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公开课:科技文化九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唐代天文星象名著——《开元占经》

《开元占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天文学著作,书中保存了中国最古老的关于恒星位置观测的记录,包含了大量物异和天文星象等方面的术语,在天文史上很有研究价值。

《开元占经》全名是《大唐开元占经》,作者是瞿昙悉达,成书时间约在718至726年之间。唐朝以后,《开元占经》一度失传,所幸在明末又被人发现,才得以流传。全书共120卷,保存了唐以前大量的天文、历法资料和纬书,还介绍了16种历法有关纪年、章率等基本数据。在书中,各种物异和天文星象等方面的术语很多。

瞿昙悉达祖籍印度,其先世由印度迁居中国。关于他本人的生平史料传世很少。在《开元占经》卷一中记载,唐睿宗景云二年(711),瞿昙悉达奉敕作为主持人,参加修复北魏晁崇所造铁浑仪的工作,并于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完成。在《旧唐书·天文志》中又记载有,瞿昙悉达于唐玄宗开元六年(718)奉敕翻译印度历法《九执历》。这部历法后来被录入了《开元占经》,至于瞿昙悉达何时编撰《开元占经》,史无明文。但据今人薄树人考证,瞿昙悉达大概是在开元二年(714)二月之后奉敕编撰《开元占经》的,至于编成时间,则应在开元十二年(724)前后。

《唐开元占经》书影

《开元占经》中关于日蚀现象的论述有很高的科学水平。当时已发明了预报日食的方法,但在时刻计算上还比较粗疏:天文学家借助了一盆水使观测者专注的目光从长时间向上仰视刺目的太阳光本身转变为自然微俯观测刺目程度较低的水中太阳像,从而可以大大减轻观测者的痛苦和疲劳。这个观测方法的发明大大提高了观测日食的能力和质量。此外,《开元占经》还集录了日全食时人们看到的太阳外层的一些现象,如日珥和日冕。

日珥造就的火焰般的太阳

另外,《开元占经》记述了大量古代天文学家有关宇宙结构和运动的认识,而且其中有一些是仅见于此书的。如后秦天文学家姜岌的《浑天论参难》,梁武帝在长春殿召集群臣讨论天文、星象的记载,以及祖暅对姜岌的批评等等。还有些论述在别的古书中虽也有所记载,但是《开元占经》所录却更为详尽。如对祖暅的《浑天论》、陆绩的《浑天象说》等的记载都较《晋书·天文志》《隋书·天文志》等所记为详。所以,集中记述宇宙理论的《开元占经》卷一、卷二,乃是研究中国古代宇宙观的必读之书。

《开元占经》中保存了大量已失传的古代文献资料。据初步统计,《开元占经》中摘录有现已失传的古代天文学和星占学著作共约77种,纬书共约82种。这些佚书在其他古籍中间或已有记载,但完全不如《开元占经》丰富。如有关纬书,明代曾有一位学者孙珏从许多唐宋古籍中辑录出一部纬书辑佚集,题为《古微书》。然而,自《开元占经》重新发现后,清朝人所辑的《玉函山房辑佚书》等所辑纬书篇幅超出了《古微书》好几倍。至于天文学和星占学的著作,则还没有人全面重新辑佚过。此外,《开元占经》中还摘有若干现已佚失的经学、史学和兵家著作。总之,《开元占经》作为保存古代文献的著作来说,称得上是一座宝库。

《开元占经》的流传

《开元占经》自撰成以后,传世极少。这是因为这是一部以星占术为主的书,宣扬天命论,笃信迷信的历代封建统治者都把它视为高度的机密,生怕有人拿其中的话,结合天上的天象来“妖言惑众”,危及自己的统治,所以本书在唐、宋时代就流传极少。宋以后即无记载,甚至连明代的皇家天文台也无藏本。直到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安徽歙县有叫程明善的学者,因给古佛像布施装金,而在佛腹中发现了一部抄本。当今传世较广的是道光年间的恒德堂刻版巾箱本。近年来,中国台北出版了文渊阁藏本《四库全书》影印本。1989年中国书店也出版了影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