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重点及精选例题
第一节 会计的概念、职能与目标
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例1-1】会计的主要计量单位是( )。
A. 货币
B. 劳动量
C. 实物
D. 价格
答案:A
解析:略。
二、会计职能
会计具有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两项基本职能和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拓展职能,其最基本的职能是会计核算。
【例1-2】下列不属于会计核算环节的是( )。
A. 确认
B. 计量
C. 报告
D. 分析
答案:D
解析:会计核算职能是会计基本职能之一,包括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选项D属于会计拓展职能中的“参与经济决策”职能。
【例1-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会计监督内容的是( )。
A. 财务收支的合理性审查
B. 不定期进行的财产清查
C. 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审查
D. 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审查
答案:B
解析:会计监督是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不定期进行的财产清查不属于会计监督的内容。
【例1-4】下列有关会计基本职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
B. 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质量保障
C. 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是相互抵触的
D. 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是相辅相成的
答案:C
解析: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会计核算提供的各种信息,会计监督就失去了依据;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质量保障,如果只有会计核算而没有会计监督,就难以保证会计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例1-5】下列有关会计职能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基本职能
B. 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质量保障
C. 预测经济前景是会计的基本职能
D. 评价经营业绩是会计的拓展职能
答案:ABD
解析:预测经济前景是会计的拓展职能,不是基本职能。
【例1-6】根据财务报告等提供的信息,定量或定性地判断和推测经济活动的发展变化规律,属于会计拓展职能中的( )。
A. 预测经济前景
B. 会计监督
C. 参与经济决策
D. 评价经营业绩
答案:A
解析:预测经济前景是根据财务报告等提供的信息,定量或定性地判断和推测经济活动的发展变化规律,以指导和调节经济活动,提高经济效益。
三、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是指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即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报告外部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社会公众等。
【例1-7】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会计目标的有( )。
A. 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
B. 进行财产物资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C.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D. 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答案:CD
解析:企业会计目标包括: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做的合理假定,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例1-8】下列各项中,( )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A. 会计主体
B. 持续经营
C. 会计分期
D. 货币计量
答案:A
解析: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服务的特定对象,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二、会计基础
会计基础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1. 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是指收入、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而非实际收支作为确认的标准。
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者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2. 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是指以实际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
政府会计分为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其中,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财务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
【例1-9】形成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不同的记账基础的会计基本假设是( )。
A. 会计主体
B. 持续经营
C. 会计分期
D. 货币计量
答案:C
解析:鉴于会计分期的基本假设会计核算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从而出现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
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指财务报告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例1-10】( )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A. 可靠性
B. 可理解性
C. 可比性
D. 相关性
答案:B
