把自己的想法跟老板说了以后,老板虽有些怀疑他的能力,但还是决定让福克兰去试一试。
一天,福克兰看见爱尔兰老妇人正悠闲地坐在台阶上乘凉,便走过去。福克兰装作满腹心事地在老妇人面前走来走去。老妇人看见这样忧心忡忡的年轻人就主动问:“小伙子,怎么这样烦恼啊?”
福克兰没有回答老妇人问话,而是把话题转移到了老妇人那里,他装作很可惜的样子说:“您整天坐在这里无所事事,真是太可惜了。听说最近这里要拆迁,弄得大家人心惶惶的,是这样吧?你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力为邻居们找一个安乐的地方居住,一来可以打发无聊的时间,二来可以让邻居们更信赖你,佩服你。”
福克兰的话引起了老妇人欲获得尊重和赞赏的兴趣,也让她感到自己对于邻居是多么重要,于是她便四处奔波去找房子,让邻居们一家一家地有了安宁的住处。至此,鲍尔温公司的问题自然而然地解决了。不但提前解决了搬迁问题,还省了一半的花费。
还有一位犹太人卡塞尔更是这方面的高手,卡塞尔是位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洞悉别人心理的大赢家。他把这些都用在做生意上。提到“霍氏耳朵”巧克力,想必大家一定不陌生吧。在超市食品橱窗里那种被咬破的耳朵形状的巧克力,就是卡塞尔发明设计的。1998年,美国一场拳击比赛上,超级拳王泰森在和霍利菲尔德的一场拳击比赛上,咬掉了霍利菲尔德的半块耳朵,当场观众一片哗然。而后这件事被炒得沸沸扬扬,尽人皆知。卡塞尔便突发奇想,为他所属的特尔尼公司设计了耳朵巧克力,这种巧克力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也为特尔尼带来了大量的利润。
谁不想尝尝咬坏别人耳朵的滋味呢?尤其这种巧克力酷似霍利菲尔德的耳朵。卡塞尔这种超乎寻常的商业洞察力,给他赢来了3000万的年薪。
名牌产品高价出售
犹太商人生意经要诀
商品可以薄利多销,也可以厚利少销,这是一门经商的艺术。如今市场上的人们都喜欢与众不同的名牌产品,而这些名牌产品,是靠价格来培养的。名牌产品在营销中采用高额定价法,能够巩固名牌的高贵地位,保持特优的身价,维护其至高无上的优势,当然也赚取超额利润。
在美国洛杉矶市,有个生产经营珠宝手饰的犹太商人特尔曼开设的精品店,门面不大,生意也不怎么兴隆。为了搞好生意,特尔曼专门聘请的高级设计师,经过精心设计的世界最新流行款式的手饰首次上市销售。他对这一产品寄托了很大的希望,企盼一举改变自己经营不景气的状况。为此,他投入了100万美元的资金,首批生产了1000件,成本为500美元,基于打开市场的需要,他采取了低额订价策略,把每件定为800美元,这在手饰定价中算是比较低的了。特尔曼心想,凭着新颖的款式和低廉的价格,今天一定会开门大吉,发个利市。
特尔曼亲自出阵指挥,大张旗鼓地叫卖了半个月,购买者却寥寥无几。急昏了头的特尔曼铁下一条心来,每件下降50美元销售,又呼天喊地叫卖了半个月,购买者却仍不见多。向来不服输的特尔曼,这时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干脆大甩卖吧,每件200美元,工本费都不要了,实行赔本清仓,但仍然没有几个人愿意光顾。
彻底绝望的特尔曼自认命该倒霉,索性也不再降价和叫卖了,他让人在店前挂出“本店销售世界最新款式手饰,每件500美元”的广告牌,至于能否销售出去,只好听天由命了。在繁华的闹市中,有这么便宜的东西,也可真少见。希望顾客们可怜一把。谁知,广告牌一挂出,陆陆续续来了不少购买者,兴致盎然地挑选起来。站在一旁的特尔曼这回可傻了,呆若木鸡地立在一旁。原来,他的店员一时粗心大意,在500后多加了个0,这样每件500美元就变成了5000美元了,价格一下子高出10倍,购买者反倒一拥而上,不一会儿的工夫,倒还真卖出了七八件,并且随后的销售状况是越来越好,生意空前的兴隆。1个月过去了,特尔曼的1000件手饰已经全部销售一空。差点血本全无的特尔曼,转瞬之间发了横财,高兴得他不亦乐乎。
特尔曼的世界最新款式的手饰精品,主要销售对象是那些爱赶时髦的年青人。他们的购买心理特点是讲究商品的高档次、高质量和时髦新颖。对手饰的需求不仅讲求时新,而且讲求派头,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爱美之心。虽然,特尔曼的手饰款式新颖,但因为开始定价太低,他们便误以为价低则质次,戴到身上有失体面;当后来价格抬高10倍时,他们便以为价高而货真,因而踊跃购买。
可见,经商时要多动脑筋,抓住客户的心理来运作是一条发财的捷经。
不放过多赚1美元的机会
犹太商人生意经要诀
大海之所以成为汪洋,是由于一点一滴的积聚;大富翁也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积少成多的。当然,实行积少成多的过程中,还要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扎扎实实、埋头苦干的精神。
世界屈指可数的建筑业巨子中,犹太人比达·吉威特,就是靠积少成多的方法成为亿万富翁的。
吉威特公司的经营内容,鲜为人知,因为吉威特往往这么回答访问者的问题:“即使公司非常著名,它所承建的工程不见得就能相对地增加。有关本公司的经营内容,无可奉告。”但是,这位65岁的犹太富翁,不仅称霸于建筑业界,同时在煤矿、畜牧、保险、出版、电视公司甚至新闻界,也广泛地大展宏图,获取了巨大的利润,这是各界人士共知并予以承认的。
身为大企业家的吉威特,其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他那独特的经营哲学,也就是他常说的:“倘若可以多赚1美元,只要有这种机会,我绝对不放弃。”然而,仅以此为例,还不足以说明吉威特的一切,我们还要从各方面来认识吉威特这个人。
吉威特是一位完全靠自己力量成功的代表,这多少有点保守。譬如,他为什么要经营金融公司?其主要目的是要使自己所有的子公司的资金周转及业务往来由自己的公司来经办,不肯让其他行业去“赚”这笔钱。这样经营的结果,一方面可以保证自己公司金融上的自主性,不受制于他人;另一方面又可以趁此经营金融公司,在金融业插上一脚,的确一举两得,处处得利。
