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型大学的崛起与转型动因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作为高等技术学院的MIT

一 全面的应用技术人才培养

1.普通科学与人文课程

在设计学院方案之时,罗杰斯就希望用文科和实用学科一起培养学生,使他们成为工程领域各行业的领军人物,而不仅仅只是技术人员。这一理念使得MIT的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就为将来担任工业企业领导做了较为充分的学术准备,因此MIT从创立之初就开设了人文、科学、技术相结合的课程。

1864年,学院通过的工业科学学校的“范围和计划”中提出:“工业科学学校被设计用来为公众提供领先的科学原理教育的普遍机会,同样应用于工艺方面。并且,同时为系统化的应用科学的学生在附属于学科的学习和实践方面提供一种持续、彻底的训练方法。”Scope and Plan of the School of Industrial Science of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ttp://libraries.mit.edu/archives/timeline/scope-plan.html.文中还提到学院的培养目标有两类:一是工程学的教师;二是工商业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

1865年底出版的MIT第一份报告宣告了工业科学学校的目标。

第一,为那些试图将来从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应用化学、矿业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学生提供完整的科技教育和实际训练。

第二,提供一般的教育(general education),建立在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英语和其他现代语言,心理学和政治科学上,从而为现实生活的任何方面作好适应性准备。

第三,为那些由于性别、职业或者其他原因无法在白天进行技术学习,但又希望通过系统的晚间课程提升自己的人们提供夜间指导课程。Samuel C. Prescott, When MIT was “Boston Tech”, The Technology Press, 1954, p.51.

报告显示学院前两年的课程对所有学生是完全一样的,在第三和第四学年则安排了六门专业课程:机械工程、土木与地形学工程、应用化学、地质学与采矿学、建筑学、普通科学与人文。普通科学与人文课程在以后出版的报告中改称为科学与人文。Julius A. Stratton and Loretta H. Mannix, Mind and Hand: The Birth of MIT, MIT Press, 2005, p.534.这六门课程,显示了MIT一开始就希望能够比特定职业教育做得更多,学院希望为那些不适应传统自由文理学院的学生提供可接受普通教育的多种道路。

这份报告中出现普通科学与人文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为自身“活跃生命的任一部分”作准备。在前两年的普通课程之后,除了第三年和第四年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还可以从以下普通科学与文学课程中进行选择:分析力学和天文学;专业课程的特性;物理学(继续);分析和高等化学;地质学(继续);动物学,植物学和古生物学;生理学和比较解剖学。在任何情况下,MIT“都将给予学生最好的科学训练,挖掘学生在科学方面的特殊天资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Julius A. Stratton and Loretta H. Mannix, Mind and Hand: The Birth of MIT, MIT Press, 2005, pp.547-548.。学习这一课程的学生一直不多,并且对于这个课程是否应该存在和如何存在,学院内部一直在讨论。

在创办之初,学院开设的今天可以归类为“人文学科”(Humanities)的课程只有两门,即现代法语和现代德语。从目前资料来看,我们无法获知学院何时决定拓宽课程的范围,增加英语、历史和政治经济学等课程的学习。在1866~1867年度报告中,一些普通课程在最后的两年对所有人开放:第三年的逻辑学、修辞学和英国文学史,第四年的历史、政治经济学、管理科学、精神和道德哲学,当然在这两年里现代语言是必须持续学习的。Julius A. Stratton and Loretta H. Mannix, Mind and Hand: The Birth of MIT, MIT Press, 2005, p.537.

1873年,学院对课程进行了进一步的划分,在人文学科领域,学院增设了哲学专业课程(编号为X)。Samuel C. Prescott, When MIT was “Boston Tech”, The Technology Press, 1954, p.93.作为一所实用科学与工程学为主体的技术学校,学校建立之初就坚持对学生进行文学、哲学和现代语言学方面的教育,要求学生在四年中都要学习这些领域的课程,这种在初期阶段就提供将普通科学与人文结合起来的完整课程的教学体系,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具有深远的意义。

1882年,科学、人文和选修课程被合并到一个编号为IX中普通课程(general studies)中。这个普通课程要求学生前两年以科学和数学的基本课程学习为主,之后两个学年将学习重点放在经济学、政治或工业历史、公法或商法、英语和现代语言领域上。Samuel C. Prescott, When MIT was “Boston Tech”, The Technology Press, 1954, p.125.这样的课程安排,尽管在很长时间里并没有显现出特别的成效,但随着该学院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进入教育、法律或商业领域工作,并逐渐成为这些领域的带头人时,人们看到了这种课程安排益处。

