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险天下:华山(文化之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景点名胜

华山山路奇险,景色秀丽,沿山路从玉泉院到苍龙岭而行,可以看到许多胜景,从华山脚下到青坷坪,一路上风光幽静,山谷青翠,鸟语花香,流泉垂挂,令人心旷神怡。

华山不仅山峰奇伟,而且各处景观也是优美惊奇,令人称叹。1982年,华山以陕西华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一)巍峨雄壮的山峰

华山以险著称,有东、西、南、北、中五峰。

东峰是华山的奇峰之一,因峰顶有朝台可以观看日出、美景,故又名朝阳峰;北峰也叫云台峰,山势峥嵘,三面绝壁,只有一条山道通往南面山岭,电影《智取华山》即取材于此;西峰叫莲花峰,峰顶有一块“斧劈石”,相传神话《宝莲灯》中的沉香劈山救母就发生在这里。

南峰即落雁峰,是华山主峰,也是华山最险峰,峰上苍松翠柏,林木葱郁,峰东有凌空飞架的长空栈道。中峰亦名玉女峰,依附于东峰西壁,是通往东、西、南三峰的咽喉。

1.东峰 东峰海拔2096.2米,是华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东得名。峰顶有一平台,居高临险,视野开阔,是著名的观日出的地方,人称朝阳台,东峰也因而被称为朝阳峰。

东峰由一主三仆四个峰头组成,朝阳台所在的峰头最高,玉女峰在西,石楼峰居东,博台偏南,宾主有序,各呈千秋。古人称华山三峰,指的是东西南三峰,玉女峰则是东峰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今,人们将玉女峰称为中峰,使其也作为华山主峰单独存在。

古时称登东峰道路艰险,《三才图会》中记述说,山岗如削出的一面坡,高数十丈,上面仅凿了几个足窝,两边又无树枝藤蔓可以攀援,登峰的人只有爬在岗石上,脚手并用才能到达峰巅。今已开辟并拓宽几条登峰台阶路,游人可安全到达。

东峰顶生满巨桧乔松,浓荫蔽日,环境非常清幽。游人自松林间穿行,上有桧乔松绿荫,如伞如盖,耳畔阵阵松涛,如吟如咏,顿觉心旷神怡,超然物外。

明代书画家王履在《东峰记》中谈他的体会说,高大的桧松荫蔽峰顶,树下石径清爽幽静,风穿林间,松涛涌动更添一段音乐般的韵致,其节律,此起彼伏,好像吹弹丝竹,敲击金石,多么美妙。

东峰有景观数十余处,朝阳台北有杨公塔,为杨虎城将军所建,塔上有杨虎城将军亲笔所题“万象森罗”四字。此外,东峰还有青龙潭、甘露池、三芧洞、清虚洞、八景宫、太极东元门等。

遗憾的是有些景观因年代久远或天灾人祸而废,现仅存遗址。20世纪80年代后,东峰部分景观逐步得以修复。险道整修加固,亭台重新建造,在八景宫旧址上,已重新矗立起一栋两层木石楼阁一座。

东峰上有三个茅洞,洞内有陈抟像,洞外有甘露池。附近的清虚洞前有一孤峰,峰顶上有铁瓦亭一座,铁棋一枰,据说宋太祖赵匡胤曾在这里和陈抟下棋,结果棋败将华山输给陈抟,亭遂得名“赌棋亭”。

2.南峰 南峰海拔2154.9米,是华山最高主峰,也是五岳最高峰,古人尊称它是“华山元首”。登上南峰绝顶,顿感天近咫尺,星斗可摘。举目环视,见群山起伏,苍苍莽莽,黄河渭水如丝如缕,漠漠平原如帛如绵,尽收眼底,使人真正领略华山高峻雄伟的博大气势,享受如临天界,如履浮云的神奇情趣。

峰南侧是千丈绝壁,直立如削,下临一断层深壑,同三公山、三凤山隔绝。

南峰由一峰二顶组成,东侧一顶叫松桧峰,西侧一顶叫落雁峰,也有说南峰由三顶组成,把落雁峰之西的孝子峰也算在其内。这样一来,落雁峰最高居中,松桧峰居东,孝子峰居西,整体像一把圈椅,三个峰顶恰似一尊面北而坐的巨人。

