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国库现金管理研究:基于管理效率评估及最优化视角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近年来中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财政国库现金迅速增长并且一度突破4万亿元,但同时也出现了两难并存的局面——高额财政国库现金闲置的巨大时间价值损失和财政国库现金高位波动对央行宏观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造成显著影响。本书以当前财政国库现金管理效率为问题导向,主要研究财政国库现金波动对宏观政策效率的影响。对此,本书重点借鉴主要发达国家实施现代财政国库现金管理制度的成功经验,探讨当前中国财政国库现金流波动特征,在此基础上,以中央财政国库现金为例重点研究当前财政国库现金总量波动对宏观政策效率的影响,同时分析财政国库现金存量结构调整对宏观政策效率的影响,并且重点探讨财政国库现金偏离最优水平的效率评估,最后进一步借鉴国际经验,测算财政国库最优库底现金余额,分析提升中国财政国库现金管理效率的市场化管理制度的选择。

研究表明,在当前中国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制度背景下,财政国库现金总量与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都存在稳定的反向关系,财政国库现金的增减将导致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的收缩和扩张。财政国库现金与各层次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财政国库现金波动会引起货币供应量变化,财政国库现金的正向冲击导致货币供应量产生显著的负向反应,货币供应量由于财政国库现金增减而产生收缩和扩张效应。财政国库现金转存商业银行的结构调整会通过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影响货币供给政策,财政国库现金协议定期存款促使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比重上升,以此影响商业银行储备水平与信贷能力。同时,财政国库现金需要商业银行提供抵押品,抵押比例越高,商业银行必须留出的储备购买债券越多,这就促使财政国库现金转入商业银行后社会可用资金下降,导致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寻求更多的储备资金,最终引起货币供给水平波动。

由上可知,中国财政国库现金出现了低效率的问题,尤其是对货币政策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对此,中国必须结合财政国库现金流波动规律及其对金融货币市场的影响特征,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实施现代财政国库现金市场化管理的制度改革。尽管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财政国库现金市场化管理制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为提升国库现金管理效率而实施财政国库现金市场化管理的基础条件基本相似:一是准确构建财政国库现金流预测模型;二是准确测算最优财政国库库底资金;三是厘清中央银行与财政部门关于财政国库现金管理职责的制度安排。在此基础上,确定闲置财政国库现金的投资运作模式,选择财政国库现金管理券等短期现金流融资的制度安排,加强财政国库现金管理市场化的宏观政策协调。

本书进一步结合中国中央财政数据分析了财政国库现金流的特征及预测方式,构建了财政国库最优现金余额模型。研究发现,中国财政国库现金流收入相对支出的可预测性更高,但随着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入,财政国库现金流支出也将更具可预测性。同时,结合测算得出的财政国库最优库底现金余额,发现目前中国财政国库现金已经大幅高于最优水平,这反映了财政国库现金管理效率亟待提升。在实施现代国库现金市场化管理制度方面,混合金库制是最优的制度选择,在此框架下,闲置财政国库现金可以通过买回国债、商业银行定期存款等方式加以利用,并且注重通过货币市场工具适时开展安全性、流动性可控的货币市场运作,在财政国库现金赤字融资问题上,研究证明该操作不会影响中国长期财政可持续性问题,而且对于促进金融市场深化具有积极作用。最后,还应积极构建中央银行与财政部门的日常协调机制,降低财政国库现金市场化运作对宏观政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