进入20世纪以后,工业发展趋势显示,需要进行某些不同类型的专业训练,其中以商业学科最为突出。1914年,大卫· R.杜威(Davis R. Dewey)教授制订了一个工程管理的学习方案(编号ⅩⅤ)。这个方案中,学生可以学习经济、会计和商业管理方面的课程,并与自己的专业、工程学课程结合起来,为那些希望未来在工业或者其他商业领域中承担管理工作的学生提供准备。大批的有着多年工业工程管理经验的校友参与了这个方案的调研工作的调查,并协助杜威教授制订了课程计划。该课程分为三类,分别满足不同专业领域的需要:(1)土木工程;(2)机械与电气工程;(3)化学工程。每一类都是以工程学为核心的完整专业课程项目,大学三、四年级的一些商业课程取代了工程学中的一些特殊课程。这个新课程自1915年9月第一次开设即受到了欢迎。Samuel C. Prescott, When MIT was “Boston Tech”, The Technology Press, 1954, p.285.

2.面向工业发展的专业课程

正如罗杰斯的早期设想那样,“经过应用科学的训练,机械师、化学师、工厂主或工程师就可以对其所学和赖以工作的技术了如指掌,从而避免盲目摸索,稳步前进,同时,在工作中还能有所发现和进行创新”Francis E. Wylie, MIT in Perspective: A Pictorial History of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rown, 1975, p.4.。因此,MIT建立之初制定的工业科学学校的“范围和计划”中,最主要的内容是讨论学院五个应用技术专业课程的设置问题。Scope and Plan of the School of Industrial Science of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ttp://libraries.mit.edu/archives/timeline/scope-plan.html.1865年底出版的第一份学院报告详细地介绍了各专业课程的安排(见表2-3)。

表2-3 1865年MIT前两学年课程设置

资料来源:Julius A. Stratton and Loretta H. Mannix, Mind and Hand: The Birth of MIT, MIT Press, 2005, pp.534-535。

由于当时的学生都在一、二年级学习,所以专业课程只有一个大纲出现在报告中,直到1866~1867年才比较详细地介绍了相关五个专业课程的设置情况,所有三年级的学生都要学习物理学,而数学和绘图的内容则因所选主修课的不同而有区别。物理学和数学没有出现在第四年的计划中(见表2-4、表2-5)。

表2-4 1866~1867年机械工程专业三、四年级课程安排

资料来源:Julius A. Stratton and Loretta H. Mannix, Mind and Hand: The Birth of MIT, MIT Press, 2005, pp.537-539。

表2-5 1866~1867年应用化学专业三、四年级课程安排

资料来源:Julius A. Stratton and Loretta H. Mannix, Mind and Hand: The Birth of MIT, MIT Press, 2005, pp.537-539。

从MIT早期课程设置来看,这一安排明显受到了欧洲特别是法国和德国工艺学校的影响,事实上这期间罗杰斯曾花费半年时间前往欧洲考察,并认为MIT的课程计划与德国卡尔斯鲁厄工艺学校的非常相似的课程安排。Samuel C. Prescott, When MIT was “Boston Tech”, The Technology Press, 1954, p.43.而在专业课程的设置,特别是建筑学课程的安排上,在瓦尔教授(William R. Ware)前往欧洲考察后作了调整,他这次前往欧洲还购置了大量的图纸、建筑铸件等用于教学的辅助物品。Francis E. Wylie, MIT in Perspective: A Pictorial History of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rown, 1975, p.58; Julius A. Stratton and Loretta H. Mannix, Mind and Hand:The Birth of MIT, MIT Press, 2005, pp.559-576.

1871年,学院新增加了一个专业——自然历史(Natural History),这成为后来生物系的前身。1873年,学院重新安排和扩展了专业课程,新的物理系、冶金系和哲学系建立起来。1873~1874年学院提供的专业课程跟今天的课程编号系统很相似Samuel C. Prescott, When MIT was “Boston Tech”, The Technology Press, 1954, p.93.(见表2-6)。

表2-6 1873~1874学年MIT专业课程

资料来源:Samuel C. Prescott, When MIT wasBoston Tech”, The Technology Press, 1954, p.93。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学科结构的进一步细化,新的专业课程逐渐在学院建立起来。1882年先物理系的克罗斯(Charles R. Cross)教授首先在美国开设了电气工程学专业课程;1888年,化学系的沃克(W. H. Walker)教授开设了世界上第一个化学工程专业课程;1889年,自然历史系更名为生物系;1889年,土木工程系的泡特(Dwight Porter)教授开设了卫生工程学的课程,并成为土木工程系的一个自治部门;1890年,地质学的专业课程予以设立;1893年,机械工程系的皮博迪(Cecil H. Peabody)开设了造船学课程,并在这一年建立了造船学系,等等。

