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本书严格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验证问题”的总体思路,从多角度、多层次考察我国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的关系,使得研究成果既有理论深度又不乏现实价值。在写作过程中,笔者力求本书前后呼应,中心突出,逻辑严谨。图1-2为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图1-2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根据以上研究思路,本书的结构安排如下:
第1章,基于对现有理论进行学习、批判、借鉴和充实的目的,对国内外有关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关系的研究文献按照得出结论的不同进行归类和综述,仔细甄别其应用于我国经济研究的价值,同时找出不足并予以指正,为本文的写作提供借鉴。除此之外,还简述了本研究的意义、思路、方法和创新之处。
第2章,以全面性和精确性为准则,分别对投资、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进行概念界定,同时简要阐述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的对象、分类、方式、资金来源、统计方法等。其中重点阐述了政府投资的职能、特征、影响因素和理论基础(市场失灵理论、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理论、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瓦格纳法则、政府投资利润最大化原则),以及民间投资的职能、理论基础(资产需求理论)。最后,还将论述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在构成要素和增长效应两方面的区别,以便我们对两者进行区分。
第3章,立足历史实践,通过纵向比较,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的发展历程进行反思,并得出一些经验教训。对政府投资的分析分为计划经济时期(1953—1978)、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1979—1997)和市场经济的完善时期(1998年至今)三个时间段,分别总结出各时期政府投资的发展概况、特点、存在的问题和贡献。对民间投资的分析分为受抑制而基本停滞的时期(1949—1979)、松绑并快速发展的时期(1980—2000)和鼓励发展并成为主要投资力量的时期(2001年至今)三个时间段,介绍了我国政府民间投资的运行特点、贡献以及所面临的障碍。最后结合历史数据,比较分析我国投资和民间投资的发展规模、增长速度及其占总投资的比重。
第4章,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一般性的理论阐述,力图寻找全文的理论基点。第4.1节着重分析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的关系,讨论两者之间是互补的还是互替的,哪个更具基础性。第4.2节探讨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的相互影响。首先统一口径,将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挤进效应”和“挤出效应”理解为净效应,效应方向取决于引致作用和替代作用的强弱程度。需要提出的是,关于民间投资对政府投资的影响,由于影响力度十分有限,不是本书研究的重点。第4.3节分别借用最优社会投资结构理论、IS-LM模型、AD-AS模型、世代交叠模型(OLG)和总量动态最优化模型并进行改进,从理论视角系统地分析一般意义下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影响机制,这一节的理论分析为本章下一步的实证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5章,为了更加全面透彻地认识我国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的关系,本章利用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首先,通过构建一个包括政府投资、民间投资和外商投资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检验我国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之间的同期和异期因果关系,并进行预测方差分解。其次,以第4章的OLG理论模型为框架,建立样本区间为1979—2010年的时间序列模型,对我国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的关系进行经验分析,探讨是“挤进效应”还是“挤出效应”,是否显著,政府投资每增加1单位会“挤进”或“挤出”多少单位的民间投资。
第6章,第6.1节利用国内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1980—2009年的面板数据进行SYS-GMM回归,进一步分析了我国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的关系,并将分析结果与第5章的时间序列分析结论进行比较,以增加实证研究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探寻“挤进效应”或“挤出效应”的发生原因。除此之外,还将利用面板数据的优势,考查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挤进效应”或“挤出效应”是否具有区域差异性,效应强度从东部地区到中部、西部地区如何变化,并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分析原因。第6.2节利用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法、协整检验法、误差修正模型和脉冲响应等计量方法,验证我国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是否存在差异。
第7章,第7.1节通过动态最优化推导得出,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的最优比重与它们各自的产出弹性相一致。根据这一结论,我们建立了一个经济增长面板模型,并利用国内30个省市1995—2012年的经济数据进行回归,得到各项投资的产出弹性,进而求出全国及不同地区社会投资的最优结构。最后,结合各地区当前的投资结构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差距,找出原因,提出对策。第7.2节构建一个总投资模型,并利用6个不同行业1993—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其进行拟合回归,以考察不同领域(行业)中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挤进效应”与“挤出效应”,并对结论进行原因分析。第7.3节以广东为研究对象,利用1998—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回归得出广东政府投资对当地民间投资有一定的“挤出效应”,但是该效应并不十分显著。
