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从一个小故事谈起
这是我在知乎上获得最多赞的一个回答。没有字,只有一张网上找来的图,如图1-1。
图1-1 伪需求的故事
问:什么是“伪需求”?能否举例说明?
时隔多年,我觉得不应该光抖机灵,还要来点有用的。
宾馆大爷的故事,其实在工作生活中经常发生——这个大爷,就是产品经理;这家宾馆,就是一个产品;而学生们,就是用户。不合格的产品经理处处可见,他们共同创造了一个可怕的世界。那么,这个例子中到底有哪些坑?
读者可扫描上面二维码访问原知乎页面。
产品定位阶段
原来的定位是宾馆,因为几个用户的只言片语,直接修改定位,意味着进入完全不熟悉的市场,原来的竞争对手是其他宾馆、酒店,现在变成了学校里的图书馆、自习室。
需求采集阶段
各种方法要灵活应用,比如“不但要听用户怎么说,还要看用户怎么做”。此外,我们也经常提到,要看需求的普遍性,以及有没有特定时间、特定人群。不能用户说什么我们都满足。
需求转化阶段
从用户需求到产品功能,不能直接照着用户说的做,而要分析用户的目标。这依赖于领域知识和对目标用户的理解——从其“观点”、“行为”到其“目标”、“动机”。产品经理和用户通常不是一种人,这很考验“同理心”。
产品概念验证
即使自认为已想清楚新功能,在动手开发前,还是要再找几个用户沟通一下。还要注意方式方法,比如可以问用户:如果我们这里有自习室,你会推荐同学来学习吗?
新功能上线时
多使用灰度测试。简单地说,就是建议大爷不要一下子把整个宾馆都改成自习室,先改个一两间,看看市场反馈好不好。而且,上新功能时,也没必要把旧功能去掉。
人人都爱出主意,类似“用户提出的解决方案”这种伪需求是实践中的常态,而本例中“用户为了掩盖真实目的而欺骗”的情况反倒不是很多。作为产品经理,在面对这样的场景时,就需要找到这个用户提出解决方案背后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给出自己的方案。这就是产品经理思维方式和做事方法的核心:“用心听,但不要照着做”,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