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一定有方法:三十六计的智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胜战计,成功学的第一法宝(7)

20世纪初期,汽车开始进入中国。1905年,上海只有5辆汽车,到了1908年,汽车的数量就达到119辆,又过了5年,到1912年的时候,上海的汽车数量一下飙升到1400多辆。汽车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新的行业的产生,譬如出租车行业。当时的上海渐渐从一个旧式的城市发展成一个现代城市,市民的生活也渐渐西化,穿洋装、吃西餐、举行西式婚礼,这些都是常见的事情。甚至连市民的出行方式也渐渐改变,原来市民出远门都是坐黄包车或者马车,自从汽车在上海流行之后,出门乘汽车已经成了时尚。

浙江定海人周祥生趁机贷款买了辆旧车开始经营出租车业务,没过多久,周祥生的堂弟也购买了辆旧车,和周祥生一起创办了祥生车行。经过周祥生的苦心经营,祥生车行的生意越做越好,不但还清了所有的贷款,而且有了4辆汽车,祥生车行已经粗具规模。但是和洋人的出租汽车公司相比较,祥生车行的规模还是很小的,譬如当时上海最大的出租汽车公司是美国人开的云飞汽车公司。云飞汽车公司是上海出租车行业的老大,拥有200多辆汽车,雇员600多人,而且云飞汽车公司的200多辆汽车都是崭新的福特汽车,而祥生车行仅有的4辆车都是旧车。在雇员人数上,祥生车行也无法和云飞汽车公司相比,云飞汽车公司有600多人,而祥生车行只有寥寥几人,且身为老板的周祥生还需要亲力亲为,负责到处发放优惠券,招揽客户。除了云飞汽车公司,英国人开的泰来汽车公司也有很雄厚的实力。

面对洋商称雄的出租汽车行业,周祥生只能隐忍,让洋人的出租汽车公司在上海耀武扬威。周祥生是个很有雄心的人,一方面他静观洋人的出租汽车公司统治上海出租车市场,另一方面他默默地进行扩张,在他的努力下,祥生车行的汽车达到了20多辆,已经有了不小的实力,但是和云飞、泰来等汽车公司比较,还是颇显不足,周祥生选择继续静待时机。

1931年,周祥生终于等来了机会,他有个朋友叫李宾臣,是新顺记五金号的副经理,非常熟悉外汇行情。李宾臣告诉周祥生,近期外汇牌价可能上涨,劝周祥生趁机扩大规模,并且表示自己愿意出资相助。于是周祥生当机立断,先向花旗银行贷款,然后向美国通用公司订购了400辆雪佛兰汽车。等这批雪佛兰汽车到货之后,汽车的价格已经上升了一倍。周祥生卖掉200辆,留下200辆,从中大赚了一笔,等于他几乎不花一分钱便拥有了200辆全新的雪佛兰汽车,周祥生凭着这200辆雪佛兰汽车,将祥生车行改为祥生出租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祥生公司也因此一跃成为可以匹敌云飞、泰来、银色汽车公司的四大出租汽车公司之一。这四家公司,以祥生公司的发展最快、势头最强劲,彻底打破了洋人对出租车行业的垄断。

祥生公司后来居上,成了和云飞等公司并驾齐驱的四大出租公司之一,为了将祥生公司打压下去,云飞汽车公司想了无数招数,其中最典型的是云飞汽车公司将自己公司叫车的电话号码改成了30189。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出租车是不能乱停的,只有礼查饭店、华懋饭店、跑马厅等几个地方才可以停车,所以电话叫车成了当时常用的方式。云飞汽车公司将叫车电话改成了30189,这个电话的谐音是“岁临一杯酒”,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好记。

