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之竞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互联网+银行”

“互联网+金融”:全民理财与小微企业发展

从余额宝、微信红包再到网络银行……互联网金融已悄然来到每个人身边。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国内P2P网络借贷平台半年成交金额近千亿元,互联网支付用户达2.92亿人。传统金融向互联网转型,金融服务普惠民生,成为大势所趋。“互联网+金融”的结合将掀起全民理财热潮,低门槛与便捷性让资金快速流动,大数据让征信更加容易,P2P和小额贷款发展也愈加火热。这也将有助于工薪阶层、自由职业者、进城务工人员等普罗大众获得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中最有活力的实体,小微企业约占全国企业数量的90%,创造约80%的就业岗位、约60%的GDP和约50%的税收,但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企业贷款余额的比例为30.4%,维持在较低水平。“互联网+”金融将让小微企业贷款门槛降低,激活小微企业活力。第三方支付、P2P小额信贷、众筹融资、新型电子货币以及其他网络金融服务平台都将迎来全新发展机遇,社会征信系统也会由此建立。

银行:互联网金融来势汹汹

这是一个全民理财的时代,而掀起新一股理财风暴的当属首款互联网理财产品余额宝。2013年6月13日,余额宝正式上线,这款金融与互联网跨界融合的产物,以其1元起存的超低门槛以及远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的收益,获得了无数粉丝的追捧,腾讯、京东、百度、苏宁等互联网企业忙不迭地推出类似产品,渴望复制余额宝的成功,就连原本不屑于将第三方支付视为竞争对手的商业银行也开始销售类余额宝产品。有了余额宝的这一年,银行、基金、互联网公司、投资者等在互联网金融生态圈内外的主体们经历了哪些改变?

余额宝:颠覆银行业的鲇鱼

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那么余额宝的诞生无疑算是一个支点,它让理财市场丰富了起来,再度掀起了全民理财的热情。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个口号在前几年银行理财产品大热的时候喊得格外响亮,但是在国内的大理财市场中,个人投资者可以投资的渠道有限。而余额宝作为一个新型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构成了普通客户从理财、升值、用钱,到搭载于各种生活场景的一揽子解决方案。随着余额宝的横空出世,除了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外,互联网金融产品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占据了理财市场,除了余额宝以外,多家电商平台及互联网公司推出了类似的各种“宝”产品。各种“宝”也以1元的低投资门槛成为众多投资者追逐的产品,同时P2P网贷产品以及众多衍生产品也纷纷涌现。

天弘基金总经理周晓明直言,余额宝覆盖了原来覆盖不到的人,在传统的金融体系里面得不到很好的服务,或者说按照常理现在还不认为自己需要理财服务的人群。一块钱都可以理财,使人们感到理财离自己那么近,很多以前没有想到理财的人进入了理财的服务领域。在搭上余额宝这辆超高速列车之前,恐怕没有多少人关注过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然而,余额宝的巨大成功,令天弘基金在短短几个月之内从一个规模仅过百亿的公司一举跃升为公募基金行业老大;从原本默默无闻到市场耳熟能详,天弘基金可谓是借互联网崛起的基金业最大赢家。数据显示,在推出余额宝之前的2013年第一季度末,天弘基金管理的公募资产规模仅有105亿元,列全行业第46名。而2013年年报显示,2013年天弘基金营业总收入为3.109亿元,其中余额宝的收入贡献占61.2%。天弘基金从余额宝中分别取得管理费1.038亿元和销售服务费8650万元。这意味着,天弘基金单从余额宝获取的收入就高达1.9亿元。不过,天弘基金2013年净利润只有1092.76万元,原因是其在IT系统上投入了很大一笔资金。截至2014年年底,天弘基金资产规模从2013年年底的1943.62亿元升至5897.97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基金公司,比排名第二的华夏基金多出2559.23亿元。然而,天弘基金仅仅凭借余额宝单腿前行的方式也存在弊端。在天弘基金的总规模中,货币市场型基金的规模占比超过98%,而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的规模总占比不足2%。分析人士表示,“规模庞大的天弘基金像一个巨人,但是它仅依靠余额宝这一条腿在前行。如果银行利率市场化全面放开,那么现在的规模就是它的最高点”。借助于余额宝的成功,中国公募基金业的资产管理规模也实现了一次不小的突破,摆脱了此前规模多年徘徊在2万亿元的窘境。

