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皇帝全传(超值白金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十六国·前凉

昭公张寔

昭公张寔像

前凉昭公档案:

生卒年:公元271~320年

父母:父,武穆王张轨;母,不详

后妃:贾皇后

年号:建兴

在位时间:公元317~320年

谥号:昭公

庙号:高祖

陵寝:宁陵

性格:精明坦率,独断专行

点评:

学尚明察,敬贤爱士。

——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

前凉昭公名叫张寔,是前凉武穆王张轨的长子,前凉王朝的第一位皇帝。他创立了前凉政权,并为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张寔,字安逊,生于公元271年,父亲张轨是凉州刺史。西晋惠帝司马衷在位期间,八王争权,天下大乱,张轨乘机割据河西,并封长子张寔为元公。公元314年五月,张轨病死,43岁的张寔就继任为凉州刺史。

张寔任职时,凉州在名义上还隶属于西晋朝廷,他的凉州刺史一职也是由西晋愍帝司马邺任命的。然而西晋王室衰微,根本无力顾及远离中原的凉州。所以张寔实际上已经成了一地之主。公元316年十一月,晋愍帝司马邺被匈奴成汉王朝俘虏,西晋灭亡。张寔就于公元317年正式建立了前凉政权,即前凉昭公,不过他仍然使用西晋愍帝司马邺的“建兴”年号,表示对晋室的忠心。

张寔和大多数君王一样,自恃尊贵,喜欢独断专行。不过难得的是,他为人坦率,很乐意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并能努力改正,还对批评他的人予以奖励。张寔曾仿效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典故,颁布了一条法令:“自今有面刺孤罪者,酬以束帛;翰墨陈孤过者,答以筐篚;谤言于市者,报以羊米。”张寔在位期间,前凉政治比较清明,百姓们远离了晋朝战乱,生活也比较安定,加上许多从战乱地区逃来的人口,前凉也逐渐兴盛起来。

公元320年,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刘弘跟随避难的民众来到凉州。刘弘是个野心家,他在天梯第五山布道,用妖术迷惑百姓,入道的有1000多人,连张寔的近侍也有不少。其中张寔的部将阎沙和赵仰,是刘弘的同乡,与他关系密切。刘弘哄骗他们说:“上天命我来做凉州王。”阎、赵二人竟然相信了他的谎言,真打算拥立他做凉王。这年六月,阎、赵二人秘密联络了十几个近侍,准备刺杀张寔。不料消息泄露,刘弘被张寔派人捕杀了。阎沙和赵仰闻讯后,惊惶不安,就决定铤而走险。一天夜里,这二人就潜入宫中,刺杀了张寔。

张寔在位3年,终年50岁。他死后,葬于宁陵。威公张祚即位后,追谥张寔为“昭公”,庙号“高祖”。

成公张茂

前凉成公档案:

生卒年:公元277~324年

父母:父,武穆王张轨;母,不详

后妃:贾皇后

年号:无

在位时间:公元320~324年

谥号:成公

庙号:太宗

陵寝:不明

性格:谦虚,精明,果断

点评:

茂雅有志节,能断大事。

——唐·房玄龄《晋书》

前凉成公名叫张茂,是前凉武穆王张轨之子,前凉王朝的第二位皇帝。他继兄长遗志,保住了前凉政权,并将其发展壮大,实在是功不可没。

张茂,字成逊,生于公元277年,是前凉昭公张寔的同母弟弟。西晋末年,张茂曾任平西将军、秦州刺史。公元320年,昭公张寔被部将阎沙、赵仰刺死,他的儿子张骏年幼,于是大臣们就按照兄终弟及的传统,拥立了张茂为凉州牧,即前凉成公。建元永元,不过对外仍然采用晋室年号,以示忠于晋朝。