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过40余年的发展,MIT已经开设了13个学科领域的课程。1879年,罗杰斯第二次担任学院校长的时候,由于财务困难,停办了哲学系;参见Samuel C. Prescott, When MIT was “Boston Tech”, The Technology Press, 1954, p.102.这一时期,每个系里都拓展一些相关的分支领域或开设一些选修课,这样就使学生可以在他的专业领域获得更深入的知识。以机械工程学为例,拓展了与大型设施的加热和通风问题相关的分支领域;电气化学方面的发展使得物理学方面一些项目得以建立;建筑学领域,在两年的时间里已经成功设立了一门工程学选修课,并且还开设了一门风景绘画选修课,这个课程成为后来的城市规划专业的前身(见表2-7)。

表2-7 1900年MIT专业课程

资料来源:Samuel C. Prescott, When MIT wasBoston Tech”, The Technology Press, 1954, p.158。

20世纪初的十多年中,伴随着美国工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繁荣,学院的教育继续扩展。到1910年时,学院对需要扩展的工程学、科学领域的教育课程进行了再评估。过去10年科学的发展以及社会对从业人员日益增加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在常规专业领域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对一些新的特殊知识也要求掌握。因此学院对大部分系三、四年级的课程进行了重新安排,增加了新的课程,设立技术选修课。例如,土木工程方面,增加了卫生工程、水利工程和铁路工程方面的选修课;建筑学方面,为了适应那些钢铁结构的摩天大楼和其他大规模工程建设的需要,学院将建筑理论与建筑设计基本理论知识加入到了建筑学课程中;非工程类的课程如化学、物理、地质学和生物学,也被作为特别部分加入到四年级的选修课中;电气化学的一个新课程,在古德温(H. M. Goodwin)教授的努力下,于1909年设立;1902年,电气工程系成立;1911年,生物系改名为生物与公共健康系;1914~1916年,亨塞克(Jerome C. Hunsaker)利用学院资源开始进行美国第一个航空工程学项目的研究工作。

在20世纪20年代,MIT的专业课程继续扩展。1926年,学院面向本科生开设了航空工程学课程(Aeronautical Engineering); Reports of the President—1926,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ttp://libraries.mit.edu/archives/mithistory/presidents-reports/1926.pdf.1927年,学院建筑系又开设了建筑构造课程(Building Construction)。Reports of the President—1927,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ttp://libraries.mit.edu/archives/mithistory/presidents-reports/1927.pdf.

与此同时,学院各系在以有课程中又进行了更多的调整,以适应这一时期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的需求。1929年,学院有资格授予学位的专业课程共有17个(见表2-8)。

表2-8 1929年MIT专业课程

资料来源:根据1920~1929年麻省理工学院校长的报告整理而成。

3.各类实验室的建立和新的教育方法的使用

罗杰斯在他的办学计划中一直就非常强调实验室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1864年学院通过的工业科学学校的“范围和计划”中就比较详细地描述了学院准备建立的各类实验室,以便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各项需求。实验室有,物理学和机械学实验室,普通化学分析和操作实验室,冶金学和采矿学实验室,工业化学实验室。这些实验室一方面进行课程指导和练习,另一方面开展工艺学会或博物馆委员会提交的实验和研究等。Scope and Plan of the School of Industrial Science of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ttp://libraries.mit.edu/archives/timeline/scope-plan.html.建校以后,罗杰斯及其领导的教师队伍尽各种努力利用实验室开展相关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1865年,罗杰斯邀请艾略特(Charles W. Eliot, 1869-1909年担任哈佛校长)教授来到学院,担任分析化学与冶金学教授,并为此建立了一个小型化学实验室。Samuel C. Prescott, When MIT was “Boston Tech”, The Technology Press, 1954, pp.49-50.

1869年,皮克林(Edward C. Pickering)教授建立了美国第一个物理学实验室。尽管罗杰斯由于健康原因未能亲自参与其中,但他在实验室建立过程中多次同皮克林讨论相关的问题。实验室的建立,使学生不仅可以从书本上认识物理世界,还可以通过实验,学会观察、记录、集中事物的特性,得出结论,即学会通过自己的脑和手向自然界学习、了解其规律。此后,美国不少大学也开始利用实验室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以“做中学”为信条的罗杰斯高度评价了皮克林的工作,“相信这是他在科学训练方法方面做出的重要改进,而这在国内外均无先例可循”Francis E. Wylie, MIT in Perspective: A Pictorial History of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rown, 1975, p.7.。罗杰斯还将1867年从欧洲购置回来的大量物理学设备赠送给实验室,并亲自向学生演示这些设备的使用方法。1872年,学院为感谢罗杰斯的伟大贡献,将这个实验室命名为“罗杰斯物理学实验室”。Samuel C. Prescott, When MIT was “Boston Tech”, The Technology Press, 1954, pp.93-94.