再以他创办保险公司为例,凡是属于吉威特辖下的从业人员,其健康保险、寿命保险以及各子公司的业务保险等,无不归自己的保险公司承办。如此一来,不仅“肥水不流外人田”,对外营业方面亦可捞上一笔,的的确确是合算之举。吉威特建筑公司所使用的土木机械,同样是向属下的利斯公司租赁,并支付使用费及租金。总之,依据吉威特的经营哲学,任何钱都要自己赚,同时使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则他那家建筑公司可获得更大的利润。
一般说来,承建一项工程,合同额的利润率平均是20%,但吉威特却有办法确保30%的利润。而且,吉威特对于工程费的投标,总是比其他公司低,这也早有定论。
譬如,他向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所承包的俄亥俄州浓缩燃料工厂的建设工程,合同额是7.98亿美元。然而,吉威特不仅使完工日期比合同规定的缩短半年以上,还使工程费用比合同金额低2.6亿美元。
在“即使是1美元也要赚”的经营哲学下,吉威特仍然没忘掉顾客的利益,处处以顾客为重。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赚的他还是赚了,而且还树立了卓越的信誉。
有人认为吉威特在建筑业界的成功,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合理而科学的投标法。他对一项工程的投标,事前必定做周详的科学方法估计,绝不用“经验”来臆测,以免遭受失败或损失。
例如在内华达州的运河与储水池建设工程招标上。投标会议在市内一家饭店中举行,这次除吉威特外,还有十多家公司参与。
投标的前一天,其他十多家建筑单位到达了。可是这家饭店所有的客房早已被先来的顾客占去,使他们找不到可住的房间。这些顾客全是吉威特带来的建筑工程人员,饭店的房间几乎全被他们包去。
在投标时,不管中标与否,只要认为是必要的,吉威特一定率领有关的工程师去参加。许多人认为吉威特中标的价格是十分公道的,那么从他慎重其事的做法来看,这种评价十分正确。
中标后订立了合同,吉威特的关心便转向另一件事,那就是如何降低比中标基准额更低的成本并依照合同质量的规定,完成这项工程。
吉威特虽然处在注重经验的土木工程界,但他对于工程管理、成本管理完全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譬如电子计算机就是他时时运用的工具之一。整个工程日程表,几乎完全依据电子计算机而制订。土木建筑业界中,利用了电子计算机的人,恐怕要数吉威特是第一个了。
由于利用了电子计算机,使每件工程之间的衔接十分紧密。当一项工程完工而转移到另一项工程,人员和器材能够很快地迁移,使新工程能如期开工。
这种借助科学方法推动工程进度的做法,对于成本具有极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把成本降到最低限度。
吉威特所以能比其他同行在各方面多赚1美元或2美元的利润,恐怕都是这样得来的,并非因偷工减料而获得的。
敢于争夺市场,又要善于开辟市场
犹太商人生意经要诀
企业的经营,既要敢于争夺市场,又要善于开辟市场。在一个竞争对手集中的地方奋力搏杀,能够获取一席之地,实属不易。如果转换思路,避开激烈的较量,去一个新的地方开辟市场,也许会轻松便捷地取得成效。
犹太人认为,在众多的经商之路中,与众不同才是高明的成功者。善于抓住财富的人,就懂得往人少的地方去,如果某个地方只有你一个人,那岂不是意味着这里所有的财富都只是属于你一个人吗?
哈默出身于一个普通犹太移民的家庭,23岁时哈默决定去苏联经商。
哈默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他从报刊上读到了有关新闻。他对正受到斑疹伤寒和饥荒侵袭的苏联人民深表同情,当时谁也不敢去苏联,但哈默兴高采烈地开始准备这次旅行。
他买下了一座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留下的野战医院,装备了必需的医药品和器械,又买了一辆救护车,就开始出发。
他要去的这个国家早已与大多数西方人隔绝,因此在他们看来,这次旅行简直像月球探险。这样,哈默以23岁的小小年纪,踏上了一条独特人生道路,它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他的生活,而且也对其他人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哈默到苏联的第一印象是:
“人们看来都是衣衫褴褛,几乎没有人穿袜子或鞋子,孩子们则是光着脚;没有一个人脸上有笑容,一个个都显得既肮脏,又沮丧。”
火车缓缦地行驶了三天三夜,快到伏尔加河时,进入了干旱的不毛地带。这地方霍乱、斑疹伤寒及所有儿科传染病在儿童中肆虐流行。火车离开伏尔加区时,车上有1000人,但几天之后,车上只有不到200个身体原来最强壮的人还活着。
他很快又得知,饥荒正在迅速蔓延。成百个骨瘦如柴、饥肠辘辘的孩子敲打着从莫斯科开出的火车,乞讨食物;抬担架的人将难民车上的尸体源源不断地抬向一座公墓;从莫斯科来的代表团听到了人吃人的惨事;野狗在这些可怕的地方徘徊;吃死尸腐肉的鸟类则盘旋于头顶。
一昼夜后,视察车带着忧心如焚的乘客驶进了卡特灵堡附近的工矿区。使哈默大为吃惊的是:正如卡特灵堡成堆的皮毛一样,这里有成堆的白金、乌拉尔绿宝石和各种矿产品。
“为什么你们不出口这些东西去换回粮食呢?”他问一位俄国人。许多人的回答都相似:“这是不可能的。欧洲对我们的封锁刚解除。要组织起来出售这些货物和买回粮食,这得花很长时间。”
有人对这位美国人说,要使乌拉尔地区的人支持到下一收获季节,至少需要100万蒲式耳小麦。当时,美国的粮食却大丰收,价格跌到每蒲式耳1美元,农民宁可把粮食烧掉,也不愿以这种价格在市场上出售。
哈默于是说:
“我有100万美元——我可以办成这件事。”
他说话时的神态,仿佛是买卖老手似的。
“这里谁有权威来签合同?”
