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印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众神与上帝之争

到了近代,印度教文明又受到了另一次更为强劲的冲击,那就是西方殖民者带来的基督教文明。

如果单纯从宗教本身来看,印度教与基督教在教义上的分歧,与伊斯兰教的分歧相类似,基督教是一神教,只有一个神——上帝耶和华:“除我之外,你不可有别的神”;基督教反对偶像崇拜,因为上帝是无始无终、无形无象的一个不可分的实体;基督教的“原罪”说,人是会犯罪和犯错误的,只有信奉上帝悔改后可获得救赎;人有灵魂,死后要接受上帝的末日审判,信奉上帝者可入天堂,十恶不赦者将入地狱。

▲迈索尔,圣费诺米纳教堂

基督教的这些教义,与印度教相距甚远。《圣经》中还有大量涉及人伦道德的说教,将敬神和做人联系在一起,爱神与爱人成了基督教的“爱”的核心观念。

▼德里的穆斯林

不过面对基督教,印度教还是比较淡定的。印度教的神灵万千和偶像崇拜更适合印度人的口味,它的幻想超脱和直觉体验更深入印度人心。基督教讲人死后上天堂下地狱远不如印度教的灵魂转世那么实在,基督教大量关于人际关系的内容,也不是印度人最喜欢的神学内容。更重要的是,不论葡萄牙人还是英国人,都没有像穆斯林政权那样大规模使用武力来逼迫民众改宗。西方人选择了避开在宗教领域与印度冲突,英国人甚至限制传教士来印度传教,以免引起当地民众的反感,妨碍他们经商。这样一来,这两种宗教基本是一种温和的对抗。

▲班加罗尔的基督教徒的婚礼

印度教的近代宗教改革

让印度教徒倍感压力的不是基督教本身,而是基督教背后的文化力量和物质力量,如商品、科技、铁路、邮政、枪炮、教育、议会民主制等。印度思想家维维卡南达曾经写道:“在她(指印度)面前摆着从西方进来的各种奇异的奢侈品,如仿佛只有天上才有的饮料,昂贵味美的食物、漂亮的衣服、豪华的宫室、新式车辆和受过教育的女子,这种女子以新的姿态,穿着新的装束,无耻而自由地跑来跑去。所有这一切都引起印度从未有过的欲望。”恰恰是这些以往入侵者所没有的先进文明,深深触动了印度古老文明的根基。印度教不得不进行深刻反思,吸收基督教的某些元素和西方先进思想,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宗教改革,主张爱神与爱人相结合,反对种姓制度和各种摧残妇女的陋习。一些新的印度教改革团体不断涌现,比较有影响的有梵社(Brahma-samaj)、祈祷社、圣社(Arya-samaj)、新毗湿奴教运动、罗摩克里希纳传教会(RamakrishnaMission)等。

当英国殖民者在印度站稳脚跟后,就开始支持基督教对印度的渗透。基督教会还运用一些比较文明的手段,如通过办学校、医院和慈善团体等机构来扩大基督教的影响。

由于基督教的传播不可避免地与殖民征服联系在一起,基督教附带的殖民色彩,难免会影响它的传播。虽然有不少印度教的低种姓和贱民改宗基督教,但印度的主流社会自始至终都与其保持一定的距离。

由上可见,吠陀教—婆罗门教—印度教的发展之路,就是它们不断迎接挑战之路。

印度教是一个异常奇特的宗教,印度教没有统一的神,没有统一的经典,没有统一的宗教机构,也没有统一的宗教实践模式。它以宽容和包容之心,不断承认和吸收新的宗教元素,最终积淀成一个复杂的矛盾综合体。只要你归顺,你的神就可以变为我的神,你的仪式就是我的仪式。于是,印度教几乎把“形形色色的信仰和教义都纳入它的体系之中”(印度前总理尼赫鲁语),多元和一元、多神和一神、纵欲和禁欲缠杂在一起。

的确,印度教并不惧怕外来宗教与其矛盾对立,它有着不可思议的开放性和包容度。

▲戈纳拉克,太阳神庙

▼加尔各答,维多利亚纪念馆,已成为最受印度当地民众欢迎的休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