理查兹(Robert H. Richards)是学院第一批新生中的一个,也是第一个留校任教的毕业生,并且日后成为世界闻名的选矿和冶金学专家。在该学院长达50年任职生涯中,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批使用工业方法冶炼和提纯的冶金实验室。当时英国伦敦皇家矿业学校也有一个类似的实验室,但规模远远小于这个实验室。Francis E. Wylie, MIT in Perspective: A Pictorial History of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rown, 1975, p.12.

随着专业课程的扩展以及工业技术的迅猛发展,学院此后陆续建立了其他领域的实验室,推动了教学工作的开展。1894年,学院第三任校长沃克在他的年度报告中这样写道:“科技学习和实践的教育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在很多地区人们希望在最好的条件下接受指导和训练。”Samuel C. Prescott, When MIT was “Boston Tech”, The Technology Press, 1954, p.147.

除了将实验室引入学院的教学工作中,MIT还在更多的教育指导方式上进行了开创性的工作。学院在创建之初就开设了绘图和设计练习课程,将工程实践中的相关机器元件带入课堂学习中,让学生亲身感受工程实践工作并安排工程勘探的访问和出行。Scope and Plan of the School of Industrial Science of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ttp://libraries.mit.edu/archives/timeline/scope-plan.html.学院第二任校长伦克尔(John D. Lunkle, 1822-1902)坚持了罗杰斯的这个教育理念,他认为,在实验室、工厂和田地的实际体验是科学与工程学学习的必要支撑。1869年7月,学院第一批学生进入海军船舶厂进行实际应用学习。而在19世纪70年代,学院制定了在暑假期间让学生考察国内各种重要机械工厂的计划,考察队由一名或多名学院教师带领,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提交费用即可参加,伦克尔教授、理查兹教授等多名学院教师曾多次带队考察。Samuel C. Prescott, When MIT was “Boston Tech”, The Technology Press, 1954, p.95.这些夏季远足考察,使学校在技术教育资源和对年轻人的专业培养上赢得了广泛地赞誉,而且对于学生的学习实践意义重大。1887年,土木系组织了第一期夏季考察学校,这个项目后来成为学校课程的重要部分,1911年,土木与卫生工程系在缅因州建立了夏季学校,开设相关的课程并举办研讨会。Reports of the President—1911,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ttp://libraries.mit.edu/archives/mithistory/presidents-reports/1911.pdf.1917年,化学系开办了化学工程实践学校,与美国几家较大的公司合作培养学生。Reports of the President—1918,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ttp://libraries.mit.edu/archives/mithistory/presidents-reports/1918.pdf.

1876年,伦克尔校长参加为庆祝美国独立100周年举办的费城博览会,博览会上展示的俄国人在车间培养工程师的画面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确信这种教学方式对培养机械工程师是非常有用的。当年秋季MIT就建立了以俄罗斯培养工程师制度为原型的实用机械学校,它是学院用于培养工厂机械师和车间管理者的特殊部门。Samuel C. Prescott, When MIT was “Boston Tech”, The Technology Press, 1954, p.98.这所学校是美国最好的也是最早的培养手工艺和机械人才的特殊学校,此后很多学校都将手工艺训练作为教学课程。

对于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理查兹在他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学校的教学方法对我们来说是全新的,我们告别了旧式的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我们开始学习自然事实和自然规律。……我第一次知道何为学校使命。……在上化学课时,老师一面讲解物质是如何构成的,一面用实例解释构成方式,并让学生动手做实验。……物理学的讲授,也以眼前进行的实验作为辅助手段。……事实上,我感到学校在向我讲解我一直热爱并观察的大自然,老师通过让我与自然的直接接触来认识它,而数学、语言和历史则是达到目的的手段。”Francis E. Wylie, MIT in Perspective: A Pictorial History of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rown, 1975, p.12.