明朝人袁宏道在他的《华山记》一书中记述南峰形象说:“如人危坐而引双膝。”

落雁峰名称的来由,传说是因为回归大雁常在这里落下歇息。峰顶最高处就是华山极顶,登山人都以能攀上绝顶而引以为豪。

历代的文人们往往这里豪情大发,赋诗挥毫,因此留给后世诗文记述颇多。峰顶摩崖题刻更是琳琅满目,俯拾皆是。

唐朝的冯贽在他的《云仙杂记》中记述诗人李白登上南峰感叹说:“此山最高,呼吸之气想通天帝座矣,恨不携谢眺惊人句来搔首问青天耳。”

宋代名相寇准写下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脍炙人口的诗句。

落雁峰周围还有许多景观,最高处有仰天池、黑龙潭,西南悬崖上有安育真人龛、迎客松等景观。

松桧峰稍低于落雁峰,但面积比落雁峰大。峰顶乔松巨桧参天蔽日,因而叫松桧峰。华阴名儒王宏撰称松桧峰是南峰之主。峰上建有白帝祠,又名金天宫,是华山神金天少昊的主庙。因庙内主殿屋顶覆以铁瓦,也有称其铁瓦殿的。

松桧峰周围许多景观,主要有八卦池、南天门、朝元洞、长空栈道、全真岩、避诏岩、鹰翅石、杨公亭等。

3.西峰 西峰是华山最秀丽险峻的山峰,峰顶翠云宫前有巨石状如莲花,故又名莲花峰。

华山西峰就是《宝莲灯》中沉香劈山救出三圣母的地方,现在翠云宫边上有一巨石中间裂开,如被斧劈,名“斧劈石”,旁边还树立一柄长把大斧。峰的西北面,直立如刀削,空绝万丈,人称舍身崖。

西峰海拔2082.6米,华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西得名。又因峰巅有巨石形状好似莲花瓣,古代文人多称其为莲花峰、芙蓉峰。

徐霞客《游太华山日记》中也记述:“峰上石耸起,有石片覆其上,如荷花。”

西峰为一块完整巨石,浑然天成。西北绝崖千丈,似刀削锯截,其陡峭巍峨、阳刚挺拔之势是华山山形之代表,因此古人常把华山叫莲花山。

登西峰极目远眺,四周群山起伏,云霞四披,周野屏开,黄渭曲流,置身其中若入仙乡神府,万种俗念,一扫而空。宋代隐士陈抟在他的《西峰》诗中就有“寄言嘉遁客,此处是仙乡”的名句。

西峰南崖有山脊与南峰相连,脊长三百余米,石色苍黛,形态好像一条屈缩的巨龙,人称为屈岭,也称小苍龙岭,是华山著名的险道之一。

西峰景观比比皆是,有翠云宫、莲花洞、巨灵足、斧劈石、舍身崖等,并伴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其中尤为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流传最广。

峰上崖壁题刻遍布,工草隶篆,琳琅满目。峰北绝顶叫西石楼峰,峰上杨公塔为杨虎城将军所建,塔上有杨虎城将军亲笔题辞。塔下岩石上有“枕破鸿蒙”题刻,是书法家王铎手迹。

古今文人吟咏西峰的诗文很多,唐代乔师对有《西峰秦皇观基浮图铭》,明代书画家王履有《始入华山至西峰记》,甚至唐代国子监殿试也以莲花峰为题。

4.北峰 北峰海拔1614米,为华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北得名。北峰四面悬绝,上冠景云,下通地脉,巍然独秀,有若云台,因此又名云台峰。

唐代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诗中曾写道:

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

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

峰北临白云峰,东近量掌山,上通东西南三峰,下接沟幢峡危道,峰头是由几组巨石拼接组成,浑然天成。绝顶处有平台,原建有倚云亭,现留有遗址,是南望华山三峰及苍龙岭的好地方。峰腰树木葱郁,秀气充盈,是攀登华山绝顶途中理想的休息场所,1996年开通的登山缆车就在北峰的东壁。

北峰上景观颇多,有真武殿、焦公石室、长春石室、玉女窗、仙油贡、神土崖、倚云亭、老君挂犁处、铁牛台、白云仙境石牌坊等,且各景点均伴有美丽的神话传说。

长春石室是唐贞观年间道士杜杯谦隐居之处,传说杜杯谦苦心修炼断谷绝粒,喜好吹奏长笛,经常叫徒弟买回很多竹笛,吹奏完一曲,就把笛投于崖下,投完后再买,往而复始,从未间断。因他能栖息崖洞中累月不起,便自号长春先生。

