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新贡献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章 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发展才是硬道理

1978年,在结束十年动乱之后,中国毅然把发展问题提到国家中心任务的地位,坚定地迈出了现代化建设的新步伐,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理论付诸实践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发展观。邓小平是明确提出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第一人,他的发展理论是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前提下,对中国社会发展理论的认识和深化,属于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范畴。它是在改革开放时期对毛泽东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秀成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内容丰富、见解深邃,是在对当代社会时代主题准确判断和社会主义中国国情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形成的,他的一系列的发展思想和发展论断形成了一个系统、完整的发展理论体系,并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基础。

邓小平的发展理论是在认清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一理论的产生有它特定的时代条件、历史经验和现实基础。

作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从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中国的发展问题。他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光观察世界,客观地分析了当今世界总体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发展趋势,揭示了和平与发展的辩证关系。早在十一届二中全会前后,邓小平便深刻地认识到,尽管由于超级大国争霸世界引起战争的危险仍然存在,但制约战争的因素有了可喜的增长,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世界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谋求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进一步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他说:“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105页。邓小平不但明确揭示了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而且还论证了和平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在他看来,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需要和平的环境;发展是和平的保证,发展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是和平的依靠和目的,两者是相互促进的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在和平与发展的关系中,发展问题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只有发展中国家真正发展起来,世界和平力量真正发展起来,才能有效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才能避免世界大战,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才有可能实现。因此,从世界整体矛盾的解决来看,发展问题更为根本,“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105页。他还认为当代世界的核心问题与中国的核心问题是统一的,相互联系的,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有责任利用现在有利的和平环境融入世界发展的潮流,发展壮大自己。

20世纪后半叶的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社会主义又一次面临巨大挑战,在这一关键时刻,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在中国又做了一次更深入的发展和创新,毅然把中国的发展纳入世界的发展,掀起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使我们从各种不科学甚至是扭曲的社会发展道路中解脱出来。从实践经验来看,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建立开始,列宁、斯大林等领导人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道路进行了探索和试验,到80年代后,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根据本国国情,进行了改革。在社会主义国家改革过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和参考,又有失败和教训可以引以为戒。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又领导中国人民开始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进行艰难的探索,这些历程为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经验教训及深刻的历史启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正是在这样的现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邓小平从当代中国的实际出发,指出发展是中国的主要目标。基于对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认识,邓小平反复强调:“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是摆脱落后”《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244页。。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就是要肯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摆脱贫穷和落后,使国家富强起来,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邓小平把主要目标定为发展,把大力发展生产力看作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这些有关发展的论述浓缩成了“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精华。这是邓小平总结了人类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经验,站在时代前列经过深思熟虑而得出的科学结论。具体来说,他的有关发展的思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