解析: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简明扼要,数据记录和文字说明能一目了然地反映出经济活动的来龙去脉,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例1-11】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有( )。
A. 可靠性
B. 相关性
C. 权责发生制
D. 货币计量
答案:AB
解析: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主要有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选项C属于会计基础,选项D属于会计基本假设。
【例1-12】某企业2016年8月购入一台不需安装的设备,因暂时不用,截至当年年底该企业会计人员尚未将其入账。这违背了( )要求。
A. 重要性
B. 客观性
C. 及时性
D. 明晰性
答案:C
解析: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对于暂时不用的固定资产,企业也应该及时入账并按要求计提折旧。
【例1-13】下列做法中,符合会计信息质量谨慎性要求的有( )。
A. 鉴于本期经营亏损,将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工程借款的利息支出予以资本化
B. 对可能承担的环保责任确认预计负债
C. 对售出商品可能发生的保修义务确认预计负债
D. 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答案:BCD
解析:选项A,由于本期经营状况不佳而将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工程借款的利息支出予以资本化,属于滥用会计政策,不符合谨慎性需求。
【例1-14】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的会计信息,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要求。( )
答案:√
解析: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和现在的情况作出评价,对未来的情况作出预测。
第三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
一、会计要素及其确认条件
会计要素是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会计要素按其性质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例1-15】下列各项中,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是( )。
A. 收入
B. 所有者权益
C. 成本
D. 利润
答案:B
解析: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反映企业在一定日期的财务状况。
1. 资产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具有三个特征。
(1)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2)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还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例1-16】下列各项中,企业能够确认为资产的有( )。
A. 经营租出的设备
B. 经营租入的设备
C. 已收到发票,但尚未到达企业的原材料
D. 近期将要购入的设备
答案:AC
解析:选项B,对于经营租入的设备,企业并不能拥有或控制;选项D,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不形成资产。
2. 负债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根据负债的定义,负债具有三个特征。
(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2)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还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例1-17】下列各项中,企业能够确认为负债的有( )。
A. 应收账款
B. 应付账款
C. 预付账款
D. 预收账款
答案:BD
解析:选项A、C应确认为资产。
3. 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其他综合收益、留存收益等,通常由股本(或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含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构成。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例1-18】留存收益包括( )。
A. 实收资本
B. 盈余公积
C. 本年利润
D. 未分配利润
答案:BD
解析: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其他综合收益、留存收益等。其中,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4. 收入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具有三个特征。
(1)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2)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3)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当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合同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企业应当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
(1)合同各方已批准该合同并承诺将履行各自义务。
(2)该合同中明确了合同各方与所转让商品或提供劳务相关的权利和义务。
(3)该合同中有明确的与所转让商品或提供劳务相关的支付条款。
(4)该合同具有商业实质,即履行该合同将改变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时间分布或金额。
(5)企业因向客户转让商品或提供劳务而有权取得的对价很可能被收回。
【例1-1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收入的是( )。
A. 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股票
B. 让渡固定资产使用权取得的收入
C. 销售一批不用的材料取得的收入
D. 提供服务取得的收入
答案:A
解析:投资者投入的股票属于所有者权益。
5. 费用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2)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3)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费用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定义外,还应当至少符合以下条件。
(1)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