二 科学与技术之争

1.哈佛大学与MIT的合并之争

经过最初几年的艰难发展,到1868年时,学院已不再是一个令人怀疑的试验品,而已经成为一个成功的典范。随着第一届学生的毕业,学院的名声已传遍全国,这也使得此后学院的注册入学人数不断上升。

波士顿地区有两所开展技术教育的机构:一个是哈佛大学下的劳伦斯技术学院;另一个是新成立的MIT。前者历史久远,资源丰富,但是在哈佛大学里处于一个不稳定的地位,同时不能吸引足够的学生就读;后者是新成立的教育机构,缺乏相关经验和资源但却独立而顽强地成长着。1869年,艾略特教授当选为哈佛大学校长,之后不久他就提出了将MIT与劳伦斯技术学院合并的计划。表面上看,两个学校的联合将组成一个更强大的学校,并避免设备资源等的重复浪费,看上去这对相关的方面都是有利的;但无论这次还是以后的两校合并建议,都隐含了两个基本的教育哲学和政策的问题:第一是对某些学生来说,自然科学的原则和实际应用能否成为本科教育的一个适当命题来代替传统的文科教育;第二是技术学院是应该成为大学一个专业学院抑或是作为完全独立的个体存在。

19世纪60年代,科学教育的一般教育价值已经在大西洋两岸进行了充分的辩论,而美国MIT的创办者们是其中最坚定的捍卫者。关于这个问题罗杰斯曾作了很多次演讲,他始终坚定地认为工程教育适应于大学四年的本科教育,它可以与文化课程合并起来形成合理的教育体系。经过长期的高等教育实践以及各种在原有机构中提升科学威望的奋斗,他坚定地认识到技术学院要在美国社会发挥应有的角色就必须完全独立。当时学院的副校长比奇洛博士(Jacob Bigelow)曾作过两次著名的演讲来捍卫学院的教育理念,他坚信学院的目标和提供的教育标准“极大地促进了人的进步、效率、美德和福利”。Samuel C. Prescott, When MIT was “Boston Tech”, The Technology Press, 1954, pp.70-71.哈佛大学赞同这种技术教育的目标,但是他们坚持认为“技术教育的责任是属于大学的”,他们认为专业教育应该增加到传统的文理教育体系中。

对于劳伦斯技术学院的教育情况,艾略特早在1869年初就在《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 Monthly)中发表了《新教育:它的组织》的文章,文中他提出了关于美国高等教育未来课程的设想,同时还批评了劳伦斯技术学院的教育现状。当选哈佛大学校长后,他就开始准备对劳伦斯技术学院进行一些改造。Julius A. Stratton and Loretta H. Mannix, Mind and Hand: The Birth of MIT, MIT Press, 2005, p.545.尽管劳伦斯技术学院的院长认为艾略特的批评有失公允,但劳伦斯技术学院确实未能在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尽管存在着教育理念上的巨大分歧,艾略特为了强化劳伦斯技术学院在领域内的地位,还是提出了将劳伦斯技术学院与MIT的技术学校合并的计划,并且由于技术学校事实上就是MIT的主体,其实也就是将MIT合并为哈佛大学的技术学院。罗杰斯和伦克尔两位校长都反对这个计划:罗杰斯在致艾略特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我坚持认为这样的合并对学院来说是极大的损害。学院的成功归功于对现实环境的适应,无论是教育的安排还是管理,它与其他机构一样都是完全独立的。我们已经取得了如此的进步,需要完全的独立自主,在我心中,没有任何基金的捐赠可以使我们做出有损学院的转变,我们的学院已经得到了公众的支持。”Samuel C. Prescott, When MIT was “Boston Tech”, The Technology Press, 1954, pp.76-77.伦克尔也曾致信艾略特:“……从1847年到1859年甚至是1860年,哈佛有机会在工程教育领域实施计划,假若哈佛大学把握住了这个机会,或许MIT永远不需要成立了。但是今天,它建立起来了,并拥有了自己的学生、教师和机构,学院成为国内同类型学校中公认的第一名,没有任何事情是不能被它实现的。现在,这个合并计划我认为是完全不合理的,若合并计划实施,学院的以往的赞助人将放弃对学院事务的管理。”Samuel C. Prescott, When MIT was “Boston Tech”, The Technology Press, 1954, pp.75-76.

然而由于学院当时面临经费困难,学院法人还是与哈佛大学开展了合并计划的讨论。尽管如此,学院法人中的绝大多数成员对这个计划持反对态度。双方一度达成了合并计划的备忘录——“哈佛法人与MIT关于相关应用科学学校合并协议的备忘录”,但最终学院法人还是投票否决了这个合并计划。Samuel C. Prescott, When MIT was “Boston Tech”, The Technology Press, 1954, pp.85-87.