真武殿为供奉镇守九州的北方之神真武大帝而筑。焦公石室、仙油贡、神土崖皆因焦道广的传说得名。相传北周武帝时,道士焦旷,字道广,独居云台峰,餐霞饮露,绝粒避谷,身边常有三青鸟,向他报告未来之事。

武帝宇文邕闻知他的大名,便亲临山庭问道,并下令在焦公石室前建宫供他居住。筑宫时,峰上无土缺乏灯油,焦道广默祷,便有土自崖下涌出,源源不绝。油缸里的油也隔夜自满,用之不竭。后来人们就把涌土的地方叫神土崖,把放油缸的地方叫仙油贡。

由于天灾人祸,北峰诸多景观废毁,仅存遗迹,有的因年代久远已鲜为人知。真武殿为北峰主要建筑,千百年间旋兴旋废,民国曾有过大的修葺。

如今的建筑是1988年重建。其依崖就势,古朴典雅,保存了原建筑的风格,成为北峰主要人文景观之一。

5.中峰 中峰又称玉女峰,春秋时有一青年人名萧史,善吹洞箫,引来秦穆公之女弄玉的爱慕。弄玉抛弃荣华富贵,与夫君同来华山隐居,玉女峰由此得名。

玉女峰形如鸟头,上丰下缩。峰顶有一巨大的石梁,形状像龟,后人为了纪念不慕荣华的弄玉在龟背上建有玉女祠,祠前有石臼五个,传为弄玉洗头盆。旁边有石马一匹,相传是弄玉进山所乘骏马的化身。

玉女祠后又有吹箫台、引凤亭,是萧史吹洞箫引来凤凰的地方,所有着一切构成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传说。中峰山崖上有独松一棵,不见根,松枝凌空招展,树干无鳞有光,名叫舍身树。

中峰居东、西、南三峰中央,是依附在东峰西侧的一座小峰,古时曾把它算作东峰的一部分,今人将它列为华山主峰之一。峰上林木葱茏,环境清幽,奇花异草多不知名,游人穿行其中,香浥禁袖。峰头有道舍名玉女祠,传说是春秋时秦穆公女弄玉的修身之地。

中峰多数景观都与萧史弄玉的故事有关,如玉女崖、玉女洞、玉女石马、玉女洗头盆等。玉女祠建在峰头,传说当年秦穆公追寻女儿来到华山,一无所获,绝望只好建祠纪念。祠内原供有玉女石尊,另有龙床及凤冠霞帔等物,后全毁于天灾人祸。现在的祠为后人重建,玉女塑像为1983年重塑,其姿容端庄清丽,古朴严谨。

峰上还有石龟蹑、无根树等景观,与其相关的传闻都妙趣横生,从不同角度丰富了中峰的内涵,增添了中峰的神奇与美丽。

古人抒写玉女及玉女峰的诗文较多。唐代杜甫在他的《望岳》诗中有“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的诗句;唐代王翰有《赋得明星玉女坛送廉察尉华阴》诗;明代顾咸正《登华山》诗中有“金神法象三千界,玉女明妆十二楼”的诗句等。这些诗文更为中峰锦上添花。

(二)优美惊奇的景观

华山的景点多达二百余处,庙宇道观、亭台楼阁、雕像石刻随处可见,著名的有华山峪、在峭壁绝崖上凿出的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苍龙岭、下棋亭、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等。

1.回心石 在华山过青柯坪,转弯、过桥,上陡坡之后,会发现有一大石壁上篆刻“回心石”三个大字,何时何人所题刻,已无从考证。

这里距山门口已有五公里之多,虽然一直走在峪道,但坡陡路长,人感觉很累,到这里才算真正开始上山,况且眼前就是又陡又长,且又窄的千尺幢、百尺峡,势如刀削,天开一线。游人到此常常畏险不前,许多人因而原道返回,所以这块石头取名“回心”。

关于这块“回心石”民间还有一传说,说的是元朝道士贺志真带领两个徒弟在华山开道凿洞,每凿一洞,就让给别人。这样天长日久,两徒弟就有些不高兴,本想跟上师傅学点东西,现在不但没学到什么东西,而且天天吃苦凿洞。