当地的政府急忙举行了一次会议,同意了此事。哈默给他的哥哥发了一个电报:要他购买100万蒲式耳的小麦,然后由轮船运回价值100万美元的毛皮和宝石,办理这笔交易后,双方都可以拿到一笔5%的佣金。
他后来写道,当时他的脑子里想的根本不是利润,他记得起来的是:成捆干柴似的尸体堆放在那里,等着被卷起来埋到壕沟一样的坟墓里;成千张儿童的面孔贴着专车的车窗,乞讨着。
这位年轻的美国人做好事的消息,比蜿蜒穿过乌拉尔的火车传得还快,列宁也得知了这一消息,对哈默和这笔交易大加赞许。
列车到达莫斯科后的次日,哈默就被召到列宁的办公室,于是,双方进行了友好的长谈。
列宁感谢他对苏联的援助,并希望他能够继续合作,然后关照下属为哈默一路开绿灯,而且亲自参加双方贸易合同的草拟。
以后,哈默在苏联开办了铅笔厂、制酒厂、养牛厂等,赚了一笔又一笔的财富。
由此可见,在市场上,致富的路子虽然比比皆是,但追求致富的人更是浩如繁星,可惜许多人虽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却还是不能善于开辟市场,结果不但没能得到财富的垂青,反而浪费了自己的大好青春。
不断创新开辟新财源
犹太商人生意经要诀
经商要想保持长盛不衰,就必须随时进行自我更新,用科学技术来改造产品,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否则,因循守旧、骄傲自满、固步自封,无论你过去的历史多么辉煌,最终也会被时代发展的大潮所淘汰。
犹太人说,什么行当都能致富,只要不断创新。
亨利·彼得森是一个贫穷的犹太人,幼年父母带他移居纽约。
16岁时,小亨利到一家珠宝店当学徒。这家珠宝店在当时纽约是小有名气的。特别是珠宝店的老板、犹太人卡辛是纽约最好的珠宝工匠之一,那些有钱的贵夫人、太太、小姐们,对卡辛的名字就像对好莱坞电影明星一样熟悉。
卡辛手艺超群,凡经过他手镶嵌的首饰都能卖很高的价钱,只是他像许多犹太大亨一样过于目中无人,言语刻薄,对其学徒更是极其严厉,有时简直到了暴虐的程度!小亨利跟着卡辛学琢石头和磨宝石,一学就是3年。也正是这3年,亨利在自己的性格、思想上得到了升华,他从一个少年走向了沉稳、成熟,也在磨练中锻炼了自己的技艺。
1935年秋,是彼得森创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一天上午,一个陌生人敲开了彼得森的门,来人很客气地作了自我介绍,说他名叫哈特·梅辛格。这个名字对于彼得森来说,简直是太熟悉了!
还在他当学徒时,就知道梅辛格是最精明的犹太首饰批发商,卡辛当时对他说过的话,还记忆犹新,不论多少贵重的首饰,不经梅辛格的手是很难卖出好价钱的。虽然彼得森没见过梅辛格,但彼得森对梅辛格的敬畏和崇拜已经是很久了。
梅辛格此次来找彼得森,是为他在纽约地区的销售网长期订货的,这正是彼得森梦寐企盼求之不得的。当梅辛格得知彼得森的手艺是跟卡辛学的,就更加信任,他授权彼得森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按照自己的方式加工,不受别的条件的约束,为彼得森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了机会。
彼得森对梅辛格的订货从不马虎,每一件产品都必须亲自经过反复核对检查才敢出手,即使一点小小的纰漏,也必须多次返工,直到满意为止,他成为梅辛格的特约供应商。同时他的手艺得到上流社会的承认,名声大噪,找他的人越来越多,他一个人实在应付不了这些工作。
正在这时候,詹姆因为与合伙人发生纠纷而分手了,彼得森就把他请来一块儿干,即使两个人合伙,仍然无法应付,于是彼得森与詹姆商议,打算建立一个小型工厂。
“特色戒指公司”创立了,但订婚戒指的生产由来已久,要想在经营上生意兴隆,就必须有自己企业的经营特色。
怎样才能闯出自己的特色呢?
经过多方面的考察,彼得森在订婚戒指图案的表现手法上动脑筋。
象征着爱情的首饰大多以心形构图,这已为广大消费者所公认和接受,彼得森也不例外;可在构图的表现手法上,彼得森就表现出了自己的独特领会:
把宝石雕成两颗心互抱状,表示一对恋人心心相连;
用白金铸成两朵花将宝石托住,表示爱情的美好与纯洁;
两个白金花蕊中各有一个天使般的婴孩,一个是男婴,一个是女婴,手中牵着拴在宝石上的银丝线,以此祝福新郎新娘未来的美满幸福小家庭……
仅这一设计就能看出彼得森独具匠心了。
然而,彼得森的匠心独运之处,还不只这些。
他做的戒指表面看是一样的,其实没有相同的,文章就在男女婴所牵的银丝线上。
那银丝线上有许多类似多股绳搓在一起的皱纹,实际上是手工缕刻出来的,“皱纹”的数目可以随意增减,这样就为购买者留出做记号的余地,例如男女双方的生日、订婚日期、结婚年龄或其他私人秘密,都可以通过银丝的“丝纹”多少表示出来。
这一成功的艺术设计为彼得森的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生意渐渐兴隆起来,他从加工工业过渡到自产自销。
1948年,彼得森又发明了镶戒指的“内锁法”,那是因一次加工引起的。
一个有钱人慕名来找他,那人拿出一颗蓝宝石,求他镶一枚与众不同的戒指,准备送给一个女影星做生日礼物。
彼得森知道,再在图案上下工夫是不会有什么惊人之举的,唯有在那颗宝石上打主意。这只有改变传统镶嵌一条路可走。
经过一个星期的研究试验,他发明了新的连接方法——内锁法。用这种方法制造出的首饰,宝石的90%暴露在外,只有底部一点面积像果实与花蒂那样与金属相联接。
工夫不负有心人,这项发明很快获得了专利,珠宝商们争相购买,彼得森没花本钱就赚了大笔的技术转让费。
那个女影星实际上也成了他的义务广告员了。崇拜电影明星的妇女们得知这枚戒指出自彼得森之手,都不惜花大价钱请他做首饰,她们以拥有彼得森亲手制作的首饰为荣耀。
在荣誉面前,彼得森的进取心有增无减,他不断地观察和研究戒指的构造,终于在1955年,又发明了一种“联钻镶嵌法”。
采用这种方法把两块宝石合在一起做成的首饰,可使1克拉的钻石看起来像2克拉那样大,这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是极具有吸引力的。佩戴天然钻石首饰已成为可及的事了,花不太多的钱,一样可以取得光彩的效果。
正是这些独出心裁的设计所起到的新奇效果,使得彼得森的事业取得长足的进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人员大量增加。
在艰苦的奋斗中,彼得森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敬仰。可以说“特色戒指公司”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扶摇直上,不能不归功于彼得森的发明创造,不断更新。钻石大王就这样一步步走向事业的顶峰。
可见,你要想把企业做大做稳,就得不断创新。否则,你不会有发展,别人进步了,就意味着你落后了,意味着你将被社会淘汰。如果企业不创新、不前进、不长大,只有“死路一条”!
