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面人生背后的“难言之隐”
古兵:现在再看你的长篇小说《难言之隐》的时候,书名会让人觉得特别有一些黑色幽默的成分。
刘永彪:我之前准备写一个东西,但是后来没写。
古兵:你想把你自己的整个经历写成一本书?
刘永彪:以前我想过,现在没机会了。
古兵: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刘永彪:因为我犯了这个案子,我是个罪人,死100次都不为过,我没有资格写作了。但是犯案后过了一两年没有什么事,又没人抓我,反过来我又想写作,又想当作家,当作家取得了一点成绩后,我又想到了这个案子……一直都处于这样的矛盾中。现在我们写作都是教大家怎么学好,但是在我的经历中,有这样的一个难以启齿的东西,我内心的苦难有很多。

湖州市公安局曾数次启动案件侦破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未放弃对凶手的抓捕。
背负4条人命,逍遥法外22年,刘永彪把自己经历的内心挣扎称为是“苦难”。然而,在同样的22年中,他无法体会的是4条人命所牵扯的失去亲人的剧痛,他无从知晓的是侦办此案的公安人员22年不安心、不甘心、不能停止的追索。
古兵:这个案子持续了这么长时间,一直没破,一定有很重大的原因,还有其他的难点,您认为最关键的难点是什么?
夏文星(湖州市公安局长):这个案件毕竟已经过去22年了,凶手就像蒸发了。
古兵:您为什么会用这样一个词——“蒸发”?
夏文星:22年,没有任何线索,没有任何人反映或者举报,在其他案件中也没有串并,所以就像蒸发了一样。
22年前,即1995年,11月29日凌晨,湖州市织里镇闵记旅馆发生一起抢劫杀人案。案发现场在一家住宿和饮食合一的小旅馆,老板闵某生、老板娘钱某英、老板的孙子闵某及旅客于某峰4人被残忍杀害。接到报警后,湖州市公安局吴兴区分局刑侦民警陈红跃和同事迅速赶往现场。当年,陈红跃23岁,刚入警一年。
古兵:你们接到报案,进入现场之后,当时看到的情景是什么样的?
陈红跃:进入现场,首先闻到里面血腥味非常浓,看到很多尸体,心理上确实有点儿震撼。
古兵:那应该是您接触的第一次比较大的刑事案件?
陈红跃:是这样。
古兵:从当时现场勘查来看,你们觉得凶手是蓄谋的,还是临时起意的?
陈红跃:是临时起意的,是为财而来,这一点我们是有共识的。
古兵:从现场来看,怎么分析一个旅客和旅馆的主人一家的关系呢?
陈红跃:被杀的旅客和两名案犯是住同一个房间的,他们要作案首先必须排除他(旅客)这个障碍,然后再去做其他的动作。
案发地在闹市一栋三层旅馆的二楼,经过现场勘查,4名受害人均被钝器击打头部致死,凶手作案手段十分残忍。
古兵:为什么最后选择在这个宾馆里做案?
刘永彪:巧合的因素。
古兵:你当时怎么判断出那个山东的旅客有钱?
刘永彪:因为我把他当成了一个商人,加上他又穿着西服,都以为他有钱。我的那个同案犯也认为他有钱,对我来讲,就以为他是有钱的了。
古兵:确定了这个旅客后,怎么决定实施犯罪?
刘永彪:见了面我们住在一个房间里,后来聊一聊就变熟悉了。熟悉以后,他就睡着了……
古兵:你们用了什么样的工具?
刘永彪:我们用绳子和棒槌。
古兵:打的是哪个地方?
刘永彪:细节还要说吗?细节很残忍的。
22年的侦查之路……
即使在今天,刘永彪也承认当时的细节残忍。据刘永彪交代,当晚最先被杀死的,是和刘永彪住在同一个房间的来自山东的旅客,从这名旅客身上,他们只搜到了十几块钱,然后,他们用类似的手段杀死了旅店的老板夫妇和他们12岁的孙子。在血腥的作案现场,凶手留给陈红跃的线索并不少。
古兵:到现场勘查之后有什么发现吗?
陈红跃:有指纹、鞋印、作案工具,还有一些生物检材。经过现场访问,实际上确定了两名作案对象。
古兵:当时为什么直接锁定是那两位旅客?
陈红跃:这两名旅客是28日住进来的,这个案件是29日晚上发案的,这两名旅客从29日早上就消失了,28日晚上,有服务员也听到这两名旅客叫老板结账的对话。综合判断,这两名旅客就是作案人。
古兵:在当时的条件下,要开展侦查的话,难度在哪儿?