赚钱的欲望和巨大的知名效应,令众多互联网公司前赴后继地复制余额宝模式。2013年10月起,百度理财平台连续推出百度理财B、百发、百赚、百赚利滚利等产品;12月,汇添富携手网易理财推出了现金宝;2014年1月15日,对接汇添富现金宝的苏宁零钱宝上线;同日微信理财通平台试运行,1月22日正式上线;3月27日京东小金库面世;4月22日,新浪微财富平台上线,主推一款名为存钱罐的账户余额增值产品……

互联网金融目前正处于快速变化的“混战”阶段,从行业和政策来看,该领域对所有涉足企业来说都是相对陌生的,市场格局并不稳定。而从现阶段而言,支付宝相关金融产品毫无疑问是互联网金融的老大,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由于同质化情形严重,不少互联网“宝宝”产品获得的规模也远不及余额宝。例如,微信理财通对接的首款基金——华夏财富宝货币基金——的规模就与余额宝难以匹敌。随着近期银行间市场利率的不断走低,货币基金的收益率整体呈现下滑趋势。有数据显示,50多只“宝宝”中最低的7日年化收益率已经下降到了3.219%。进入统计的50多只“宝”类产品对应的货币基金中,已经有13只产品的7日年化收益率低于4%,占比约为25%。与此同时,7日年化收益率超过5%的货币基金数量也越来越少。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曾经讲过,“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互联网“宝宝”的出现以及规模的迅速扩张,让传统银行业寝食难安。央行数据显示,2014年4月,居民人民币存款同比减少了1.23万亿元。为了提高竞争力保住存款,银行纷纷调高利率,并推出各自的类余额宝产品。这对银行而言无异于自我革命,势必加剧银行业的竞争,并倒逼银行进行金融产品创新及改革。其实,目前余额宝规模也不过5000亿元,与超过百万亿元的存款总额相比,差距颇大,但让银行担忧的是,居民存款向“余额宝”们流动的速度非常快,超出预期。截至目前,工行、中行、交行、民生、兴业、平安、广发等均推出了银行版“余额宝”理财产品,这些产品与余额宝相比均没有太大新意,不能用于购物、刷卡,购买之后必须赎回才能进行消费。而中信银行新近推出的薪金宝则打破了银行系“宝宝”产品线下支付的壁垒,客户可设定一个最低金额,超出部分将自动申购货币基金。而客户在需要使用资金时,无须发出赎回指令,可通过ATM直接取款或直接刷卡消费,该行后台会自动实现货币基金的快速赎回。在收益率上,中银活期宝、平安盈和兴业掌柜钱包等均有不俗表现,而余额宝的收益率排名出现大幅下滑。另外,随着资金赎回压力加大等问题,余额宝等互联网产品的灵活性也出现下降,这些都使互联网金融的未来之路看起来困难重重。而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通过调整优势则体现得更为明显。加之互联网理财产品始终在安全性方面有所欠缺,因此不少用户开始将资金重新转回银行。

