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气的女人:女人唯有修心,才能得到幸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4章 生命中没有什么可遗憾的

以一颗善意的心面对世界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舍利子是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又名尊者舍利弗,据说此人非常有智慧,在释迦牟尼的众多弟子中具有极高的威望。

此处,是观自在菩萨在对舍利弗说法。“色不异空”,是说我们这双肉眼所看到的事物和现象(色),都是没有实体的。因为,这些事物和现象,都是变动不息的。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和条件,造成了事物暂时的存在,同时也造成事物不停地变化。世上绝对没有不发生变化的实体存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便是“空”。

“空不异色”是说,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一切物质现象,尽管时刻变化,没有一种实体,但由于人们的肉眼只能看到这种现象,所以便把现象存在视为一种假定不变的状态。注意,这只是一种假定不变的存在。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两句的意思是,我们肉眼所看到的现象和存在,既不能说是“有”,但也不能说是“无”,当我们把心专注于其中,它便是存在的,便会对我们的生命带来影响。但如果我们的心,并没有黏着在其中,那么任它如何变化,便都不会给我们的情绪、生活带来丝毫影响。

比如说,假如我们带着一颗善意的心去看待人际交往中的矛盾,那么便不会存在那么多的是非怨恨。假如,我们带着善意之心来生活,那么生活中又怎么会有数不清的烦恼呢?其实所谓烦恼,所谓怨恨和是非,那不过是我们自己生出的感受、做出的评断而已。

举个例子来说,我有一位努力上进的女友。我和她在一起生活时,每天晚上她都要忙着翻译书稿,以这种兼职方式来赚取外快。每次,她都全神贯注地忙碌着,把心放在书稿上。直到把这天的工作完成后,她才说:“哎呀,我的腰很酸,我的脖子很疼。”可见,这腰酸背痛的毛病是早就存在的了,只是,她的心并没有放在这里。当我们沉浸在某种状态中时,就真的能够忽略掉很多不那么美好的生命体验。

杨绛先生说过:“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女人就应该带着善意,专注在自己生命中那些感受美好的事物上。当我们的内心开满了玫瑰,就不会在意旁人是否会在我们的生活中种下杂草;当我们心有善意且又专注,就会将自己变为一枚磁石,将一切美好的人事物都吸引至身边。唯有善意,才能使女人的灵魂永远散发着芬芳;唯有专注而不黏着,才能让心灵自在无挂碍,时刻都活在不执着的人生境界中。

【静心禅语】

带着善意看世界,处处是花香。

有着怎样的心,便体验到怎样的世界。

心无系缚,身无所累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这一句说的是人的心理活动和感受感觉。不独是物质存在是变动不居、具有空性的,就连我们的一切感受觉知以及对事物的认识,也是如此。

写到此处,我倒很想把生活里的一个故事分享给大家。

记得和友人小聚时我们闲聊,当我说,一个人眼中的世界,不外乎是她内心状态的映现。我这个朋友便笑我,她说我这种想法太幼稚。“完全的心无所缚,便是彻底的麻木不仁,更是过分的置身事外,这就是对人生的不负责。”我的朋友这样反驳我。

然而,果真如她所说的这样吗?

我想起了曾经的自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沉溺在对恋人的近乎狂热的爱恋中。想来被爱情冲昏头的人们,都能体会到这种感觉吧。最初,我认为自己的爱很伟大,这种爱,让我无时无刻地不惦记着那个人。即便每隔三五天我们便能会面,可我依然经常在电话、短信里对他倾诉自己的情感。但渐渐地,我发觉他对我的态度变了。随着他的态度转变,我心中那曾有的甜蜜幸福便都荡然无存。那段时间,我经常反问自己:“这样的生活,真的很幸福吗?”