(2)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
(3)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例1-20】关于费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B. 费用表现为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
C. 费用必须在实际支付现金时才能确认
D. 符合费用定义和费用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答案:C
解析:并不是实际支付现金时才确认费用。
6. 利润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
【例1-21】下列各项中,构成企业利润的有( )。
A.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
B. 收入
C. 费用
D.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损失
答案:BCD
解析: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以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二、会计要素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
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
【例1-22】根据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采用( );采用其他计量属性时,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能可靠计量。
A. 历史成本
B. 重置成本
C. 公允价值
D. 现值
答案:A
解析: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采用历史成本。
三、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又称会计恒等式、会计方程式或会计平衡公式,是表明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等式。会计等式包括财务状况等式和经营成果等式。
【例1-23】下列会计等式中,可以反映财务状况的有( )。
A.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B.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C. 收入-费用=利润
D. 收入-成本=利润
答案:AB
解析: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反映企业在一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组成的会计等式为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等式。
【例1-24】下列期末所有者权益的计算公式中,正确的是( )。
A. 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末所有者权益
B. 期末资产-期末费用=期末所有者权益
C. 期末负债-期末费用=期末所有者权益
D. 期末利润-期末费用=期末所有者权益
答案:A
解析: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同一时点上的资产减去负债等于所有者权益的金额。
【例1-25】“利润=收入-费用”等式称为( )。
A. 经营成果等式
B. 基本会计等式
C. 静态会计等式
D. 动态会计等式
答案:AD
解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式通常被称为财务状况等式、基本会计等式和静态会计等式,“利润=收入-费用”等式通常被称为经营成果等式或动态会计等式。
第四节 会计科目和借贷记账法
一、会计科目和账户
1. 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简称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是进行会计核算和提供会计信息的基础。
会计科目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即所属会计要素),可分为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共同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成本类科目和损益类科目;按其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可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例1-26】“应交税费”科目属于( )类会计科目。
A. 所有者权益
B. 负债
C. 成本
D. 损益
答案:B
解析:负债类科目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等。
【例1-27】下列有关会计科目的阐述中,正确的有( )。
A. 会计科目按其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可以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B. 总分类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
C. 明细分类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做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
D. 企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对明细分类科目再进一步分级设置二级科目或三级科目
答案:ABC
解析:明细分类科目包括二级科目、三级科目等,企业可以在总分类科目下设置二级科目、三级科目等明细分类科目。
2. 账户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账户按照核算的经济内容不同,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共同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和损益类账户;按照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账户的期初余额、期末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统称为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
【例1-28】账户设置的依据是( )。
A. 会计科目
B. 会计要素
C. 会计对象
D. 会计主体
答案:A
解析: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
【例1-29】以下有关账户概念的阐述中,正确的有( )。
A.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
B. 账户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