以余额宝为首的互联网“宝宝”们在过去一年混得风生水起,但商业银行却乐不起来。这一年,银行业不再完全主导资金供求模式和定价机制,躺着赚钱的日子渐行渐远,余额宝相当于加速了存款端的利率市场化水平。事实上,余额宝本质上就是一只货币基金,在投资对象上,银行的协议存款是目前余额宝等货币基金最主要的投资品,余额宝将90%以上的资产投资于协议存款,以保证流动性需求。目前,即便是利率在央行基础上上浮20%,银行吸收存款的成本也不过是3.3%的定期利息,而对同样是存款的余额宝,银行却要支付4%~6%的利息。这正是令银行感到肉痛的地方。德邦证券董事长姚文平指出,“银行活期存款基准利率较低,中国的银行业垄断大量资金,并在某种意义上形成一种合谋,让客户只能承受这样低的利率,用户在银行存款越多,财富消耗越多”。他称,余额宝及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大大推进了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行了投资者教育。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互联网金融的间接影响远远大于直接的影响,它本身不一定有多大的规模以至于对银行造成什么实质的威胁,但是银行未来可能都采取这样的方式,进行这样的创新,那么结果是整个利率市场化加速了。在他看来,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只是一个催化剂,它诱导了银行变化,引发了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方面的创新和尝试;它借助一个新的渠道绕开了人们对银行存款的关注,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形成竞争,加速了利率市场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互联网金融是利率市场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是利率市场化以外的东西。

传统银行绝地反击:直销银行上线

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大潮对中国传统商业银行影响逐渐深入。2013年9月,北京银行直销银行正式上线,此后民生、包商、平安、兴业等多家银行“赶潮”直销银行,直销银行大热。人们在直销银行购买理财产品,主要是因为操作方便,电脑、手机即可,不用跑银行。直销银行最大的特点就是提供简单的产品,主要是为加强金融服务的快捷性和便捷性,定位为相对年轻的群体,建设良好的体验式金融服务。

直销银行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末北美及欧洲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是互联网时代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银行运作模式,在这一经营模式下,银行没有营业网点,不发放实体银行卡,客户主要通过电脑、电子邮件、手机等远程渠道获取银行产品和服务。在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直销银行已积累起成熟的商业模式,成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欧美发达银行业的市场份额达9%~10%,且占比仍在不断扩大。

2014年年初,民生直销银行正式上线,截至8月末,民生直销银行客户数突破100万人,金融资产破180亿元。北京银行半年报显示,该行持续推进直销银行建设,助力全行战略转型,各项业务均实现零突破。截至报告期末,直销银行储蓄余额达1.22亿元。包商、平安、兴业等多家银行也纷纷“赶潮”直销银行。互联网金融时代下,直销银行在中国大热。

在浙江,外贸企业非常发达,由于行业经营的特殊性,很多企业通过票据收付形式结算,而近几年票据理财的兴起,对于这些外贸企业来说实为“福音”。本来是企业的应收账款,向银行承兑票据之后,就可以大大缓解企业的资金流。银行其实很愿意做票据类的理财产品,因为这在现阶段仍属于银行的表外业务,发行规模上可以做得较大,对银行是有好处的。现在江苏银行直销银行也做票据理财,其产品销售异常火暴,也是一个例证。直销银行最近大热,一方面是因为互联网金融的影响,银行意识到对碎片化资金的管理;另一方面是银行和银行之间抢占市场的体现。

目前,各直销银行以销售短期基金类理财产品为主,利率为5%~6.5%不等,还包括存款业务、资金转入转出、个人贷款、信用卡还款等。其中民生银行直销银行推出“称心贷”小额信用贷款,利率为8%~8.5%;平安银行进行了上万客户的调研与访谈,并对40余家全球领先的直销银行、互联网理财平台等进行分析和借鉴,主要定位为“年轻人的银行”,同时属于轻资产的金融服务平台。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模式逐渐兴盛,对传统商业银行既是挑战又是变革的契机。把握互联网发展脉搏,应对同业和异业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挑战,转变思维是第一要务。国外成熟的直销银行是线上线下融合、互通的一种金融渠道服务。线上渠道由互联网综合营销平台、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多种电子化服务渠道构成;线下渠道采用全新理念建设便民直销门店,以及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多种自助操作渠道。

