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璀璨
他们是怀揣新闻梦的年轻人,
用笔和镜头展现真相;
他们是新闻教育的捍卫者,
在新闻的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
他们是新闻学子的业界导师,
搭建起新闻学界和业界的桥梁。
第一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新闻学子奖”获得者
卞德龙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胡雅婷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梁建强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王悦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吴红毓然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吴雪峰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杨俊峰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
张晔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第二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新闻学子奖”获得者
李一帆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学院
刘莲莲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万里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王庆峰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熊少翀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许达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
杨洁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张思涵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第三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新闻学子奖”获得者
贾宸琰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卢烨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
马婧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钱一鸣
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盛阳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张松超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周珊珊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第四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新闻学子奖”获得者
孟哲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
田媛媛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王倩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肖亚洲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姚怡云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张宇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郑薛飞腾
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左潇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第五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新闻学子奖”获得者
班志斌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谷琛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
顾桥孜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何欣禹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李颖迪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苏有鹏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汤禹成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王江涛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王颜玉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王宇澄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
第一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新闻教育良师奖”获得者
方汉奇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方汉奇教授自1951年起从事新闻教学工作62年,春风化雨、桃李芬芳,培养了一代代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以及函授生、留学生等,其范围之全、数量之多,堪称中国新闻教育史之最。他培育了一批批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影响了中国几代新闻人。方汉奇教授以耄耋之龄仍兢兢业业奋斗在教书育人的一线,为当今新闻教育工作者树立了榜样。
司久岳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司久岳教授来自新闻工作一线,热爱新闻教育事业,自2005年任教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以来,为新闻人才的培养呕心沥血。他坚守在课堂上,把丰富的业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他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从实战调研中收获真实的成长;他曾两次身患重病,却依然坦然乐观、心系学生。司久岳教授深受学生喜爱,被誉为良师、益友和慈父。
第二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新闻教育良师奖”获得者
李彬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李彬教授从事新闻教育30年来,坚持“课比天大”的工作理念,把教书育人作为第一使命。作为已故范敬宜院长的助手和战友,他从清华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伊始即披荆斩棘、呕心沥血,通过入学教育、课堂教学、读书沙龙、开放时间、学术报告、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影响了一批批学子新闻理想的确立和家国情怀的涵养,培养了新时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上大舞台、成大事业”的新闻学子。
宁树藩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宁树藩教授自1955年起从事新闻教学工作近60载,春风化雨、桃李芬芳,培养了一批批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学者。他对新中国的新闻史学科具有开山之功,厘清新闻学概念,拓展新闻史领域,对几代新闻人的教育影响深远。如今,宁树藩教授以94岁高龄仍坚持为教书育人做贡献,为当今新闻教育工作者树立了一个高山仰止、静水流深的榜样。
涂光晋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涂光晋教授从教32年以来,始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她坚持教书育人,被学生亲切地称为“涂阿姨”。她不断改革教学内容与方式,其课程始终是学校和学院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她将教学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运用多媒体案例,将传道、授业、解惑相结合,力求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其课堂教学得到时任党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赞许。涂光晋教授在人才培养方面多次获得嘉奖,并对全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三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新闻教育良师奖”获得者