C. 账户是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D. 账户不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
答案:ABC
解析:账户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二、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我国采用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法,是指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用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全面、系统地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一种记账方法。
【例1-3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复式记账法的是( )。
A. 借贷记账法
B. 增减记账法
C. 收付记账法
D. 正负记账法
答案:D
解析:复式记账法根据记账符号的不同,分为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和增减记账法3种,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我国企业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
1. 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左方称为借方,右方称为贷方。所有账户的借方和贷方按相反方向记录增加数和减少数,即一方登记增加额,另一方登记减少额。
【例1-31】下列各项中,与“应付职工薪酬”账户结构一致的是( )。
A. 预付账款
B. 应收账款
C. 其他应收款
D. 应交税费
答案:D
解析:“应付职工薪酬”属于负债类账户。选项A、B、C都属于资产类账户,与负债类账户方向相反。
【例1-32】下列各项中,与“固定资产”账户结构一致的有( )。
A. 累计折旧
B. 无形资产
C. 累计摊销
D. 应收票据
答案:BD
解析:选项B、D都是借方登记增加,贷方登记减少;选项A、C都是贷方登记增加,借方登记减少。
2.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记账规则,是指采用某种记账方法登记具体经济业务时应当遵循的规律。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会计分录,是对每项经济业务列示出应借、应贷的账户名称(科目)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会计分录由应借应贷方向、相互对应的科目及其金额三个要素构成。会计分录按照所涉及账户的多少,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
【例1-33】会计分录的三个要素有( )。
A. 摘要
B. 应借应贷方向
C. 金额
D. 相互对应的科目
答案:BCD
解析:会计分录简称分录,是对每笔经济业务列示出应借、应贷的账户名称(科目)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会计分录由应借应贷方向、相互对应的科目及其金额三个要素构成。
【例1-34】会计分录种类有( )。
A. 一借一贷
B. 一借多贷
C. 多借多贷
D. 多借一贷
答案:ABCD
解析:会计分录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为简单会计分录,一借多贷、多借一贷和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属于复合会计分录。
3. 借贷记账法下的试算平衡
试算平衡,是指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及资产与权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恒等关系,通过对所有账户的发生额和余额进行加总,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试算平衡分为发生额试算平衡和余额试算平衡两种。试算平衡是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来完成的。试算不平衡表示记账一定有错误,但试算平衡不能表明记账一定正确。
【例1-35】试算平衡分为( )。
A. 发生额试算平衡
B. 余额试算平衡
C. 期初余额试算平衡
D. 期末余额试算平衡
答案:AB
解析:试算平衡的方法包括发生额试算平衡和余额试算平衡两种。
【例1-36】下列记账差错中,能通过试算平衡表发现的是( )。
A. 漏记
B. 错误地使用借记会计科目
C. 借方登记金额多记
D. 颠倒记账方向
答案:C
解析:能通过试算平衡表发现的错误一定是导致借贷金额不平衡的错误。选项A、B、D都不会使借贷金额不平衡。选项C,借方登记金额多记会使借方金额大于贷方金额,从而导致试算不平衡,所以可以通过试算平衡表发现。
第五节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与账务处理程序
一、会计凭证
1. 会计凭证的概念
会计凭证,是指记录经济业务发生或者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依据。会计凭证按照填制程序和用途不同可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2. 原始凭证
原始凭证,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情况的原始凭据。
原始凭证按照取得来源不同,分为自制原始凭证和外来原始凭证;按照格式不同,分为通用凭证和专用凭证;按照填制的手续和内容不同,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和汇总凭证。
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包括:①凭证的名称;②填制凭证的日期;③填制凭证的单位名称和填制人姓名;④经办人员的签名或者盖章;⑤接受凭证单位的名称;⑥经济业务内容;⑦数量、单价和金额。
原始凭证的填制应当符合记录真实、内容完整、手续完备、书写清楚规范、编号连续、填制及时等要求,不得涂改、刮擦、挖补。企业应当对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正确性等进行审核。
【例1-37】下列各项中,属于原始凭证的是( )。
A. 购货合同
B. 购货申请单
C. 产品入库单
D. 发料单
答案:CD
解析:选项A、B不属于原始凭证。
【例1-38】原始凭证按填制手续及内容不同,分为( )。
A. 一次凭证
B. 累计凭证
C. 汇总凭证
D. 外来凭证
答案:ABC
解析:原始凭证按照填制的手续和内容不同,可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和汇总凭证。
【例1-39】会计人员在审核原始凭证时发现有一张外来原始凭证金额出现错误,正确的更正方法是( )。
A. 由经办人员更正,并报单位负责人批准
B. 由出具单位更正,并在更正处加盖公章
C. 由审核人员更正,并报会计机构负责人审批
D. 由出具单位重新开具
答案:D
解析:原始凭证出现金额错误时,应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
【例1-40】以下关于原始凭证填制要求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 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应用正楷或草书填写