那直销银行模式在中国已经具备发展的条件了吗?其风险控制程度如何?圆石金融研究院在2013年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银行机构的“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业务已经相对成熟以及国外“直销银行”较成熟商业模式的经验使直销银行在中国的发展条件已经具备。但报告同时指出,利率管制,银行间无法进行差别化的利率竞争以及中国银行业的互联互通和金融资源共享意识还不够等因素使直销银行的发展存在一定障碍。目前国内直销银行大多模仿借鉴了国外直销银行的经验和运营模式,但是,现阶段直销银行目前在售的产品有限,支付和汇兑产品不宽泛。国内发展直销银行有其特殊性,需要做简单、做专,一旦离开这个原则就容易出问题。

互联网金融发展包括三阶段,第一,实现开放、方便、快捷;第二,以风险控制为主;第三就是资源配置。现在的直销银行模式还处于第一个阶段。现在客户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直销银行也是银行服务意识提高的体现。直销银行和网络银行是顺应互联网金融浪潮和现代化客户需求而出现的金融变化。直销银行发展仍处于初步阶段,银行将互联网作为一个运营工具,不会离开其应有的风控和经营原则。

阿里巴巴蚂蚁:搬动银行业大山

马云背后的“女神”终于走上前台。这位叫彭蕾的女人手上握有马云真正的王牌——她执掌阿里巴巴庞大的金融帝国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目前其布局日趋完善,基本覆盖了金融“存、贷、汇”三大板块。

阿里巴巴于2014年9月在美国上市时,彭蕾一袭黑裙站在马云背后。长跑只完成三分之一,好戏还远未落幕,蚂蚁金融是马云“平台+金融+数据”的架构和规划中的重中之重。这家公司未来的上市规模和影响,或将超过阿里巴巴。

随着2014年10月初浙江网商银行的获批,彭蕾站在了聚光灯前。如今,基于电子商务发家的阿里巴巴,已经涵盖支付、小贷、保险、担保、信托等领域。除了天猫和菜鸟外,刻意回避阿里巴巴字样的蚂蚁金融,是阿里巴巴重点打造的品牌。这是一条几乎完美的金融产业链——通过阿里巴巴小贷提供贷款业务,通过支付宝提供支付结算业务,通过资产证券化实现融资,此外还涉及担保、保险、基金等;银行牌照的获取可使其更便利地从事贷款、支付结算等业务,但主要的突破在于能通过存款、同业负债等方式加杠杆、增规模。

阿里巴巴和蚂蚁金融,未来本质上都是一个数据公司。马云希望建立一个囊括所有与消费相关的数据平台,再以这个平台为中心建立数据交易中心。蚂蚁金融旗下的“芝麻信用”网站悄然上线。至此,阿里巴巴金融帝国基本成形。这个中国金融市场的“搅局者”意欲何为?