利益面前巧变脸
犹太商人生意经要诀
在探讨问题、辩论是非之时要认真对待,钉是钉,铆是铆。在商谈时的第一天即使是不欢而散,在争吵后的第二天,也要一改昨天的态度,依旧笑容可掬地前来晤谈。不过,商谈中还是以利益为重,不该让步时始终不要做出丝毫的让步。
犹太人会慷慨大方到极点,把笑容“赠送”给他人。可是,一旦涉及到金钱时,犹太人会把眼睛擦得雪亮,紧紧地瞧着,你千万不要以为他们的笑能预示商谈的圆满顺利!一旦进入实际的商谈,多半是晴转多云,多云转阴。犹太人的变脸术是谈判中的一大奇观。
在商谈中商定有关价钱问题时,对金钱非常热爱的犹太人,态度是非常认真的。犹太人对每个有关价钱的问题,都会非常认真地考虑。对于利润的一分一厘及契约书的形式等,也相当仔细。在这些问题上,他们没半点含糊,即使谈得满嘴白沫也不罢休,发生激烈的争吵也在所难免。
更重要的是犹太人在探讨问题、辩论是非之时是非常认真的,他们不问对方是何人,对的就是对,错的就是错,钉是钉,铆是铆。有时辩论演变成相互谩骂而纠缠不清,在商谈时的第一天很多时候都是不欢而散的,更不用说商谈出什么圆满的结果。犹太人在争吵后的第二天,一改昨天的态度,依旧笑容可掬地前来晤谈,这一点不能不令你感到惊讶。他们态度转变之快,实在令人叹服。不过,商谈中他们还是以利益为重,始终不会作出丝毫的让步。
犹太人的“变脸术”,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美国富翁霍华·休斯有一次为了大量采购飞机,与飞机制造商的代表进行谈判。休斯要求在条约上写明他所提出的34项要求,其中11项要求是没有退让余地的,但这对谈判对手是保密的。对方不同意,双方各不相让,谈判中冲突激烈,硝烟四起,竟发展到把休斯赶出了谈判会场。
后来,休斯派了他的私人代表出来继续同对方谈判。他告诉代理人说,只要争取到34项中的那11项没有退让余地的条款就心满意足了。这位代理人经过了一番谈判之后,争取到其中包括休斯所说的那非得不可的11项在内的30项。
休斯惊奇地问这位代理人,怎样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时,代理人回答说:“那简单得很,每当我同对方谈不到一块儿时,我就问对方:‘你到底是希望同我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留着这个问题等待霍华·休斯同你解决?’结果,对方每次都接受了我的要求。”显然,休斯的面孔及其私人代表的面孔分别看来并无奇异之处,合二为一则产生了奇特的妙用,这便是唱红白脸的奥妙所在。
不要以为对人笑脸相迎,给人面子,一团和气,就能赢得谈判。一味地唱红脸,会使人觉得你有求于他,有巴结之嫌。越是这样,对方会越强硬、傲慢,在谈判中占尽上风。在必要的时候,有必要给对方施加点颜色,用一些白脸手段刺激一下对方。当然,所谓刺激,并不是激怒或伤害对方,而是为了引起对方对某种事实的注意,更加重视自己,同时也提醒对方不要过分抬高自己的价码。
“无中生有”法则
犹太商人生意经要诀
任何东西到了商人手里都会变成商品。(《塔木德》)
《塔木德》说:“任何东西到了商人手里都会变成商品。”犹太商人牢牢地记住了这一点。
1946年,犹太人麦考尔和他父亲到美国的休斯敦做铜器生意。20年后,父亲去世了,剩下他独自经营铜器店。
麦考尔始终牢记着父亲说过的话:“当别人说1加1等于2的时候,你应该想到大于2。”他做过铜鼓,做过瑞士钟表上的弹簧片,做过奥运会的奖牌。
然而真正使他扬名的却是一堆不起眼的垃圾——美国联邦政府重新修建自由女神像,但是因为拆除旧神像扔下了大堆大堆的废料,为了清除这些废弃的物品,联邦政府不得已向社会招标。但好几个月过去了,也没人应标。因为在纽约,垃圾处理有严格规定,稍有不慎就会受到环保组织的起诉。
麦考尔当时正在法国旅行,听到这个消息,他立即终止休假,飞往纽约。看到自由女神像下堆积如山的铜块、螺丝和木料后,他当即就与政府部门签下了协议。消息传开后,纽约许多运输公司都在偷偷发笑,他的许多同事也认为废料回收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况且能回收的资源价值也实在有限,这一举动未免有点愚蠢。
当大家都在看他笑话的时候,麦考尔开始工作了。他召集一批工人组织他们对废料进行分类:把废铜熔化,铸成小自由女神像;旧木料加工成女神的底座;废铜、废铝的边角料做成纽约广场的钥匙链;甚至从自由女神身上掉下的灰尘都被他包装了起来,卖给了花店。
结果,这些在别人眼里根本没有用处的废铜、边角料、灰尘都以高出它们原来价值的数倍乃至数十倍的价格卖出,而且居然供不应求。不到3个月的时间,他让这堆废料变成了350万美元。他甚至把一磅铜卖到了3500美元,每磅铜的价格整整翻了1万倍。这个时候,他摇身一变成了麦考尔公司的董事长。