1878年,学院再次陷入财务困境,艾略特校长亦再次提出两校的合并计划,但这个计划由于罗杰斯教授再次担任学院校长而被拒绝。

1898年时,学院已经成为美国最好的技术教育学院,并已经有了更加稳固的基础,这时哈佛大学法人提出为避免在工业科学指导课程方面的重复,两个学校之间应开展相关的合作。学院第四任校长克拉夫茨(James Mason Crafts, 1839-1917)教授在1898年度的报告中介绍了这个情况:“……合作协议提供以下课程的转换,目前在哈佛开设的土木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矿业工程、冶金学和建筑学的相关课程转入到学院课程体系,同时那些确定的用于支持这些课程的基金收入也将交付学院。哈佛大学的5名董事将加入到拥有50名成员的学院法人中,他们中的两人还应加入到目前有7名成员的执行委员会中,以此组成一个9人执行委员会。由于使用属于哈佛大学的基金,因此上面提到的5名董事应加入学院管理委员会以构成联合委员会。此外,联合委员会也同意管理结构将不会有进一步的变化,学院的名称或者独立行动都不会有改化。”Samuel C. Prescott, When MIT was “Boston Tech”, The Technology Press, 1954, p.165.这个计划最终再次失败了,因为哈佛法人后来附加了一个看上去要建立一个更加密切联合体的条件,而这恰恰损害了MIT的独立地位。

到了20世纪初,MIT再次面临发展困境,尽管学院已成为美国最好的技术学院了,但是学院的校宿占地已经无法满足学院发展的需要,这时学院希望迁址以解决这个困境。就在这个时候,以艾略特校长为代表的哈佛法人再次提出与MIT合并的建议。这一时期担任学院校长的是普列切特(Henry S. Pritchett, 1857-1939)教授,尽管他在学院其他事务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但是他却忽略了MIT作为技术学院独立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在此种情况下他倾向于同哈佛大学的合并,他对学院将来能否继续把大学生培养成专业人员持怀疑态度,而这恰恰是罗杰斯一贯坚持的信念。Francis E. Wylie, MIT in Perspective: A Pictorial History of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rown, 1975, p.41.

1903年时学院校友就开始准备将于次年举行的第一次校友大团聚,以纪念罗杰斯教授100周年诞辰并讨论学院发展面临的问题。因此,当两校要合并的消息被波士顿的媒体曝光出来以后,校友们都纷纷加入到这个问题的讨论中。很快学院校友会的年级秘书联合会(The Association of Class Secretaries)成立了一个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就两校合并问题向3700名校友征集意见。截止到1904年5月12日,共有1637名校友返回调查表,其中1557人反对合并,8人对合并充满信心,25人认为一些合作的努力是有可能的,还有47人拥护学院独立但是认为请愿规模太大,或者愿意信任学院法人。尽管外界讨论沸沸扬扬,但两校的合并计划仍按部就班地进行,达成了合并的初步计划,并提交给各自的法人。尽管初步计划声称将保持学院名义上的宪章、名称、组织结构,常规上来看学院还是一个技术学校,但实际上它丧失了绝对的独立性,并以技术学校的形式成为哈佛大学的一部分,即本质上取代了劳伦斯技术学院并吸收它的教师队伍;哈佛大学法人中的3名成员将加入到学院法人和学院执行委员会中;学位授予由学院法人和哈佛大学法人共同签署,等等。Samuel C. Prescott, When MIT was “Boston Tech”, The Technology Press, 1954, pp.194-197.

这期间,学院第一次校友大团聚如期在1904年6月6~8日举行,两校合并的事情成为这次团聚的主要议题,校友通过各种方式表达着对两校合并的反对意见。在6月7日的晚宴上,普列切特校长致辞时特别解释了他对两校合并的想法,并从学院面临的竞争和学院困境等方面指出两校合并将进一步推动学院的发展,他最后还允诺在确定两校合并之前将会充分考虑学院教师和校友们的意见。之后几位发言人纷纷表达了不同的意见:芝加哥阿默技术学院院长冈索勒斯表达了对学院的敬意,并提到美国社会终将认识到MIT作为独立的教育机构对美国的贡献会更大,认为学院必须坚持自己伟大的理念;学院法人成员利弗莫尔(Thomas L. Livermore)上校向校友们表达了学院法人对学院的忠诚和热爱,指出这次合并主要源于财政问题,呼吁校友们从经费上支持学院,以保证学院的最佳技术学院地位;学院教务长阿尔弗雷德·E.巴顿在讲话中表达了对哈佛大学的尊重,但他也谈到作为学院人继承罗杰斯教育理念的重要性,他欢迎两校之间的竞争,并直言两校的合并事实上就是哈佛大学对MIT的吞并;芝加哥校友代表利奇菲尔德(Isaac W. Litchfield, 1885级)和华盛顿校友代表多尔蒂(Proctor L. Dougherty, 1897级),他们表达了校友会成员希望看到学院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功和更大的荣誉,成为美国无与伦比的学校;最后一位发言人是学院俱乐部主席同时也是学院法人终身成员的芒罗(James P. Munroe, 1882级),他回忆了学院早期罗杰斯校长、沃克校长和财务主管康明斯先生(John Cummings,担任学院财务主管长达34年)在艰苦环境下推动学院发展的艰难经历,指出学院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好的理工学院,如果不能继续不折不扣地将先人们的重托传递下去,将是对他们的背叛,将是对学院的背叛。Samuel C. Prescott, When MIT was “Boston Tech”, The Technology Press, 1954, pp.197-200; Francis E. Wylie, MIT in Perspective: A Pictorial History of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rown, 1975, pp.40-42.