张茂即位后,先杀了阎、赵二人为兄报仇,然后就兢兢业业的打理国事。他本就虚心好学,所以很善于纳谏,加上为人精明果断,前凉在他的治理下国势越来越好。不过张茂是个淡泊名利的人,他对权势并不热衷,就一直想将政权传给侄子张骏,然后归隐。不过大臣们都很拥戴张茂,一再以太子年幼为由来劝阻,张茂只好暂时作罢。

张茂为人谦虚,却又很讲排场。他在位仅4年,就营建了两项大工程:修建灵钧台和修筑国都姑臧城(今甘肃武威)。国都的规模自然不小,而灵钧台的规模也相当大,仅台基就高达九仞,有许多民工都累倒在工地上。前凉只是一个小政权,做如此劳财伤民的事根本就是自毁根基,于是很多大臣都出来劝阻,不过张茂根本不听。武陵人阎曾见直言进谏没有用,就于夜间装成张茂死去的父亲张轨,在府外大喊大叫,告诫张茂千万不能做劳民伤财的事。张茂虽然受到惊吓,但也认识到阎曾的确是好意,当天就下令停工了。

公元322年,张茂派大将军韩琰夺取了陇西、南安地区,并在那里设置了秦州。前凉的疆域扩大了,张茂又把心思转到两大工程上来。虽然担心大臣百姓反对,但他还是下定决心完成心愿。公元323年,灵钧台和姑臧城的工地又热闹起来。很多人都站出来反对,但张茂根本不听。这年年底,两大工程终于在一片怨声中竣工了,不过前凉的国力也削弱了不少。公元324年,前赵皇帝刘曜趁机率兵进攻前凉,张茂根本无力招架,只好向前赵投降。刘曜封他为太师、凉王。

公元324年五月,张茂就病重不治身亡了,时年48岁。临终前,他传位给侄子张骏,并嘱咐张骏要善理国政,切记以晋朝为正统,要效忠晋室。张茂在位4年,经历的前凉政权的兴衰更替。他死后,前赵的刘曜赠他“太宰”之名,并谥为“成烈王”。后来威公张祚即位,才追谥他为“成公”。

文公张骏

前凉文公档案:

生卒年:公元307~346年

父母:父,昭公张;母,不详

后妃:严皇后,王氏

年号:无

在位时间:公元324~346年

谥号:前凉文王

庙号:世祖

陵寝:大陵

性格:智略勤勉,老成持重

点评:

骏勤修庶政,总御文武,咸得其用,民富兵强,远近称为贤君。

——明·张大龄

前凉文公名叫张骏,是前凉昭公张寔之子,前凉王朝的第三位皇帝。他也是前凉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张骏,字公庭,生于公元307年,是张寔的长子。张骏自幼聪慧,文才出众,年仅10岁就被封为霸城侯。公元320年,昭公张寔遇刺身亡,张骏年纪还小,于是大臣们拥立了张骏的叔叔张茂。张茂不是个贪图权势的人,就封张骏为抚军将军、武威太守、西平公,打算以后传位给他。公元324年五月,成公张茂病故,张骏继位,即前凉文公。

张骏虽然是一方之主,却始终对晋朝很忠心。前凉政权从昭公张寔起,始终采用晋朝年号,仍然效忠晋室。成公张茂曾投降前赵刘曜,不过他临终前仍交代侄子张骏,要“谨守人臣之节,无或失坠”。张骏继位后,就承袭父辈,继续效忠晋室。不过凉州远离中土,而东晋王朝又偏安江南,相隔千山万水,一时也联系不上。此时,西晋愍帝时的特派大使史淑,代表晋朝廷封张骏为凉州牧、西平公。而前赵皇帝刘曜,也派人到姑臧城,封张骏为凉王。张骏就对两方的封爵都接受,然后又派人与东晋王朝联系。此时中原战火纷飞,政权林立,东晋都城在建康,想要联系上十分困难,而张骏始终不懈地想尽各种办法。他考虑到从四川与东晋联系比较便利,就主动讨好蜀中的成汉国主李雄,希望能借道成汉,到达东晋。不料李雄根本不买账,一口回绝了他的请求。公元333年底,张骏实在是等不下去了,只好屈尊向李雄称臣,才得以借道前往东晋建康。经过近10年的努力,张骏终于和东晋正式取得联系。