B. 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到“元”为止的,在“元”之后应写“整”(或“正”)字;中文大写金额数字有“分”的,“分”后面可以不写“整”(或“正”)字
C. 已预先印定编号的原始凭证因错作废时,加盖作废戳记,妥善保管,不得撕毁
D. 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前应标明“人民币”字样,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应紧接“人民币”字样填写
答案:CD
解析:选项A,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应用正楷或行书书写;选项B,中文大写金额数字有“分”的,“分”后面不写“整”(或“正”)字。
3. 记账凭证
记账凭证,是指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对其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后所填制的会计凭证,作为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记账凭证按照反映经济业务内容的不同,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记账凭证应当具备的基本内容包括:①填制凭证的日期;②凭证编号;③经济业务摘要;④会计科目;⑤金额;⑥所附原始凭证张数;⑦填制凭证人员、稽核人员、记账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或盖章。
记账凭证的填制除应做到内容完整、书写清楚和规范外,还应符合一些特定要求。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在记账之前应由有关稽核人员对记账凭证的相关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核。
【例1-41】账簿记录是登记记账凭证的直接依据。( )
答案:×
解析:记账凭证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例1-42】购买的材料验收入库,银行付款一部分,另外一部分暂欠。这笔经济业务应填制( )。
A. 收款凭证
B. 付款凭证
C. 转账凭证
D. 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答案:D
解析:银行付款的部分,应编制付款凭证;另外一部分暂欠,应编制转账凭证。
【例1-43】原始凭证应具备的基本内容有( )。
A. 填制日期
B. 经济业务涉及的会计科目
C. 经济业务的内容
D. 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
答案:AC
解析:选项B、D是记账凭证的内容。
4. 会计凭证的保管
会计凭证的保管,是指记账后会计凭证的整理、装订、归档和存查工作。会计凭证应定期装订成册,防止散失。会计凭证的封面上应注明单位名称、凭证种类、凭证张数、起止号数、年度、月份、会计主管人员和装订人员等有关事项,会计主管人员和保管人员应在封面上签章。会计凭证应加贴封条,以防止抽换凭证。原始凭证较多时,可单独装订。会计凭证的保管应当符合相关规定,在期满前不得任意销毁。
【例1-44】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会计机构保管( )年。
A. 2
B. 1
C. 3
D. 5
答案:B
解析:每年装订成册的会计凭证,在年度终了时可暂由单位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期满后应当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未设立档案机构的,应当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管。出纳人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
【例1-45】下列关于会计凭证保管要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会计凭证应定期装订成册,防止散失
B. 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遗失时,应由遗失人员写明详细情况,由经办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单位负责人批准后代作原始凭证
C. 会计凭证应加贴封条,以防止抽换凭证
D. 要遵守会计凭证的保管期限要求,期满前不得任意销毁
答案:B
解析: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遗失时,应取得原签发单位盖有公章的证明,并注明原始凭证的号码、金额、内容等,由经办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单位负责人批准后,代作原始凭证;无法取得证明的,如车票丢失时,则应由当事人写明详细情况,由经办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单位负责人批准后,代作原始凭证。
二、会计账簿
1. 会计账簿的概念
会计账簿简称账簿,是指由一定格式的账页组成的,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会计账簿的基本内容包括封面、扉页、账页。会计账簿按照用途不同,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和备查账簿;按照账页格式不同,分为三栏式账簿、多栏式账簿、数量金额式账簿;按照外形特征不同,分为订本式账簿、活页式账簿、卡片式账簿。
【例1-46】下列账簿中,必须采用订本式账簿的是( )。
A. 原材料明细账
B. 库存商品明细账
C. 银行存款日记账
D. 固定资产明细账
答案:C
解析:订本式账簿一般适用于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原材料明细账和库存商品明细账采用活页式账簿,固定资产明细账采用卡片式账簿。
【例1-47】能够序时反映企业某一类经济业务会计信息的账簿是( )。
A. 明细分类账
B. 总分类账
C. 备查账簿
D. 日记账
答案:D
解析:序时账簿又称日记账。启用会计账簿时,应当在账簿封面上写明单位名称和账簿名称,并在账簿扉页上附启用表。企业应当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并应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
【例1-4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凡需要结出余额的账户,结出余额后应当在“借或贷”等栏内写明“借”或者“贷”等字样
B. 对于没有余额的账户,应当在“借或贷”等栏内写“—”,并在“余额”栏内用“0”表示
C. 现金日记账必须逐日结出余额
D. 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逐日结出余额
答案:B
解析:对于没有余额的账户,应在“借或贷”栏目内写“平”字,并在“余额”栏“元”位处用“0”表示
【例1-49】登记账簿时,记满一页时,下列不正确的操作为( )。
A. 只计算本页的发生额
B. 只计算本页的余额
C. 计算本页的发生额和余额,同时在摘要栏中注明“过次页”字样
D. 不计算本页的发生额和余额,但应在摘要栏中注明“过次页”字样
答案:ABD
解析:每一账页登记完毕转下页时,应当结出本页发生额及余额,写在本页最后一行和下页第一行有关栏内,并在摘要栏内注明“过次页”和“承前页”字样;也可以只将本页发生额及余额写在下页第一行有关栏内,并在摘要栏内注明“承前页”字样,以保持记账的衔接和连续性。