陈红跃:这两名旅客住店没有进行实名制登记,实际上我们并不知道这两个旅客的身份。
古兵:所有影像的东西都没有?
陈红跃:都没有。在当时条件下,完全没有监控,而且这两个人也没有犯罪前科。
古兵:你们总共在这个案件中搜到了多少钱、物?
刘永彪:一个手表,一个戒指,十几块钱。
古兵:这些东西怎么处置的?
刘永彪:他(同案犯)给了我一个戒指,戒指我不敢用,因为它是赃物,也不敢卖,不敢给老婆,后来就没有了。
古兵:那一路上,你和你的同案犯怎么交流的?
刘永彪:没有交流,我们后来到上海就分手了。之后我们每一次想到这个事情,就担惊受怕,也不敢出来搞别的事情。
案发后的十多天,陈红跃几乎整日守在现场,他与十余名民警一起展开勘查。经过细心排查,他们发现了一支皖南一带生产和销售的某品牌香烟的烟蒂。为了侦破此案,湖州市公安局成立专案组,浙江省公安厅也派出刑侦专家协助破案,可是线索有限,排查面太大,两个没有留下任何影像和身份痕迹的犯罪嫌疑人,从此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之中。“11·29”特大抢劫杀人案作为湖州市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最大一起恶性案件,就此成了所有办案民警的心结。
夏文星:当时发案,在全社会引起了强大震动。经过22年,虽然现在才抓住凶手,到我这里已经是第五任局长,但是这22年,湖州公安一天都没忘,也一天都没有放弃过。
22年中,每一年,湖州警方专案组都会对所有当年案发现场的痕迹物证梳理一遍,每当听到外地有类似案件发生,湖州警方都会派员去看能不能并案。为此,他们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在指纹对比靠肉眼识别的年代,为了这个案子,陈红跃有时一天要辨认几千份指纹。犯罪嫌疑人的指纹几乎印在陈红跃脑子里了。可是,案件的侦破始终没有进展。
古兵:时间过去那么长,你的岗位都发生了变化,对这个案子,你还会有那种心结吗?
陈红跃:实际上有一点不服气,当然更主要的是不甘心。
在安徽南陵,早在1995年之前,刘永彪就已经在文学领域崭露头角,经过一段时间的沉默后,他又开始了文学之路的积累。他自费到鲁迅文学院学习创作,获得结业证书。2005年,他的中短篇小说集《一部电影》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获得第七届省政府文学奖。2009年,他被安徽省授予2005—2006年度安徽省“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出版奖”三等奖,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难言之隐》,在某阅读网站上被称作是“一部以钻井方式深层揭示人性的小说”。
古兵:写作者对于人性的洞察和体验一般都比平常人要深刻,这些年在作品里面,你对人性的体验是什么?
刘永彪:我作品里面关于人性写得最多的都是本真的东西,写下层的人,他们都是向善、向好,每一个人都是好人,没有坏人。我的作品里面没有一个坏人。
古兵:你是想借这些作品里面的人物来映射自己吗?
刘永彪:我不敢把这件事反映在作品里,但是思想我肯定反映进去了,人物故事肯定不敢反映进去。所以,可以讲,目前我是全中国也是全世界最穷的作家,我不能发挥,自己不容易发挥。
2017年6月中旬,湖州警方再次抽调各岗位的刑侦技术人员和专家,组成专案组,公安局长夏文星担任专案组组长,对“11·29”案件发起新一轮的攻坚冲刺。
古兵:22年了,为什么会突然重启对这个陈年旧案的调查?
夏文星:我们并不是突然重启这个案子,是再度重启,之前曾几度重启。
古兵:但是这个案子二十多年都没有结果,再次重启就意味着可能要承担很多的风险,甚至可能会做出无用的追查。
夏文星:是,当时在部署会议上我也宣布出去了,我说这次并不意味着我自己要当专案组组长,再度重启这个案件也不意味着就一定能破,但是我们只要有决心,我相信能早日破案。
一支烟蒂帮了大忙
侦办期间,专案组常驻人员有10人左右,参与办案民警超过百人,为了不走回头路,一些当年参与过侦破此案的干警都被调入再次重启的专案组。陈红跃也在其中。两年前,他被派到一个派出所做教导员,再次回到一线办理悬案,当年23岁的陈红跃已经是45岁的老民警。
古兵:这些全是当年的案卷吗?(指着档案柜)
陈红跃:对,是这样的。
古兵:22年来所有的东西一直没有间断搜集过?