张骏是个明君,他执政勤勉,选贤任能。在他的努力下,河西百姓安居乐业,兵强马壮,在战乱频仍的北方地区,前凉成了难得的乐土。于是,张骏得到了前凉上下的一致拥戴。张骏在政权稳固之后,就打算向外扩张,以宣扬自己的威望。为此,张骏先后攻占了河南(甘肃地区黄河以南)地区,独霸陇西,在西界三郡设置沙州,东界六郡设置河州。接着,张骏又想夺取前赵的秦州诸郡。武威太守窦涛、金城太守张阆、武兴太守辛岩、扬烈将军宋辑等奉命东会韩璞,兵合一处,共讨前赵,结果却吃了个大败仗。于是,张骏将目标转向西域各国。公元335年,张骏先后击败龟兹、鄯善等国,两国臣服,其他西域小国也纷纷望风而降。由此,前凉称雄西域,从陇西到西域的广大地区都划归张骏治下,他将前凉全境分为23郡,其中包括在今吐鲁番设置的高昌郡。这样,前凉政权就步入了最鼎盛的时期。

公元345年,张骏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假凉王,并效仿东晋朝廷,设置了祭酒、郎中、大夫、舍人等官职。公元346年五月,张骏病逝于姑臧城正德前殿,时年40岁。他死后,葬于大陵(今地址不详)。后来其子威公张祚即位后,追谥他为“文公”。张骏在位22年,将前凉发展到最强盛的时期。

桓公张重华

前凉桓公档案:

生卒年:公元327~353年

父母:父,文公张骏;母,马氏

后妃:裴王后,郭夫人

年号:建兴

在位时间:公元346~353年

谥号:桓公

庙号:世宗

陵寝:显陵

性格:宽仁,谨慎,放纵

点评:

张重华在位时,能够体恤民情,减轻赋役,境内也比较安定。

——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前凉桓公名叫张重华,是前凉文公张骏的次子,前凉王朝的第四位皇帝。他为人宽仁持重,不过成就不是很高。

张重华,字太林,生于公元327年,是文公张骏的儿子。公元346年五月,张骏病逝,张重华继位,即前凉桓公。张重华即位后,仍然尊晋室为正统,被东晋封为凉州牧,封西平公。不久,他又自称持节大都督、太尉、护羌校尉、凉州牧、西平公、假凉王,不过仍奉晋室年号。他尊文公张骏的正室夫人严氏为太王太后,生母马氏为王太后。

张重华为人宽和持重,不善言辞,却很会办实事。他对百姓非常体恤,即位之后不仅减少御用园林等用度,还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这对发展经济、缓和社会矛盾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除此之外,为了稳定周边局势,他重新与后赵建立了友好关系。在他的努力下,前凉比文公时更加强盛。除了吐鲁番地区的高昌郡继续沿用外,张重华还置凉、沙、河三州,又设西域长史。前赵刘曜、后赵石虎曾多次入侵凉州,也被他击退了。

张重华在军事上取得了较大的胜利后,就开始骄纵了,他不再甘心臣服于晋朝。公元349年,他自称凉王、丞相,领雍、秦、凉三州牧,正式与晋室脱离臣属关系。张重华称王后,就逐渐变得懈怠懒惰,不思进取了。他不再勤于国事,而是整日与宠臣们下棋为乐,玩得高兴了,就随意赏赐钱帛。大臣索振曾多次劝谏,好在张重华还算明智,听了索振的话后,就改掉陋习,重新专注于政事,国家实力也因此逐渐增强了。

