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Weekend创业周末
iWeekend是个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NGO),为有想法的人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他们有机会在一个周末的时间里做点什么出来。当时iWeekend之于我,就像一泓泉水之于沙漠中渴极了的旅人。我是如此期待这次活动,以至于举办活动的那周我一直处在极度亢奋的状态。
那届iWeekend的具体规则如下。
(1)如果有创业点子要展示,在周五晚你有一个1分钟(之后的两届改成了30秒)的电梯演讲(elevator pitch),听众和活动组织者邀请的创业导师们会选出8个点子,这些点子的主人可以再做一个3分钟的演讲,最终由听众们选出3个点子。
(2)三个获胜者在接下来的48小时做个Demo出来参加周日晚上的决赛。落选者和观众可以在3个点子中挑一个感兴趣的,加入并一起完成Demo。
(3)周六和周日2天做Demo,期间创业导师们会过来辅导,传道授业解惑。
(4)周日晚做6分钟演示,创业导师点评,最终评委们(包括创业导师和投资人)选出第一名的产品Demo。席间大家可以和投资人洽谈投资可能性。
周五晚上的活动在Google举行,周六和周日的活动在Orange(法国电信)举行。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两家伟大的公司。Google当时是每个工程师仰视的地方,而Orange是我当时所在的公司的核心客户之一。
很可惜,我的演示不够理想,虽然我在电梯演讲中胜出(里面靠谱且有意思的点子本就不多),但接下来的3分钟演讲我没能吸引足够多的听众。我失去了一次组建团队一起实现这个点子的机会。
无奈之下,我只得加入了其中一个获胜的点子——“找食儿”(一个互联网订餐系统),这样我才能在接下来的周末里继续战斗。虽然我个人并不喜欢这个点子,但我觉得演讲者Ibrahim比较靠谱,因为他的定位很能打动人。可惜,我看走眼了。演示的能力不等于领导力,有些人适合做公共关系但不一定做得了领导者。Ibrahim的团队在接下来的两天有如一盘散沙,周日的时候只剩下几乎半支团队。失望之余,我继续打磨我自己的Demo,等待周日晚上见投资人的机会。
周日晚上,三个团队的成果都不太理想,拿出来的都仅仅是商业计划书,而非一个产品的Demo。从结果来看,这次iWeekend举办得并不尽如人意,因为大家把两天时间浪费在获取社交的机会上。
一个团队的人越多在有限时间内做成一件事的概率越低,因为时间都花在沟通和讨论上了。
晚宴期间,iWeekend的组织者把我引荐给了创新工场的投资经理Xuwei和副总裁Christine。创新工场是互联网创业者心目中的圣殿,我不在创业圈子里,根本无缘结识里面的人,所以顿时闻到一股幸福的味道。
我马上把我做的Demo展示给她们,并草草聊了几句。也许是太激动以至于语无伦次,也许是时机不对,她们很不客气地说这个方向过于狭窄,她们不感兴趣。
一下子我就在那里僵住了。你“毕周”的心血被下了这么一个“判决书”,心里当然很不舒服。
当时我特别不明白投资人几分钟就草草决定一个想法的这份“高傲”,但后来逐渐理解并心存感激。理解是因为如果每天有成百上千个号称“下一代Google”的东西(但基本都不靠谱)摆在你面前,你也会失去兴趣了,就如同保险公司、房产中介天天打电话问你买不买保险、买不买(或卖不卖)房一样;感激是因为她们激发了我一定要把这个东西做出来并证明它并不“狭窄”的斗志。
巧的是,人生充满了意外和惊喜!在我们进入创新工场助跑计划并随后成功获得工场的融资后,Xuwei成了我们这个项目的投资经理,Christine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做我们的董事。
悲剧的是,作为我的创业引路人,iWeekend在两年前结束了它的最后一次活动后,似乎再没有新的活动出现。打开iWeekend的主页,最后一次活动定格在2012年3月27日。
同样令人不解的是,Alex参加的“创业周末”也在2012年4月27日最后一次活动后再无更新。
北京的初次创业者不知现在是否还有其他类似的活动可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