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服务研究(第四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概念厘定和研究方法

(一)概念厘定

1.民办社工机构

民办社工机构在国内尚未有统一的概念来指称,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民办社会工作组织、社会工作服务社、社会工作事务所等都有使用。为研究方便,本文统一使用“民办社工机构”,并采用民政部《关于促进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的通知》中对“民办社工机构”的概念界定。民办社工机构是指以社会工作者为主体,坚持“助人自助”宗旨,遵循社会工作专业伦理规范,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方法和技能,开展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等服务工作的民办非企业单位。

从提供服务的类型看,目前的民办社工机构包括三种类型,即提供一线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社工机构、提供组织能力建设的支持性社工机构和专业社会工作评估机构。

2.岗位开发设置

岗位开发设置是指根据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开发设置工作岗位。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术语。《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要“按照精简效能、按需设置、循序渐进的原则,研究专业社会工作岗位设置范围、数量结构、配备比例、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设置的政策措施和标准体系”。

在制度建设上,关于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在全国和地方层面还主要局限在民政事业单位,主要遵循的是事业单位体制机制的主要做法。涉及民办社工机构社会工作岗位开发设置的主要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城市,以专业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方案作为主要政策文件的附件形式存在。

(二)研究方法及调研情况

本研究主要采取以问卷调查为主的定量研究和以文献研究、深度访谈为辅的质性研究相结合的综合性研究方法,并保障研究资料来源的原始性和时效性。

1.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主要对依法登记注册且有实质性社会工作服务或项目的市区两级共计56家民办社工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共发送56份问卷,回收56份,问卷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53份,有效回收率为94.6%,调查范围涵盖了北京市所有区,并充分考虑了针对不同服务人群提供服务的机构,同时兼顾了机构发展历史的长短。问卷回收后,对问卷进行了整理、录入和统计分析。

2.深度访谈

为深度了解民办社工机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及管理的情况,本次调研选取了发展较早的2家市级民办社工机构和4家区级民办社工机构,并对其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共计8人进行了深度访谈,深度访谈对象的选择兼顾考虑了机构发展成熟程度和不同服务人群等因素,主要以一对一访谈的方式进行。具体见表1。

表1 参与访谈的民办社工机构基本信息

3.文献研究

文献研究方法主要用于呈现和梳理社会工作岗位设置管理和激励保障(尤其是民办社工机构)相关的既有研究成果,并从中提炼总结已有经验和建设性建议,为研究文献的系统梳理和相关建议的提出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