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研究意义
本书通过聚焦技术创新开放度,深入剖析在开放创新过程中,影响企业从外部环境和渠道中获取技术资源的因素。这不仅是开放创新理论研究发展的需要,还是帮助企业正确把握技术创新开放度,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的管理实践的需要。
第一节 理论意义
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探讨企业技术创新开放度的影响因素,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论意义:
第一,进一步夯实了开放创新理论。尽管开放式创新模式已经成为创新管理理论领域的一大热点,但实践中企业如何通过对开放度的把控加强和对创新开放的管理,还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有关创新开放度的理论研究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本书在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定义了技术创新开放度的概念及内涵,对其测量量表进行了总结、归纳及修正,还对技术创新开放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这既是对创新开放度理论研究的拓展,也是对开放创新理论从抽象到具体的一种有意义的尝试。
第二,扩展了社会资源理论及企业创新能力理论。本书将企业的技术创新网络扩展到以企业为结构洞中心位置向外辐射的全球互联网,即互联网就是企业的资源库,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从中获取所需的技术创意及资源,并将积极参与企业技术创新的网络参与者视为企业的社会资源,从而拓宽企业的可用资源的范围,更有利于企业技术开放创新的实现。此外,本书从技术创新软、硬能力两方面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将技术创新硬能力细分为研发人员及设备的投入、技术知识积累,将技术创新软能力细分为技术协同能力及组织创新的能力,能够较大程度上反映企业在开放创新模式下应具备的成功创造新知识和有效应用新知识的能力,是对企业创新能力分类的一次有益尝试。
第三,为开放式创新理论的研究提供实证支持。此前的创新开放度影响因素研究中,采用的是理论推导及案例分析,在应用数理统计来验证推导模型方面还存在空白。自开放式创新模式进入中国以来,很多领域的企业在实践过程中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这些探索值得进行深入的归纳总结,并将其上升到理论层面,为其他企业进一步的应用提供借鉴。本书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收集中国203家企业的相关数据,验证了创新开放度及各影响因素构成的有效性,及技术创新开放度影响因素模型的解释程度,为企业开放创新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实证支持。
第二节 实践意义
本书从技术创新开放度的视角,实证研究了中国本土情境下企业的开放创新。在研究基础上提出合理化建议,将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合理调控创新开放度。本书对影响技术创新开放度的因素进行了梳理和归纳,通过对正向、负向影响开放度的因素的深入剖析,帮助企业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控。企业可以通过对正向影响开放度的因素(如与互联网用户交互性、技术可显性等)进行强化管理以提升开放度给企业带来的创新绩效;对负向影响开放度的因素(如互联网交易风险性等),则可以采取措施提前防范,从而避免或减少因开放过度而对创新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第二,注重对创新技术特性的分析。本书从技术的生命周期理论及交易成本理论出发,论述了技术特性对创新开放度的影响。企业进行创新时应在充分了解其创新技术所处的发展阶段的基础上,分析企业适宜采取的开放广度及开放深度,同时加强对核心技术的保护,并增强其可模块化程度以防止(或减少)技术外泄带来的损失。
第三,正确评估及提升自身技术创新能力。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的实现依赖于企业对内部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也依赖于企业对获取的外部创意及信息的高效利用。本书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开放度的关系分析,将促使企业在技术创新软、硬能力上合理配置资源,在充分评估自身具备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上,采取合适的创新开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