于是我开始怨恨他,认为他这人太无情无义。但渐渐地我觉察到,所有的问题源头其实都在自己。如果在最初,我没有把恋人当作自己生命的全部,那么便不会整日担心会失去他,也就不会如此这般地黏着于他。渐渐地我也明白,生活原本就是一片广阔的天地,而爱情,只是生活中的一个部分。而诸如工作、学习等,也是如此的。

不论是什么,只要我们把心系缚在其中,那么身心便不得自在安乐。这种感受实在太痛苦了。但这种痛苦却怨不得别人。痛苦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事物现象的本来面目。尽管像林徽因所说:“我们总是会被突如其来的缘分砸伤,把这些当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题。有些缘分只是南柯一梦,瞬间的消逝便成了萍踪过往。有些缘分却落地生根,扎进了你的生命中,从此纠缠不清。”

但其实我想说,缘分从来就不会对谁“纠缠不休”,所谓的纠缠,无非就是人心头的那么些执念和缠缚。一旦我们懂得,爱要有度且心灵不要过分地黏着系缚,那么我们便会发现,缘分带来的只会是两朵生命浪花激荡起的壮丽。

正因为心无系缚,我们才不会被负累困重感所绑架。

【静心禅语】

用心地生活,

去创造幸福,奉献自己,体验快乐,

而不是把所有的身心都捆绑在,

那些变动不居且随时破灭的外境上。

什么都想要的人,什么都得不到

你身边有那种什么都想要的女人吗?

什么都想要的人,不论容貌身材有何差异,收入职业有何不同,但总归是有一个共同点的,那便是贪。比如买衣服,或许我们真的不缺那成堆的花里胡哨的衣服,但看到了自己中意的,便会把它买回来。然而买回来并不常穿,甚至买回很久之后,标签挂牌都还在衣服上。

有些东西,是可以用钱来购买的。有些快乐,是可以通过消费、占有来获得的。但买回过多的东西却并没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改善,通过不断占有带来的快乐也持续得十分短暂。于是我们便掉进了一个无限的死循环:越是什么都想要,便越是觉得身心劳顿,即便在尽情地消费、放纵、占有之后,也依然不会真的幸福,以致什么都得不到。

而我们看看那些心思简单,愿意过一种简单生活的女性朋友,她们想要的东西没那么多,但只要是自己拥有的,就必然会珍惜。有时候细细地想去,人这一生需要的东西实在也不必太多。我们什么都想要,实际上是要满足内心的空虚感,而且一直以来我们都被一个根深蒂固的理念所绑架:占有的越多,生活才越幸福,内心才越具有安全感。

然而,物质并不是永远都存在的。

什么都想要的人,有时候心头那“想要”的念头无非是将别人灌输的理念牢固地焊接在了自己的生命之中。在我们身边,总有人说“必须有了大笔存款,你才能活得好”,或者“必须找到一个能赚钱的伴侣,才能过得幸福”。这些观点,虽不能说完全错误,但必然也是有着局限性的。

如果说,为了安全感,为了享受生活而什么都想要的女性是因为过于贪心,那么因为受他人价值观摆布而试图占有一切的女性便是多少有些迷茫了。生活就是自己的,心中的贪念可以对治,但如果将自己的生活听任于他人观念的摆布,那就很难救治了。一个活得智慧且率性的女人,就该像村上春树说的那样:“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怎么也长久不了。”

什么都想要,便注定什么都得不到,因为心中的贪欲是被我们的放纵给喂养大的。同样,生活的方向和节奏,我们应该自己把控,不必被他人的观念束缚了手脚,更不要为迎合他人而放纵了贪念。

【静心禅语】

给心灵留些空间,

不要用过多的欲望。

挤占了心灵原本的恬静,

别妄想什么都占有。

无尽的贪欲岂能有尽头?

只要你懂了,生命中就没有遗憾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

舍利子是释迦牟尼的一位高徒,因为颇有智慧而备受推崇。在这里,向舍利子讲授“空相”智慧的,依然是观自在菩萨。

正是因为五蕴等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是由无数无量的条件、因素形成的,所以,这些事物存在,都是时刻变化着的。既然不可能固定不变,那么又何必希望它们永久存在呢?