麦考尔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把别人眼里的垃圾变为自己的生财的聚宝盆。什么都可以成为商品,垃圾也不例外。利用“无中生有”的原则,就可以白手起家。
日本有个富翁名叫中山洋介。开始时,中山洋介手中既无资金,也无技术。当他跟别人说起准备经商时,大家都不相信,可他不但成为一个很成功的商人,而且经营的还是资本量很大的房地产。
经营房地产,利润很大,但是风险也很大,要有一大笔的资本做后盾,对于一般人而言,恐怕只能看别人赚钱了,但中山有白手起家的妙计。
中山洋介经过考察发现,在日本有不少人想开工厂,但资金连土地都买不起,更谈不上建筑厂房了。与此相反,许多土地却还在闲置着。如果不用购买土地就可以建厂生产,肯定能受到创业者的欢迎。有了这样一个构思,中山洋介立即行动起来。他首先打听那些闲置的土地。这些土地往往地理位置偏僻,多是卖不出去的土地。他同这些土地所有者商谈,提出改造利用土地的计划。土地所有者正为这些土地没有买主着急,现在有一个开发的方法,真是雪中送炭。他们纷纷愿意出让土地,有的甚至还拿出一定的资金作为股份。
土地的问题解决后,中山洋介创建洋介土地开发公司,组织人员上门推销土地。这些工厂主正为没有资金兴建工厂着急,现在看到可以不用巨额资金,又有土地可以出租,当然十分高兴,上门和中山签约的厂主络绎不绝。
中山的做法是,从租用厂房者手上收取租金后,扣除代办费用和厂房分摊偿还金,所剩的钱归土地所有者。厂房租金和土地租金之间的差额,除去修建厂房的费用,就是中山洋介的盈利。
企业主、土地所有者、中山洋介三方达成协议后,中山洋介就向银行贷款建筑厂房,然后按分期还款的方式归还银行的费用。
中山洋介实际上只是起到了一个中介的作用,将土地所有者和工厂主联系起来。一开始,这一创意就很吸引人,那些偏僻的土地有了用处,而工厂主可以减去积累资金的时间。中山洋介第一年仅手续费用就收入了20亿日元,有了这笔钱后,就不用再向银行贷款了。
就这样,中山洋介从营造小厂房到建筑大厂房,再到营建大规模的工业区,他的公司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公司的经营也不再只限于租用土地。白手起家的中山洋介,终于成为日本数一数二的大企业家。
一个成功的中介者,就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他能够把看似毫不相关的事情联系起来,从中获利。
图德拉原是委内瑞拉的一位工程师。他从一位朋友处打听到阿根廷需要购买2千万美元的丁烷,并且又知道阿根廷的牛肉过剩。
图德拉灵机一动,他飞到西班牙,那里的造船厂正为没有订货发愁。他告诉西班牙人:“如果你们向我买2千万美元的牛肉,我就在你们的造船厂定购一艘造价2千万美元的超级油轮。”西班牙人愉快地接受了他的建议。这样,他就把阿根廷的牛肉转手卖给了西班牙。
此后,图德拉又找到一家石油公司,以购买对方2千万美元的丁烷为交换条件,让石油公司租用他在西班牙建造的超级油轮。结果,图德拉不费一分钱做成了这笔生意。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精明的日本人发现在一些缺水的阿拉伯国家水比油还宝贵,于是他们就在水上大做文章。他们找到一种比出口淡化海水更简单、更省钱的方法出口雨水。从多雨的日本海接来雨水,用轮船运到阿拉伯国家。日本专家还研究出了一种清洗轮船内石油废渣的方法,利用油轮运载雨水,往返不空驶。大量出口雨水给日本带来了一本万利的经济效益。
还有一个例子:
1953年,历时3年的朝鲜战争结束了,用来筑工事的沙袋大批量地闲置起来,并且占满了仓库。而当初经营沙袋的公司大多是临时租用仓库。停战说明沙袋已经成了废物,而占用仓库,租金却得按日交付。这可急坏了这些沙袋经营商。
藤田先生瞅准了这个机会,觉得从中发一笔财是很有可能的。
于是,找到了那些沙袋经营者商谈生意。他摆出一副帮他们排忧解难的样子,说可以免费帮他们把沙袋弄走。有这样的好心人,这些沙袋经营者们当然高兴不已。
“一袋5日元10日元都可商量,折得太多啦。”
藤田最后以5日元一袋的价码买了20万袋。
货到手后,藤田仗着能说英语的方便,拜会了一个国家驻日大使。这个国家是殖民地,当时正在闹内乱。藤田想着他们肯定需要武器和沙袋。
未出所料,该国驻日大使亲自出面查看样品,20万只沙袋很快成交。沙袋以10日元的标准价格卖掉了。
从看似无用的废物中发现商机,日本人藤田的成功与犹太人麦考尔如出一辙。
1984年圣诞节前,尽管美国不少城市朔风刺骨,寒气逼人,但玩具店门前却通宵达旦地排起了长龙。这时,人们耐心等待领养一个身长40多厘米的“椰菜娃娃”。
“领养”娃娃怎么会到玩具店呢?