这天,师徒三人在南天门外悬空凿洞时,两徒弟砍断绳索,眼看师傅坠入深渊。两徒弟随即下山,当走到“回心石”处与师傅相遇。因此,知道师傅已经成仙,不是凡人了,于是悔恨不已,决心回心转意,又随师傅上山修炼。后来两徒弟也都修炼成仙了。

现在“回心石”三字旁还刻有“英雄进步”“当思父母”等石刻,以激励与告诫登山者要小心谨慎,勇往直前。

2.千尺幢 过回心石后,即是华山第一险道千尺幢,千尺幢往上看为一线天,往下望如深井,它形如裂隙,四壁直立,凿石为梯,游人经此,如同穿行井中,上有青天召唤,下有阴风催促,到达幢口攀出井外,顿有超尘脱俗之感。

在山崖极陡处开出的一条小路,共370磴石级,石级的宽度只能容纳一个人上下,两旁挂着铁索,人们手攀铁索,一步步向上登。往上看,只见一线天开;往下看,就像站在深井上。

千尺幢的顶端,就像井口一样,这里的崖壁上刻有“太华咽喉”“气吞东瀛”的字样。其形势真像咽喉一样的险要。

3.百尺峡 当小心翼翼的游人,手脚并用地爬上千尺幢,再往前走,还有一处险路百尺峡。百尺峡虽没有千尺幢那么长,仅46米,石阶91级,但仍是华山天险之一。

这里势危坡陡,石壁峭立,通道狭窄,且有悬石,摇摇欲坠,游人至此都心惊胆颤。明朝的端木有诗称赞这里的惊险,诗中写道:

幢去峡复来,天险不可瞬。

虽云百尺峡,一尺一千仞。

千尺幢、百尺峡的台阶都是从明末清初开始凿的,解放后又多次修整。1985年又凿为复道,游人上下各行其道。

走出百尺峡,过仙人桥,前面又是一段险路“老君犁沟”,传说是太上老君牵来自己的青牛,在这个陡壁处犁出的一条小路。

走完这段有五百多个石级的“老君犁沟”,就登上了海拔1500米的北峰。这里四面悬崖绝壁,恰如一座平台,因而又叫云台峰。

4.聚仙台 聚仙台古名空灵峰、窝风崖,在北峰横翠崖西的一个平台上。

古时自横翠崖西登台途中架有吊桥,桥板曳起,即成天堑。台上原凿有连体石洞,面积约数十平方米,后依洞筑庙,历代不断修葺扩建,自成道院。

清宣统年间重修,增建楼阁三间。其处环境幽雅,花木掩映,堪称天然仙境,古代名人隐士多来这里修身养性。如今,登上此台仍有四面悬空的感受。

聚仙台也是雨后观赏水帘瀑布的最佳位置。

据清朝的李榕《华岳志》中记述,台南绝壁曾有寂寞树两株,贴壁并生,高与台齐,枝叶婆娑,不知年数,曾自成台上一景,可惜后来在一次雷雨中被毁。

台西北角崖下有石洞,名王子丹成洞,也叫王子求仙洞。成语“观棋烂柯”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至今当地还传有“王子去求仙,丹成八九天。洞中方七日,尘世已千年”的歌谣。

5.苍龙岭 苍龙岭是指救苦台南、五云峰下的一条刃形山脊,属华山著名险道之一。因岭呈苍黑色,势若游龙而得名。

岭西临青柯坪深涧,东临飞鱼岭峡谷,长约百余米,宽不足一米,中突旁收,游人在上面行走,心旌神摇,如置云端,惊险非常。因此,便产生了唐韩愈在此畏险大哭投书求助的故事,留下了苍龙岭上端“韩退之投书处”的胜迹。

古时候山西武乡有个叫赵文备的人,百岁时游华山,闻韩愈投书故事,放声大笑,并在崖壁题刻“苍龙岭韩退之大哭辞家,赵文备百岁笑韩处。”

也有个叫李柏的人登山至此,观苍龙岭奇险,感慨万端,知韩愈投书和赵老笑韩趣事留诗抒怀说:“华之险,岭为要。韩老哭,赵老笑,一哭一笑传二妙。李柏不哭亦不笑,独立岭上但长啸。”

