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推理的省略形式
在自然语言中,推理是用来论证和交流思想的,而交流总是在具体的个人之间、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交际双方的大脑并不是一块白板,而是承载了大量信息,其中许多信息是交际双方所共有的,或至少是其中一方以为另一方知道的,故在交际过程中没有明确说出:本来是“A和C一起推出B”,由于C属于(或以为属于)说话双方都知道的公共知识,或者是由说话语境明显提供的知识,故被省略,推理表现为省略形式。
但这种省略有可能造成问题:一是被省略或被假定的东西本身可能不是真的;二是这种省略推理中可能暗含着推理方面的错误。因此,在逻辑学中,常常需要把这些被省略的前提、假定、预设补充到推理过程中来,以便考察它们的真实性以及推理过程的有效性。在作这种补充时,常常存在多种不同的选择,这时应该坚持“宽容原则”,即尽可能地把推理者设想为一个正常的、有理性的人,除非故意,他一般不会使用虚假的前提,一般不会进行无效的推理。在做了这些工作之后,再来看被省略的前提是否真实,推理过程是否正确,即对推理者的推理进行评价。
在国内外各种能力性逻辑考试中,有许多考题都需要考虑省略的前提、假设。例如:
在一次试验中,一位博士生和一个机器人各自独立地通过电脑回答一组问题,那群科学家再去鉴别电脑屏幕上的哪些回答是由博士生作出的,哪些回答是由机器人作出的,而鉴别结果的差错率却高达78%。有一些人认为,试验中所提出的那组问题肯定是不充分的,既然它们不能使一群科学家分辨出那位博士生和那个机器人。
这些人的怀疑基于下面哪一项未陈述的前提?
A.有的机器人能够与国际象棋高手博弈。
B.那位博士生可能不是特别聪明。
C.那个机器人是IBM公司的最新一代产品。
D.在那位博士生和那个机器人之间本来存在相当大的差别。
E.有的机器人能够具有相当高的智能。
解析:答案是D。由题干可知,根据对一组问题的回答,科学家不能分辨博士生和机器人,有人由此得出结论:试验中所提出的那组问题肯定是不充分的。只有假定在博士生和机器人之间本来有相当大的差别,而那组问题不能充分揭示这些差别时,才能得出这个结论,因此选项D是必须假设的。其他各项大都与题干中的推断无关或关系不大。再如:
在近现代科技的发展中,技术革新从发明、应用到推广的循环过程不断加快。世界经济的繁荣是建立在导致新产业诞生的连续不断的技术革新之上的。因此,产业界需要增加科研投入以促使经济进一步持续发展。
上述论证基于以下哪项假设?
Ⅰ 科研成果能够产生一系列新技术、新发明。
Ⅱ 电讯、生物制药、环保是目前技术革新循环最快的产业,将会在未来几年中产生大量的新技术、新发明。
Ⅲ 目前产业界投入科研的资金量还不足以确保一系列新技术、新发明的产生。
A.仅Ⅰ。
B.仅Ⅲ。
C.仅Ⅰ和Ⅲ。
D.仅Ⅰ和Ⅱ。
E.Ⅰ、Ⅱ和Ⅲ。
解析:答案是C。题干断定技术革新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并根据这一断定得出结论:产业界需要增加科研投入以促使经济持续发展。为使上述论证成立,Ⅰ是必须假设的,否则,如果科研成果不能够产生一系列新技术、新发明,那么没有理由认为增加科研投入就能有利于经济持续发展。这样,题干的论证就不能成立。为使上述论证成立,Ⅲ是必须假设的。否则,如果目前产业界投入科研的资金量足以确保一系列新技术、新发明的产生,那就没有必要为促使经济持续发展而增加科研投入。这样,题干的论证同样不能成立。Ⅱ显然不是必须假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