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宣宗皇后传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幸运的胡善祥

深宫似海,世事如棋。孙倾城自小入宫,旁人只道她必是太孙妃的不二人选,谁知命运偏在众人瞩目处悄然转舵。那不远的一日将是凤冠霞帔加身的,竟是另一个从未被看好的女子。这大明宫墙内的风云变幻,历来比戏文更教人唏嘘。

想来这朱红墙内,多少锦绣前程都系于帝王一念。昨日阶前洒扫的宫女,明朝或许就是新贵;今朝炙手可热的贵人,转眼便成冷宫枯骨。来自民间的孙氏倾城这般聪慧的人儿,虽然心里受伤,倒未必是真在意虚名。只是这深宫里的造化弄人,总叫人想起檐角铁马,被风吹得叮当作响,却永远猜不透下一阵风从哪个方向来。

宫苑深深深几许?不过是一场又一场意料之外的相逢与错过罢了。

自小进宫的孙倾城没有做得皇太孙妃,反而是出其不意无风无火的凭空而降了一位胡善祥占据了这个位置。

若要问起来,这胡善祥是何等人家的女儿?因何德何能会入了永乐皇帝的法眼,冷不丁的就被册封为皇太孙妃,当上了将来皇后的候选人?

暮色四合,紫禁城的琉璃瓦在残阳中泛着血色。乾清宫檐角的铜铃被秋风拨弄,发出细碎的呜咽,似在诉说那段被史官刻意模糊的往事。胡善祥立在秀女们暂住的储秀宫阶梯之上,素白裙裾扫过斑驳的御道石缝——那里生着几茎枯草,正随她的脚步簌簌战栗。

宫墙投下的阴影里,隐约可见永乐年间雕琢的螭吻兽首。这些曾见证过靖难之役的石兽,此刻在渐浓的夜色中龇出獠牙。一阵裹着木樨香气的风掠过,却吹不散太医院方向飘来的药味。远处传来净鞭三响,惊起老槐树上栖鸦,黑羽掠过月轮时,洒落满地支离破碎的光斑。

这位此刻因入选太孙妃心中欢喜,有望日后坐上皇后位的女子仰起脸,月光在她眼底凝成两汪冰凉的潭水。宫灯次第亮起,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长得能触到十多年前那个锦衣卫百户之家的门槛。

说来话长,朱元璋早年打江山的时候,手下有著名的五虎上将:忠义将军拦桥虎于金彪,忠勇将军爬山虎华云,长虹将军越涧虎胡大海,五定将军穿林虎郭英,镇国将军飞檐虎梅世祖。

这其中的长虹将军越涧虎胡大海堪称异人,他生的膀大腰圆,面色如铁,浑身黑毛,皮肤黑黢黢的,那真是丑陋无比。关于他的身世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相传元朝末年,涿州有一个胡姓的年轻举子上京赶考,路过树木葱茏的林绿山下,忽然感到有些口渴,便寻到一处山泉旁想喝口水,突然窜出一只赤褐色长毛的母猩猩,猛地向胡举子扑来,举子被这突如其来的惊恐吓得昏倒在地,不省人事。待他醒来,却见自己躺在一个山洞中,只见那山洞幽深弯曲,阴森潮湿,骚臭难闻。到处是野果皮壳,禽兽毛骨,一只黑猩猩正匍伏身边,吓得他连大气也不敢出。举子想寻机逃跑,但来到洞口,却被碾盘大的巨石挡得严严实实,挪都挪不动一点,无奈只好被迫屈居下来。

原来那母猩猩正发情,见得胡举子长得面色白净,十分的俊美,便爱不释手,舍不得吃掉,就把吓昏的举子背回到山洞,强迫与他做了夫妻。日子长了,母猩猩怀孕生下了一子,似人非人,满身长毛。母猩猩喂奶捕食,胡举子教他说话并给他起名叫胡大海。

十年之后,胡大海长大了,力大非凡,胡举子就把自己的身世告诉了儿子,父子俩商议好要逃出猩猩洞重回涿州家园。一天趁母猩猩出洞捕食,父子俩合力推开巨石跑了出来。母猩猩回来一看洞口大开,立刻意识到他们父子俩已经逃走,气的一声大吼,捶胸顿足,便顺着山梁向南追去。