云飞汽车公司改电话的效果立竿见影,由于这个号码简单好记,客人一下多了起来。而祥生公司原先的电话号码是40251和40253,号码没什么含义,比较难记。周祥生不得不开始想应对的方法,祥生公司也需要改电话号码,不然在叫车电话上就已经输了,云飞汽车公司的号码非常好记,大家很容易记住,叫车的时候自然而然首先想到的就是云飞汽车公司,而不是祥生公司。不过云飞汽车公司首先更换电话号码,也让周祥生可以有针对性地改自己公司的电话号码,号码改成什么样才能比云飞汽车公司的号码更好记呢?周祥生苦苦思索,忽然想到中国当时有四万万人(4亿人),何不把电话号码改成40000,这个号码不但好记,而且也大有含义。周祥生想到做到,立刻联系上海电话公司,花重金把这个号码买了回来,以后就当祥生公司的叫车电话。为此,祥生公司打出了广告语:“四万万同胞,拨四万号电话。”这个电话简单易记,而且富有政治内涵,一经广而告之,迅速被人们记住,祥生公司的生意也赶超了云飞汽车公司。

后发制人的周祥生既然已经抓住了云飞汽车公司的软肋,自然不会这么轻易罢手,他不但改了祥生公司的叫车号码,而且还在服务上大做文章。周祥生专门制作了许多金属电话搁架,上边印了祥生公司的标志和40000叫车电话,然后将金属搁架免费送给上海的市民。上海很多市民家中都有了这种金属电话搁架,这一招果然奏效,人们叫车的时候,拿起电话,看着金属支架上的祥生公司电话,自然而然就拨了过去。

这些还远远不够,周祥生还十分重视公司出租汽车司机的素质教育,周祥生规定司机们在接到客人叫车电话后,必须第一时间发车,而且见到客人后,要主动下车帮忙开门放行李,服务要亲切,动作要迅速。司机们若是捡到了客人的东西,必须上缴。为了检查自己公司的司机是否能够迅速发车,周祥生还经常装作顾客,分别向云飞汽车公司和祥生公司打电话叫车,看是哪个公司的车先到,若是云飞汽车公司的车先到,他就会仔细询问自己公司司机的迟到缘由。周祥生在和洋人的出租汽车公司较量中,虽然行动常常会落后于对手,但是等对手出招之后,他立刻就会制订出更加周密全面的计划,击败对手,最终成为上海滩的出租车大王。

常言道:先下手为强。这句话指的是在局势明朗的情况下,率先出击的人可以夺得先机。但是在双方激烈的竞争中,局势常常变幻莫测,难以捉摸,率先出击可能会将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展示给对手,让对方有机可乘。聪明者常常处变不惊,让对手先行一步,然后从对手的行动中看到不足和优点,进而改善不足、学习优点,用一套更加高明的策略将其击败。

不断创新的重要性

创新是企业或者个人参与市场竞争的力量来源,不断创新的企业和个人才能永远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立于不败之地。创新可以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不竭的动力,企业或个人若想在竞争中取胜,就需要保持不断创新的精神。

1995年,全国粮食系统改革,取消计划供粮,山东费县30岁的铁路粮店出纳员李怀珍也在改革的大潮中下岗了。李怀珍下岗后开始自谋生路,她先后从事过养蝎、生豆芽等生意,结果都失败了,最后李怀珍看着路边的煎饼摊觉得这似乎是个不错的门路。

李怀珍在县城租了间小屋当店面,开始做煎饼生意,小店的名字就叫“金穗煎饼店”。万事开头难,李怀珍开店初期并不太顺利,由于以前没从事过这个行业,所以李怀珍最初做出来的煎饼没有什么特色,和其他店卖的煎饼差不多,缺乏吸引力,来光顾的人不多。

李怀珍是个很善于思考问题的人,善于思考正是创新的先决条件,只有善于思考问题才能渐渐发现问题,进而进行改善。李怀珍认真观察了一段时间,最后发现人们普遍比较喜欢买薄的煎饼,薄的煎饼口感较好,人们比较爱吃。怎么才能做出薄的煎饼呢?李怀珍开始在做煎饼的鏊子上边想办法,经过一次又一次测试,她终于发现如果在鏊子下边安装一个轴承,做煎饼的时候让鏊子转动,那做出来的煎饼就会很薄。