历代文人中对韩愈投书的事也有表示异议的,明代沉颜提出“仲尼之悲麟,悲不在麟,墨翟之泣丝,泣不在丝。”他认为韩愈之哭一定另有原因,绝不是因为惧怕路险而怜惜性命。

明代的杨嗣昌也认为,韩愈之所以在苍龙岭痛哭,是因为苍龙岭的奇险壮美,实在太令人惊叹了,以他的才华,也不能用笔墨表达出来,只好大哭一声来抒发自愧才疏的心情。

清代华阴名人王宏嘉在《华山记》中记述到这个故事时说,韩愈面对宪宗皇帝,面无惧色,慷慨陈词,指出皇帝的错误,要皇帝改正,他的胆量是超过一般人的,不会在苍龙岭胆怯失态,认为这个传闻一定是人编造的。

不管韩愈是因畏险投书,还是因为感叹手中的笔无法写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折笑投书,韩愈在华山留下的这段佳话却流传甚广,华阴人更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韩愈肯定是上过华山的,所以他的《古意》诗才能把华山的玉井及莲花渲染得神奇灵异。

韩愈敬畏苍龙岭艰险也是无可厚非的,因为隋唐以前,苍龙岭既无阶又无栏,《水经注》里记述,行人走到这个地方,要行在岭口的庙中向神祷告,求神赐云,使两侧云与岭平,以便人望不见岭两边的深渊。

尽管如此,行人还不敢站着行走,而是骑在岭上,一寸寸往前移动,因此人称又称苍龙岭为搦岭。直到唐末,岭脊两侧始设石栏矮墙,也才有了少量的石登石窝。

到了明清时期,随着朝廷对华山神祭祀次数增多,整修华山道路有了大的举动,苍龙岭有了250级石阶。因此,民间有清朝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开凿苍龙岭的故事。

故事说毕沅让石工凿岭时,长安城里下了三天血雨,原来苍龙岭是条活龙,被毕大人凿死了。据说从此华山断了龙脉,再不会出杨震、杨坚那样的大人物了。

新中国成立后,对苍龙岭险道几次拓修,护栏逐年加固,石阶增至530级。为了使旅游旺季不再于岭上发生拥塞现象,华山管理局于1998年春又在苍龙岭东飞鱼岭开凿登山复道以保证游人安全上下。

6.仰天池 仰天池在华山南峰绝顶,也就是华山海拔的最高处,因站在池畔,仰望青天若在咫尺而得名。

仰天池为岩石上一天然石凹,呈不规则形,深约一米,池水面积约三平方米,水色清澈,略呈绿色。由于池水涝不盈溢,旱不耗竭,游人常叹奇异,故又被列为华山十大谜之一。又因池距太上老君洞相近,传说太上老君常汲此水炼制金丹,所以又称池为太乙池、太上泉。

仰天池畔岩石上题刻琳琅满目,如“太华峰头”“沐浴日月”“登峰造极”“顶天立地”“袖拂天星”等,而且大多出自名家手笔,袁宏道、米友石等都在这儿留有墨迹,书画爱好者可一饱眼福。

明书画家王履有《南峰绝顶》诗,诗中写道:

搔首问青天,曾闻李谪仙。

顿归贪静客,飞上最高巅。

气吐鸿蒙外,神超太极先。

茅龙如可借,直到五城边。

7.黑龙潭 黑龙潭在华山南峰仰天池南崖下,潭深尺余,面积约一平方米,常年积水,大旱不涸,而且水色多有变化。

史志记述,天旱时,百姓常来此祈雨,多获灵验。《说铃》一书记述,潭中有黑龙居住,龙在则水黑,龙去则水清,所以当地人称水为华山的顶门水。由于潭涝不溢、旱不涸,水色变化无常,人们不得其解,所以成为华山十大谜之一。

据记载,乾隆四十二年九月,正逢下种时节,陕西大旱,庄稼种不下去,百姓心急如焚,陕西巡抚毕沅便登山到南峰金天宫和黑龙潭祀神祈雨,果然陕西普降甘霖两昼夜,严重的旱象得以解除。

