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的瞬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5章 先秦时代的都市

中国到西周时才出现“国”字。“国”是指人们在围着都市的口字形城郭中,拿着武器守护土地。

大家都知道,周武王除了镐京之外,还在洛阳建立成周,以集聚殷遗民。在鲁、齐、燕等地也置族人或功臣统治。殷代是以现在的河南省为统治全国的中心,到周代,华北与华中地区开始兴起。燕、齐、鲁等国之外,还有许多小国,这些国家都是以祭祀和军事为基础的氏族国家,也是绕有城郭的都邑国家。城郭的四周有采邑,农民就住在这儿,称之为“鄙”。

到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势衰,强国合并邻近的都邑国家,到战国时代,已成七国并立的情势。秦并六国,统一天下之后,都邑国家已变为领土国家,近而成为古代帝国。古代都市也成为帝国内的郡县。县本来是强国征服弱国,或没收家臣土地,把它当作自己的直辖地才设置的。秦孝公于公元前350年,把秦国分为四十一县,以加强中央的统治力量。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天下时,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于其下置县,郡县的都市中含有许多都邑国家时代的都市。

战国时代各国的都市已成为领土国家的中心,除了具有王城功能之外,也是工商业的中心地。燕的下都、赵的邯郸、齐的临淄、鲁的曲阜等城郭的规划未必是一致的。譬如齐的临淄,在南北4000米、东西3000米的外郭的东南,有一边长1000米到1820米的小城,即营丘城。在当时,这或许就是王城。外郭地区是庶民居住的地方。据《战国策》称,有七万户,数十万人。建筑物用砖瓦盖,武器用青铜制造,农工具是铁做的。用铁做农具,已逐渐普及于外郭一带的农民。货币已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