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写的论语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51章 述而7.25

7.25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这句话,孔子还是一种责备贤者的口吻和态度。孔子说:圣人可遇不可求,大家努力做君子,能见到君子就可以了;善人亦可遇不可求,大家努力做个有恒者,能见到有恒者就可以了。如今社会德之不修,流行以没有当作有,以虚无当作充盈,以穷约当作富泰,并泰然处之,而并不觉得有何不妥,在这种大的环境氛围下,成就一个“有恒者”该有多难。

朱熹说:圣人,神明不测之号。君子,才德出众之名。恒,常久之意。善人者,志于而无恶。有恒者之与圣人,高下固悬绝矣,然未有不自有恒而能至于圣者也。故章末申言有恒之义,其示人入德之门,可谓深切而着明矣。

邢昺对此句理解的更深刻:此章疾世无明君也。“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者,圣人谓上圣之人,若尧、舜、禹、汤也。君子谓行善无怠之君也。言当时非但无圣人,亦无君子也。“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者,善人即君子也。恒,常也。又言善人之君,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常德之君,斯亦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者,此明时无常德也。亡,无也。时既浇薄,率皆虚矫,以无为有,将虚作盈,内实穷约,而外为奢泰。行既如此,难可名之为有常也。

孔子这句话,是否如邢昺所言是感慨未见明君、恒君,值得探讨。不排除,但不确定。从上下文中分析,看不出是直接针对国君,但责备贤者的意图却很明显。属于孔子委婉对“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的社会现象提出批评性的意见。对此须要承担社会治理责任的,当然是孔子一贯认为的为政者、有政者,天子、国君、大夫,士阶层。

不知道如今的“有恒者”常见与否?善人和君子的数量有多少?能得见到圣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