虽然校友、学院教师和在校生极力反对这项合并计划:学院教师56∶7否决了这个计划;2900名校友中,1351名毕业生反对合并,458人赞成合并;在校生中,684人反对合并,376人赞成。但是学院法人仍在1905年6月9日投票时以23∶15同意执行委员会继续与哈佛大学商讨合并事宜。但此后不久,学院可以出售现址土地和建筑的申请被麻省最高法院驳回,学院无法购买哈佛大学对面的土地并迁往此处,两校的合并事宜就此终止。Samuel C. Prescott, When MIT was “Boston Tech”, The Technology Press, 1954, pp.200-201.

经过这次合并风波后,学院教师和校友们更加坚定了坚持罗杰斯教育理念的决心和信心,坚持自己的理想、保持自己的独立性。1909年,麦克洛林(Richard Cockburn Maclaurin, 1870-1920)成为学院第六任校长。在学院完整独立性原则的前提下,麦克洛林认为还是有必要与哈佛大学开展某些方面的友好合作,避免在某些领域中不必要的重复,并在高级工程学训练方面开展切实有效的合作。事实上,在麦凯基金会的支持下,1906年哈佛大学成立了应用科学研究生院以取代劳伦斯技术学院,但由于学生缺乏本科阶段系统的技术教育,这个研究生院并未取得预期的成功,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有意开展相关的合作。经过几年的讨论,哈佛大学与MIT最终在1913年底达成一致:哈佛大学开设的土木与卫生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矿业与冶金学领域的相关课程并入MIT,哈佛大学工程学领域的15位教师进入MIT,麦凯基金会每年提供10万美元的资助;MIT提供大部分的教师和绝大部分的教学工作;这四个专业的教师将成为两个学校共同的教师队伍成员,根据相互的协议可以给他们任命新的职位,MIT将支付聘任教师的薪酬;毕业生将获得两个学校联合授予的学位;MIT校长将成为这个协议框架下的首席执行官,并作为哈佛大学校长的代理人,向哈佛校长提交年度报告。

这个协议显示了两校在推动专门领域教育合作上的努力,并且也保持了各自的独立和传统。这个合作协议受到两校教师和校友的欢迎,两位校长麦克洛林和A.劳伦斯·洛厄尔(A. Lawrence Lowell, 1856-1943, 1909-1933任哈佛校长)在一次校友聚会上强调:“这将不仅是MIT与哈佛的巨大进步,也是美国教育界整体的巨大进步……这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成就。”Samuel C. Prescott, When MIT was “Boston Tech”, The Technology Press, 1954, p.291.

虽然这次合作受到两校的广泛欢迎,并陆续开展相关工作,但由于之前未能征求麦凯基金会的意见,基金会提请法院裁决,1917年11月17日麻省最高法院的最终判决迫使两校合作结束。法院判决两校的合作违背了麦凯基金会捐赠的初衷,要求停止这个合作,1917年入学的学生可以继续完成当年的学习。

此后,两个学校虽然仍然在许多方面开展了非正式的合作,但官方上都是完全独立的。

回顾MIT建校以来,两个学校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进行了五次的合作讨论,前四次的合作事实上都是哈佛大学希望将MIT并入,即成为哈佛大学的一部分;只有最后一次才是两校间平等地位前提下的合作。而贯穿这个历史过程的则是两校间教育理念和政策的冲突与斗争,事实上直到19世纪末哈佛大学依然强调技术学院必须依附于大学。舸昕编著《从哈佛到斯坦福——美国著名大学今昔纵横谈》,东方出版社,1999,第234~235页。但MIT办学过程中形成的教育理念和培育出的大批工程领域的杰出人才则证明了应用科学可以取代传统的古典教育成为大学本科阶段的教育形态;技术学院也可以以独立个体的形式存在,并取得杰出成就,推动社会进行和工业发展。20世纪初MIT的教育理念不仅得到了美国教育界和科学界的认可,而且也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爱迪生曾这样评价MIT:“在40年的时间里,我一直雇用年轻人。他们刚从技术学院毕业我就任用他们,将他们放在我的工厂里工作。相比国内其他任何学院的同级毕业生,我发现MIT的毕业生拥有较好的、更实用的、更有用的知识。如果每个州都拥有一所这样的学院,这将是对国家极大的好事。这将能更快地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将会提高我们的商业能力,将教会我们如何运用能力和以健全的方式与艰苦的岁月做斗争。毫无问题,MIT是国内最好的技术学院。”Samuel C. Prescott, When MIT was “Boston Tech”, The Technology Press, 1954, p.260.这一时期有一大批学校效仿MIT模式开展教育工作,并且最终哈佛大学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两校之间的这段历史充分显示了罗杰斯工程教育理念的生命力和高瞻远瞩。

