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由传统国都到中国式世界城市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结论

在结束本章前,让我们先总结反映传统中国人世界观即儒道思想的传统中国城市的规划特点:

①选址——相对于人口以及自然环境而言的居中位置。

②方向——南面,特别是主城门,因为南方是生机勃勃的方位以及先圣王的选向,它代表了天道与上天的荫护可以无阻地降临。

③布局——方正并且井然有序,代表有秩序地和自然吻合,以防止灾变的发生。

④王宫或行政中心(在国都之下的城市而言)位于城的中心,天子或主要官员在其中居住,以代表权力的集中和奉天承运的意思。

⑤太庙及社稷坛两组祭祀建筑代表了天子与圣王的一脉相承,以及他和土地的丰产的紧密关系。在这些建筑物的按时祭祀,将他的合法统治具体化,并且得到神祇的持续庇佑。

⑥城墙代表了天子在地上的治权和领域。

⑦市场处于最不吉利的位置——北方,显示出贸易与商人这些非生产性的活动与人物在农业社会中的次要地位。

⑧城市的大小及等级,显示出儒家礼教思想中的等级观念,以及由国都至偏远地方行政管治上的按等级分权的实际必要。

梅菲(Murphy, 1984)在一篇有关城市与文化的论文中说,每个文化在其建造的城市中,通常反映了在面对人类社会同类问题时所显示出的性格、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另外,城市是一个便利而又有效的反映文化的工具,因为它是一个文化的最清晰而又最集中的地上标记。中国城市在某些方面较为特殊:它有最长而又连续不断的历史,它又是个两千年来近乎变化不大,甚少受外来文化入侵,以政治—管治为主体的本地文化产物。我们认为梅菲之言大体上是对的,不过我们要加上一句:中国城市与其他文化的同类产物,特别是西欧城市在概念上和性质上都明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