陈红跃:没有,比如这个是鞋厂的。
古兵:就这么一个线索,都要搜集这么多。
陈红跃:对,要几千个人。
古兵:您在这里面主要负责的是哪一块?是外省排查,还是其他的?
陈红跃:这次我主要负责到南陵去做一些排查工作,因为随着基因检验技术的进步,我们把原来的一些物证继续做了追加的鉴定,做了Y染色体DNA检验。
时隔22年,公安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以及大数据应用的迅猛发展,给侦破“11·29”案件提供了技术支撑,在现场发现的那支烟蒂上残留的唾液,成了关键证据。
古兵:有突破吗?
夏文星:就是在烟蒂上得到的突破。以前DNA可能还不能发挥作用,但刑侦技术发展到今天,让我们感到非常振奋。
古兵:即使有了这样的科技手段的辅助,拿到了DNA,真正去找可能还是像大海捞针。
夏文星:DNA出来以后,包括现场的指纹,我们跑了15个省。
古兵:怎么比对?多少人参与比对?
夏文星:我们通过DNA比对,排除掉的就达6万多人。全国有指纹库,有DNA库,有些是能联网的,有些是不能联网的,这些都需要民警实地一一核对。

22年来,案件侦查一直没有停歇,而仅一个线索,陈红跃就要搜集几千个人的信息,任务量之大可见一斑。图为陈红跃和古兵参观档案柜。
古兵:这个强度很大?
夏文星:对,可以说这两个月全警出动。
经过复杂的DNA比对发现,那支烟蒂上残留的唾液与芜湖市南陵县的刘姓族人很接近。得知这个情况后,陈红跃来到安徽南陵,结合本案的其他证据,对刘姓族人进行梳理,将搜索范围圈逐渐缩小。
古兵:什么时间有了新的进展和突破?
陈红跃:8月8日,刘永彪已经纳入到了我们的侦查范围。
古兵:进入侦查范围后,按照你们的战术规划,怎么推进?
陈红跃:我们先找到这个人。
古兵:你去的吗?
陈红跃:我去的。
古兵:你见到他的第一印象是?
陈红跃:感觉他挺斯文的一个人,跟我脑中对案犯的刻画还是有点差距的。
古兵:你刻画的是怎么样的?
陈红跃:我内心当中,这个案件的案犯跟一个作家无论如何是画不上等号的。
陈红跃锁定的犯罪嫌疑人正是刘永彪,此时的刘永彪是一所学校的校刊主编。公开资料显示,中国作家协会2013年新增会员473人,刘永彪以安徽籍的身份在列,他使用的笔名有刘浪、永方、彪子、一沙、江南飞等,共发表作品200多万字。
古兵:怎么和他接触?
陈红跃:我们就以跟他聊天的形式,想办法提取了他的生物检材。
古兵:你是怎么讲的?怎么让他配合做这样的工作?
陈红跃:我们就说在搞一项科研活动。
古兵:你当时是以什么身份面对他的?
陈红跃:当时没讲身份,也没讲是公安人员,我们就说想做一些调查,调查刘氏家族迁徙情况,编了这个理由。
古兵:对你们这样的行为方式还有你们的到来,他的反应是怎样的?
陈红跃:现在回过头来看,他是出奇地平静,很配合。
古兵:没有任何的排斥和反感?
陈红跃:没有。
古兵:那会不会让你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一些怀疑?
陈红跃:当时确实有些动摇,但是你也知道,我们侦查破案是一件很严谨的工作,即使我内心有一些动摇,但是我依然要依靠我们的一些物证,一些检验鉴定排除,还是坚持取到了他的DNA。
“原罪”之赎
对于刘永彪来说,2017年8月8日,是他命运的又一个转折点。
古兵:8月8日到你家进行采样的时候,当时看到他们来,你的反应是什么?
刘永彪:他们给我讲,要帮我做家谱,是牵涉到卫生方面的,我是刘家人,要做个DNA检测,我说不要讲了,我清楚,我在家里等你们。
古兵:你讲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刘永彪:因为当时我儿子在家里。我儿子12岁,上小学,我让他到房里去,他又跑出来了,他总是来问,我就把他喊进去了。
古兵:但当时对方并没有暴露警方的身份。
刘永彪:我已经知道了,我怎么可能不知道,我看了那个白银案,怎么会不知道。DNA比对,根据父系什么的,那个我都知道,他不讲我也知道。
古兵:为什么那个时候没有坦白?