不过国力稍有提高,张重华的心就沉不住了。公元353年二月,他出兵讨伐前秦。不想,这次出征,竟以惨败告终。他的三位大将中,张弘、宋修被俘,王擢侥幸逃回了姑臧城(今甘肃武威),而12000名官兵,无一生还,上(今甘肃天水)也被前秦占领。这场战争,给了张重华沉重的打击,他决心要好好报复前秦。这年五月,前凉大将王擢领兵2万,袭击上邽的前秦军。在秦州一些郡县的支持下,上邽终于被夺回了。

张重华报了仇,却又被胜利冲昏了头,认为前秦不堪一击。于是,他向晋穆帝司马聃上书,希望联合出兵灭掉前秦。不过司马聃还没答复,张重华就突然病倒了。他卧病期间,宫中发生了一件丑事,他的庶兄张祚与他的生母马氏私通。张重华得知后,非常恼怒,就打算杀了张祚,不过又担心万一事情不成会生祸端。几经犹豫,他的病情也加重了。这年十一月,张重华就病死了,时年27岁。临终前,他立自己10岁的儿子张曜灵为世子。他死后,葬于显陵,谥号“桓公”。张重华在位7年,本来也有一定的作为,但由于他反复无常,国力最终还是逐渐削弱了。

哀公张曜灵

前凉哀公档案:

生卒年:公元344~355年

父母:父,桓公张重华;母,郭夫人

后妃:无

年号:建兴

在位时间:公元353年

谥号:哀公

庙号:无

陵寝:无

性格:懦弱无能

点评:

这一时期(从曜灵被废起)的前凉,政局极混乱,但都是宫廷政变,所以对社会的危害不是很大。

——沈起炜

前凉哀公名叫张曜灵,是前凉桓公张重华之子,前凉王朝的第五位皇帝。他上台没几天,就被伯父张祚赶下来了。

张曜灵,字元舒,生于公元344年。公元353年十一月,桓公张重华病死,就由10岁的张曜灵继位,即前凉哀公。张曜灵幼年即位,根本无法理政。他的伯父、张重华的庶兄张祚,就趁机夺取了大权。张祚一边与张重华时期的宠臣赵长、尉缉等等人勾结,密谋篡位;一边与张重华的生母、张曜灵的祖母马氏通奸,哄骗马氏废黜了张曜灵。

张曜灵在位仅1个月,就被废为凉宁侯。第二年,张祚篡位成功,就将张曜灵幽禁起来。公元355年8月,张曜灵又被卷入了复辟政变,被张祚的部下杨秋胡杀害,并胡乱埋到一个沙坑里,他死时,年仅12岁,谥号“哀公”。

威公张祚

前凉威公档案:

生卒年:? ~355年

父母:父,文公张骏;母,不详

后妃:辛皇后

年号:和平

在位时间:公元354~355年

谥号:威公

庙号:无

陵寝:愍陵

性格:有城府,阴险狠毒

点评:

(张祚)博学雄武,有政事之才。

——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

前凉威公名叫张祚,是前凉文公张骏的庶长子,前凉王朝的第六位皇帝。他篡夺侄子之位自立,为人残忍狠毒,很快就死于政变之乱。

张祚是文公张骏的长子,因是庶出,所以张骏死时,传位给次子张重华,即前凉桓公,张祚对此一直心怀不满。张重华为政期间,张祚一直与他的生母马氏私通。公元353年十一月,张重华卧病在床时,得知了生母与庶兄的奸情,他又惊又怒,想除掉张祚,又怕不成事反而激起祸端。他犹豫不决,以致病情加重,不治身亡。临终前,他传位给自己10岁的儿子张曜灵。张祚得知王位又没有自己的份,心里更加不满,就有了篡位的野心。张祚是个很有城府的人,他对小侄子继位表面上并不反对,暗中却勾结张重华的几个心腹大臣赵长、尉缉等,密谋夺权之事。通过伪造张重华的遗诏,张祚当上了抚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接着,赵长等人又向马氏建议,说:“如今时局不稳,曜灵年幼,无力担当大任,应立张祚为凉王。”马氏偏向自己的奸夫张祚,也有些心动。而张祚又适时地与她温存一番,花言巧语地哄骗她。马氏竟然当天就废掉了自己的孙子张曜灵,立张祚为凉州牧。公元354年正月,张祚自称凉王,改元和平,采用皇帝礼乐。