李怀珍的薄煎饼做出来后,别人渐渐知道了金穗煎饼店的煎饼非常薄,很好吃,纷纷到她的煎饼店买煎饼吃,李怀珍的新麻烦又来了,因为买的人太多,煎饼一下就脱销了,根本满足不了这么多人的需要。如果是普通人,有这么好的生意,也就心满意足了,煎饼卖得快那就早点打烊,但是李怀珍不是普通人,她开始思索怎么样才能提高效率,多做点煎饼出来。李怀珍思索了几天便想到了办法,家中有个闲置很久的石磨,李怀珍将石磨改装成电动的,然后在石磨上装上四个鏊子做煎饼,效率立马提高了三四倍。

李怀珍经过在“薄”和“快”上的两次创新,生意越来越红火,她开始寻思着扩大规模,普通的煎饼已经不稀奇了,如果在煎饼里边加上水果,那肯定会很受小朋友喜爱。李怀珍让丈夫买了很多水果,开始试验做水果煎饼,经过一段时间试验,终于做出来水果煎饼,但是这种水果煎饼的销量并没有预期的好,因为人们普遍习惯于买老式的煎饼,对水果煎饼都持怀疑态度,根本不敢买。针对这种情况,李怀珍改变了销售模式,她在别人买普通馅饼的时候,会免费赠送水果煎饼,人们将水果煎饼带回去给孩子们吃,孩子们吃过后,发觉这种煎饼更好吃,便会要求家长来买这种煎饼,水果煎饼的销路就这样被打开了。李怀珍又分别研制出来杂粮煎饼、蔬菜煎饼等多个品种,都卖得很好。

金穗煎饼店的生意越做越大,李怀珍不得不先后请了40多个员工来帮忙。金穗煎饼店已经不是普通的小作坊了,而是一个年产煎饼60万千克的制造厂。李怀珍购买场地,正式成立公司,公司的名字叫费县沂蒙小调特色食品有限公司,李怀珍给公司的煎饼也注册了品牌——沂蒙小调牌煎饼。

很久以来,煎饼的吃法只有一种,那就是直接吃,后来李怀珍发现用煎饼配着家乡的芝麻盐一起吃,非常好吃,于是对这种吃法大加推广,卖煎饼的同时也会提供芝麻盐,这种方式渐渐被推广出去。有一次,李怀珍带着煎饼去参加山东名优农产品订货会,在订货会上,一位北京的客商来到李怀珍的展位前,他没有直接品尝煎饼,而是将煎饼拿起来,来到旁边的酱菜摊位,用煎饼卷着豆豉吃。李怀珍感到新奇,也照着北京客商的方式吃煎饼,发现确实不错,李怀珍由此获得启发,以后卖煎饼增加了豆豉、香椿芽、辣椒、韭菜花等配菜或配料,公司煎饼的销量再次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销售模式上,李怀珍不但注重本地的销售和批发,也很注重发展外地的经销商,又经过了数年发展,李怀珍公司北京、上海、成都等地拥有8个分厂、9个办事处、上百名员工,李怀珍煎饼不但畅销大江南北,甚至卖到了阿联酋。

创新是企业和个人不断进取的力量源泉,通过一次次创新,企业和个人也会一次次得到新的提升,具有多方面的优势,更具有竞争力,更容易在和对手的较量中取胜。

在危机出现前想好对策

一个人做事业,要有未雨绸缪的思想,在危机未出现之前就思考出现危机后应该采取的对策。一个人若毫无危机意识,对未来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艰险毫无预见性,那他的事业肯定做不好,一旦危机到来,毫无应对措施,只能干瞪眼,看着自己苦心经营的事业被灾难吞没。具有危机意识的人,能够在危机未发生前就预测到危机的发生,第一时间采取挽救措施,想好应对的办法,就算是危机到来了,也不会在危机面前束手无策。在危机到来前就做好准备,可以让自己的事业遭受的损失降到最小,等危机过去之后,就可以迅速恢复。

英国友尼利福公司是在世界上很有影响力的公司,在20世纪前期,友尼利福公司在非洲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子公司,其中以友那蒂特非洲子公司的规模最为庞大。友那蒂特公司在非洲曾经有着广阔的土地,这些土地极其肥沃,很适合种植食用油的原料花生,友那蒂特公司是友尼利福公司最大的原料供应商,也是友尼利福公司赖以发展壮大的根基。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形势对友尼利福公司越来越不利了。非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民族独立运动此起彼伏,很多国家都纷纷从英法等国的殖民统治中脱离出来,宣告独立。非洲国家独立之后,开始逐步收回英法等国企业在非洲的厂矿、公司、财产,友尼利福公司遇到了极大的危机。