2.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之争

进入20世纪以后,学院不仅继续扩展教育课程,而且在相关领域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工作。1903年,化学系诺耶斯(Arthur A. Noyes, 1886级)教授首先创办了物理化学研究实验室(The Research Laboratory of Physical Chemistry),其经费由学院、诺耶斯教授和卡内基研究所共同提供,一群有才华的研究人员组成了实验室的研究团队。物理化学研究实验室在诺耶斯教授的带领下,积极进行物理化学方面的基础研究工作。仅仅几年的时间,由诺耶斯教授带领这支研究团队就给实验室带来了世界级的声誉。1907年,在诺耶斯教授指导下的3名物理化学方向的学生成为学院第一批获得博士学位的学生。Samuel C. Prescott, When MIT was “Boston Tech”, The Technology Press, 1954, p.221.

与此同时,化学系1888年就开设的化学工程专业随着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而崛起。1908年,沃克教授(W. H. Walker)在工业界的支持下建立了应用化学研究实验室(The Research Laboratory of Applied Chemistry),这个实验室积极开展同工业界的合作研究,其研究经费也大量来源于工业企业。

尽管两个实验室的指导思想大相径庭,但学院对两个实验室都采取自由发展政策。两个实验室都是独立运作、自我管理,诺耶斯和沃克两人都是学院化学系的教授,同时也是化学专业和化学工程专业的领军人物。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化学系中选择化学专业的学生明显多于化学工程专业的学生,从表2-9我们无法获知具体在哪一年化学工程专业的学生人数超过了化学专业的学生人数,但从表中可以看出自1907年以后,化学工程专业学生数都大大超过了化学专业的学生数,而且这种趋势随着时间逐渐扩大,1910~1920年间,化学工程专业是学生注册人数增长最快的一个专业,1920~1921年度选修化学工程专业的学生甚至有化学专业学生的5倍之多,化工专业在1920年单独组建了化学工程系。

表2-9 1887~1930年MIT化学与化学工程专业学生统计

说明:1900~1906年数据缺失。

资料来源:1888~1930年MIT校长报告。

20世纪初,MIT还仅仅是一所高等技术学院,化学工程尚未成为一个独立的组织领域,诺耶斯和沃克两人在教育目标和研究理念上有着根本的分歧:诺耶斯坚持“用基础科学的原则、采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严格的训练”,而沃克则主张“与理智地运用科学来解决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相比,教授和学习纯科学简直不值一提”罗杰·L.盖格:《增进知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发展(1900~1940)》,王海芳等译,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第168页。。尽管诺耶斯曾在1907~1909年担任了两年的学院代理校长,其间他多次提出要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工业研究并不是教育机构最主要的研究机遇……教育机构的主战场在纯科学领域——研究基本的原则和现象,而非急功近利的进行应用性推广”托马斯·哈格:《鲍林——20世纪的科学怪杰》,周仲良等译,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第70页。,但显然他的努力没有获得成功。1912年,曾经代理物理化学研究实验室主任的刘易斯教授(Gilbert N. Lewis)由于对学院工业研究倾向的不满,带领几位年轻的研究人员前往加州伯克利大学并担任化学系主任。Reports of the President—1913,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ttp://libraries.mit.edu/archives/mithistory/presidents-reports/1913.pdf.1917年开始,诺耶斯也每年前往加州的“盖茨化学实验室”进行三个月的研究工作。

麦克洛林校长任职期间最重要的工作是MIT由波士顿迁往坎布里奇,这项工作由于获得了大量工业界的支持才得以实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学院再次面临财政危机,同时诺耶斯与沃克之间的冲突也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1919年沃克告知麦克洛林校长如果诺耶斯不离开化学系,他将辞职。由于沃克同工业界的良好关系,麦克洛林校长不得不做出让步,最终诺耶斯教授在1920年辞去了MIT的职务,前往加州理工学院任职。历史证明,对学院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如果说MIT与哈佛大学的几次合并显示了罗杰斯工程教育理念的生命力,而诺耶斯与沃克之间关于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分歧则显示MIT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20世纪前20年自然科学的腾飞迫使高等教育机构加强基础科学的研究,显然麦克洛林校长和MIT都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准备,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院在20年代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