罗以澄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罗以澄教授自1984年起从事新闻教学工作31年,春风化雨、桃李芬芳,培养了一代代新闻学子。他曾任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科主要带头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建设工程项目《新闻采访与写作》的首席专家,被教育部授予“国家教学名师”荣誉称号。罗以澄教授始终把育好人才、推动学术薪火相传作为自己最大的责任,为新闻教育工作者树立了榜样。
马少华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马少华副教授来自新闻工作一线,热爱新闻教育事业,自2001年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以来,为新闻人才的培养呕心沥血。在课堂上,他为学生注入观察、分析和研究的专业素养,把丰富的业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打破了教学与实践之间看不见的壁垒;在课堂之外他更是9年如一日地坚持课后写作教学日志,在博客上拓展教学的时间、空间和资源,他记得课堂上每个发言同学的姓名和发言的内容,他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童兵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童兵教授自1981年起从事新闻教学工作34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委表彰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以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论著为纬,以中国特色的新闻实践为经,童兵教授组织的国家级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其教学科研团队,已经成为全国高校中人数最多的高水平“马新观”教研力量。这些重量级成果的背后,是童兵教授对“教书育人”的看重。他秉持独立思考的学者本色,坚持“学术规范零容忍,学术研究无禁区”,为一代代新闻人才培养作出了杰出贡献。
第四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新闻教育良师奖”获得者
高晓虹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
高晓虹教授,是34年如一日、润物细无声的新闻教育工作者,是学科建设者和带头人,是长江学者、国家级教学名师和“全国三八红旗手”。她开设了国家级精品课程,主持国际新闻传播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三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带领团队荣获全国教学系统先进集体。尽管荣誉众多,但她不断创新前行。她的课程是直播而不是重播,总在刷新总是爆满。她培养出了一批活跃在国家主流媒体的优秀新闻工作者。
高晓虹教授,如拂晓彩虹般挥洒出一位新闻教育良师的光荣与梦想。
刘海贵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刘海贵教授,从事新闻传播教育工作逾40年。他兢兢业业,言传身教,桃李芬芳。他的名字和中国新闻教育事业紧紧相连。
在复旦,他将心掏给学生、将智慧贡献给学术。他不遗余力地培养了一代又一代青年教师,并长年任劳任怨地承担行政管理工作。他主编的新闻采访与写作教材迄今发行近60万册,是全国700余家新闻传播院系同类课程的首选教材。刘海贵教授硕果累累、荣誉等身,然而教书育人与辛苦和简朴为伴,始终是他人生无悔的选择。
第五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新闻教育良师奖”获得者
范以锦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作为老新闻人,范以锦从记者到报社领导再到高校教授,始终未曾改变内心深处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对新闻人才培养的热情。
自2007年担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以来,范以锦教授始终关注传媒前沿的变化,在教学中传播新的理念和知识;他视学生为知己,以良好的道德和业务素养影响学生;他创办“准记者南方训练营”,培养具有实战能力的准新闻人;他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与新闻学子和记者交流,互动内容已结集成书——《新闻“微”茶座》,成为国内首部新闻类的全微博体书籍。
范以锦教授在进入高校后,在新闻人才培养方面倾注大量心血,为培养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作出突出贡献。
第一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新闻教育良友奖”获得者
白岩松
中央电视台
作为中央电视台知名主持人,白岩松先生在繁忙工作之余,仍不忘热心新闻教育工作。多年来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及其他院校新闻院系讲课或举办讲座,特别是他启动的“东西联大”项目和“子牛杯”社会调查征文奖,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探索,对业界人士创造性地参与高校新闻人才培养具有示范作用。
第二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新闻教育良友奖”获得者
刘万永
《中国青年报》
作为中共十八大代表、“长江韬奋奖”获得者,刘万永先生从事新闻工作多年,业界口碑极佳。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热心新闻教育工作,在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开设专业课程,担任中国人民大学专业硕士业界导师,把实践经验带入新闻课堂。刘万永先生热心辅导实习生,在中国青年报社亲自指导过的实习生近百名,为这些“准新闻人”的成长树立了榜样,也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第三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新闻教育良友奖”获得者
邹贤启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作为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社长、董事长,邹贤启先生在繁忙工作之余,仍不忘热心新闻教育工作。多年来他十分注重高校新闻人才的培养与锻炼,主导组建全国覆盖面最广、规模最大的大学生记者团,主导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与高校的合作与交流,并坚持常年到各高校巡回开办讲座。他对业界人士创造性地参与高校新闻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对业界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第四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新闻教育良友奖”获得者
曹景行
原凤凰卫视
曹景行先生被誉为“新闻雷达”, 开创了国内时事评论的先河。
他连续9年在清华大学担任高级访问学者,开设多门电视新闻课程,其中,课程“镜头下的战争与国际关系”创新性地将战地报道与国际新闻紧密结合起来。
他还常年担任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重大事件多语种全媒体报道”课程辅导老师,多次带领学生实地采访报道如美国大选等国际重大事件,开创了国际新闻教育的重大新闻现场教学模式。
曹景行先生多年持之以恒,不知疲倦,通过口传身教为培养国际电视新闻人才作出了贡献。
姜微
新华社上海分社
姜微自20世纪80年代末复旦新闻系毕业以后,一直在新华社上海分社工作,目前担任社长、党组书记。
她是当下中国新闻业的骨干力量之一,也是一届又一届复旦新闻学子的“大师姐”——多年来她不遗余力地担任校外导师,在指导新闻业务的同时,和学生聊学业、聊生活、聊发展,她注重培养青年人的新闻职业使命感和价值观,是真正意义上的“导师”。她所指导的优秀毕业生已分赴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供职。
姜微在新闻业界和学界之间搭起桥梁,为新闻人才的培养作出了贡献。
第五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新闻教育良友奖”获得者
曹林
《中国青年报》高级编辑
作为《中国青年报》的编委,曹林更为新闻学子们所熟知的身份是评论课的老师和讲座嘉宾。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曹林连续多年在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讲授新闻评论课程,以媒体人的独特身份与视角对课程大胆创新,使课程成为学生评论实践的平台。有的学生因此走上评论写作的岗位,四年来学生们在中央各大媒体发表的数百篇新闻评论也已结集成书出版。
自2011年以来,曹林还在全国数十所高校作过近百场讲座,成为业界与学界沟通的桥梁。
陆小华
新华社 高级编辑
从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所长,到新华社音视频部主任,对陆小华来说,始终不变的是与学界的密切联系和沟通。
30年来,陆小华经常参与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的新闻教学和研究活动中,热心指导学生们的新闻实践和学术研究,支持协助新闻传播学年轻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活动。他将自己丰富的传媒实践经验以及对传媒发展的前瞻性思考毫无保留地带到学界,传递到青年学生中。
陆小华始终坚持新闻实践与学术研究的结合、新闻实践与人才培养的结合,真正成为新闻教育的良师益友。