第8章,对本书理论考察和实证分析的主要结论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利用所得结论,分别对我国当前的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对政府投资的政策建议大体上分为四点:①划清政府与市场边界,转换政府投资的职能定位;②健全政府投资决策与约束机制,加强对政府投资的管理;③适当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挤进效应”;④厘清政府投资点,优化政府投资结构。本章对民间投资的政策建议有:①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进入领域,取消行业准入的制度限制;②建立、健全民间投资服务体系,加强服务和指导,为民间投资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③解决融资瓶颈,为民间投资提供资金保障;④解决民间投资地位不平等的问题,确保其享有同等的国民待遇;⑤继续加大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⑥鼓励分散资本集中化;⑦延长政策周期,建立政策效果评估机制。
1.3.2 研究方法
在上节研究思路的指引下,为了突出论文的学术性、科学性、针对性和时效性,笔者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1.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规范分析方法是指对客观事物进行主观评价的分析方法,它是以人们的主观价值判断为前提的。实证分析方法是指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及发展、运动规律进行观察、提出假设、进行验证并上升为理论的分析方法(施丽丽,2010)。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的关系,既是理论问题,也是现实问题。对它的研究,需要配合使用规范分析法与实证分析法,两者相互补充,不可偏废。而且,在实证分析时,注意事实的可测性,在规范研究时,注意观点的可检验性,从而力求使研究具有可操作性,得出的结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左道喜,2003)。在本书中,规范分析集中体现在相关的概念界定、理论阐述以及政策建议部分;而实证分析则贯穿全书始终,主要表现为实证模型的推导、设定、回归、检验、分析以及其他相关数据的统计等,力图从数量关系分析中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以增强对相关问题的说服力。这些基本是利用STATA和Eviews软件才得以实现的。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定性分析是以本质或属性为分析对象,定量分析是以数量为分析对象。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础,是认识的起点,离开了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就失去了归宿和目的,也只是符号游戏。定量分析是定性分析的深化,是认识的精确化,离开了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只会是模糊的(施丽丽,2010)。所以,我们不能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截然分开,而是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本书坚持“定性先行,提出理论;定量为主,进行佐证”的原则,灵活使用两种分析方法。如在概念上区分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利用IS-LM模型判定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的关系等都属于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以数据挖掘和计量分析为主,如包含我国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历史数据的图表展示、相关时间序列模型或面板模型的回归等,目的是使研究结果更精确、操作性更强。
3.普遍性分析和特殊性分析相结合
普遍性分析,是针对研究对象内在一般规律的分析,从中寻找共性的东西;特殊性分析,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即将研究对象置于某一特殊环境、地域或条件下进行分析,从中寻找出个性的东西。普遍性分析是特殊性分析的基础,特殊性分析是普遍性分析的具体表现,两种分析相辅相成,不可或缺。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从普遍性到特殊性,这是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本书正是遵循了这一思路。首先分析了一般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的关系,得出一个普遍性结论,是“挤进”还是“挤出”,继而分析这一关系应用于中国实际的具体表现,得出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特殊性的结论,由此便达到了我们的研究目的。
4.对比分析
对比分析是对客观事物进行联系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优劣点和异同点,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根据对比标准的不同,它又可分为两种方法:一种是空间上的横向比较法(也称为横向的静态对比分析法),对不同的国家、地区或单位在相同时段内的对象进行比较,并加以必要的量化或评述,以便在实践中能够有所借鉴;另一种是时间上的纵向比较法(也称为纵向的历史动态分析),对同一个国家、地区或单位在不同历史时段内的对象进行比较,找出该对象发展变化的趋势及特点。在本书中,对比分析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在第2章中,将西方国家的政府投资和我国政府投资进行比较和区分,系统地阐述了我国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的演变过程,通过纵向对比,归纳出它们特定的发展规律。
5.文献研究法
如前所述,关于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的关系问题,在国内外学界已有大量研究成果,而本书的研究是在这些成果基础上的一种改进和拓展,文中不可避免地参考了其他学者们的独特观点和先进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前文的文献综述,理清了本领域的研究脉络,这是本书后续分析的基石。因此可以说,本书能够顺利完成,离不开其他学者们前期成果的学术贡献。在撰写本书之前,笔者花了大量时间搜集、阅读国内外相关论文,并按照所得结论的不同进行整理分类,从中学习、借鉴,形成自己的观点体系。譬如在第4章的理论分析中,为了更全面地体现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的关系,笔者引用了陈浪南、杨子晖(2007)的两期OLG模型,并对其作了改进,使模型更能反映中国的真实情况,这是在对该篇文献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