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晓峰是我们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产物。晓峰当过会长的河南大学三农发展研究会似乎颇受晓峰由行动派到学院派转变的影响,在此后的社团活动中尤其强调读经典。2013年5月19日是河南大学三农发展研究会成立10周年纪念日,应该说,这个社团也是我看着一路走过来的,这个社团的历任会长中的多数竟然都来读了我的研究生。10年,一个学生社团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这个现象也颇值得研究。
那么,我们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又是什么呢?我称之为“三经一专”,“三经”就是经典、经验和团队,“一专”就是专业。经典主要指硕士研究生期间社会科学经典的阅读。我一般要求学生有150~200本社会科学经典的阅读量,再进入经验。博士研究生期间主要是贯通经验,经验一般从农村调查切入,大量的我称之为饱合式的经验调查,可以让博士研究生们经历真正严格的经验训练,从而形成贯通的经验。贯通的经验质感可以让我们有“很硬的常识”。经典、经验之外的第三“经”则是团队,即前面所说的集体调查和以此为基础的集体学术。社会科学研究必须要有积累,积累的前提是学术交流、学术对话、学术批评,面对面的学术对话尤其关键。我们期待有一个亲密且开放的学术共同体协力推进既有研究,并在既有研究基础上形成学术积累。一旦建立了学术积累的机制,则无论目前研究水平高低,只要坚持下去,必定会取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在“三经”之后是“一专”,“专”必须在“经”之后,因为“经”是基础。没有大量的社会科学经典阅读,没有深厚的经验积累,没有建立有效的学术积累机制,“专业化”是盲目的、肤浅的、没有意义的。当前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出现了严重的“专业化”崇拜,这种缺少基础的“专业化”崇拜是有害的,也一定是行之不远的。
我们在“三经”之后开始“一专”的专业化训练,应是从博士论文调查和写作开始,博士论文开了头,却没有结束。在这个意义上,晓峰和他的同学们现在还远未成熟,他们还继续跋涉在学术的田野上,继续在专业研究中成长。我希望,过去经典阅读和经验调查所积累下来的丰富营养,让晓峰他们可以变成参天大树。我期待在中国学界,有那么一群总是不愿成熟、常常犯各种错误的青年学子艰苦地探索,不断地成长。他们将是中国社会科学的希望。
2013年4月29日晚
于华中科技大学东七楼附五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