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致远、桃李芬芳:爱国敬业之科研巨子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何祚庥

1927年出生于上海,1945年考入交通大学化学系,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何祚庥是著名的粒子物理、理论物理学家。主要从事粒子物理、核武器理论及各种应用性问题研究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对弱相互作用特别是缪子俘获问题做了深入研究,发现了一系列新的选择法则,首次提出Chew-Mandelstam推导的方程有严重错误,对层子模型进行了合作研究,并建立了一个复合粒子量子场论的新体系。在科学史、自然辩证法、哲学、政治经济学等方面,着重探讨了粒子物理研究中有关马列主义哲学问题。近年来,转向宇宙论、暗物质问题的研究,探讨了中微子质量问题、粒子的可分性、场的可分性、真空的物质性、宇宙有无开端、宇宙大爆炸从何而来、量子力学的测量过程是否必须有主观介入等问题,澄清了对这些问题认识上的一些模糊观念。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及多种奖励。何祚庥还为核武器特别是氢弹理论的研究,做出许多重要贡献,是我国氢弹理论的开拓者之一。

回忆自己在交大的学习生涯,何祚庥说,当时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环境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正是这些事,使我们懂得了个人和国家的关系,科学和未来事业的关系,懂得了读书要不忘爱国,不忘忧国,不忘救国”。

2011年,何祚庥获得上海交通大学“杰出校友卓越成就奖”。

1.何祚庥、张光斗返校参加上海交通大学百年校庆。

2.2003年,何祚庥在寓所与母校采访人员合影。

3.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地区校友座谈会上,何祚庥与校友合影。

4.何祚庥在中国科协“破迷反伪”研讨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