张祚的王位,来得很不光彩,所以他非常心虚,既怕群臣不服,又担心有人觊觎自己的位置。因此,他执政的第一步,就是铲除异己。驻守酒泉的谢艾,是张重华时期的重臣,张祚自然容不下他。谢艾死后,张祚又派兵袭击河州刺史张灌。张掖人王鸾得知此事后,就找到张祚进行劝阻,并指责他不仅私通张重华之母,还奸淫张重华之女,实在是淫虐无道。张祚见丑事被揭,恼羞成怒,就立即处死了王鸾。不过王鸾虽死,但张祚的淫棍之名却传得路人皆知。

张灌得知张祚要来讨伐自己,就抢先起兵对抗张祚。张灌的弟弟张琚和儿子张嵩,就住在姑臧。他们就为张灌做内应,发动了几百名党徒,在姑臧城内大肆宣扬张祚的乱伦丑事,同时还告诫众人,说张灌的义军已经抵达城东,将拥立张曜灵为凉王,若有人还帮着张祚为恶,就会被诛灭三族。姑臧军民听了,大多保持中立,两不相帮。而骁骑将军宋混与弟宋澄,因大哥宋修与张祚有隙,就积极响应张灌。他们带领一万多人,与张灌大军一起攻打姑臧城。

张祚众叛亲离,就杀了张曜灵泄愤。这样宋混等人的理由就更充分了,公元355年闰九月,他令全军缟素,为张曜灵举哀,浩浩荡荡地逼近都城。张琚叔侄带领几百人打开西城门,迎宋混大军入城。张祚本想拼死抵抗,可左右竟无一人应答。曾助他得位的赵长,甚至举起长槊向他杀来,刺中了他的脸部。张祚忍痛逃到万秋阁,却被厨子徐黑当头一刀砍死了。

张祚在位1年,他篡位自立,后称帝,前凉政权从他开始迅速衰落下去了。他死后,葬于愍陵,谥号“威公”。

冲公张玄靓

前凉冲公档案:

生卒年:公元350~363年

父母:父,桓公张重华;母,郭夫人

后妃:无

年号:建兴,开平

在位时间:公元355~363年

谥号:前凉冲公

庙号:无

陵寝:平陵

性格:善良懦弱

点评:

玄靓年既幼冲,性又仁弱。

——唐·房玄龄《晋书》

前凉冲公名叫张玄靓,是前凉桓公张重华的少子,前凉王朝的第七位皇帝。他在复辟政变后,被乱军拥立为王,做了几年的傀儡皇帝,最后也被杀了。

张玄靓是桓公张重华的小儿子,哀公张曜灵的弟弟。从张重华病亡传位给张曜灵,到张祚篡位后又被杀,短短两三年,皇帝换了好几个。公元355年底,张祚被河州刺史张灌等人杀死,年仅6岁的张玄靓就被张灌、宋混等人拥立为凉王。

张玄靓即位时,只是一个孩童,什么也不懂,大权自然就落到了诛杀张祚的大功臣张灌手里。张灌独揽军政大权后,野心也迅速膨胀,就对其他功臣宋混等人十分猜忌。公元359年九月,张灌决定取代张玄靓,自己做凉王,就对宋混兄弟动手了。不料宋混比他动作更快,结果张灌兵败自杀。他的弟弟张琚、儿子张嵩闻讯也畏罪自杀了,后来宋混又灭了张灌全族。