阿里巴巴的老对手腾讯,早在2014年7月下旬就获得了中国银监会的正式批文设立前海微众银行;此外,温州民商银行和天津金城银行相继成立。彼时,5家试点民营银行中,呼声最高的“阿里巴巴银行”未能首发,“腾讯银行”捷足先登。负责筹组工作的阿里巴巴小微金融服务集团(筹)(“小微金服”,蚂蚁金融前身)副总裁俞胜法出面解释,称不是方案未获批,而是这家银行太过“特殊”,方案尚在讨论之中。俞胜法是彭蕾的得力干将,浙江富阳人,早年毕业于浙江一所“盛产行长”的学校——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前身为直属于央行总行的国家级重点中专浙江银行学院),工行行长易会满、农行副行长楼文龙、浙商银行行长龚方乐等人都是其校友。2014年3月“空降”蚂蚁金融之前,俞胜法的职务为杭州市金融办党组书记、副主任。此前,2004~2013年,俞先后担任杭州市商业银行(杭州银行前身)副行长、杭州银行行长等职务。俞胜法任内,杭州银行成立了浙江省首家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同时把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金融做得风生水起,并因此获得不少赞誉。俞胜法过去发表的期刊文章主要有两篇,一篇谈科技金融,另一篇讲风险管控体系的建设。2014年8月27日,在一场小范围的媒体活动上,盛传将出任“阿里巴巴银行”首任行长的俞胜法第一次亮相。其间,他解释了“阿里巴巴银行”的与众不同。其最大的亮点就是“小存小贷”方案:与阿里巴巴小贷一脉相承,以小微电商为主要客户,提供不超过20万元的“小存”与不超过100万元的“小贷”服务。2014年9月29日,阿里巴巴方面发布的信息显示,获批的网商银行方案有所调整,比如“小贷”的上限提高至500万元,但核心机理没有改变。小微金服品牌与公众沟通部公关专家葛瑞超表示:“我们的构想是创办一个纯网络的银行,基本原理是利用十几年来电子商务在互联网上积累的庞大数据,还原个体消费者及小微企业的信用状况,并据此为他们提供金融服务。”至于如何挖掘虚拟用户的信用属性,蚂蚁金融的一位内部人士这样解释:一个消费者在淘宝、支付宝上注册实名账户后,我们可以获得账户信息、消费信息以及消费能力、消费偏好等数据。举个例子,如果他的收货地址长年不变,再配合水电煤的缴纳数据,我们就可以大致判定他拥有固定住所;如果他购买过汽车用品甚至车险,我们则会确定他已经购车;而若收货地址是单位,我们又能推断他的工作情况和收入水平……至于淘宝卖家,淘宝旺旺上会有他的账户数据、流水数据、经营数据、店铺经营者的行为数据等,这些信息足以呈现这个线上企业的经营状况,由此便能判断他的信用水平。而那些至今游离在淘宝和支付宝以外的群体,首先,网商银行主要以互联网商业生态中的消费者为服务对象;其次,可以通过入口设置或者其他的有序机制采集上述数据。网商银行的这套方案被不少业内人士赞为“真正意义的互联网金融”。在这之前,中国的绝大多数互联网金融产品无不是徒有其表的互联网加上传统金融。获批的网商银行方案只是一个雏形,根据小微金服内部人员的说法,“筹建过程还将与监管层保持沟通”。按照银行业目前的监管政策,办理开户、信用卡、理财等业务都需要“面签”,即客户需要携带有效证件原件等材料到银行进行面谈和签字。这一条件是制约互联网银行开展跨区域业务的关键因素。网商银行最终是否会有实体店,是否需要面签,这些将按照监管层未来的指导和要求逐步落实。

拥有了银行牌照的蚂蚁金融,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其虚拟信用卡将马上重启。2014年3月份,央行叫停了中信银行、蚂蚁金融和腾讯合作的虚拟信用卡业务,主要是因为目前的既有规则并未涵盖这一业务,央行需要对此有进一步研究。如今阿里巴巴筹建自己的银行之后,可以开展自己的信用卡业务,不必再借道其他银行,风险也更加可控。

如果没有意外,半年后网商银行将开始试运营。表面上看,这家银行似乎已“去阿里巴巴化”。这或许是马云的刻意为之。“银监复〔2014〕663号”文件显示,网商银行的主要发起人包括蚂蚁金融、上海复星、万向三农和金润资产,分别认购30%、25%、18%以及16%的股份。这份批复全文445字,通篇没有出现“阿里巴巴”字样。实际上,网商银行与阿里巴巴有着深刻的联系。2014年6月11日之前,蚂蚁金融的名称为浙江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浙江阿里)。2000年10月,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因业务需要,投建浙江阿里巴巴,主营业务为设计、制作、加工网络信息产品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和咨询等,公司法人、执行董事及经理均为马云。浙江阿里巴巴的注册地点为杭州市西湖区文三路477号华星科技大厦九层,最早注册资本为50万元,其中马云出资5万元,伟业(杭州)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伟业公司”)出资45万元。伟业公司是一家以计算机软件开发相关技术咨询服务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彼时的法人代表是技术出身、后来一度出任阿里巴巴集团首席运营官的李琪。2005年3月,马云与伟业公司分别增资45万元和5万元,浙江阿里巴巴的注册资本增至100万元,前述两者各占一半股份。同年7月,伟业公司从浙江阿里巴巴撤出:30%的股份以30万元的总价转让给了马云,其余20%则转入阿里巴巴集团18位创始人之一的谢世煌名下。此后,历经数度变更,2011年浙江阿里巴巴注册资本达到7.11亿元,但股权结构不变,马云与谢世煌仍旧分别占80%和20%的股份。在此期间,支付宝事件爆发。为确保支付宝取得第三方支付牌照,2009年6月与2010年8月,马云分两次将支付宝从阿里巴巴集团剥离,转入其个人绝对控股的浙江阿里巴巴。交易完成后,浙江阿里巴巴总共支付人民币3.3亿元,将当时市场估价约50亿美元的支付宝收为全资子公司。马云因此遭受质疑与痛骂。2011年下半年,阿里巴巴与雅虎、软银签署三方协议,支付宝股权转让风波告一段落。对于被剥离的支付宝以及以支付宝为核心的阿里巴巴金融,马云则有了神来之笔。

