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相互报道的难点与误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章 正文(1)

我今天想和大家谈谈中日两国相互报道的难点与误区,即两国相互报道的困难之处,以及双方的报道容易产生摩擦、有碍彼此相互了解的地方。

在谈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得介绍一下日本大众传媒的一些特征。诸位对于中国传媒的特征与基调都很熟悉,应该说是比我还熟悉;所以今天,我将重点放在探讨日本大众传媒扮演的角色及其特征。

先谈谈战后日本大众传媒的基本特征。如果我们说,日本是“传媒大国”或者“新闻大国”,相信谁都不会否定。因为我们知道,不管是从普及率或者报纸的发行量等来看,日本在亚洲,乃至全世界都是名列前茅的。日本的三家大报《读卖新闻》、《朝日新闻》和《每日新闻》的报份是惊人的。《读卖新闻》的发行量是一千万份左右,《朝日新闻》的发行量超过八百万份,《每日新闻》接近四百万份,所以说日本是“传媒大国”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传媒大国”日本的大众传媒在舆论宣传方面,当然起着很大的作用。我们知道,上述三家大报的发行总量差不多是全日本报纸发行量的百分之四十,如果再加上《产经新闻》和《日本经济新闻》,这五家大报的发行量占全国报纸总发行量的一半以上,再加上每家报纸都跟各电视台等还有着系列经营与合作的关系,因此如果媒体开展某项报业宣传活动(press campaign),肯定对民众起着巨大的作用。

谈到媒体的舆论作用,中国大陆及不少中国境外的华文媒体,经常使用一个词叫做“舆论导向”。而在日本,不叫“舆论导向”,叫做“舆论诱导”。我个人认为,舆论诱导比舆论导向更加形象。为什么呢?望文生义,大家看到“诱导”这两个字时,就会明白它其实是含有诱惑你、引导你的意思,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认同媒体的某些论调,因此,同样使用汉字,日文“诱导”这两个字比中文的“导向”还更加生动些。

一、“传媒大国”舆论诱导三大法宝

那么,日本的大众传媒是通过什么方式展开舆论诱导的工作的呢?我曾在我的著作中和不同场合介绍过。一般而言,日本的新闻学者将它归纳为下列“三大法宝”,就是通过这三大法宝来引导民众的舆论。

第一个法宝是“划一性”。所谓“划一性”,最接近中文的说法就是统一口径。日本媒体的统一口径,从其功能而言,我想在全世界应该是排名第一的,当然,在中国或者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也会看到媒体统一口径的情况,但是这个统一口径和日本传媒的统一口径还不是一回事。这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日本有着其独特的记者俱乐部制度,有关记者俱乐部这个话题因为比较细,也比较错综复杂,今天我就不开展了。总之,划一性或者说统一口径是日本大众传媒诱导舆论的重要手法。

第二就是“集中豪雨式”的报道方式。所谓“集中豪雨式”用中文来说,就是“倾盆大雨式”,即铺天盖地的报道。每当一个事件发生时,日本大众传媒就会采取统一口径而又铺天盖地的报道方式。比如说不久前发生的钓鱼岛海域撞船事件,日本的主流媒体不管是哪一家大报,从第一版第二版第三版第四版乃至倒数的各个版面(末页的电视、电台节目表除外)集中同一个话题,通过各种方式来报道。至于各家电视台,更是从早到晚反复播映。

第三个特点就是日本的大众传媒倾向于采取激情主义的报道态度。诸位同学大多数都是新闻传播专业的,那么你们肯定会接触到西方新闻学的两个名词:一个是像《泰晤士报》、《纽约时报》这些以政治经济等硬性新闻为主的高级报纸。一个是像《太阳报》(The Sun)偏重社会新闻的大众报纸。大众报纸和高级报纸的最大的区别是,大众报纸为刺激报份,不惜采用煽情的手法,不怕惹官司,有时也不是很负责任,它只要能够有卖点,什么都可以报,都敢报。而高级报纸就是所谓高素质的报纸,经常出版的纸张有限,报份也有限,它是以政治经济新闻为重点、面向社会精英的报纸。如果以西方高级报纸的严格定义来要求日本的话,那日本没有一份报纸称得上是高级报纸。因为哪怕是最严肃的《日本经济新闻》或者是《朝日新闻》,它在任何大事件,比如绑票等社会新闻上也都采取激情主义而且是铺天盖地的报道,这样的报道方式实际上就已经否定了它成为quality paper的可能性。当然,有些日本学者或者报人不服气,他们认为《日本经济新闻》或者《朝日新闻》乃至《读卖新闻》应该算是高级报纸,它只是有别于西方高级报纸的定义。何况日本报纸为维持其庞大的发行量,必须迎合各方面读者的兴趣和要求,他们声称日本的大报是大众型的高级报纸。但这种看法也是有争议的。

总之,通过上述三大法宝,日本社会在任何事件任何时候发生后的短暂期间之内就很容易形成某种“舆论”。不管是所谓“毒饺子事件”或者说撞船风波之后,你问十个日本人,十有八九都会告诉你相同或者相似的看法。因为,他们接受大众传媒的影响,彼此很快就达成了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