【例1-50】下列情况中,可以用红字记账的有( )。
A. 在不设“借”“贷”等栏的多栏式账页中,登记减少数
B. 在三栏式账户的余额栏前,如果未标明余额方向的,在余额栏内登记增加数
C. 按照红字冲账的记账凭证,冲销错误记录
D. 冲销账簿中多记录的金额
答案:ACD
解析:选项B,在三栏式账户的余额栏前,如未印明余额方向的,则在余额栏内用红字登记负数余额。
【例1-51】登记账簿时,发生的空行、空页一定要补充书写,不得注销。( )
答案:×
解析:如果发生跳行、隔页,则应当将空行、空页划线注销或者注明“此行空白”“此页空白”字样,并由记账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例1-52】启用订本式账簿时,应当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顺序编定页数,不得跳页、缺号。使用活页式账簿时,应当按账户顺序编号,不须定期装订成册。( )
答案:×
解析:使用活页式簿页时,应当按账户顺序编号,并须定期装订成册。
【例1-53】银行存款日记账只适合采用三栏式。( )
答案:×
解析: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与库存现金日记账相同,可以采用三栏式,也可以采用多栏式。
【例1-54】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依据有( )。
A. 银行存款收款凭证
B. 库存现金收款凭证
C. 库存现金付款凭证
D. 银行存款付款凭证
答案:ACD
解析:库存现金收款凭证应作为库存现金日记账的登记依据。
【例1-55】三栏式库存现金日记账应由会计人员根据库存现金收款凭证、库存现金付款凭证,按照库存现金收、付款业务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 )。
答案:×
解析:三栏式库存现金日记账应由出纳人员根据库存现金收款凭证、库存现金付款凭证及银行存款付款凭证,按照库存现金收、付款业务和银行存款付款业务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
平行登记,是指对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都要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一方面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记入所辖明细分类账户的方法。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的要点包括方向相同、期间一致、金额相等。
【例1-56】下列属于平行登记要点的有( )。
A. 方向相同
B. 期间一致
C. 金额相等
D. 同时登记
答案:ABC
解析:略。
2. 对账与结账
对账,是对账簿记录进行核对。对账一般分为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实核对。结账是将账簿记录定期结算清楚的会计工作。结账的内容通常包括结清各种损益类账户,据以计算确定本期利润;结出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合计和期末余额。
【例1-57】下列对账工作中,属于账账核对的有( )。
A. 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的核对
B. 总账账户与所属明细账户的核对
C. 应收款项明细账与债务人账项的核对
D. 会计部门的财产物资明细账与财产物资保管、使用部门明细账的核对
答案:BD
解析:选项A、C属于账实核对。
3. 错账更正的方法
错账更正的方法一般有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补充登记法等。
【例1-5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应用划线更正法时,可以只划去错误的单个数字
B. 应用划线更正法时,不可以划去错误的文字
C. 应用划线更正法时,数字必须全部划去
D. 应用划线更正法时,必须全部涂掉
答案:C
解析:应用划线更正法时,不得只划销错误数字,应将全部数字划销,保持原数字清晰可辨。
【例1-59】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正确,只是金额发生错误,此时可采用的错账更正方法有( )。
A. 划线更正法
B. 横线登记法
C. 红字更正法
D. 补充登记法
答案:CD
解析: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正确,如果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则采用红字更正法;如果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则采用补充登记法。
三、账务处理程序
企业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主要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和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是登记总分类账的依据和方法不同。
1.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是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先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再直接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的一种账务处理程序。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适用于规模较小、经济业务量较少的单位。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点是简单明了,易于理解,总分类账可以较详细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缺点是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较大。
2.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是指先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定期根据记账凭证分类编制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和汇总转账凭证,再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的一种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适用于规模较大、经济业务量较多的单位。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点是减轻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缺点是当转账凭证较多时,编制汇总转账凭证的工作量较大,并且按每一贷方账户编制汇总转账凭证不利于会计核算的日常分工。