2012年9月,马云在网商大会上表示,阿里巴巴集团将从2013年1月1日起转型,重塑平台、金融和数据三大业务。金融方面,2013年年初,支付宝和阿里巴巴金融组织架构调整方案浮出水面——支付宝被拆分为共享平台事业群、国际业务事业群和国内业务事业群,加上原来的阿里巴巴金融,阿里巴巴金融的四大事业群梳理完成。2013年3月7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以四大事业群为班底,以支付宝的母公司浙江阿里巴巴为主体,筹建小微金服,并任命彭蕾为CEO。此前,2012年12月,马云向浙江阿里巴巴引入杭州君澳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以下简称“君澳”),使得前者的注册资本扩容至12.2881亿元,马云和谢世煌的股份则被稀释至46.2886%与11.5721%,君澳持股42.1393%。工商资料显示,君澳的有限合伙人(LP)包括刘振飞、吴咏铭、陆兆禧、彭蕾等20位阿里巴巴高管,他们同时也均为目前已在美上市的阿里巴巴集团的合伙人,其中4人为小微金服的高管;而君澳的普通合伙人(GP)是一家名为杭州云铂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的企业,注册资本1010万元,由马云独资持有。

2014年6月11日,浙江阿里巴巴更名蚂蚁金融,变更后的经营范围包括接受金融机构委托从事金融信息技术服务外包、金融业务流程外包等。同时,马云和谢世煌分别签署赠予协议,将46.2886%和11.5721%的浙江阿里巴巴股权赠予杭州君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至此,浙江阿里巴巴的股权变为君澳持股42.1393%、君瀚持股57.8607%。君瀚成立于2014年1月,其有限合伙人(LP)为马云和谢世煌,普通合伙人(GP)与君澳一样,是马云的杭州云铂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实际上,2013年10月,蚂蚁金融对外发布公告,解释未来的股权安排,即40%的股份作为对全体员工的分享和激励,剩余60%股权将用来逐步引入战略投资者。公告特别提到马云的目标持股状况——不高于其在阿里巴巴集团中的持股比例。此前,阿里巴巴集团提交的招股说明书披露,马云持股8.9%,而他目前持有蚂蚁金融的股权比例为46.2886%。未来,马云在蚂蚁金融的股份会被逐渐稀释,但是,他掌控的杭州云铂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是君澳与君瀚的普通合伙人,通过控制君澳与君瀚,马云依然握有对蚂蚁金融在重大决策上的控制权。

