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示例Ⅰ:山东省产业网络构造分析
以山东省2007年42个部门的投入产出表数据为基础,按照上一节的建模方法建立了山东省的产业网络分析模型,各产业部门依次编号为1~42,不同类型产业网络以不同形式进行表示。采用直接消耗系数分别建立DFS-IN、DBS-IN和DFD-IN,以完全消耗系数分别建立完全型BS-IN、BD-IN、FS-IN、FD-IN、W∗CS-IN和WI∗CS-IN。其中,DFS-IN、DBS-IN、W∗CS-IN、WI∗CS-IN以网络的邻接矩阵形式表达;DBS-IN和DFD-IN根据三次产业的类别各分成3个子图共同表达,描述三次产业内及其之间的关系;以BS-IN与BD-IN和FS-IN与FD-IN建立聚合组合型产业网络,以聚合形态模式图表达,描述区域产业聚集的产业分布;以DBS-IN中企业供给链的战略路径决策分析为例,构建产业网络的短链和长链树图形式。
一 产业网络的矩阵形式
山东省DFS-IN和DBS-IN的邻接矩阵分别如图3-3和图3-4所示,分别用0-1数字形式(A)和黑白格形式(B)表示。从矩阵基本的元素分布来看,DFS-IN的关系密度明显高于DBS-IN,且DFS-IN的强关联关系在矩阵上的位置分布比较均匀,而DBS-IN的强关系的边多分布于矩阵右上方的位置。
图3-3 山东省DFS-IN邻接矩阵(42×42)
资料来源:依据《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2007)》(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2011)数据计算。
图3-4 山东省DBS-IN邻接矩阵(42×42)
资料来源:依据《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2007)》(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2011)数据计算。
山东省赋流量边权的W∗CS-IN容量矩阵如图3-5所示,赋权系数(完全消耗系数)的无向CS-IN(WI∗CS-IN)权系数矩阵如图3-6所示,其无向边是以弱有向连接原理进行转化形成的。容量赋权网络的权值实质是限定了产业间直接最大的价值流量,这为基于网络流的研究(如最大流、流中间中心度等)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基础;而赋权系数无向网络的邻接矩阵非0元素多于对应的有向网络,且其元素呈现沿主对角线对称的特点。
图3-5 山东省W∗CS-IN容量矩阵(42×42)
注:此矩阵为原流量数值除以100后不保留小数的流量邻接矩阵。流量邻接矩阵实际就是网络的容量矩阵,只有特定产业间存在强关联关系且产业间物质/价值流量具有非零数值,容量矩阵的对应元素才不为0。
资料来源:依据《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2007)》(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2011)数据计算。
图3-6 山东省WI∗CS-IN权系数矩阵(42×42)
注:原系数数值一般较小,所以此矩阵为原系数数值乘以1000后不保留小数的系数矩阵。
资料来源:依据《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2007)》(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2011)数据计算。
二 产业网络分离子图形式
用直接系数矩阵建立DBS-IN和DFD-IN两个网络(见图3-7和图3-8),并以三次产业分离子图模型体现。
图3-7 山东省DBS-IN
资料来源:依据《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2007)》(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2011)数据计算。
图3-8 山东省DFD-IN
资料来源:依据《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2007)》(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2011)数据计算。
DBS-IN和DFD-IN两个网络可对局部产业链上的产业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进行分析,如可识别出影响产业产品成本的主要上游产业类别和影响产业产品需求的主要下游产业类别;而在网络整体上则能够分析影响产业系统成本或需求的主要产业的关联关系分散或者集中的程度及趋势。依研究需要,根据产业类别的差异对整体网络进行分割或者进行子网提取。如可分割出第二与第三产业间的关联子网络[见图3-7(A)和图3-8(A)],第二产业内的关联网络[见图3-7(B)和图3-8(B)]和第三产业内的关联网络[见图3-7(C)和图3-8(C)],在此基础上利用特定的指标(如产业关联结构评价指标)能够分别研究第二与第三产业间的关联关系特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整体内部关联结构特征。通过对山东省上述三种子网的初步分析发现,山东省农业的下游产业对其拉动性较低,而生产性服务业对工业的整体推动性弱于工业内部相互的整体关联性。从产业关联角度出发,这些薄弱环节可能是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中关注的重点。
三 产业网络聚合图形式
山东省供给型和需求型组合-聚合产业网络分别如图3-9和图3-10所示。用完全系数构建FD-IN、BS-IN、BD-IN和FS-IN,以BS-IN和FS-IN组合成“交”网S-IN,以FD-IN和BD-IN组合成“交”网D-IN,再将S-IN和D-IN分别转化为聚合网。网络以模块化结构表示,关联性质相似的节点在同一框内,其中实线框为完全子网络(任意两个节点间都存在双向的边)。
图3-9 山东省供给型组合-聚合产业网络
资料来源:依据《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2007)》(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2011)数据计算。
图3-10 山东省需求型组合-聚合产业网络
资料来源:依据《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2007)》(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2011)数据计算。
循环产业供给链存在图3-9实线框内的2~4号、11号、14~17号、23号和27号节点间,这些产业相互聚集、彼此支撑,整体对其他产业形成巨大推动作用;循环产业需求链存在于图3-10实线框内的2~4号、11~12号、14号、16号、18号、23号和27号节点间,在整个需求结构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对于传导产业的需求拉动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经过对比可以识别山东省推动力和拉动力均比较强(推动或拉动产业数量多)的产业为2~4号、11号、14号、16号、23号和27号,这应该是目前山东省的关键性产业。这种具有双向关联的产业对于推进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作用。
四 产业网络(类)树图形式
以25号产业为例进行供给结构的战略认知。BS-IN中以25号为起点逆边的方向分别做广度和深度优先遍历提取子网络,并寻找出最短链数目最多的网络(见图3-11)和最长链长度最长的网络(见图3-12)。最短链网络体现了产业受供给的广度(所受其他产业推动影响的分散程度),最长链网络体现了产业受供给的深度(受供给的直接和间接程度)。企业依据其面临的短链和长链供给结构并结合边的重要性水平可进行针对性的战略优化路径选择,而这种选择的差异性受企业战略目标影响。若实施后向一体化战略的企业是为了增加整体原材料产品的供给稳定性,其可在短链网络中逆边的方向选择与其路径长度最大的产业作为一体化的进入产业(如在图3-11中选择5号产业)。若企业一体化是为了减弱原材料产品成本的波动性对自身的影响,则可在长链网络中逆边的方向选择与其路径长度最大的产业进入(如在图3-12中选择39号产业)。而当短链或长链网络有多条最长产业链时,在同等条件下,具有重要性产业链(如边中间中心度较大的边)的路径所到达产业是企业优先选择的进入产业,这样就为后向一体化的决策提供了分析依据。同理,前向一体化战略分析是在需求型网络上进行的,而企业战略联盟分析则需要同时在供给与需求两类网络上进行。
图3-11 山东省25号产业面临的供给结构-短链网络
资料来源:依据《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2007)》(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2011)数据构建的BS-IN计算构建。
图3-12 山东省25号产业面临的供给结构-长链网络
资料来源:依据《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2007)》(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2011)数据构建的BS-IN计算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