毕沅下山后看到沿途百姓扶老携幼一片欢呼,便派使臣禀明圣上,请求赐颁御书匾额,以答谢岳神遣龙行雨的澍荫之美。十一月差役回来禀报说乾隆皇帝赐字“岳莲灵澍”。毕沅立即率文武同僚到郊外跪迎,并立石刻碑,将四字镶以纯金,置西岳庙御书房内,这就是现在陕西最大的卧碑。

8.迎客松 迎客松在南峰仰天池西,一松孤立崖上,枝干苍劲多曲,形如躬身伸臂作迎客状,所以被人们称之为迎客松。

迎客松是华山所有树木中生长地最高的,王履《南峰记》中记载:“最高处,一松孓立,余依松望,信乎‘诸峰罗列似儿孙’矣!”。

9.大上方 大上方位于华山峪道三公里处,是华山道土焦道广隐居时的住所。

从小上方南端,沿着一条攀链而行的险路拾级而上,首先见到一石门,此称西元门。据《岳志》记载,这是当年唐玄宗找金仙公主的地方。

门北有一“老爷洞”,从这里向西南望,对面绝壁上刻有“云峰”两个大字,苍劲有力而又飘逸洒脱。从老爷洞沿壁拉索,向东北方向而上,路上有一块呈马鞍形的巨石,叫作马鞍桥。

这里有一处刻石题字,写着“周道谨、王文友重修唐时古道,建炎三年四月终功毕记。”相传,当时陕西已是金人统治范围,石工们却大胆地刻上大宋年号,并刻上自己姓名,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民族气节。

由马鞍桥一下一上,便到了“雷神洞”。这是一个天然石洞,形似竖井,四壁如刀削一般,仅容一人上下。洞边有一木梯,上端在崖壁间凿孔架一独木桥,游人挽索登桥贴壁而上,十分惊险,石壁上刻有“洞在高山”四个大字。

出洞四望,豁然开朗,峰峦叠翠,林木苍郁,奇花竞秀,流泉淙淙,飞鸟时鸣,如入神话境界。尤其阳春三月桃花盛开时节,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满目红霞,更给人一种“无限风光在险山”之感。

10.华岳仙掌 仙掌崖在华山东峰,是指东石峰的面东崖壁。大自然的风剥雨蚀在崖上造化了一面手掌形石纹,高数十米,五指分明,形象生动逼真,人称华岳仙掌。因它的壮观,被列为陕西有名的关中八景第一景。

华岳仙掌最宜从远处观赏,进潼关入陕西眺望秦岭,首先看到的就是它。每逢晴朗的早晨,掌印如镀赤金,巍然矗立,光彩壮丽,观赏者无不叹为观止。登山途中在苍龙岭,五云峰等处也可近观仙掌,但效果不如远观。

历代有关华岳仙掌的神话传说很多,一说在上古时候,山西境内的首阳山同华山连通,黎民百姓苦不堪言。河神巨灵悲悯人间疾苦就手推华山,脚踏首阳山,使地轴折断,山脊裂绝,一山移而为二,黄河从两山之间奔射东去,从此巨灵神推山的手印留在华山上。

唐代道士所撰的佛教书籍《法苑珠林》收录的则另是一说法,说上古时天地混沌,山海相连,太行、王屋及华山一带,白鹿河聚水成灾,被称为西海。

巨灵大人秦洪海为治理水害,左手托华山,右足蹬中条,使山海分裂,河通地出,于是便留下了掌与足印。

又传汉武帝当年来登华山时,因感叹巨灵神的功德,在华山下建造了巨灵神洞。史书又记载,唐垂拱元年,华阴县令因慕亿掌之名,也想借仙掌之名宣传华阴,曾提议把华阴县改为仙掌县。

古人有许多吟咏仙掌的诗文赋记,篇篇都妙语连珠。唐王维的《华岳》诗吟道:

昔闻乾坤闭,造化生巨灵。

右足踏方止,左用推削成。

天地忽开坼,大河注东溟。

遂为西峙岳,雄雄镇秦京。

唐诗人刘象也有《咏仙掌》诗一首,诗中写道:

