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周易》一书,关系我中华古代最精纯的文化,极奇奥而富于法则。韩昌黎所谓“易奇而法”是最简当的批评,但先儒注释都是文言,且人各一说,互相驳诘,以致后学无所适从,几疑阴阳变化,便是天书,以故易学遂日就湮没而不彰。余恐数千年首屈一指的国粹,或消灭于无形,故特切实研究,著为《话解》。俾令融洽贯彻,而归于一致,希望学者易于了悟,为《易》书保存其命脉,而不至废绝。区区的意思在此。
但近今学者每谈学术,都以科学为依归,并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分析研究。今阅此《话解》,见对于天地、人物混合研究,且种种解释概沿用旧学说,或视为陈腐而不屑道,将不免又受一番重大的打击,此不可不先为说明。余本昌明古学的主义,为此白话注解。学者应思,注古人书,自当以古人为主体。我但把古人的文辞讲解明白,教人一看便能了然,就算达到目的。若注古书,把古时的制度习俗全都撇开,强用新学说牵引附会,恐削足纳履,必至越发无有头绪。沿用旧学说一层者,是不能不望学者谅解的。
又,世人自昔即多以《周易》为卜筮之书,更因江湖术士借此糊口,遂故神其说以相诱惑。于是乎更授人以迷信的口实,以致近今学者益无人过问,此尤不可不亟为辨明而祛其疑。考《易》书六十四卦,纯是教人因时因地立身做事的一些法子,其道无方无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其大旨,终不外理数二字。先圣所制揲蓍求卦的方法,实为数学的鼻祖,其占筮惟以阴阳变化、盈虚消长处断,并丝毫无有神将星煞那些事。若能明乎易数,愈可将易理追求入细。盖圣人作《易》,是言人事,非言天道,是为众人言,非为圣人言。圣人“从心所欲不逾矩”,本无疑惑,何待蓍占?惟众人临事难决,故圣人制为此法。以蓍数的七、八、九、六,示人事的进退存亡,教人知所趋避安分守己,行动都无过失,犯上作乱的事,更无由而起。此为圣人的本旨。可见以蓍求卦,纯是理数并重,切实的学问。学者若能悉心研究,便可了解圣人所说“学《易》可以无大过”的旨趣 。
又,前人注《易》,每先画太极、两仪、四象、河图、洛书等于卷首,讲《易》的也先从此入手。抑知后学对于《周易》,心中早有难解的印象,若入手便讲者些难解的故事,讲得若稍含混,便易近似神话,恐把以先难解的印象,更坐实了。本《话解》有见于此,故将以上各项,统列在《系辞上传》“《易》有太极”各节以下,是因学者研究至此,已有相当的认识,此时随画随讲随读,自然就不难了解了。所以不列太极等项于卷首,而列于《系辞上传》第十章。
一卦有六爻,爻是活动的;一卦有六位,位是固定的。六十四卦每卦六爻,阴阳错综,变化无定,所以说爻是活动的。其固定的六位,六十四卦同是一理。特制一表,并先加以说明,以饷读者。什么叫作六位呢?就是每卦由初至上的那六位。此六位固定的解释,如初、三、五三位,是单数,为阳刚位;二、四、上三位,是双数,为阴柔位。二,在下卦位居中,为地位,臣位;五,在上卦位居中,为天位、君位。初合四,二合五,三合上,都是一阴一阳两位相应,有交相援助的关系。二、三、四三位,为下互卦;五、四、三三位,为上互卦。初、二、三为下卦、内卦;四、五、上为上卦、外卦。上位乘下位,有使令的权力;下位承上位,有供奉的义务。学者务将以上六“位”所有固定的各解释,认定记清。再把下列六位表照抄下来,搁在案头,并备如小铜钱的东西数十枚,读《易》时,便将所读的这 一卦爻,用小铜钱按位摆上,把爻合位、对照察阅。如阳爻居在表的阳刚位上,便当位,为正;阳爻居在表的阴柔位上,便不当位,为不正。例如,需()、讼()两卦,“九五”一爻,皆阳爻居阳刚位、当位、正位,正且合中,故爻辞皆吉,《小象》皆曰“以中正也”。履卦()“六三”一爻,是阴爻居阳刚位,不当位,不正,且不中,故爻辞凶,《小象》曰“位不当也”。姑举其例,可以类推。再,六爻居于六位,其乘承,互应,刚柔,上下内外,天地君臣,位合爻均有切实关系及作用。研《易》明此六位表,如开锁的钥匙一般。此非编者信口侈谈,读者一经切实研究,便知所言非虚了。表列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