3.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又称记账凭证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是指根据记账凭证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再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的一种账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适用于经济业务量较多的单位。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点是减轻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易于理解,方便学习,并可做到试算平衡;缺点是科目汇总表不能反映各个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不利于对账目进行检查。
【例1-60】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点有( )。
A. 总分类账反映经济业务较详细
B. 减轻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
C. 简单明了,易于理解
D. 便于核对账目和进行试算平衡
答案:AC
解析:选项B是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和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点,选项D是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点。
【例1-61】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适用于( )。
A. 规模小、经济业务量较少的单位
B. 规模大、经济业务量较多的单位
C. 规模小、经济业务量较多的单位
D. 规模大、经济业务量较少的单位
答案:A
解析: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适用于规模较小、经济业务量较少的单位。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地克服其局限,在实务工作中应尽量将原始凭证汇总编制成汇总原始凭证,再根据汇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从而减少总账登记的工作量。
第六节 财产清查
一、财产清查概述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等财产物资进行盘点或核对,确定其实存数,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财产清查按照清查范围,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按照清查的时间,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按照清查的执行系统,分为内部清查和外部清查。财产清查的程序一般包括如下几项。
(1)建立财产清查组织。
(2)组织清查人员学习有关政策规定,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业务知识,以提高财产清查工作的质量。
(3)确定清查对象、范围,明确清查任务。
(4)制订清查方案,具体安排清查内容、时间、步骤、方法,以及进行必要的清查前准备。
(5)清查时本着先清查数量、核对有关账簿记录等,再认定质量的原则进行。
(6)填制盘存清单。
(7)根据盘存清单,填制实物、往来账项清查结果报告表。
【例1-62】在企业撤销或合并时,要对企业的部分财产进行重点清查。( )
答案:×
解析:在企业撤销或合并时,要对企业的全部财产进行全面的盘点与核对,进行全面清查。
【例1-63】企业在遭受自然灾害时,对存货进行清查属于( )。
A. 全面清查
B. 局部清查
C. 局部不定期清查
D. 全面不定期清查
答案:C
解析:清查时只针对遭受灾害的存货进行清查,并且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可预见的,所以属于局部不定期清查。
【例1-64】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既可以是全面清查,又可以是局部清查。( )
答案:√
解析:一般情况下,定期清查中,年终决算前进行全面清查,季末和月末进行局部清查;不定期清查可以进行全面清查,也可以进行局部清查。
二、财产清查的方法与处理
库存现金的清查是先采用实地盘点法确定库存现金的实存数,然后与库存现金日记账的账面余额相核对,确定账实是否相符。对库存现金进行盘点时,出纳人员必须在场。
银行存款的清查是采用与开户银行核对账目的方法进行的,即将本单位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账簿记录与开户银行转来的对账单逐笔进行核对,来查明银行存款的实有数额。银行存款的清查一般在月末进行。未达账项,是指由于结算凭证在企业与银行之间或收付款银行之间传递需要时间,造成企业与银行之间发生入账的时间差,一方收到凭证并已入账,另一方未收到凭证因而未能入账而形成的账款。实物资产的清查主要采用实地盘点法、技术推算法进行。在实物清查过程中,实物保管人员和盘点人员必须同时在场。
往来款项一般采用发函询证的方法进行清查。
对于财产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如财产物资的盘盈、盘亏、毁损或其他各种损失,应核实情况,调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理。
【例1-65】对库存现金进行清查应采用的方法是( )。
A. 实地盘点法
B. 技术推算法
C. 发函询证法
D. 实物盘点法
答案:A
解析:库存现金清查先采用实地盘点法确定库存现金的实存数,然后与现金日记账的账面余额核对,确定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等。
【例1-66】某企业12月31日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为15 000元,经逐笔核对,查明未达账项如下:银行已收、企业未收9 200元,银行已付、企业未付200元。那么,该企业的实有存款金额为( )元。
A. 24 000
B. 6 000
C. 5 600
D. 24 400
答案:A
解析:企业的实有存款金额=15 000+9 200-200=24 000(元)。
【例1-67】下列关于库存现金清查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
A. 库存现金只需要进行定期清查
B. 库存现金清查时,出纳人员应该回避
C. 填制的库存现金盘点报告表为原始凭证
D. 现金清查后,如果存在账实不符,也不得调整库存现金日记账
答案:ABD
解析:库存现金保管人员更换时,就需要对库存现金进行不定期清查;库存现金清查时出纳人员必须在场,由出纳人员经手盘点,清查人员从旁监督;如果存在账实不符,则需要调整库存现金日记账。
第七节 财务报告
一、财务报告及其目标
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及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报告使用者通常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社会公众等。
二、财务报表的组成
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及附注。
【例1-68】下列选项中,属于财务报表的是( )。
A. 资产负债表
B. 利润表
C. 现金流量表
D. 财务报表附注
答案:ABCD
解析: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以及附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