万古亭亭倚碧霄,不成擎亦不成招。

何如掬取天池水,洒向人间救旱苗。

据说刘象后来因此诗而诗名大振,被人称为刘仙掌。次外,唐喻的《仙掌赋》、关图的《巨灵擘太华赋》等都是一咏三叹,荡气回肠的佳作。

如今,华山五云峰路口有观掌台,护以石栏铁索,为游人观掌提供了方便,游人也多于此摄影留念。

11.长空栈道 长空栈道在南天门外,是华山著名险道之首。栈道路分三段,出南天门石坊至朝元洞西,路依危崖凿出,是为上段。

折而向下,崖隙间横贯铁棍,形如凌空悬梯,游人须挽索逐级而下,称之“鸡下架”,是为中段。

西折为下段,筑路者在峭壁上凿出石孔,楔进石桩,石桩之间架木椽三根,游人到此,而壁贴腹,脚道踏木椽横向移动前行。

长空栈道是华山险道中险中之险,古往今天,历险探胜得源源不断绝,其中不乏文海名流,多有记述传世。

明代“后七子”之一的李攀龙在《太华山记》中记述:“出南天门向西就是栈道,栈虽有铜柱铁索拦护,然阔不盈尺。行二十余丈方至尽头。下折为井,高约三丈,旁出复为栈……”

明代的吴同春《太华双游记》把履栈道的体态记述得更为形象为“垂双”。

12.大高崖瀑布 大高崖瀑布又名搭钩崖瀑布,在华山峪希夷峡东北侧。这里崖壁直立如削,高百余米,人无从攀登,过去只有药农和猎户搭钩登崖。

崖上平素无水,但有流水冲刷的石槽自崖顶直达谷底。每逢大雨时,流水由崖顶一泻而下,水雾茫茫,声震崖谷,气势非常壮观。雨天登山的游人,多在此停足观赏。

13.其它景观 在五岳之中,华山之路蜿蜒曲折,长达12公里,到处都是悬崖绝壁。

华山索道全长1550米,在1996年建成,已正式开通。索道从山脚沿当年“智取华山”的小道上空飞架,直达北峰,落差近800米,蔚为壮观。可以使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中外的游客都能领略到华山之美。

唐朝诗人张乔在他的诗中写道:“谁将依天剑,削出倚天峰。”都是针对华山的挺拔如削而言的。

华山山麓下的渭河平原海拔仅330米至400米,同华山高度差为1700米,山势巍峨,更显其挺拔。

玉泉院是游人登山的必经之地,因院中泉水与华山上的玉井潜通而命名,亦名希夷祠。

院内长廊回合,殿宇、亭台、秀石别致,溪流环绕,茂林修竹,环境幽雅,泉水清冽甘美。康有为曾写道:“谷口清泉引曲流,长廊回合树无忧,泉声岳色可忘世,让与希夷睡万秋。”

从玉泉院进山,南行2500米,有石门挡路,这就是五里关,人称“第一关”。不远处希夷峡谷,又有一道石门,仅容只身通过,号称“华铁门”,俗称“第二关”。

经沙萝坪、毛女洞、过云门,就到了青柯坪,路程恰为一半。前面西峰拔地而起,气势磅礴,北跳秦川,渭河如带,黄河隐约可见。

“老君犁沟”也是登山必经险路,依山傍壑,陡坡直上,铺有570个石阶。

在“老君犁沟”的尽头是“猢狲愁”,顾名思义,崖壁太陡峭了,连猴子都发愁。

从猢狲愁下聚仙台,过横翠崖北上就到了北峰,也叫云台峰。从北峰南上,要经擦耳崖、上天梯和苍龙峰等险道。在岩陡路窄的擦耳崖,人面壁挽索贴身而进,有时候岩石会擦着耳朵。到其尽头壁立60度,登30级“石阶”,手足并用,称之“天上梯”。

过此不远,就到了苍龙岭下。一道黑色的山脊,似苍龙横在空中,首尾各搭一山,上下长达1500米,登山道就开凿在岭脊上,径宽不过一米,中突旁杀,两侧深壑千仞不辨水石,游人出没于浮云游丝之中,令人无不惊叹。

金锁关形势险要,是华山东峰、西峰和南峰的咽喉。在三峰之间是一片洼地,西面有镇岳宫,它依山岩而建,松林笼罩,有名的“玉井”就在院中。每当雨季,玉井的水溢流出来,经过“二十八宿潭”奔注东西两峰之间,变成瀑布飞流直下,成为华山名胜。

近年来,华山游客与日俱增,为缓解上山道路拥挤阻塞,建了“智取华山”登山路,结束了自唐代以来“自古华山一条路”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