原来,“椰菜娃娃”是一种独具风貌、富有魅力的玩具,她是美国奥尔康公司总经理罗拔士创造的。
通过市场调查,罗拔士了解到,欧美玩具市场的需求正由“电子型”、“益智型”转向“温情型”。他当机立断,设计出了别具一格的“椰菜娃娃”玩具。
以先进电脑技术设计出来的“椰菜娃娃”千人千面,有着不同的发型、发色、容貌,不同的鞋袜、服装、饰物,这就满足了人们对个性化商品的要求。
另外,“椰菜娃娃”的成功,还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离婚使得不到子女抚养权的一方失却感情的寄托。而椰菜地里的孩子正好填补这个感情空白,这使“她”不仅受到儿童们的欢迎,而且也在成年妇女中畅销。
罗拔士抓住了人们的心理需要大做文章。他别出心裁地把销售玩具变成了“领养娃娃”,把“她”变成了人们心目中有生命的婴儿。
奥尔康公司每生产一个娃娃,都要在娃娃身上附有出生证、姓名、手印、脚印、臀部还盖有“接生人员”的印章。顾客领养时,要庄严地签署“领养证”,以确立“养子与养父母”关系。
罗拔士又作出了创造性决定:“配套成龙”——销售与“椰菜娃娃”有关的商品,包括娃娃用的床单、尿布、推车、背包以至各种玩具。
领养“椰菜娃娃”的顾客既然把她当作真正的婴孩与感情的寄托,当然把购买娃娃用品看成是必不可少的事情。
这样,奥尔康公司的销售额开始大幅度增长。
如今,“椰菜娃娃”的销售地区已扩大到英国、日本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罗拔士正考虑试制不同肤色及特征的“椰菜娃娃”,让她走遍世界各国,保持奥尔康公司在玩具市场上首屈一指的地位。
奥尔康公司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虚构了惹人喜爱的“椰菜娃娃”。当“椰菜娃娃”成了摇钱树时,它又引发了一系列相关产品的诞生。“无中生有”原则使得奥尔康公司受益无穷。
欲取之,先予之
犹太商人生意经要诀
暂时地放弃一些利益,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塔木德》)
如果想赚钱的话,必须先让对方赚钱。只想自己赚钱的人,不仅不能赚大钱,而且还会被视为吝啬鬼。
从前有一位贵族,很喜欢收集古董。为了收藏古董他备有两个仓库,一个仓库放的是赝品,而真品则放在二号仓库。古董店的老板一有新货,就会把东西带到这个贵族家。当然其中有真品也有赝品。但是,贵族从不计较,只说声谢谢,便照单全收。不过他会告诉管家,哪些古董该放一号库,哪些该放二号库。
明知是赝品还付钱,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吃亏了,其实不然,因为这么一来,古董店认为对方带给自己赚钱的机会,所以,一有真正的好货,就会拿到贵族那里。因而,这个贵族收集到很多好古董。如果当初他不愿让对方赚钱,就无法收集到这么多珍贵的东西,当然更别奢望赚钱了。
做生意与古董业一样,每个人都是因为自己能赚钱才肯和对方合作,如果总吃亏而不赚钱,当然就不谈了。能让自己赚到钱,也能让别人赚到钱,彼此才会努力协作往来,获利也才会更多。
《塔木德》将这一点说得很明白:“暂时地放弃一些利益,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
“赔本赚吆喝”是犹太人的经商俗语,说的就是先“舍”后“得”的道理。这其实是一种表面上亏损的促销方法,但它在打开产品销路的方面却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
有一位犹太商人开发了一种保健饮料,其销售势头一直长盛不衰,这种饮料打开市场时用的就是一种赔本赚吆喝的生意经。
他们独出心裁想了一个新招。根据自己产品的特性,他们花钱登广告征寻1000个拿着医院体检单,已让儿科医生认可的厌食、瘦弱、体质差的孩子,免费供应这1000名儿童一天两瓶。当然,这位犹太商人最终目的是打开产品的销路,但这种赔本赚吆喝的买卖经,却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如果说犹太商人“赔”的是数以千瓶计的饮料,那么,花旗银行的一位犹太小职员“赔”的只是15分钟的小小耐心,而他们所取得的效果却是一样的。
故事发生在美国花旗银行的一位小职员身上:
有个陌生的顾客从街上走进这家银行。要换一张崭新的100美元钞票,准备那天下午作为奖品用。这个职员花了15分钟,打了两次电话,最后找到了这样一张钞票,并把它放进一个小盒子里,递上一张名片,上面写着:“谢谢您想到了我们银行。”那位偶然光顾的顾客又回来了,并开了一个账户。在以后的几个月里,他所工作的那个法律事务所在花旗银行存款25万美元。
由于那个职员无懈可击的优质服务,使偶然光顾的顾客特意回来开户存款,这样的服务魅力恐怕是难以抗拒的吧!
还有一些聪明的犹太商人采用白送机器零件这样一种看似赔本的方法来促销自己公司的机器,并最终获得成功。
美国凯特皮纳勒公司,是世界性的生产推土机和铲车的大公司。它在广告中说:“凡是买了我们产品的人,不管在世界哪一个地方,需要更换零配件,我们保证在48小时内送你们手中,如果送不到,我们的产品白送你们。”他们说到做到,有时为了一个价值只有50美元的零件送到边远地区,不惜动用一架直升机,费用竟达2000美元。有时无法按时在48小时内把零件送到用户手中,就真的按广告所说,把产品白送给用户。
有位中国留美学生讲了这样一件事:
他刚到美国时,用500美元在一家犹太人经营的商店买了一台彩电,回去后发现质量有问题,于是给商店打电话,电话刚挂断,商店就来人了,确认了质量有问题后,马上行礼,并说:“请原谅,马上换一台。”在零售店,经理随手一指:“请随意选一台,但一定请多关照。”这位留学生没有挑价值比原彩电高得过多的彩电,而是客气地选了一台800美元的彩电。
从这件事看,精明的犹太商人以一台彩电,也就300美元的代价,避免了企业声誉受损,所以最终赔也是赚。
洛斯查尔德家族的开创者,当初是一位犹太穷孩子,做着古币和徽章收藏的小买卖。
在生意场上遭受种种歧视和碰了一次次壁的经历告诉麦雅:做生意必须具有一定的地位和身份,这样才能挣大钱,才能不受别人轻视。
麦雅经过三番五次的努力,终于打通了通往宫廷的门径。
一天,他获准晋见当地的领主毕汉姆公爵。麦雅趁此机会,以牺牲血本的超低价格向公爵推销珍贵的徽章和古钱币。
公爵正在兴头上,一股脑儿地买下了麦雅推荐的徽章和古钱币,但此时这位20岁的犹太小商人似乎并没有引起公爵的注意。