经过这场激烈的内廷争斗,已经10岁的张玄靓也成熟了不少。他深知自己的处境,就主动命宋混执掌朝政大权,还听从宋混的吩咐,去掉凉王封号,自称凉州牧。公元361年四月,宋混病死,他的弟弟宋澄继续掌权。不过宋澄的好日子不长,这年九月,右司马张邕起兵杀掉宋澄,灭了宋氏全族,张玄靓就落到了他手中。张邕任中护军,与张玄靓的叔叔张天锡共掌大权。

张邕得势后,就大肆杀戮异己,结党营私,引起了朝野上下一片怨声。张天锡见状,就趁机起兵杀掉张邕,独揽了大权,张玄靓又成了他的傀儡。张玄靓被几个权臣争来抢去,深感权力斗争太过残酷。为了保住性命,他主动提出让位给张天锡,不料却被拒绝了。张天锡是个阴险狠毒的小人,他不愿接受禅位,是想武力夺位。公元363年八月,张天锡指使右将军刘肃深夜带兵入宫,将张玄靓杀死,然后对外假称张玄靓暴病亡故,自己顺利即位。张玄靓在位8年,一直没有摆脱傀儡的命运,最后成了政权斗争的牺牲品,死时年仅14岁。他死后,葬于平陵,谥号“冲公”。

悼公张天锡

前凉悼公档案:

生卒年:公元345~406年

父母:父,文公张骏;母,刘夫人

后妃:阎皇后、薛宫人等

年号:升平

在位时间:公元363~376年

谥号:悼公

庙号:无

陵寝:不详

性格:昏庸无能

点评:

既骤得大位,遂荒於酒色,不亲政事

——明·张大龄

前凉悼公名叫张天锡,是前凉文公张骏之子,前凉王朝的第八位皇帝。他篡位自立,是个昏庸无能的酒色皇帝。

张天锡,是文公张骏最小的儿子,冲公张玄靓的叔父。公元361年九月,右司马张邕起兵杀掉了独揽大权的宋澄后,17岁的张天锡就当上了中领军,与张邕共同辅政12岁的小皇帝张玄靓。张玄靓只是一个傀儡皇帝,实际上由张邕独揽大权。张天锡很有野心,又年轻气盛,自然对张邕非常不满,就与手下密谋诛杀张邕夺权。公元361年十一月,张天锡就起兵成功诛杀了张邕,然后独揽了大权。公元363年八月,张天锡又派右将军刘肃杀掉侄子张玄靓,篡夺了前凉政权。

张天锡19岁即位,志满意得。他命心腹将军刘肃、粱景等人打理朝政,自己就专心享受酒色了。刘肃等人将前凉朝政搞得乱七八糟,国势也更加衰落了。不过在这样的环境中,张天锡还是做了13年的安乐皇帝。公元376年七月,前秦苻坚率领13万步骑兵讨伐前凉。张天锡的逍遥日子也就过到头了,他惊慌失措,朝廷上下也乱成一团。后来在多数大臣的支持下,张天锡决定全力抗击前秦军。不过前凉军队不堪一击,八月,前秦大军攻陷了姑臧,张天锡只好投降,前凉灭亡。

张天锡投降后,被押送到前秦都城长安,苻坚对他还算宽厚,封他为北部尚书、归义侯。公元383年,前秦苻坚起兵97万讨伐东晋,张天锡以征南司马的身份随军出征。不料前秦在淝水之战中惨败,张天锡就跑到建康投奔了东晋,被晋朝封为金紫光禄大夫。不过他在东晋的日子也不好过,不仅经济上捉襟见肘,而且还时时被人嘲笑为亡国之君。后来桓玄篡夺东晋大权,任张天锡为护羌校尉,凉州刺史,他的生活才稍有好转。公元406年,张天锡病逝于健康,时年62岁,谥号“悼公”。他在位13年,是前凉的末代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