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心潮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导论

你体验过虚拟现实吗?无论答案是肯定还是否定,相信你已注意到,虚拟现实(简称VR)正在走进我们的生活。Virtual reality will be the future 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进步将掀起全球新的文明浪潮。这一浪潮不仅是一场技术革新,也是对人类生命与智能的又一次推进。本书将系统地揭示VR对人与社会的影响,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VR的应用能力与潜在风险。

VR对人的影响首先发生在心理认知层面。第一次体验VR时,你会感觉自己身处在另一个空间中,并与自己实际所处的环境失去了联系。VR所引发的这种感觉被称为“临境感”。“临境感”可以通过主观报告量表或行为和生理等指标进行评估,是衡量VR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许多研究表明,“临境感”与许多VR中的特殊体验相关。了解“临境感”是认识VR对人影响的第一步。

如果你想与VR中的物体进行交互,你通常需要借助一个虚拟化身(avatar)来完成操作。Facebook在F8大会上推出的social VR的demo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每个用户在VR中以虚拟化身的形式见面,交流,娱乐。这种类似于灵魂附体的体验是一种全新的人机交互形式,必然会引发许多有趣问题。比如,你是否能适应这个新身体,以及这个新身体反过来会如何影响你。

另外,身处VR环境中,人的认知能力将不可避免地受到这种全新环境的影响。我们大脑的认知能力是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逐渐稳定下来的,已经适应了现实世界。VR世界尽管已相当逼真,但终归与现实世界有所差别,VR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差异性将会影响我们的脑与认知。这种影响绝非无足轻重,而关乎一款VR产品的用户体验,并决定了其市场前景与生命力。

以上关于VR对认知影响的讨论,我们将在书中的第二章具体叙述。在更宏观的应用层面上,VR对人的影响还表现在它可以作为医疗辅助工具改善人的身心健康。2002年,62名心理治疗专家将VR心理治疗手段的潜力水平排在38种治疗手段中的第3位。目前,VR心理治疗不再只是实验室中的概念,而是已经成功地推出了一些商用产品。其实,VR心理治疗依据的原理仍然是临床心理学的经典知识,比如暴露疗法(exposure therapy)。但是利用VR,咨询师可以为病患提供足够真实而又安全无害的刺激,去引导病患克服自身的心魔。另一方面,VR也被利用在临床医疗领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镇痛与复健。VR镇痛的基本原理是,让患者的注意力完全投入在VR世界中,从而极大程度地使他们忽略现实世界中的疼痛感。而VR复健的基本思路则是,用VR给患者提供定制化的训练场景,这样既能使患者对复健过程乐在其中,又能通过信息化手段监控患者的恢复情况,从而达到相比于传统复健方法更好的效果。

VR在帮助我们的同时,也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健康。使用VR一段时间后,你可能会感到头晕恶心,,这种现象被称为VR晕动症(motion sickness)。晕动症是影响VR普及的瓶颈之一,试想一下,如果VR用户因为头晕的关系,只能在VR中坚持半个小时,那么VR将无法成为PC和手机的替代品。因此,解决VR晕动症这一顽疾势在必行。但首先我们要真正了解晕动症产生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第三章将具体讨论VR对健康的影响。

很多例子已经证明,新技术带来的影响注定会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VR对人的影响最终也必然上升到到社会层面。尽管我们离VR彻底颠覆现实社会的那天还很遥远,但是在有些领域已初见端倪。本书主要关注两个方面:社交与教育。社交关系的质量影响人的幸福感,而教育的质量影响人的发展。VR在这两方面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现阶段具体发展到了什么地步?这些内容将在第四章详细叙述。

VR作为一种沉浸式、富媒体的信息技术,它对人产生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从底层的认知心理,到教育、医疗等应用层面,最后延伸到社会行为和社会交往。本书在试图理解VR带来的种种影响的同时,也是在展望人类将要面对的未来。自VR这一概念诞生至今,学界已有从不同角度讨论VR影响的文章发表,这些文章来自不同领域的作者(其中心理学家贡献良多),所讨论的VR形式既有如今的沉浸式VR,也有过往的桌面式VR。本书正是在整理这些已有文献的基础上,瞭望终将到来的VR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