麦雅的目标不是这一笔买卖,也不全是长期买卖,而是要通过建立长期买卖抓住公爵这个人,他认为公爵对他将会有更大的用处。
他不断地以超低价格的方式向公爵推销古钱币和徽章。这样收集和买卖终于成为公爵的一大嗜好。
而麦雅呢,损失了许多经济利益,却牢固了和公爵的关系,并且深深赢得了公爵的信任。他经常替公爵兑换一些汇票,再后来,他掌握了公爵的一部分财产处理权,并在25岁的时候荣获了“宫廷御用商人”的头衔,实际上也就解除了许多套在犹太人身上的枷锁。麦雅整整为公爵效力了20年。
在法国大革命期间,麦雅协助公爵进行金融和军火交易,为公爵赢得了不少利益。他把巨额资金借给那些正缺乏军费的君主和贵族以赚取定额利息,同时他还进行军火交易。很快,珠宝、借据、期票等便堆满了他的金库。
当然,麦雅不会忘了自己的家族、自己的身份。他大力施展自己的商业才华,在战乱年代,他为家族赢得巨额资产。他借用公爵为其后来建立犹太金融帝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后来的岁月里,将金钱、心血和精力押宝般地投注到某一特定人物身上的做法,已成为洛斯家族最基本的战术。
不惜血本与特权强权建立牢固关系,然后回过头来再由这些人身上获取远甚于此的更大利益。
先舍后得,为了自己的长期的利益暂时放弃一些近期利益。实践证明,麦雅的确做对了。
在美国,一个一文不名、靠借来的470美元起家的黑人小伙子却成了拥有资本800万美元的大公司老板,成为美国的黑人大亨,他就是约翰逊。约翰逊成功的秘诀是“欲取之,先予之”。
约翰逊最初在一家名为“富勒”的大公司负责推销黑人专用化妆品。虽竭尽全力,却成效甚微。他终于悟出:“自己推销的商品是特殊商品,特殊之处就在于消费者是黑人。”而黑人在美国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普遍低下,受教育程度也大大落后于白人。他们不仅购买力有限,而且大多数人还不懂如何使用化妆品,甚至根本连使用化妆品的欲望还没产生呢。他必须摒弃传统做法,另辟新路。这一认识是约翰逊推销生涯的一个质的飞跃,为他开创一种全新的推销方式奠定了基础。
怎样让黑人妇女喜欢化妆品呢?关键是要让她们体验到化妆前后的差别,以活生生的事实刺激她们想修饰自己的欲望。他冒着赔本的风险,冒着丢掉“饭碗”的危险,一个“先尝后买”的全新推销方式脱颖而出。
约翰逊在黑人居住地区铺开摊子,先用租来的手风琴自拉自唱流行歌曲,吸引了来往的黑人。待人们聚拢后,他开始介绍化妆品的功效,并慷慨请大家随意试用。爱美是人类的天性,谁不想使自己变得更漂亮些,更何况不用花钱就能打扮自己呢?羞怯的黑人妇女开始壮着胆凑过来,在约翰逊的指导下涂脂抹粉,陶醉在别人的注视和自我欣赏之中。可第二天一早恢复本来面目,就远不如化妆后漂亮。妇女们不甘心了,约翰逊终于唤起了黑人妇女对化妆品的欲望。一个月后,“先尝后买”取得惊人成果,约翰逊的公司声威大震。
现在,以“欲取之,先予之”推销方法,在世界各地已非常普遍。
曾有一段时间,香港男士服饰店大量批发绅士服。由于生意竞争激烈,有些商店就以“买一套绅士服赠送一条长裤”为口号,希望引发顾客的购买欲。其实,一套衣服,真的需要两条长裤吗?但由于人人都有“贪小便宜”的心理,既然是免费赠送,谁不喜欢呢?所以受赠品的吸引,前去购买的人很多。
又如,日本某家威士忌制造商,为了提高威士忌的销售量,以赠送精美的酒杯、酒盘和细致的小酒壶来吸引顾客。根据统计,前来购物的大多数人是受到赠送品的吸引。所以,馈赠品的魅力还是很大的。由于这种馈赠促销的经营方法确实能增加销售额,所以历久不衰。
但也有人认为,与其赠送,不如降低价格更实际。然而,对于已经熟悉了大商场打折推销积压品的消费者来说,馈赠比降价更可信。譬如,价值1000元的商品,以700元的价格售出,消费者并不会觉得获得了300元的利益。他们反会以为,这商品本来就值700元而已。但是若以1000元价格出售,另外赠送300元的礼物,情形就不一样了。消费者会以为,自己以1000元买到1300元的商品。
换句话说,就人的心理满足程度而言,赠品确实比降低价格更吸引人。因为获得赠品的购买者,会有意外收获的感受——这东西来得太容易了。即使并无实际用处,他们心理上也会觉得很快乐。
如前面提到的买威士忌附赠酒杯、酒盘、酒壶等精美酒具,要人花钱去买的话,会觉得不值,但有人愿意赠送,当然不要白不要。有经验的经销者,就是利用了人们这种心理弱点,大做生意。
78∶22法则
犹太商人生意经要诀
名贵的商品都是给财主们准备的。(《塔木德》)
犹太人告诉你一个真理:钱在有钱人手里。所以要赚那些有钱人的钱,这样就可以赚快钱、赚大钱了。这是犹太商人智慧的经商哲学,而这一哲学却源自于他们对生活对世界的看法,这便是78∶22法则。
78∶22法则是大自然中一条客观存在的法则,比如:
——自然界中氮与氧的比例是78∶22。
——人体中水与其他物质的重量之比大约是78∶22。
——一个正方形里,内切圆与其剩下四个角的面积之比也大约是78∶22。
犹太人把这神奇的数字比例运用到富人与普通人(包括穷人)的比例之中,发现整个人类富人与普通人的数量比例大约是22∶78,而富人总共拥有的财富与普通人总共拥有的财富之比正好颠倒过来——大约是78∶22。
于是,犹太人总结出一条著名的经商法则——78∶22法则。他们由此推测:从事以富有者为服务对象的行业,生产经营富人需求的产品,是最容易赚钱的。
犹太人很快便从商业实践中找到了明证:生产和经营汽车的企业要比生产和经营自行车的企业赚钱多,这是因为买汽车的人是富人。即22%范围内的人;而买自行车的人是普通人,即78%范围内的人。
同样,珠宝首饰店的利润要比卖普通服饰的商店丰厚。环顾世界,许多犹太商人大多从事他们所谓的“第一商品”——金银珠宝、皮大衣等贸易。这些商品尽管昂贵,但富人需要,必能获取高额利润。
犹太人认为,78∶22法则是一个宇宙大法则。这一法则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灵活运用它来经商绝不吃亏,这是犹太人经商千百年来总结出来的经验。
犹太人的78∶22的经商法则是一个具有绝对权威、千古不变的真理法则,犹太人却以此作为经商的基础,依靠这个不变法则的支持,获得世人皆慕的财富。犹太人本着这样的法则指导自己的经商,获得了许许多多的成功。
阿沙德是一位美籍犹太人。二战初,他的父母为了逃避法西斯对犹太人的迫害,逃亡到美国,生下了他。十分不幸,阿沙德尚未读完初中,父亲英年早逝,他不得不中途辍学,到社会上打工,以维持家庭生活。阿沙德与其他犹太人一样,生活的艰难阻挡不住他求学的决心,他边工作边自学,直到读完了大学。