如今,“改头换面”的蚂蚁金融已是“阿里巴巴帝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蚂蚁金融的业务已经覆盖支付(支付宝)、小贷(阿里巴巴小贷)、理财(余额宝、招财宝)、保险(众安在线)、担保(商城融资担保)等诸多金融领域。事实上,蚂蚁金融的金融试水可以追溯至原阿里巴巴金融公司早期的阿里巴巴信贷业务。早在2007年,阿里巴巴金融就开始与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在浙江省的分行合作,为阿里巴巴电商平台上的商家提供贷款服务。2010年和2011年,阿里巴巴金融又分别在浙江和重庆设立小额贷款公司,为阿里巴巴B2B业务、淘宝、天猫三个平台的商家提供额度在100万元以下的订单贷款和信用贷款。阿里巴巴小贷是阿里巴巴金融基于大数据开发的一个互联网金融样本。它的核心机理即通过一个叫作“车间”的数据仓库同步存储阿里巴巴各子公司的数据,再将这些数据代入多达十余种模型,从而产生对贷款者的准入判断与授信金额。依托这套系统,阿里巴巴小贷的客户平均贷款只有3万~5万元,贷款周期20余天,但坏账率不到1%。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底,阿里巴巴小贷累计客户数量已超过65万家,累计投放贷款超过1600亿元。四年时间,阿里巴巴小贷做出了很多成果,包括风控模型、风控体系、风控技术等,但最核心的是,它培养了一批跨越互联网和金融两个领域的大数据工程师,并积累了雄厚的数据处理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可以被网商银行所继承的。

从支付宝的“汇”到阿里巴巴小贷的“贷”, 2013年6月,蚂蚁金融开始尝试“存”——余额宝上线。这个低门槛的理财平台几乎一炮而红,4个半月后,用户数量超过1600万人,余额宝背后的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也一跃成为国内市场上资产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与此同时,蚂蚁金融还与平安保险、腾讯联手,出资筹建互联网保险企业众安在线;2014年4月,蚂蚁金融又推出投资理财开放平台招财宝。余额宝是针对屌丝群体碎片化的理财需求;阿里巴巴小贷则为满足小微企业快速便捷的融资需求;而天猫分期的目的在于降低消费门槛,迎合消费需求。所以一直以来,阿里巴巴都是点对点地提供服务,而通过网商银行,阿里巴巴希望为互联网商业提供完整的、系统化的服务方案。

蚂蚁金融在2014年年末又有新玩法——筹备一个名为“芝麻信用”的大数据项目。除了央行之外,民间征信才刚刚起步,大约有两三家征信公司,蚂蚁金融将是第一批获得征信牌照的公司。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设想中的芝麻信用将用于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帮助其在日常生活中获得更好的服务,比如,芝麻信用与婚庆网站合作可以预防“骗婚”;与利融网合作则能打击“骗贷”。阿里巴巴电商平台上积累了用户消费、店铺经营等大量的信用数据,这些数据能够让阿里巴巴小微在不需要人工审核的情况下提高放贷效率、降低风危,同时这些数据也可以开放出来,供所有的银行和公司查询。在互联网人士看来,蚂蚁信用将是最大的民间征信公司,它掌管的是人们的互联网信用。这正是马云对金融和数据融合构想的体现——跟央行的征信系统不同的是,蚂蚁信用将是随时随地可查询的信用,因为它拥有移动端出口。目前,小微金服的业务几乎都是针对被传统金融机构忽略的“屌丝化”的个体消费者以及小微企业,并努力将业务与传统的银行以及金融机构进行分层与区割。而未来,阿里巴巴金融掀起的“鲇鱼效应”,势必会对传统金融造成影响,所以,看点在于,阿里巴巴金融这个搅局者究竟能发挥多大的作用。

阿里巴巴金融的最终目的不是建立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而是让资金流与物流、数据流构成“阿里巴巴帝国”的高速公路网络,以支付宝为核心建立一个服务于各类交易的金融生态系统,倒逼传统的金融机构服务于这个系统并成为其中的一部分。蚂蚁金融真能成为一个出色的“搅局者”吗?这个故事刚刚开始。在阿里巴巴内部被称为“女神”的彭蕾曾称:“信用等于财富,金融面前人人平等。传统金融因为种种原因做不到,现在互联网金融可以做到。”

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什么?

