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耀美洲的印第安文明(话说世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北美洲印第安人的建筑

易洛魁人的建筑

印第安人,他们在辽阔的美洲大陆,从原始的母系氏族开始,经历了漫长而遥远的岁月,创造出了发达的古代美洲文明,许多神奇而伟大的建筑,给人类留下了辉煌的建筑文化。

处于原始部落的北美印第安人,他们居住的都是“群居大房屋”。他们的这种大房屋,形式各异,仅加利福尼亚一带,大约就有7种之多,这在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中有所记载。

易洛魁人居住的房子,通称为长屋。这种长屋,长短大小不等,短的长约有15米,而大的则长达24米。

搭建这种房屋时,要先在地下挖坑,栽上木柱,再在木柱子上架上横杆,扎牢,再在木框架上搭上一个三角形或半圆的屋顶。在屋顶和长屋的周围,都覆盖着大张的榆树皮。屋子里都间隔出许多的小房间,每一个大约在2米至2.5米之间。房屋的中间,有一条大约宽0.6米至1.2米的过道,所有小房间的门,都齐向着过道敞开。每两对房间的过道,便要有一个火塘,供这四个房间共用取暖。火塘上边的屋顶处,都有一个小天窗,用来作为排烟用的出烟孔。靠墙的地方,是床铺,都是用树皮板搭建的低台,上面铺着草席,还有兽皮;而在下面,则堆着过冬用的一些燃烧之物。床铺的上面,还有一个用树皮板搭建的阁楼,离床铺一米多高,睡着孩子,也有用来放些杂物。三角形的屋顶下,还有一层,专门用来存放过冬的玉米。在长屋的两端,他们还各建有一个小的平顶穿堂,夏天里,大家便在这里一起交谈娱乐;到了冬天,他们便把一些柴禾堆放在那。过道的两端都有一个门,门开在两面的山墙上,外面用一大块树皮挡住。到了冬天,便要再加上一床毯子或是兽皮。门上是一种雕刻的图腾,大都是些动物的形象。推开门,便能走出屋外,走到街上。

每一座易洛魁人的村庄里,大约都有这样的10座至30座不等的长屋。到了16至17世纪,为了防止外部落的袭击,这样的村庄四周,便都围起了栅栏。而到了19世纪,这种长屋就逐渐地所剩无几了。

加利福尼亚的印第安人的建筑

在加利福尼亚南部和北部居住的印第安人,他们住的棚屋也有所不同。

在加利福尼亚北部居住的印第安人,都住在一种半圆形的小棚屋。从远处望,就像是半个球扣在那里,有些像现在蒙古人居住的蒙古包的模样,或许,这代表着他们对宇宙自然的认识。

建造这种小棚屋,要首先向地下挖进两尺深的地坑(挖出来的土,一部分堆到外边阻挡雨水,一部分覆盖到半圆形的屋顶上),有点地窖的味道。有时候,在屋顶中间开一个活板门,人们进出的时候,要沿着梯子上上下下。一个的屋子里,住着三个或两个家庭。屋子的中间放着一个火塘,人都睡在靠墙边的地方,左右都堆放着很多杂乱的东西。在山里,与这样的圆屋里不同的是,还有一条2米长、1米高的人行过道。每一个村庄,大约都有6到7所这样的棚屋。每所房屋的旁边,都有一个啤酒桶形的、用草和树枝编成的粮仓,稳稳地矗立在地上,或架在柱子上。村子的中间,还有一个大的半圆形棚屋,用来全村人交谈和跳舞娱乐。

住在南部的印第安人,他们的棚屋,都是锥形或楔形的。造这些棚屋,主要都是用楸木,里面搭一个斜炕,人睡觉的时候,头朝着高处。一个村的棚屋,全都“一”字形排成一行,屋前都有一个用树干搭建成的凉棚。村长和萨满各住在村庄两头的棚屋里。每一个棚屋,都住着两户以上的人家,最大的棚屋内,住30人到40人不等。

育空河和皮尔河流域印第安人的建筑

兽皮屋,是育空河和皮尔河流域印第安人居住的房子。搭建这种兽皮屋,要把一些木头杆用火烤热后,弯曲成圆弧形,再用这些弯曲的木杆,搭建成一个近似椭圆形的房屋框架,把带毛的鹿皮整张整张地缝在一起,覆盖到搭好的框架上。在顶端,还要打开一个直径约1米方圆的洞(为了屋里火塘的烟冒出去)。门开在离地面1米高的地方,一块垂着的鹿皮做挡风的门帘。2米高的兽皮屋,方圆有4米左右,中间是一个火塘,堆着很多的松树枝儿。火塘的两边,各是一个家庭,每人都有一个固定睡觉的地方。也有的里面隔成很多小间,每个单间都向中间的火塘敞开着,住着很多的人家。

明尼苏达的印第安人的建筑

明尼苏达的印第安人,是达科他人和奥吉布瓦人。他们先前居住的,是一种带有框架的小棚屋。先用木头搭建好小棚屋的框架,再铺上大张的桦树皮,用木条钉住,这样就使房屋的框架富有弹性。屋里的床铺,是用树枝搭成的,上面再铺上毯子或兽皮。屋子中间是火塘,火塘的顶上,要开一个放烟的小洞。一屋里住着两三户人家,他们都是一大家人。

后来,他们被入侵的欧洲人逼迫到了草原上,开始整日地放牧马群,四处迁徙游走,不能在一个地方安居,便发明了一种皮帐篷。皮帐篷的框架,是用13根5至6米长的木杆做成,细的一端绑系到一起,粗的一端张开,分支在大地上,并进行固定。然后,再把鞣制的野牛皮,一张张地缝合到一起,待有帐篷框架大小时,便把它蒙罩到木头架上,进行固定,用帐篷钉牢牢地钉到地面上。帐篷顶端再开一个口,加披一块衣服领状的皮革,开的口背着风向,使帐篷里的烟能打里面飘忽着冒出来。帐篷里能容10人左右,直径大约为3米。地上,都铺着干草,床铺和火塘靠着墙边。帐篷底部开一个洞,用来方便人的进出,再挂上一张兽皮,做为门帘。这样的篷帐简易轻便,易于拆卸搬挪,一但需要转移地方,只需把篷皮卷起,杆顶仍旧结扎在一起,一分为二地搭挂在马的两侧,其它东西驮在马或狗背上,说走就走,说拆就拆,说搭就搭,方便得很。

平原上的印第安人的建筑

居住在平原上的北美印第安人,他们的房屋,一般有三种样式:一种是带有封闭院落的多层平台式的房屋;第二种是由若干层阶梯状层层升高的金字塔形层楼(房屋的中心为最高点);再有一种,便是带有许多平台平行排列在一起的很多房间。

这种房间底层宽阔,没有门窗,成为整个楼的第一层平台。第二层是一些比较狭小的房间,它们所构成的是第二层平台。第三层是最高层,是一些比第二层还小的房间,形成第三层平台。人们需要踩着梯子,从一层平台去往另一层平台。

北美印第安人的村落,都有专门用来进行祭祀、宗教和部落会议等仪典的公用房屋。这样的大房屋的墙壁,有的是用土坯(干草切碎和湿泥,用模子铸出)建造,也有的是用沙石建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