母猩猩追到山下一条大河边,被河水挡住去路,却看见他们父子俩正趟水过河。便“扑通”一声跳下河去追赶,眼看就要追上了,举子忙把儿子推上岸,返身死死扯住母猩猩,把她引入河水深处,双双淹死在河水中。

胡大海上得岸来,望见父母双亡涕泪交流,从此孤苦伶仃,走村串户乞讨为生。因长相丑陋,四肢长毛,被人呼为“毛猴子”,受尽冷眼和欺凌。

后来胡大海从军投身朱元璋麾下,胡臂力过人,嗜杀成性,战功卓著,一介乞丐白日升天,成了朱元璋的主要将领之一。胡大海虽识字不多几乎是目不识丁,但却喜好交接文人,很重义气,刘基,宋濂,叶琛,章溢等人的聘用实际上都是大海推荐的,胡大海成了朱明王朝的一位开国功臣。

朱元璋在金陵南京君临天下,大赏功臣,尽管当时胡大海的长子胡三合因违反军令酿酒被朱元璋处死,次子胡关注与胡大海一同被叛将所杀,但得知胡大海还有一个养子胡德济,尽管才能平平也封了官职,胡德济的儿子胡荣,迁徙到济宁落户,平素为富不仁,娶了十三房妻妾,生有七个女儿。洪武中期长女胡善围入宫为女官,胡荣被授为锦衣卫百户,是个正六品官职。

这次为皇太孙选妃,永乐皇帝朱棣因忌讳外戚势力过大以后会有后宫干政的后患,所以不想按太子妃张氏和皇太孙朱瞻基的意愿,册封早已在皇太孙宫里多年的倾城为皇太孙妃,以避免造成以后永城一地会出俩皇后的弊端。

既然司天宫占卜说,皇太孙妃的人选是在济河一带,而这次来自济河方向应选的秀女只有济宁锦衣卫百户胡荣的三女儿胡善祥一人,那就是她了。

听听她的那个不男不女的名字:胡善祥,实实地让皇太孙朱瞻基倒胃口。她可真是算不得如圣旨里所夸赞的那样“资质出众,天性贞一”。

这个话都说不圆,没有见识,识不得几个字,甚至有几分傻里傻气很有些粗鄙的姑娘,就意外的成为了不容置疑的皇太孙妃。还真是鸠占鹊巢,着实让朱瞻基恨恨不已。

更别说,胡善祥被选为皇太孙妃,连带其父胡荣也被升为光禄寺卿,是个从三品的文职京官。光禄寺其实就是一个管伙食账簿的地方。权力不大,但油水不少。倾城的父亲孙愚虽是个九品小官,可鸿胪寺却是接待外宾的机构,官职虽小,却责任重大。看来朱棣也是会看才用人的。

有人说朱棣像他父亲朱元璋,甚是狠辣,嗜血成性,其实并不贴切。朱棣却不是一个无情无义之人,只是身为帝王,有些事情事关重大,因了利害关系不得不为。如当年他为了坐上皇位又名正言顺,在建文帝自焚的情况下,就是以自己是唯一的太祖嫡子的身份上位的。他身边能人谋士众多,又有多如牛毛的暗门锦衣卫,还有那无事不知无事不晓,神鬼莫测的“黑衣宰相”姚广孝,所以早就知道自己的母亲另有其人。

朱棣得天下后,在京师天禧寺旧址重建大报恩寺,报道母亲的养育之恩,对外称供奉马皇后塑像。但是,正殿却闭门不开,只有朱棣祭奠朝拜时才进入,而且神像面目并不是马皇后,而是硕妃。

如今他为了皇太子妃、皇太孙妃这两位将来的皇后不会势力过大,为了制衡,就想往里面掺一颗沙子,让胡善祥楔于其中。但又考虑到皇太子妃和皇太孙的感受,特别是听说倾城颇识的大体,不但不为此哭闹,还跪求皇太孙遵旨,就越发觉得师傅张三丰赠玉圭给倾城是一种明显的暗示和选择,也许这是师傅的仙机,那孙家的倾城还真的是有做皇后的命,自己的多心多疑竟是多此一举?所以永乐帝朱棣又拟了一道圣旨,派身边的心腹太监马煜立即去了东宫。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鸿胪寺序班孙愚之女孙若薇,天生丽质,聪明贤良,知事明理,进宫多年,陪伴皇太孙读书有功,兹特册封为皇太孙嫔,择日与皇太孙妃胡氏一并迎娶。钦此。”