针对这种情况,友尼利福公司决定先发制人,在危机没到来之前就赶快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友尼利福公司首先将自己子公司友那蒂特的高级管理层中的白人都换掉,换成非洲当地的黑人,这种措施可以改善和非洲国家的关系,降低黑人对白人的敌对程度;第二,友尼利福公司改革了工资制度,在此之前,友尼利福中的白人占据的都是既轻松工资又高的岗位,而黑人占据的大都是既累工资又低的岗位,经过工资制度改革,友尼利福公司内部的员工,不管黑人还是白人都一视同仁,实行同工同酬的制度;第三,友尼利福公司加大了对黑人管理人员的培训,以前友尼利福公司非常不重视对黑人的培训,现在加大对黑人的培训力度,可以让非洲黑人对友尼利福公司的认同感加大,而敌意减少;第四,友尼利福公司主动将自己子公司友那蒂特的花生培育基地贡献给非洲当地政府,表示友那蒂特公司只打算租借这些基地,友尼利福公司这个主动行为博取了非洲国家的好感;第五,友尼利福公司表示会撤走自己的子公司,这其实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为的也是用诚恳的态度博得非洲国家的好感。

友尼利福公司的这些措施果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那些非洲国家非但没有将友尼利福公司在非洲的财产收归国有,还邀请友尼利福公司继续在非洲发展,并且指定友尼利福公司为非洲国家销售食用油原料的代理人。友尼利福公司凭借着自己强烈的忧患意识,在危机发生之前,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办法,化解了自己面临的危机,不但让公司渡过了难关,而且让公司在非洲获得了更长足的发展。

没有危机意识的企业不是一个好企业,这样的企业因为缺乏对未来风险的重视,不会积极主动去采取应对措施,当危机来临的时候,毫无办法,只能任凭企业自生自灭。好的企业善于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即使在一帆风顺的发展时期,也能够居安思危,做好应对未来风险的措施,等风险来临的时候,才可以应对自如,可以在风险中最大限度地减少自己的损失,为以后重新振兴保留资本。

抓准时机,该出手时就出手

消极的等待不会等来成功,成功都是积极主动争取来的,所以在奋斗的路上,一旦有机会,就要主动出击,为自己争取成功。想要主动出击就要善于观察每一个细节,因为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包含着影响最后结果的因素,一旦发现一些有利于成功的因素,就要果断出击,将成功锁定。

不怕乱就怕不乱

成功者善于在混乱的局面中发现机遇,进而把握住机遇。混乱的局面容易让人手足无措,不知如何下手,而很多成功者却很喜欢混乱的局面。井然有序的局面因为太过于平静和规矩而难以出手,一出手便会被人发觉,成为众矢之的,混乱的局面却自有混乱的好处,混乱中方能从中取利而不为人知。不怕局面混乱,越混乱越有机会,有道是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美国南北战争时,南方和北方打得难解难分,到1962年的时候,战争进入胶着状态,双方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却都不能将对方迅速击败。美国总统林肯不得不动员全军,下达第一号命令,命令海陆两军全面攻击。一天,商人摩根的好朋友克查姆到摩根家聊天,说起了战争的情况,克查姆说自己的父亲在华盛顿听说现在北军伤亡惨重。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克查姆说完前线的情况就没有在意了,但是摩根是个商人,克查姆的话给了他很大启发,他立刻发现了其中的商机。

“如果我们买进黄金,然后运到伦敦去,黄金价格肯定会暴涨的!”摩根和克查姆说。摩根的分析是这样的:现在南北双方胜负难料,人心惶惶,一有风吹草动,人们都会战战兢兢,现在收购黄金,然后运到伦敦去,其他人一定会认为这是北军将要失败的征兆,也会效仿收购黄金,黄金的价格必然会在短时间内被炒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