阿沙德认为,在一个国家中,富有的人远远少于一般大众,但富有人所持的货币却压倒大多数人。也就是说,一般大众所持有的货币为22%,而富有人所持的货币是78%。因此,做生意必须以拥有78%货币的22%的富有人为主要对象,一定会赚钱。在通常情况下,78%的生意是来自22%的客户,这就要求企业界要认真研究和分析客户的构成,应把78%的精力放在22%的最主要客户上,而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因此,阿沙德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富有的客户身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短短两年时间,就成了百万富翁。
后来,阿沙德创办了一家投资公司,他又注意到各国经济在不断发展,需要更多的资金发展大项目,而以分散的放高利贷形成不了优势。于是,他又想出办法,把犹太人分散的钱积聚起来,吸纳各人的钱购买股票或股权,把集中起来的钱投向耗资多并且回报率高的大项目。这样的做法,既满足了企业发展的需求,又解决了当地政府发展经济的难题,自己又可以从中渔利。正是这样,阿沙德在美国成为华尔街上的一名风云人物。
阿沙德谈及自己的成功时说:“我的成绩取得是靠78∶22法则的结果。”
世界上有太多的78∶22宇宙大现象存在,可见,一个商人能够遵循这种规律是很容易致富的。
如此说来78∶22法则的确是一个超乎一切的“绝对真理”,它一直在冥冥之中规定着我们的世界,左右着我们的生活。这样一个具有绝对权威、千古不变的真理法则,犹太人理所当然地将它作为经商的基础,依靠这个不变法则的支持,获得世人皆慕的财富。
犹太商人的生意经就建立在78∶22法则上,这是犹太商人千百年来经商经验的精华。素有经济帝国“红色之盾”荣誉的罗斯柴尔德,就是成功运用这一法则的典范。
迈耶·罗斯柴尔德,原本生活在德国的犹太贱民区。他花了几年时间建立起来了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王国,实现了由穷人变为金融大亨的美梦。伦敦的罗斯柴尔德在1833年不列颠帝国废除奴隶制后,曾资助2000万英镑补偿奴隶主的损失;1845年英俄克里米亚战争中罗斯柴尔德向英政府提供了1600万英镑的贷款;1871年帮助法国支付普法战争中的1亿的英镑的赔款;美国内战期间,他们所提供资金为联邦财政的主要来源。
罗斯柴尔德家族在当今控制着世界重要黄金市场,也是犹太商人中最会赚钱的杰出代表。他们的财富是建立在成功运用78∶22法则上的。
一个日本的犹太商人就是把这一法则运用到他的钻石生意上,结果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钻石是一种高级奢侈品,它主要是高收入阶层的专用消费品。而从一般国家统计数字来看,拥有巨大财富、居于高收入阶层的人数比一般人数要少得多。因此,人们都存在这么一个观念:消费者少,利润肯定不高。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想到,居于高收入阶层的少数人却持有多数的金钱。犹太人告诉我们赚“22”的钱,绝不吃亏。
该犹太商人就看中了这一点,他把钻石生意的眼光投向占人口比例“22”的有钱人身上。犹太商人抓住时机开始寻找钻石市场。
他来到东京的百货公司,要求借该公司的一席之地推销他的钻石,但是该公司根本不理他那一套。“这简直是乱来,现在正值年末,即使是财主,他们也不会来的,我们不冒这种不必要的风险。”
但他并不气馁,坚持以78∶22这条万无一失的法则来说服百货公司,最后取得该公司一角——郊区分店。分店远离闹市,顾客很少,生意条件不利,但犹太商人对此并不是过分忧虑。钻石毕竟是少数有钱人的消费品,生意的着眼点首先得抓住财主,以赚取那些“22”的人的钱。当时百货公司曾满不在意地说:“钻石生意一天最多能卖2000万元,算不错了。”犹太商人立即反驳:“不,我可以卖到2亿元给你们看。”这在百货公司看来,无疑是狂人的说法了,但犹太商人胸有成竹地说出这句话来,无疑是源于对78∶22法则的信心。
事实上,78∶22法则的魔力很快就显示出来了。首先,在地点不好的分店,取得了一天6000万的好利润,大大突破一般人认为的500万的效益估量。当时正值年关贱价大拍卖,吸引了大量顾客,犹太商人就利用这个机会,和纽约的珠宝店联络,运寄来各式大小钻石,几乎都抢购一空。
接着,犹太商人又在东京郊区及周围,分别设立推销点推销钻石,生意极佳。任何商店都没有少于每天6000万元的记录。相反百货公司由于开始没有抓住“22”有钱人的机会,当全国各地销路大开时,才低头提供摊位,结果效益反而不如其他本来相对萧条的商店。
这样到了第二年春天,犹太钻石商的销售额突破了3亿日元,就连四周地区的买卖,也超过了2亿日元,犹太商人实现了曾许下的狂言。
犹太商人就这样赚到了占日本金钱多数的少数人的钱。
再来看看“只有一位顾客的商店”是如何高价赚取富人钱财的。
在圣诞节购物达到高潮的时候,美国曼哈顿第五大街上的大多数商店都拥挤不堪,但有一家叫做毕坚的商店,却重门深锁,里面只有一位顾客。在这家商店里,一套衣服至少要卖2200美元,一瓶香水要1500美元,Chinchilla版床罩贵达9.4万美元。所以,一次只要有一位顾客光顾就够了。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富豪、王公贵人曾把他们的钱花在毕坚的服饰上。美国前总统里根、西班牙国王卡洛斯、约旦国王侯赛因和一些著名艺人都曾光顾此店。毕坚商店以极为富有的豪绅作为消费者来塑造自己的企业形象。该店对于哪位顾客上门都要保密,这样就愈加提高了自己的地位和身份。
毕坚商店专门以富豪王公贵人为对象销售自己的商品就是巧妙地运用了78∶22法则。
犹太人的生意经是世界上最棒的、最通用的生意经,犹太商人的点子更是世界上最值钱的、最聪慧的和最实用的点子,它能一点到位,用中国话来说就是“点石成金”。几千年来,犹太商人遍布世界各地,最擅长于投资管理,最精于股市行情,最精于商业谈判,最善于进行公关和广告宣传活动,他们总结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生意经以及“巧取豪夺”的赚钱理论。其中,最为通行的当是78∶22之经商法则,它构成了犹太人生意经的根本。犹太商人最精于运用这一法则,并将世界的财富和职能统统装进了自己的口袋。
《塔木德》如是说:“78∶22是个永恒的法则,没有互让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