接了马公公来宣的这道圣旨,皇太子朱高炽和皇太子妃张晗心里稍安。他们心里明白,不管是皇家还是民间,这一般来说只有正妻才能称为“娶”。是得从正门迎进府,还要举行盛大的仪式,以便晓于天下和亲朋。而对于纳妾就简单得很,只用一乘小轿从侧门人不知鬼不晓的抬进来就行了。

圣旨上说的“一并迎娶”,分明就是皇帝的格外恩赐,皇上是表示安抚皇太子和太子妃以及皇太孙的意思。这是一种明示也是一种暗示,尽管一个是妃,一个是嫔,区别也就只是在字面上了,在皇帝这儿其实同样看重。

皇太孙朱瞻基和倾城叩头谢恩,虽然是不得已而求其次,但也只好如此,总归俩人还是成就了姻缘,他们能名正言顺的在一起了。

孙家虽然并不显贵,但祖上曾出过无数文武全才的将军,这历代积淀之下就成为一种优秀的遗传基因。所以倾城天赋异禀,读书过目不忘,在永城时就名声响亮,无人不羡慕。进得宫来,更得以跟皇太孙朱瞻基一起从师上学,对师傅的教诲举一反三。虽为女儿身,却如男儿一样深思远虑,心胸宽广,还有一颗女人没有的坚强勇敢的心。

倾城与朱瞻基身边围绕着一批德才兼备的高人,这些名师的指点也使得倾城获益匪浅,几年来她与皇太孙实为同门师兄妹,她了解朱瞻基如同了解自己。她深知博学多才,仁义大气的朱瞻基早晚有一天会登上大位,成为一言九鼎的一代明君。所以她视朱瞻基为自己心里的太阳,一切围绕着他转,不愿意他受一点委屈,情愿看到他光芒万丈,而自己甘愿跟随在他左右,只做一颗夜空中闪烁的星星。

这就是皇太孙朱瞻基与孙倾城之间虽地位悬殊,却难得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青涩的不能再青,纯粹的不能再纯的初恋之情。

这一年皇太孙朱瞻基十九岁,九品小吏之女孙倾城十六岁。

皇太孙朱瞻基的大婚之日,紫禁城内张灯结彩,朱红的宫墙在晨曦中镀上一层金辉,琉璃瓦映着朝阳,流光溢彩。东宫殿前铺就的猩红织金地毯一路延伸至丹墀,两侧立着鎏金铜鹤,口中吐出袅袅青烟,檀香氤氲。殿檐下悬挂的鎏金宫灯垂着明黄流苏,在微风中轻晃,灯面上绘着龙凤呈祥的图案,烛火透过薄纱,将光影洒在汉白玉阶上,恍若碎金铺地。

百官身着朝服,按品阶肃立两侧,绣着云蟒纹的补子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乐工奏起《中和韶乐》,编钟清越,笙箫和鸣,声震九重。朱瞻基身着大红织金蟒袍,腰间玉带璀璨,与太孙妃胡善祥的绯红凤纹礼服相映成趣,而孙若微的鹅黄襦裙却暗合太孙衣袍的纹样,在满目喜庆中透着一丝微妙。殿外七十二对绛纱宫灯次第点燃,将暮色中的宫阙染成一片彤云,远处传来内监悠长的唱礼声,惊起檐角铜铃叮当,恍如天籁。

“执子之手,与子同归,执子之手,与子同眠。执子之手,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悠扬肃穆的古香古韵的乐曲声中,银座描金的龙凤烛台上烛光摇曳着,照亮了炫目的大红双喜,张灯结彩的殿堂里,侍礼高声和唱着《执手诗》----,

当身穿大红吉服,胸佩红花的新郎皇太孙朱瞻基奉旨大婚,与两位新娘,皇太孙妃、皇太孙嫔共同跪拜天地、父母之后,夫妻互拜时,明眼人都看得出,那新郎的眼睛一直看向皇太孙妃一侧的皇太孙嫔,他弯腰拜的并非皇太孙妃胡氏,而是皇太孙嫔孙氏。

他对胡氏完全漠视,看也没看一眼。

就这样,十六岁的孙倾城向丈夫朱瞻基盈盈四拜,在危机过去,尘埃落地之后,终于有了一个名份:皇太孙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