金融功能的核心,是实现资金的跨主体和跨时期配置,具体体现为储藏、集合、资产管理等不同作用组合,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资金的结算、风险管理等功能。不同的金融机构,实际上就是在以上五大金融功能中发挥各自作用,并各有侧重。

建立在信息技术之上的互联网应用技术,被认为将导致“第四次工业革命”。不过,笔者并不认为以互联网、新材料和新能源相结合为基础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从当前技术进展和资源禀赋情况看,第四次工业革命会否带来全新的分散经营模式,仍存较大不确定性。但是,互联网和金融的结合,却使金融商业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新的经营业态产生、发展并不断壮大,传统经营模式发生重大改变。围绕互联网金融对金融功能的分解与重组影响,互联网金融已改变了金融经营的商业模式,并对社会生活和经济行为产生了变革性影响。金融是经济的核心,金融领域的变革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社会变革和经济转型。

首先,互联网金融直接促进了金融服务外包的发展。互联网金融提高了金融服务的可得性。随着网络和自助设备的普及,人们可以不在现场接受金融服务,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大大提高。没有一家金融机构敢忽视这种发展趋势,网上银行、网络金融等成为各类金融机构拓展业务的重要平台。过去开办营业部、分支行等分支机构、网点的传统做法,正越来越不合适宜。对现有金融机构而言,所有能够标准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都可以放到网上去,金融业也越来越像实物商品经营的销售行为,这直接促使了金融外包经营业态的产生,比如独立的基金第三方销售,网上保险销售,以及各证券公司自建的网上销售平台,甚至在淘宝网上开卖基金的网店等。当前金融机构间互相代理销售已很普遍,金融网点代其他行业收费也早已普及,如代收公共事业费、代售车票等,将来其他行业代售金融产品的现象也不是不可能。金融经营外包的发展,意味着金融功能的实现行为被分离,金融功能被细化并分解。

其次,互联网金融改变了金融功能的实现形式。网络等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普及,逐渐由工具角色发展到经营商业模式的转型推动,互联网不仅是金融经营的实现工具,而且改变了金融经营的商业模式。在商业银行的结算领域,网上银行的发展使得支票清算的联行业务很快衰落,票据业务实际上已由过去的结算功能,逐渐转变为融资功能。在保险领域,上百年来上门推销保险的方式,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很快变得不合时宜。在证券领域,过去营业部行情高涨时,众股民齐声兴奋叫喊的热闹场景早已不再,甚至变得有些冷清。对金融机构来说,若不能适应这种经营模式转变,就意味着要被市场淘汰。

最后,互联网金融催生了金融功能重组下的新业态。互联网金融领域出现的两种最为引人注目的新型经营业态是第三方支付和网络借贷。从金融功能角度来看,这两种业态实际上都是实现了资金集合和风险管理功能的融合。传统金融机构在提供同样的金融服务时,并没有实现对资金归集和风险管理这两种金融功能的有效融合。比如,网上银行支付并不对客户的交易风险管理有所帮助,而仅是将网络作为一种工具来使用,并没有改变银行经营的商业模式;P2P等网贷模式实际上是借助大数据技术,实现了资金归集和风险管理的金融功能,而这些功能过去是独属金融机构的。这也意味着,互联网金融打破了金融行业壁垒。

大数据、移动化、智能化和云计算,在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为金融运行中的关键环节——风险识别,提供了革命性的技术手段,并在此基础上催生了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运行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覆盖更广,因而也就成为发展更快的金融新业态。互联网金融在资本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了信息不对称性问题。正是互联网金融的这种高效率、低成本特性,以及对金融功能重新组合后所呈现的强大功能和高度的市场适应性,即使在市场开放不足、监管严密的现有金融环境下,互联网金融也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其快速发展态势甚至被认为是“野蛮生长”。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现有监管体系也产生了变革推动。“余额宝”“理财通”的兴起,标志着我国互联网金融对整个金融的系统性影响开始有所显现。金融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应该是开放的,各业发展应该呈现百花齐放的特点。目前中国的金融监管过度,导致资本市场发展创新不足,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但互联网金融强劲生长对金融格局带来的改变,必然要求监管体制创新。可以预计,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中国现有金融监管框架的冲击将是系统性的,未来金融监管变革将是结构性、制度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