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120年前的西方媒体观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中日甲午战争大事记

1894年 (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朝鲜高宗三十一年)


2月15日 朝鲜东学党起义。

6月2日 日本内阁会议决定向朝鲜派兵,并解散众议院。

6月7日 中日两国相互照会出兵朝鲜。

6月22日 日本外相向中国公使递交第一次绝交书。

7月16日 日英《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7月17日 日本召开御前会议确定对华开战。

7月23日 日本军队占领朝鲜王宫,扶植大院君执政。

7月25日 日本海军在黄海丰岛海面偷袭中国海军舰艇和运兵船,击沉高升号运兵船,中日甲午战争首开战事。

7月29日 日本陆军和清军在朝鲜成欢开战,次日日军占领牙山。中日甲午战争陆战爆发。

8月1日 中日两国宣战,中日甲午战争正式开战。

9月16日 日军攻克清军据守的平壤,朝鲜清军全线溃败,退回鸭绿江中国一侧。

9月17日 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与日本联合舰队展开大规模海战,日本联合舰队获胜,就此掌握了黄海制海权。

10月23日 日军渡过鸭绿江,进攻中国本土。

11月21日 日军第二军占领旅顺后为报复中国军队此前的抵抗,屠杀旅顺全城,几乎杀尽旅顺中国军民,仅36位抬尸人生还。

1895年 (清光绪二十一年,日本明治二十八年,朝鲜高宗三十二年)


1月20日 日军山东作战军在威海荣成龙须半岛附近的荣成湾登陆,基本未遇抵抗。

2月1日 中日两国全权代表在广岛会谈。

2月2日 中日两国全权代表会谈破裂。在攻克威海卫南北帮炮台后,日军第二军主力当日最终攻克威海卫防御圈,占领威海卫。

2月12日 北洋舰队在刘公岛向日本海军投降。

2月19日 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和谈全权代表。

3月16日 日本任命参谋总长小松宫彰仁亲王为征清大总督。

3月23日 日军比志岛支队在台湾澎湖列岛登陆。

3月24日 日本人小山六之助开枪行刺李鸿章,导致李鸿章身负重伤。

3月30日 中日签订停战条约。

4月17日 中日在日本马关春帆楼签订《马关新约》,即《马关条约》。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日甲午战争结束。

4月23日 俄、德、法三国对日进行干涉。

5月4日 日本内阁决定放弃要求中国割让辽东半岛。

5月10日 日本天皇任命曾督战黄海海战的日本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为台湾总督。

5月29日 日军在台湾北部登陆。

10月21日 台南陷落,中国军民在台湾有组织的抵抗结束。

李鸿章访美期间接受美国《纽约时报》记者的采访时说:“中国办有报纸,但遗憾的是我们的编辑们不愿将真实情况告诉读者,他们不像你们的报纸讲真话,只讲真话。我国的编辑们在讲真话的时候十分吝啬,他们只讲部分的事实,而且他们的报纸也没有你们的报纸这么大的发行量。由于不能诚实地说明真相,我们的报纸就失去了新闻本身高贵的价值,失去了广泛传播文明的可能。”

——李鸿章,1896年8月29日,美国《纽约时报》专访

“There are newspapers in China, but the Chinese editors, unfortunately, do not tell the truth. They do not, as your papers, tell ‘the truth, the whole truth, and nothing but the truth.' The editors in China are great economizers of the truth; they tell only a part of it. They do not have , therefore, the great circulation that your papers have. Because of this economy of the truth, our papers fail in the mission of a great press, to be one of the means of civilization.”

——Li Hung Chang, in an inteview given to The New York Times on August 29, 1896

LI HUNG CHANG 1823—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