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情报失察: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262/23912262/b_23912262.jpg)
1.1 研究背景
第一,企业情报工作的开展已形成全球范围内的潮流。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主旋律,国家的竞争优势愈来愈多地体现在经济、科技和文化领域。企业,作为微观的实体经济组织,其竞争能力和创新水平往往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大量具有创造力、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企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很多国家将企业的情报工作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从政策、技术和管理等多方面给予指导和支持,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日本就是典型的“以情报立国,以企业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国家。美国、英国和法国等国家也适时地将情报工作的重心从军事政治领域转向经济技术领域,将“为企业的情报工作提供支持”视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和职责。由于国家的重视和推动,开展企业情报工作已形成了一种国际潮流。据统计,《财富》杂志评选出的世界500强公司,90%以上都设有企业情报部门。我国的企业情报工作虽然起步稍晚,但近年来一直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对情报重要性的看法已达成共识。“如何改善企业的情报工作”、“如何防范企业情报工作中的失误”、“如何评估自身的情报工作水平”以及“企业情报工作无法达成预期效果的原因及关键影响要素是什么”等问题成为各国政府、国内外企业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企业的情报失察研究即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
第二,竞争环境和竞争格局的巨大变化使企业迫切需要提升自身情报工作水平。全球化趋势和信息技术革命使企业的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首先,全球化使得世界范围内市场经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各国经济贸易日趋融合。市场经济是以公平竞争为基础,以市场机制为资源配置主要方式的经济形式。目前,市场经济已经成为世界主流的经济形式,这意味着竞争环境更加公平,竞争规则更加透明,同时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市场经济参与者之间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取愈加依赖其对环境的洞察、规则的把握和机会的挖掘。其次,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企业的竞争格局。现代企业面对的是动态的竞争、复杂的利益关系、快速变化的竞争格局,正确而高效地获取并使用信息成为所有行业的重要竞争优势来源。一方面,企业可获取的信息量成倍增长,同时获取信息的便捷度也大大提升,这使得企业必须具有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将海量的信息转化为决策所需的情报。另一方面,由于信息可以带来巨大的增值空间,成为竞争对手千方百计获取的目标,如今的企业大多需面对保护自身的商业机密这一挑战。在各行业内,传统的竞争格局逐渐消失,依靠规模经济、细分市场保护、行业壁垒等传统方法保持竞争优势越来越困难。据统计,只要12~18个月,同行企业就会收集到竞争者的研发和产品决策信息,企业成功的竞争·2·行为可能在短短几天内就被竞争者模仿。同时,行业的边界正变得逐渐模糊,机会和挑战随时会出现在不同的商业领域。人们常用“超级竞争”来描述当前的竞争格局。在超级竞争条件下,企业必须重视灵活性、速度、创新性以及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的适应能力。有形资产的优势已逐渐被无形资产所代替,如知识产权、情报和品牌等,能迅速占据有利竞争地位的是那些对市场准确定位的组织,而不再是以资源为基础的组织。竞争环境和竞争格局的改变使企业管理者时刻面临不断增加的信息、快速做出决策的压力和高度不确定性,情报的作用在现代企业运营管理中突显出来。因为拥有大量信息本身并不能保证做出好的决策,如何利用信息,将信息转化为正确的行动才是企业赢得竞争的根本保障。
第三,大量企业运营管理失败的案例为企业情报失察研究提供了丰富素材的同时,也证实了该研究的重要性。有人以“速变”来定义当今时代的特征。大到国际政治经济形式和国家间战略利益关系,小到本国市场情况、消费者偏好以及竞争对手策略,都处在动态的变化过程中,决策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在高度竞争和变化迅速的环境里,企业就像丛林里的生物,其生存的先觉条件在于这个生物有着“灵敏”的触觉,能随时发现环境中的变化并做出适当的反应,否则就会被淘汰。情报就是企业这个生物的“触角”,用来感知外界的变化,获得应变的知识并将其转化为正确的行动。进入21世纪以来,虽然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管理方法和决策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然而,重大的商业失败仍然难以避免。国际知名的大型企业安然集团、巴林银行、八佰半集团、雷曼兄弟相继破产倒闭,国内人们耳熟能详的三株、巨人、秦池也早已辉煌不再。在扼腕叹息之余,很多专家、学者从各个角度研究这些失败的企业案例,期望能探究原因,总结出经验教训。如美国的芬克斯坦在《成功之母》一书中提到,追求错误的幻想、不正确的公司定位以及决策者的偏执个性是造成某些著名企业失败的主要原因。保罗·纳特则称,决策当中需要避免的3个失误是:重复使用容易导致失败的策略、缺乏缜密考虑的投入以及坚持错误的投资
。2002年获得诺贝尔奖的丹尼尔·卡尼曼教授认为,在不确定的环境下,人类的直觉会出现一些系统性的偏差,从而导致管理决策的失误。这些著名的学者从不同视角对企业的失败做出了分析,提供了有启发性的观点。同时,我们也发现,这些失败的企业,在致命的错误发生之前,已经表现出一个共有的特征:与生存环境的不协调,并往往具有很明显的表现,只是这些信号从来没得到重视,最终酿成了失败的苦果。企业组织与生存环境不协调的表现多种多样,包括对市场反应迟缓、与外界沟通不畅、不审慎的投资、采取不恰当的战略、领导人故步自封或妄自尊大、企业员工的流失等。我们知道,健康的情报工作能帮助企业管理者认清形势、把握变化、占据先机、提高决策质量并促进企业学习。那么这些失败的企业从危机信号的出现到最终悲剧的发生,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情报工作为何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那些发展迅猛或表现平平的企业背后,支撑企业运营管理的情报工作有何不同?从情报失察的角度对企业运营管理的研究为企业考察自身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提供了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