刘永彪:我儿子当时在那儿。后来我的律师跟我讲,那个时候坦白都属于自首,可我还是没有勇气,甚至我还有一点儿侥幸心理。
DNA检测需要两天时间,湖州警方和刘永彪都在等待结果,而刘永彪更是把自己的妻子和两个孩子都支了出去。
刘永彪:8月9日和8月10日两天都没有吃饭,两天就吃了一碗方便面,三块五毛钱的一盒方便面。
古兵:这期间,你和你的同案犯有过交流吗?
刘永彪:打过电话,我跟他这么讲:“如果先找到我,我肯定要把你讲出来;先找到你,你也要把我讲出来,我们迟早要面对。”他们做DNA检测以后,我就跟他联系,就跟他讲,我已经做了DNA检测,我是不想逃了。
古兵:他怎么回复你?
刘永彪:我们已经讲了,都不想逃了,就听天由命吧。
2017年8月10日,DNA检测显示,案发现场烟蒂上的唾液和刘永彪的DNA一致。8月11日凌晨1点,专案组民警在刘永彪的家中将其抓获。现场视频显示,被警察带走时,刘永彪并没有反抗。
古兵:面对你们的到来,他当时有没有一些其他的特别举动?
陈红跃:他自己写了一封信,是写给他妻子的,他把这封信交给了我,这封信的内容提到了22年前的鲁莽行动,他讲到自己曾经想要自杀,甚至连老鼠药都准备好了,可以看得出来,这么多年来,他过得惶惶不可终日。
古兵:你在那封信里面最想告诉家人什么?
刘永彪:我有老婆,这样突然走了,对不起我的爱人。后来,我把家里的事情安排了一下,教小孩子坚强一点,教他们谋生,学会点技能。
按照刘永彪的解释,22年前,他的女儿刚出生,天生有眼疾,需要5000元手术费。为了筹集这笔钱,刘永彪和同村的一个朋友聊到此事,对方提到浙江织里经济发达,有钱人多,两人于是相约来到织里,住进了闵记旅馆,遇到了和他们住在同一个房间的山东商人,后来制造了一起4人被害的血案。
古兵:这22年来,那些惨不忍睹的、血淋淋的场面,会经常出现在你的脑海里吗?
刘永彪:有时候生不如死,我因为一时糊涂制造了四条人命的案件,我晓得自己一定跑不掉,我盼望被抓的这一天。
古兵:为什么说是“盼望”?
刘永彪:我放下了,现在放下了,放下就好多了,最起码在这里睡觉睡得很好,没有噩梦。反正现在戴了手铐、脚镣,戴上这个东西,我觉得精神上放下了。
古兵:你觉得那种精神的折磨比肉体更可怕?
刘永彪:对我来讲更可怕。人家说我是一个奇怪的人,写到后来名气越来越大,最终这个事情出来,闹的笑话也越大。但我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勇气自首,这是内心话,我很痛苦的,我也不想留下文字记录,现在就是已经放下了。
2017年8月11日早上6点多,湖州警方赶到上海浦东,在浦东区杨高南路一小区里抓到了另一位犯罪嫌疑人汪某,此时的汪某是一位投资公司的法人代表。至此,22年悬而未决的“11·29”特大抢劫杀人案告破,刘永彪和汪某两人对当晚的杀人事实供认不讳。
夏文星:说实在话,印象最深的是受害人的家属,一家几口一起来到公安局送锦旗,一见到我“扑通”就跪下了,当时在场的专案组民警都掉下眼泪,终于让他们沉冤昭雪,能告慰亡灵了。我们感到很自豪,但是也很内疚,花了22年才把这个案子破了,才把凶手抓住。这个案子的破获,让我更加坚定了湖州市公安的一个理念。
古兵:什么理念?
夏文星:防为主,防为上。通过我们想在前、做在前、忙在前,切实增强人防、技防、物防、心防这些措施,在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下,尽量少发案,不发案。
法网恢恢,等待刘永彪和汪某的将是法律公正的判决。
古兵:如果把你的人生历程当作一本书,现在让你给自己走过的这条路写一个书名的话,你会怎么写?
刘永彪:就叫《原罪赎》,但现在没有条件了,我要有这个条件,我肯定要把这个书写出来,写出来以后,不管传不传得下去,对社会有没有影响。我现在就是很煎熬,我就盼望法律早点给我一个了结,解脱自己,对受害者家属有一个交代,自己也轻松一下。
古兵:可能现在也只有法律才能够实现你的赎罪?
刘永彪:我也期待法律的审判,而且我希望它对我越严格越好,对后人有个警示。
古兵:警示什么?
刘永彪:不能因为一时、一念之差,造成大错。
古兵:人生没有后悔药吃。
刘永彪:没有后悔药吃,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