更何况,不单是这些事物在变化,我们的心念的变化频率更迅疾。因此,就不要对事物产生那么顽固而强烈的执着之心了吧,这样,烦恼也能减轻,直到消失。不那么执着,也就自然能够让身心处于平和的状态了。只有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的生命中才不会留有遗憾。

想想看,因为我们对事物的执着而产生许多的消极情绪,又因为这些消极情绪,我们带着满心的负能量去面对他人。在这些时候,我们往往会因为情绪的作用而说出一些伤害人的话,做出一些令他人伤心的事。等到日后我们再回想起自己的所作所为,便生出满心的愧悔。可那时,已经时过境迁了,甚至有些被我们伤害过的人,我们都不可能再见到他们了。这种遗憾和悔恨,就像我们人生中的一道巨大伤口,只要被回忆触及,便会痛彻全身。

我的一位朋友就是这样。她从小就一直误认为自己的奶奶不喜欢她,而是更偏疼她的弟弟。在此后的二十多年岁月里,她总是对奶奶很冷淡。直到奶奶去世前,她才和她的妈妈说起自己隐藏了许久的疑问:“为什么奶奶不疼我,不就是我小时候特别顽皮不听话吗?但弟弟也很难管教啊,可为什么奶奶就特别偏爱他呢?”

其实,这位老奶奶是一名教师。也许是职业原因吧,她对谁都是一副严肃的面孔。但我朋友之所以会认为奶奶脸上的所有严肃都是专门针对她的,是因为她先形成了“奶奶不疼我”的这样一个偏见。在此后的岁月里,每当她和奶奶产生矛盾,都会让她的这个想法更加根深蒂固。不论是老人严肃的表情,还是真的对她很严苛。

现在,我的这个朋友说起她那已过世的奶奶时还是有些懊悔,她一直都抱着偏见来对待奶奶直到奶奶去世,这成为她一生的遗憾。因此,有些道理,懂得越早,我们的遗憾便也越少。世上从没有什么后悔药,而落在生命里的遗憾,就真的会成为一道显眼的伤疤。

【静心禅语】

与其担心人生会留有遗憾,

不如从当下做起,

带着智慧去面对生活。

“一切皆空”并非什么都没有,

而是不要对一切都心怀执着。

不生气,不自欺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心经》中所说的“不生不灭”,是从缘起角度来说的,包括五蕴在内的一切诸法(所有的事物、现象等)。它们因为不断变迁的缘故,所以当体为空,虽然呈现出一个具体的存在,可这存在也是有时间和空间等因素限制的。因此,就没有所谓独立的“生”,独立的“灭”;没有被不善的因缘所染,而出现的污垢,也没有被善的因缘熏习,而变垢为净;同时,也不是迷妄时为减而觉悟时为增。

这段经文不是太容易理解。那么我们先来回想一下,平时我们总是执着于表相,这些表面现象给我们带来的烦恼实在也够多。比如,我们经常想着多挣些钱就好了,女孩子总是爱美的,况且青春这么宝贵,理应让自己过得好一些。但当我们花钱比较多了,另一半就不高兴了,就会说:“钱真是个坑人的东西!”有时我也很自责,总是买回许多好看却不实用的东西。但是,不论我们对金钱持怎样的态度,钱是没有道德属性的,是不好不坏的,也没有染污与清净的区别。

再比如,我们经常为了某人某事生气,“以后再也不要看到你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气话;或者为了这些人事物而自欺,明知道做的某些事情不是很恰当,却还要安慰自己这都是对了对方好。

当我们产生这些心念的时候,对方是否也同我们一样被愤怒的火焰烧掉了内心的平和,或者因为我们的干预而真的能把日子过得好起来呢?这就未必了吧。只是我们的心黏着在自己的想法上,黏着在自己的情绪上,而外境和他人却还是如常。

所以说,智慧的女人不要生气也不要自欺。外境和他人如何变化、何时变化,其实并不由我们来掌控,但是,选择把什么装进心里,这却是我们的自由。没有绝对欢喜或痛苦的人生,但是与欢喜相伴,还是和痛苦相随,这个却是要看每个人如何选择了。

【静心禅语】

外境的好坏,无非是由人来定义。

痛苦或幸福,不过是一心的选择。

内心装满了宽容善良,

又怎么会把小小的不顺视为痛苦。

人生是苦还是乐,

只看自己选择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